㈠ 阅片量要到达多少才能接触年代久远的影史经典
你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其实阅片量虽然重要,但我觉得并不占绝对作用。
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老电影,大多数观众都会觉得无聊,无法坚持看完。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的心志的成熟程度。
我就用我自己来举例。本人阅片不敢说无数,但也是从小看到大,从最早的录像带到VCD到DVD,美国的电影看的多些。早期只看动作片、魔幻片、科幻片、灾难片、恐怖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片量的提高,开始看剧情片、惊悚片。最后发展到现在,会看一些文艺片。其中都包括你说的年代久远的影视经典。
为什么我说阅片量不占绝对作用?因为我的阅片量提升最快的时间段是在早期,那时大量的阅片量只是让我对动作片等娱乐性强的电影产生了厌倦,这才开始尝试观看剧情片,当我看到一些经典的老剧情片时,我发现虽然我想看,但依然觉得这类老电影很无聊,无法坚持看完。于是我就只看一些较新的剧情片,慢慢觉得可以接受。
举个例子,教父三部曲。早期拥有大量阅片量的我,忽然想看教父这部电影,但说实话,真心看不下去。就只是觉得这电影很牛逼,看了之后感觉自己也很有品位,但事实是,我那时还根本无法欣赏这种电影。早期之后,进入中期,我其实看的电影数量减少了很多。因为工作忙,烦心事多,看电影其实成了很奢侈的享受时间。也就是说早期的大量阅片量就像基本功一样,给予你基础的帮助,但并没有给予你进入观赏老电影门槛的能力。之后,随着年龄的再度增长,心志的成长,忽然有一天,特别想看教父,于是一口气看完。
我的观后感是:并没有说有多好看,但教父却让我感受到了大家族的温馨,和电影细节处理的细腻。总之感觉过程很平静,很安宁,很享受。
之后,我看电影一般看一些低成本的电影,题材不限,可以是剧情、恐怖、惊悚、动作等等,也不分国界。大片也看,但看的少。
但每到休息日,我都会选一部经典老片,泡一壶茶,安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关上灯,欣赏。
不过我看的老电影也不会很老,因为太老的电影,我目前也是欣赏不来,也许以后可以吧,呵呵,谁知道呢。
㈡ 编导专业考试必看的经典电影有哪些
第一步:看片量
很多编导生在积累阅片量的时候容易走两种极端:
第一,太过于重视所谓的“数量”,所以看片根本不精。
第二,只看一些经典老片的,面对一些不感兴趣的题材,要么不看,要么看了也等于白看。
如果你在看片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趋势,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
那么,怎么积累看片量呢?
这里建议你,就是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不管好片烂片,看一部要有一部的收获、积累和思考。
第二步:如何看
看片的时候,我们不妨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给大家几个思考的角度:
一两句话说明这部片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电影梗概)
这部片子是什么样的主题,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吗?(社会/市场价值)
这部片子的主角有什么性格?(人物形象)
除了主角,有没有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人物?(人物分析)
片子是怎么去塑造这个人物的?(人物塑造技巧)
故事的情节结构怎么编排的,起承转合怎么设置,有什么好悬念?(剧作能力)
能明显分辨镜头分类和感受镜头的作用了吗?(镜头)
出现特写的时候有没有引起重视?(景别)
这部片子的色调影调有注意吗?(色彩)
那个吸引你的视觉体验是因为用了怎样的拍摄角度?(镜头运动)
……
这些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要带着问题去看。
第三步:进阶篇
有了一定的看片量,和视听语言基础之后,我们再怎么看片呢?
