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潜行者好玩吗类似辐射的
大部分同意1L的,但作为一个热爱此系列的玩家我还是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很多人看重画面,但是你不要有太高期望。
首先我是从3开始玩的,然后玩的1、2.1与3的联系可以说比2大些。1、2的主角是潜行者,3的是军方人员。
虽然建议你从1开始玩,但是你能下到1、2没有bug的版本其实很难。。。而且由于1的画面的效果并不是很棒,走路晃的厉害。2讲的是联系较小的晴空组织,还是玩3吧。
关于内容,它明显不同于欧美风格像使命、战地等,他的剧情比较复杂,多分支,分为主线与支线任务,以3为例,你可以本分地做完主线直接离开特异区,也可以探查破旧荒凉的旧城的地下实验室、调查神秘的雇佣兵、帮助科学家进行试验调查变异点、变异生物等等。可以说画面对于这款游戏不是重点,追求高画质去玩使命的现代战争或孤岛。你是否玩过使命4?里面的回忆关卡的切尔诺贝利狙击,如果“鬼城”深深震撼了你,那么不要错过潜行者,它将以粗糙但充满真实感的画面为你展现萧杀荒凉的切尔诺贝利周边,游戏时间以现实中的6秒作为1分钟,产生真实的时间变化,而且会有阴雨、风和特异区闪电风暴等天气效果。还是那句话,游戏自由度极高,可以与NPC对话,帮他们处理问题,选择帮助的对象也能影响最终结局。地图广大,荒芜的草原、废弃的工业建筑,也许你进入哪个屋子的地下室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切都靠你去发现,这个游戏虽然写得出攻略,但是所有隐藏要素也许还并未揭晓。介绍和感受就到这里,这款游戏对于机器的要求可以说很高,即便能全高效果运行使命现代战争2(使命召唤第6作)也未必能全高运行STALKER3,可能是由于俄罗斯制作组对于游戏优化制作不是很精良,但是整体制作还是能够展现开发组对游戏的热爱和诚意。
PS:游戏系列的名字可能来源于1979年的一部苏联电影 ,也是stalker,里面的“区”和陨石坠落等与游戏有着一定联系。
② 潜行者好看吗
其实真的没看多懂。。看了几篇影评,也都能理解,可还是觉得没有那么深刻,相反,那么冗长的镜头却总是让我感到难受、甚至厌烦,虽然我还是坚持把每个长镜头都一一看完,没遗漏分毫,可总觉得——还是少了点什么,至于少了什么-谁又知道呢?
③ 潜行者电影剧情介绍
《潜行者》是由吕冠南执导、吴建豪、伍允龙安志杰等出演的影片,于2019年6月28日在内地上映。主要讲述的是卧底潜伏黑帮,意外成为黑帮大佬的故事。
遗憾的是,该片3.3的豆瓣评分,最终定义了它终将不是一部上乘之作。
④ 电影《潜行者》票房仅53万,谢霆锋客串也没用吗
在过去,香港电影在中国电影界可是占着主导地位,很多经典的影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香港,陈嘉上是香港的老牌导演,他导演的多部作品都得到了很好的票房成绩,但是有一部作品却在票房上扑街了,该部作品的名字叫做《潜行者》,观众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年轻一辈的演员不争气,扛不动票房。该片的导演吕冠南和谭广源,之前都做编剧为主的。没想到没有把该片编好,整部电影槽点太多。观众普遍觉得影片情节太过于简单,而且表演夸张,影片设置的笑点也很尴尬。
⑤ 希望大家给我介绍几部哲学。或者讲述哲理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蝴蝶效应
《人工智能》非常精彩,哲理性也非常强,看了让人流泪。
《海上钢琴师》,传奇色彩太浓了,但是绝对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
《美丽人生》感动的故事
《肖申克的救赎》一个关于自由的故事。
燃情岁月
《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Rex 课题:痛苦
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而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它是说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但文明的进程没有人能够阻挡。
《火的战车》
Chariots of Fire 课题:励志
影片开始,就是热情高昂的配乐响起,满动作拍摄一群运动员在海边的沙滩上奔跑,白色的运动衣裤,满身的泥浆,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奔跑,奔跑,是如此的畅快淋漓,如此的富有激情,如此的充满力量。一部讲述信仰、追求、奋斗的影片,没有普通商业片的成功因素,却有着火一般的信念和奔跑的激情。
⑥ 切尔诺贝利的“潜行者”,他们喝受到辐射的水,还在废墟里生活!后来怎样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之一,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时间已经过去了34年,虽然还有着强烈的辐射性,但是仍然有一些胆大的人去到切尔诺贝利,在禁区里面捡垃圾。
辐射是无处不在的,在某些地区仍然有强烈的辐射度,在这些地方站一分钟,所接受的辐射量就已经超过平常人一年所接受的了。他们并不在乎受到辐射的食物和野生植物,当碰到水池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的喝里面的水,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切尔诺贝利虽然无人居住,但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不知道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⑦ 潜行者的剧集评价
