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

如何评价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

发布时间:2022-08-16 05:06:55

如何评价赵氏孤儿这出悲剧

《赵氏孤儿》

原著: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
编剧署名:陈凯歌
变形:一是加入屠岸贾弑君情节,二是韩厥放孤后未自杀,三是加入了程妻一角,四是屠岸贾的死法。

高璇:“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创作是元杂剧没有的人物——程妻对于情节走向的翻转、推动,贡献最大的情节是程婴把赵孤抱回家,城门四合,兵士逼迫全城交出婴儿,程婴找公孙,回家发现程妻已把赵孤顶包程勃交出,从而把赵孤和100个婴儿捆绑置换为公,程勃为私,懂剧本的人知道:此节盘活上部。”
高璇:“关于上半部,情节都在,意思变了,因此上半部不能说是我们的上半部,同样下半部也并非与我们无关,战争一节:赵孤冒进被围、屠岸贾救之受伤、赵孤再求程婴反救之,包最后一节弑屠,没离开前也都大致有了。”
高璇:“我们的后半部是:程婴利用赵孤接近屠岸贾,几次杀之未遂,于是决计利用赵孤复仇,当前史批露,赵孤于情无法下手,于理必须杀屠,程婴目睹赵孤纠结,遂觉自己逼少年杀人之残忍,在复仇箭在弦上一刻,少年崩溃手软,程婴为护赵孤,以身殒命。”
任宝茹:“电影中,‘毒蚊子杀王’和‘两条鱼滑倒韩厥’两处情节并非我们的设计,而是导演的妙笔。”

八卦:在剧本写了一多半、完成“搜孤救孤”结点后,由于接受不了赵孤和屠岸贾情深意笃十五年、听了自己身世就提刀弑父这样的情节,高璇与任宝茹退出创作,而陈凯歌坚持最后结局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故事”。

什么时候陈凯歌可以放下他那半吊子的哲学思考和抑不住的人文关怀,不再揽编剧的活儿,或许《霸王别姬》还有得超越。

⑵ 《赵氏孤儿》影评怎么写老师要求论文格式!1000字!

如果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知道是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那么看完之后就更不会把这部电影和拍《黄土地》、《霸王别姬》时的陈凯歌联系起来了。耐着性子看完之后,只留下以下几点印象。

一、无气无灵魂

陈版《赵氏孤儿》没有把那种“气”拍出来。这里的气,既有侠气、义气等具体的个人之气,也有比这范围大的多的那个时代整体的社会之“气”。从大的范围来说,这个气就是年代感。“气”的表达,可以从诸种方面来体现。比如服饰、语言、形体、表情、眼神、外景等等。电影本来可以借助这些手段把那个时代的人和社会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然而陈凯歌硬生生的把它拍成了现代剧。除了服饰、外景之外,里面的人的语言、表情、眼神大多是现代化的,而且是太现代化的。仅以台词为例,大段大段的京片子就不用多说了,里面有两个让我觉得非常有印象的片断,其一是韩厥看到小赵武跑了,对着程婴无赖似的说了一句“孩子跑了,怎么弄啊?”其二是,8岁的小赵武对着程婴生气“你烦死了!”。语言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并不反对在历史剧中使用现代语言,但总得把握一个度,距离产生美,在历史剧中,台词与现代生活语言稍微有一点距离,只要处理得当,就象老版《三国演义》那般,不仅不会造成理解障碍,还会使年代感立刻体现出来。相比之下,梅尔•吉布森为了达到这种年代感,展现出与时代相符的“气”,经常使用现代已失传的语言,即使观众不明白台词,但很容易感受到影片中那种精神内在的东西。这可从吉布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启示录》等影片中观察到。