看片过程中,通过你的逐渐积累,你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了,这时你就要从横向、纵向找到可以提升的地方。
看了那么多片,你会逐渐发现喜欢的导演是谁或是哪几位,你也会发现你偏爱的电影类型。
每个导演的风格是有差异的,从故事题材到拍摄习惯,找到该导演的某些共性,做一个横向对比和整合。
你喜欢的电影类型,有哪些共同的电影风格,这一类类型片有哪些共同的剧作技巧。
最后,从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定的角度再来看一个片子,你会发现一些为什么这个片子好看的深层原因。
以上各点也是一个影视专业学生要有的进阶能力。
㈢ 学习编导要看那些电影呢
考编导的面试内容比较广泛,有命题或给几个词条编故事的,有回答文学或电影方面的知识的,还会问你的爱好特长,可能还会叫你展示一下~~~ 书目:《影视专业高考考前辅导丛书——编导》 《影视艺术欣赏》 其实看完这两本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要积累一些文学或电影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对一些电影细节的理解(这个看你的理解能力,但你可以积累一些专业名词,但也不能不会用而硬套) 另外,如果你还想充实,再推荐:《中外电影史》 《中外文学史》
㈣ 编导艺考需要注意什么
编导艺考需要注意什么?中影人编导学院认为,学习编导专业,参加编导艺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艺考的考试内容,参加艺考我们需要知道考什么才能进行针对训练,所以可以先看一下历年的统考、校考考题,艺考的考试形式,了解一下编导艺考的考试内容。
第二、编导专业的相关知识要过关,可以选择参加一下编导艺考培训班,也可以考虑在家自学或者寻找一些师哥师姐进行辅导。注意,在学习编导专业的同时不要忘了文化课知识的复习。
第三、参加编导校考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行程安排,规划好自己的出行计划,确认好每所招生院校的校考时间。
第四、个人着装问题,穿着打扮上,可以以简单为主,展现出自己身为高中生阳光向上的一面,可以适当化一些淡妆,不要浓妆艳抹。
第五、参加考试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和考试必须品(铅笔、橡皮、准考证号、身为证、演出道具等等),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注意保暖。
第六、遵守考场规则,根据考官要求或者考场要求进行专业考试,不要做一些不符合规则或者要求的事情。
㈤ 阅片量是什么意思
阅片量,指的是观看电影等影视作品的数量。
通常阅片量高的人都是特别喜欢看电影的人,要么就是时间很多的人。
很多人会把1000部阅片量作为一个门槛,1000不一定是很高的门槛,但只要突破1000,多少可以勉强认为自己是能“看懂电影”了。因为阅片量很低的时候,整个对于电影的审美同样也是很低的。只有阅片量足够多,才能让自己对电影有更深的理解。
是当阅片量逐渐上升,再看电影跟以前看的就完全不一样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从看台词到看语言:电影的语言是其最大的魅力,区别于别的艺术载体:小说,诗歌,音乐,舞蹈,甚至话剧,电影有它独特的镜头语言。看不懂镜头语言,就无法真正走进作者(大多时候是导演)的内心世界,也就无法看懂他们想表达的真实思想。
2、从看热门到看导演:真正开始喜欢电影,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应该是会开始去关注电影的导演,从他的一部作品切入,去看他整个的导演生涯,这样可以从他的电影序列之间真正读懂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3、从电影里看生活到从生活中看电影:比如《幸福终点站》这部电影,电影里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却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们在欢笑中感悟人生。
男主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只身来到纽约,当他抵达机场时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发生了政变,原来的国家已不存在,他成了没有国籍的人,也因此无法获得签证进入美国,无奈只能滞留机场。在漫长的9个月等待中,机场官员为了政绩千方百计要把他赶走,就连清洁工也看不起他。仍然身处绝境的主角却并不气馁,他不屈不挠,乐观对待,用他的坚韧、善良和智慧征服了身边的人,他不仅协助机场处理危机,还邂逅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最终逆袭成功,走出机场,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㈥ 传媒编导艺考必看什么电影
1、国产电影
张艺谋:《活着》《红高粱》《金陵十三钗》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
陈凯歌:《霸王别姬》
顾长卫:《孔雀》《立春》
陆川:《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黄建新:《黑炮事件》
娄烨:《苏州河》《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吴贻弓:《城南旧事》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大腕》《甲方乙方》