《潜行者》的剧情设置是该的一个亮点,地下党、军统、日寇、汪伪之间的相互争斗,使得剧情发展百转千回,复杂多变。比起前段时间的谍战剧《伪装者》来说,《潜行者》这部剧有着与其同样惊险的剧情,剧中人物设定也是同样复杂,但是与《伪装者》不同的是,《潜行者》在紧张刺激的同时,也有轻松愉快的一面,尤其是“公路题材”的感觉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味蕾。(新华网评)
⑧ 为什么苏联时期能拍出《潜行者》这样的电影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可能比你问的更为复杂,或者更简单。说简单是因为解读的角度不同,政治审核并不是看这部电影有多么深入的抽象表达,也并不一定(甚至多数时候不是)依赖一系列的文件和指示进行的。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形势,国际环境,甚至领导人的个人偏好都可能成为艺术审核的变量。而且对艺术片的理解完全因人而异,对政策的解读也是因人而异的。复杂则是说这个问题有很多个可探讨的方面,可以从苏联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其政治背景环境来讨论,也要从当时莫斯科制片厂的具体执行和对放映的争取上看,当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俄罗斯本身的文化基础。这三个方面都是比较大的促成因素,这里只是简单罗列一下。每一个方面其实都已经有一些书籍论文可供参考。
从当时苏联政治环境来说。经过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最黑暗的夜晚了。相比《STALKER》怎么生存下来的问题,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更可能是“像安娜·艾哈迈托娃这样依从社会主义氛围的艺术家是怎么从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1965年到1984年是苏联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之前是所谓的赫鲁晓夫解冻期,之后则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期, 而在中间这将近20年时间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冷冻时期。苏联的文化在斯大林执政期间是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的,如果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都将过被封禁甚至被消灭。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立刻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修正,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在国内推行“文化自由”。当然这个文化自由是有限度的,和斯大林类似的是赫鲁晓夫也会亲自干预审核中的具体事务,而不仅仅是指定方向和政策。比如对《日戈瓦医生》的抵制,连他自己后来也意识到这种个人的抵制是完全没有根据的(1)。而总体来讲这一时期是苏联文化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在斯大林时代濒死的文化形式又得到了复苏和发展。这个时期对安德烈的影响非常大,从学院的学习到赢得1961纽约学生电影节的头奖,以及他的第一部全长电影《伊万的童年》都是在这个时期进行的,这个历史时期对安德烈后来的职业身涯和思想的影响特别大。
而到了1964年年底随着勃涅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委会主席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相对于赫鲁晓夫解冻期来说,这一时期则是一个冰冻期,或者是停滞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1984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在于文化方面的政策的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时任党中央科教部部长的谢尔盖·特拉别滋尼科夫(Sergei Trapeznikov)在1965年发表于真理报上的一篇名为《个人主义的异教》的文章。此后的文化政治环境急转直下,苏维埃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减少苏联生活的负面曝光,增大对党在执政中所获得的成就的赞扬” (2)。 1965年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烈夫》就受影响没能够通过审核。而在俄罗斯电影界,《安德烈·鲁布烈夫》被禁这个事情常常被人称作是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电影停滞期的起点”。《安德烈·鲁布烈夫》在1971年公映了一个阉割版。对于电影人来说,这个停滞期最开始的5年是非常辛苦的。1967年导演亚历山大·阿斯克多夫(Aleksandr Y Askoldov)因为拍摄《Commissar》(被禁20年)而遭到和谐并结束了其导演生涯。1973年受到塔可夫斯基影响的电影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则被关进了西伯利亚的监狱。