连基本的年代感都没能产生,至于更高层次的各种人物所应分别具有的那些气如侠气、义气、忠勇之气、戾气、暴虐之气等等更是无从谈起。在这一点上,同是拍古代片,在造“气”方面,陈凯歌的这部电影连给黑泽明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在《罗生门》、《乱》、《七武士》、《用心棒》等一系列古装片中,黑泽明通过每位演员的眼神、台词、说话的声音、语调、肢体动作等等,把故事所处时代的“气”,以及每个人物所应具有的那种“气”,展露的淋漓尽致。中国姜文的《鬼子来了》,在造气方面,不输黑泽明。胡金铨的一系列武侠片,如《龙门客栈》、《侠女》、《山中奇缘》、《忠烈图》等,在对白、外景、服饰等各方面也无一不充盈着明代所特有的气。退而求其次,由与陈凯歌齐名的冯小刚导演的备受争议的《夜宴》,除了象“都母仪天了了,晚上睡觉还蹬被子”等台词稍显雷人之外,整体上在“气”的塑造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陈版《赵氏孤儿》中,程婴侠气不足、韩厥义气不足、屠岸贾戾气和霸气不足。最失败的当是韩厥的角色。未必是黄晓明的演技不好,因为他是受导演的指挥,只能说是陈凯歌导演的失败。程婴夫人海清以及赵朔夫人范冰冰只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葛优和王学圻表现平平,没给人带来惊喜。倒是三个小角色,演的不错。一是屠岸贾的谋士,能用眼神和表情带给人这部影片中少有的那种真实感。可惜在各种官方宣传资料中,我们很难找到这位扮演者的具体资料。后来在影片的末尾演员表中,发现了他的名字“王劲松”。二是晋灵公的扮演者彭波(这位演员很有潜质),就是《疯狂的石头》中演谢小盟的那位。注意,这位演员也因为不够大牌而没被宣传者加以宣传。三是鲍国安演的赵盾,出场时间不长,但气场十足。

“气”是电影的灵魂,没了这气,电影就如同行尸走肉,衣着再考究,演员再大牌,外景再华丽,都难以掩盖电影本身的苍白无力与空洞无物。很不幸,陈版《赵氏孤儿》最缺少的,就是这“气”。

二、无真无逻辑

早已有学者考证,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我们不追求历史上的真实,但作为电影,最起码应当把故事讲的象真的似的,这样才会打动观众。谁都知道《阿凡达》是虚构的,但凡是看过阿凡达的人,都会被影片所打动。所以,虚构本身不是罪,错在虚构无逻辑。几乎所有的人,看完陈版《赵氏孤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程婴和屠岸贾有杀妻之恨(表面上的)与杀妻杀子之恨(实际上的),同时程婴在屠岸贾与赵氏家族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屠岸贾没把程婴杀掉已经是天大的怪事,为何又会那么轻易的收程婴为门客并那样信任程婴,还把赵武收为干儿子?实际上在原版故事中,是有所交待的,程婴与公孙杵臼设计,公孙故意把程婴的儿子藏起来,声称是赵朔的儿子,然后程婴故意象屠岸贾告密,目的很明白——为了获取赏金,背上卖友求荣的骂名,以使屠岸贾不疑。然而电影中的程婴,带上孩子和家当,来到屠岸贾那里,发了个将要终身追随屠岸贾的誓,就轻易的当上了门客。这让我们不禁怀疑那个智谋能足以弑君,并且能打败晋国第一流政治家的赵盾的屠岸贾的智商,进而怀疑导演和编剧的智商,进而怀疑这是不是导演和编剧故意侮辱观众的智商。

更可质疑的是,前半场,除了少数几个场景之外,每逢屠岸贾出场,基本上都是左呼右拥,身为高级官员、高级将领,这当然是必须的。但到了后半场,乃至直到最后屠岸贾与赵武决斗时,屠岸贾偌大一个人物,偌大一处官宅,竟然看不到任何一个家人,看不到一个仆人,看不到一个随从,看不到其他任何一个门客。屠岸贾何时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类似这样的不合逻辑之处,电影中比比皆是。建立在这样层层断裂的逻辑链之上的故事,不会让人感到可信,更不会表达所谓什么精神了。必需得有活生生的打动人们感官的素材作为支撑时,才能进一步谈所谓的“精神”、“思想”、“情怀”。缺少了逻辑真实的故事,断然不会表达什么“思想”。

三、“我只认大牌”