宁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
贾樟柯:《小武》、《三峡好人》《天注定》《山河故人》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地久天长》
张元:《看上去很美》
薛晓路:《海洋天堂》
滕华涛:《失恋33天》(小妞电影 选看)
管虎:《杀生》、《斗牛》
张扬:《飞跃老人院》《落叶归根》
万玛才旦:《塔洛》
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白日焰火》
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路边野餐》
2、港台香港电影
吴宇森:《喋血双雄》、《变脸》
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东邪西毒》、
徐克:《新龙门客栈》
陈可辛:《甜蜜蜜》、《十月围城》、《如果爱》
李安:《卧虎藏龙》
杨德昌:《一一》、《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桃姐》
魏德圣:《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
3、美国电影
卓别林:《淘金记》《摩登时代》
罗伯特·怀斯:《音乐之声》
希区柯克:《蝴蝶梦》《后窗》
威廉·惠勒:《宾虚》
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
罗伯特·本顿:《克莱默夫妇》
米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真实谎言》、《阿凡达》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ET》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巴顿将军》《现代启示录》
弗兰克·达拉邦特:《肖申克的救赎》
罗伯特·泽米吉斯:《阿甘正传》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廊桥遗梦》、《百万美元宝贝》
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
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
加布里尔·穆奇诺:《当幸福来敲门》
4、英国电影:
丹尼·博伊尔:《贫民窟的百万富》
理查德·阿顿伯罗:《甘地传》(英国/印度)
盖·瑞奇:《两杆大烟枪》
卡莱尔·赖兹:《法国中尉的女人》
5、日本电影
黑泽明:《罗生门》、《七武士》
岩井俊二:《情书》
小津安二郎:《晚春》
新藤兼人:《裸岛》
宫崎骏:《千与千寻》
6、法国电影
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地下铁》
阿仑·雷乃:《广岛之恋》(法日合拍)
阿巴斯:《樱桃的滋味》
7、意大利电影
罗伯托·贝尼尼:《美丽人生》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 纪录片《中国》
朱塞佩·托纳托雷:《海上钢琴师》
8、俄罗斯(前苏联)电影
谢尔盖·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
米哈尔科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9、巴西电影 沃尔特·塞勒斯:《中央车站》
10、德国电影 汤姆·提克威:《罗拉快跑》
11、西班牙电影 卡罗斯·绍拉:《卡门》 阿尔莫多瓦:《对她说》
12、伊朗电影: 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
13、加拿大电影 詹尼弗·北齐沃尔:《人造风景》
14、丹麦电影: 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
15、瑞典电影 伯格曼:《野草莓》
16、南斯拉夫电影: 米尔科·曼切夫斯基:《暴雨将至》
17、波兰电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十戒》
18、墨西哥电影: 阿尔方索.阿拉:《巧克力情人》
19、匈牙利电影: 洛·科尔陶:《靡菲斯特》
20、澳大利亚电影: 简·坎皮恩:《钢琴课》
21、印度电影:拉库马•希拉尼:《三傻大闹宝莱坞》
㈦ 哪些是学编导的特有习惯
遇到不合意的电影,多看一秒都是受罪,会毫不吝啬自己的批评,遇到满意的电影,会看很多遍。第一遍:语无伦次,第二遍:剧情,人物,细节,第三遍:拍摄手法,导演思想。最后,一个编导生能猜到剧情的有一部分都会是烂片。
㈧ 请问编导专业艺考内容是什么
有特长是最好的,但不一定需要会乐器,没有特长的同学也可以报考,编导是艺考各个专业里门槛最低的,但同时文化课要求就会比其他专业相对高一些,不过也比大文大理生低很多。
编导艺考又称为广播电视编导艺考,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专业的总称,我们总结了几个必考的科目如下:
①故事创作
故事写作就是给你关键词让你编写故事。要写好故事,必须掌握大量的故事素材,以及多加练习。有三种考试方式:(1)命题创作,如“双重危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故事。(2)关键词写作,如根据“烟”“狗”“女人”三个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故事。(3)故事续写:我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脑子里植入了一个芯片……,续写故事不少于800字。