这一时期的苏联政府职能部门在文化管制上显得越发僵硬和官僚化,审核制度缺乏统一和连贯性,而恰恰却也是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有关部门《STALKER》的审核松懈,或者说“受到个人意志的操纵”。Glavlit (保障国家新闻机密总指挥部)的老大诺曼诺夫在1969年不给任何缘由地禁止了诗人塔道夫斯基的新诗发表《By Rights of Memory》, 而猜测的原因则可能是塔道夫斯基反斯大林的倾向造成的。1970年电影《白俄罗斯车站》被禁,后来又因为勃涅日涅夫的个人喜好而解禁。很多的决策显得自由散漫,造成了文化政策上很多漏洞和胡作非为。甚至还有封杀御用文人的乌龙事件发生。也正是在1970年代初期这个相对危险的时期,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开始了科幻小说《Roadside Picnic》的创作,这就是后来《STALKER》的原型。
小说完成后立马被有关部门禁止在苏联出版单行本,只能以连载形式在一些特定的杂志上发表。在《Library of Modern Science Fiction》丛书上也只进行了部分发表。1977年这部小说在美国首次发表单行本,在苏俄发表完整的单行本则是在苏联解体后(1980年代发表了阉割版)。
塔可夫斯基在1973年注意到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这篇小说,并在其后决定要将其制成电影。当时他还在拍摄《镜子》,他想拍的片子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自知不能获得许可则放弃了),作为替代又准备了托尔斯泰的《伊万·伊里奇之死》和《路边野餐》。最后是选择了后者。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Filip Yermash( Ермаш, Филипп Тимофеевич ),1972年-1986年的Госкино(国家电影委员会)主席。塔可夫斯基把他看成是自己影视创作事业上的一个敌人和畔脚石,因为塔可夫斯基奇特的艺术家特质和特立独行的怪癖性格让他无法承认Yermash对他电影事业的帮助。但恰恰是Yermash批准了《Stalker》的上马,是他在摄制中遇到巨大失败和挫折的时候继续支持塔可夫斯基。甚至在拍摄完成后,Yermash和委员会的其他领导一致维护塔可夫斯基这部电影,使其能够在直受到了很少删减后于1979年5月中旬在Dom Kino公映。当然后来在新闻报道和拷贝分配上依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审核。一直到1981年才开始有关于这片电影的正面报道出现在报纸上。《Stalker》本身的审核焦点按照当时的审核重心来说,主要是集中在后末世世界观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核心价值的要求这一方面上。通常当时代科幻中后末世都是被设定在遥远的星球和不知名的外星世界。另一个方面则是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的具体问题收到了批评,认为这部电影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这些审核点都在委员会主席的保护下顺利通关(3) 。 但对于塔可夫斯基来说,是绝对不会承认也不会领情的,即便在1980年Yermash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塔可夫斯基获得了俄罗斯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苏联本身的文化发展。
这个很难评价,那些研究文学和历史的人自然有他们的见解。我只是觉得俄罗斯受到欧洲启蒙运动影响深远,在理性和科学的发展上远远超出亚洲多数国家。近几百年文化发展里程才是最根本的内在原因,而不同时期的政治气候则是外部因素,只要气候合适,种子就会发芽。
⑨ 如何评价电影《潜行者》
《潜行者》的剧情设置是该的一个亮点,地下党、军统、日寇、汪伪之间的相互争斗,使得剧情发展百转千回,复杂多变。
比起前段时间的谍战剧《伪装者》来说,《潜行者》这部剧有着与其同样惊险的剧情,剧中人物设定也是同样复杂,但是与《伪装者》不同的是,《潜行者》在紧张刺激的同时,也有轻松愉快的一面,尤其是“公路题材”的感觉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味蕾。
剧情简介
经济学奇才李正白意外卷入了一场针对日伪的经济战,结识了最终引导自己找到信仰的精神导师伍云召,并在行动中,遇到了一生的爱人陆清瑶。与此同时,阴险狡诈的万里涯和老谋深算的姜成达粉墨登场,与李正白展开了争斗。
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李正白抱定信念,率领着“猎风行动组”历尽艰辛,在地下党员陆清瑶的协助下,与严正方等人舍死忘生,最终打赢了这场旨在重创日伪经济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孰料,成功后的李正白等人等来的却是军统内部的一纸诛杀令。生死存亡之际,李正白等人看透了腐败的国民党政府的无耻,毅然选择了革命道路,加入了真心抗日的队伍。
⑩ 《潜行者》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没看过电视剧版是不会懂的。里面的教授说和lunghing做的是一样的事。犯法但不犯罪.里面交代了瘸子的死和教授的理念,黑白之分在每个人的心里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