很早就注意到,作为大牌导演的陈凯歌,对那些身处二三线乃至不入流的演员,是傲慢的。在他的眼里,只会关注到那些当红的影星或有地位的演员,在他的人才观里,各种演员之间存在着一个强固的等级体系。因此,在《梅兰芳》里,我们看到,尽管余少群表现的极为出色,如果能在电影下半段继续使用这个演员,人们对这部电影可能会是另外一种评价。但是他断然的选择了黎明,这是《梅兰芳》中最大的败笔。虽然余少群有才,但未必能带来商业价值,黎明作为大牌名星,是票房号召力的保障。因此陈凯歌在用人时宁舍才,而不舍财。宁信虚名,不信功力,不仅仅是不信演员功力,而是不信自己的导演功力。

在这种演员等级观念的影响下,在《赵氏孤儿》一片中,陈凯歌采用的仍然是大牌战略。然而面对一张张熟的不能再熟的脸,我们却很难产生原有的那种激动。老实说,演员们自身的演技都没得说,但有时,演技不能代表一切。葛优那张脸,几乎没有哪个中国人不认识,一出场,就有强大的“喜感”,这极不利于赵氏孤儿作为“悲剧”氛围的塑造。尽管葛演的很卖力,但他深深烙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那些先在印象,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他这一新角色的认同。王学圻在《梅兰芳》中的演出,可谓出神入化,无可挑剔,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观众,要想摆脱王版十三燕这个角色,并不是太容易。另外,在形象上,王学圻缺少屠岸贾作为武将所应具有的那种霸气。王学圻最近接的活比较多,从十月围城到剑雨,再到赵氏孤儿,每个导演都想从他那儿获取些什么。然而王学圻并不是那种万金油式的演员,他的潜质已被挖掘迨尽。有必要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好好恢复功力。黄晓明版的韩厥是角色方面的最大的败笔,既缺少忠义之气,又无刚烈威武的武将气势,一句“怎么弄啊”,使得这个大将军倒象是个打架吃了亏却没有本事扳回脸面只能满腹牢骚的街头混混。大概是黄晓明太大牌了,陈凯歌不敢命令他太多,或者,陈凯歌心目中根本就没有自己固定的每个角色的定位,因此他只能放任每个演员自我发挥。每个演员自我发挥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只能限于一定的程度,导演应该对每一个角色有一个大体的定位,否则可能会导致角色与剧情格格不入的局面。象吉布森、黑泽明、胡金铨等,在他们心目中,早已有了各种人物的定位,因此在演员作表演时,大都贯彻了导演的精神,而导演的精神乃是全部影片精神的主线索。

赵文浩演的少年赵武,形象颇佳,然躁气冲动有余,沉静稳健不足。这并非是对一个15岁孩子的苛求,因为历史上的赵武,作为大政治家,是以沉静稳健著称的。海清出镜次数不多,真身出镜的几秒钟给两个孩子喂奶的镜头竟然也成了影片宣传的一个热点,用这样的手法来促销,实在是自我降低品位——更何况影片本身品位并不高。对于海清的表演,除了喂奶这个镜头因为宣传得力而深入脑海之外,再无其他深刻印象。范冰冰版的庄姬,除了美丽,身体还很强壮,生孩子前后几乎没什么区别。张丰毅版的公孙杵臼,让我们隐然看到了换了服装的曹操。赵文卓、鲍国安、李东学、彭波、王劲松等人,分别打了一次酱油,不过是路人甲的角色。尽管如此,鲍国安还是那样的气场十足,王劲松和彭波给人的印象更是远比其他几人甚至几位主演深刻。这个王劲松,在某个方面象极了倪大红,两个人都极其适合出演古装剧。如果不刻意提起,赵文卓极容易被忽略,因为他的本行是功夫片,这个戏总体上是文戏。李东学版的提弥明让人印象深刻,但与其说是因为演技,不如说是因为情节。不管换了谁,去饰演个人肉车轱辘,再加上几秒钟的特写镜头,都会让人印象深刻。

或许是导演傲慢,或许是商家傲慢,在对外宣传时,出场没多长时间的赵文卓、张丰毅、范冰冰、海清等一线明星以及地位很高的鲍国安,都被加上“主演”或特别演出、友情出演等称号,单独打出他们的名字。而出场时间不比上述人少,表演又比上述人出彩的饰演晋灵公的彭波,饰演屠岸贾谋士的王劲松,我们在官方宣传的海报中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只列在演员表中很靠后的位置。