②影视作品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就是让你写评论性的文章,根据给出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分析。必须把握看片量的积累和影评写作的训练。影视作品分析的考察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默评,比如山东省编导统考和安徽省编导统考,影视作品分析考默评,默评就是给你3-5个电影的名称,让你写10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不让你看电影。
(2)现场看微电影或者纪录片,给你2小时30分钟去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析文章,或者给你5道题去回答。
③文艺常识
文艺常识考察的范围主要是最基础的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文艺常识的学习没有捷径,背诵是主要学习方法。文学常识的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等,题型比较丰富,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甚至有的省份会考一些超纲题,需要考试花费较大的功夫。
④面试
面试的内容主要包括:(1)命题演讲、命题讲故事或根据材料编故事,要注意三点:处理好人物和人物的关系、故事定要有情节、故事定要赋予悬念;(2)科目回答考官提问,在回答时,可以略思考片刻,想好了再说,但不能拖的时间太长,答题时不要支支吾吾,语焉不详,一定要表达清楚;(3)科目三:自我介绍,要做到态度诚恳、谦虚.富于特点和个性;(4)科目四:特长展示(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会提前让考生在一个准备室里准备,然后以分组的形式一起进面试室,五个老师轮流问问题,一般是先自我介绍,然后考官提问,会涉及到很多范围的问题,需要考试在平常准备过程中注意积累。
㈨ 学习编导的人,到底该怎么看电影
第一步:看片量
很多编导生在积累阅片量的时候容易走两种极端:
第一,太过于重视所谓的“数量”,所以看片根本不精。
第二,只看一些经典老片的,面对一些不感兴趣的题材,要么不看,要么看了也等于白看。
如果你在看片的时候有这方面的趋势,一定要控制好你自己!
那么,怎么积累看片量呢?
这里建议你,就是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不管好片烂片,看一部要有一部的收获、积累和思考。
第二步:如何看
看片的时候,我们不妨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给大家几个思考的角度:
一两句话说明这部片子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电影梗概)
这部片子是什么样的主题,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吗?(社会/市场价值)
这部片子的主角有什么性格?(人物形象)
除了主角,有没有你觉得印象深刻的人物?(人物分析)
片子是怎么去塑造这个人物的?(人物塑造技巧)
故事的情节结构怎么编排的,起承转合怎么设置,有什么好悬念?(剧作能力)
能明显分辨镜头分类和感受镜头的作用了吗?(镜头)
出现特写的时候有没有引起重视?(景别)
这部片子的色调影调有注意吗?(色彩)
那个吸引你的视觉体验是因为用了怎样的拍摄角度?(镜头运动)
……
这些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要带着问题去看。
第三步:进阶篇
有了一定的看片量,和视听语言基础之后,我们再怎么看片呢?
看片过程中,通过你的逐渐积累,你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了,这时你就要从横向、纵向找到可以提升的地方。
看了那么多片,你会逐渐发现喜欢的导演是谁或是哪几位,你也会发现你偏爱的电影类型。
每个导演的风格是有差异的,从故事题材到拍摄习惯,找到该导演的某些共性,做一个横向对比和整合。
你喜欢的电影类型,有哪些共同的电影风格,这一类类型片有哪些共同的剧作技巧。
最后,从主题、人物塑造、情节设定的角度再来看一个片子,你会发现一些为什么这个片子好看的深层原因。
以上各点也是一个影视专业学生要有的进阶能力。
㈩ 艺考编导需要文化课多少分
校考具体分数还是要看各个学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招生简章。
编导类普遍的文化分数大概是:400-500分
“适度提高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表演)等有关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高校的相关专业不得低于普通类专业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是教育部对编导类文化成绩做出的明确规定。
因此,想参加编导的艺考生,首先要做的便是审视自己的文化成绩是否达到标准,千万不要抱着文化成绩不好而来学编导的想法。
编导类各省本科文化提档线普遍450分左右,专科类则在200分左右。
在专业学习方面,编导类专业关键在于日常的积累,阅读量、观片量很重要。
这些日常的积累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善的,但是一些应试技巧可以在考前进行提高和训练。这些专业的考试既要有笔试又要有面试,笔试考查的是考生知识量的积累和写作能力,面试主要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有创新型的思维和较强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