一个好的导演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个不好的导演可以化神奇为腐朽。在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中,所有的演员都是非专业的,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但每个人的表演都令人震撼。在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中,演员多为非著名演员或群众演员,但每个人的表演却都很到位,影片也相当成功。其实,为电影或角色吹入这令人震撼之气的,不是演员自己,而是导演。演员无分好坏,只有导演选取和执导的恰当与否。当一个导演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演员的演技甚至仅仅寄托在演员的名气、地位身上,而不是寄托在自身的独立创作精神之上的时候,他也就江郎才尽了。陈版《赵氏孤儿》向我们展示的,便是一个江郎才尽的导演的失败的作品。它告诉我们,陈凯歌已经离大师越来越远了。
字数很多,自己取舍

⑶ 解读真实的赵氏孤儿,他的功绩都有哪些

赵氏孤儿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史记版本,一个是左传版本,2010年著名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同名电影赵氏孤儿就是根据广为流传的史记版本来拍摄的。史记的版本我认为是不可信的,左传版本才更加真实,没有那么多反转,却更为肮脏。赵家能在晋国得势,自然离不开其初祖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赵衰死后,其雄才大略的儿子赵盾迅速崛起,晋灵公继位后,赵盾成为了赵国的实际掌权者。

赵庄姬跑到晋景宫面前污蔑赵氏兄弟要造反,朝中但凡与赵氏兄弟有仇的大臣纷纷站出来推波助澜,晋景公大怒,将赵括、赵同的子孙全部杀掉了。流亡在外的赵婴齐也不知所踪。曾得到赵盾照顾的大臣韩厥建议晋景公保留赵庄姬肚子里的孩子,这可是赵家唯一的血脉,毕竟赵家祖上是对晋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晋景公手下留情,赵武活了下来,还恢复了其封地和爵位。赵武到底是谁的孩子便耐人寻味了,按这种说法,赵氏孤儿这可以说是赵家最大的丑闻了。

⑷ 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到底要说明的是什么我看了之后怎么没明白~~

先看历史书再看电影就知道导演是怎样用电影艺术语言来展现那段历史了!“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段传奇的故事,战国时代的名门望族赵氏何能复兴?何能有后来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何能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何能有后世的“三晋”称谓?后世为纪念忠烈千秋的程婴,公孙杵臼,在藏山立庙以祀。庙曰“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现存山门、牌楼、戏台、钟鼓楼。碑坊正殿、寝宫、梳洗楼等三十余处遗迹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气势万千。近年来,当地爱我论坛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战国城”,增设了群雄殿、将相府、忠烈馆、古战场等新的仿古建筑,使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三晋历史。
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 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
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24686.htm#5

⑸ 《赵氏孤儿》中体现了哪些体现陈凯歌个人导演风格的元素

我喜欢陈凯歌,他的片子每逢上映,我都会去影院捧场,虽然每每都觉得不尽如人意,但是我始终都对他抱有期待,想知道他下一部拍什么,会不会拍得令人满意,从未有过看完三枪之后对张艺谋的那种绝望。

我觉得陈凯歌是一个有很高追求、极度理想化的人,也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特别爱做白日梦的人。 他总是很认真地想要通过影片传达某种概念,某种价值观,或者说构建一个世界。他的影片甚少是纯奔着票房去,不存在观众看得乐就好,也绝没有像三枪那样形式大于内容,看完不知道要说什么的作品。

一部《赵氏孤儿》横空出世,被誉为“陈凯歌《霸王别姬》后最好的作品,葛优《活着》后最好的表演”。在中国电影史无前例地冲顶100亿票房的关口,人们仍然把目光放在陈凯歌身上,“影片上映后,不管有什么评价,我们都要照单全收。有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对观众说:敬请原谅,下回改正。”这又充分体现了凯哥的自我更新、追求卓越的态度。

⑹ 赵氏孤儿影评

还写什么影评啊?!看完我都坐不住了,陈凯歌啊,这次让我把你看低了!既然不尊重历史就算了,更甚的是改编得这么垃圾!情节毫无吸引人的地方,我看东周列国志的时候,感觉这段历史真的很精彩!谁知让凯哥这么一拍,简直糟糕透了!看了很不满!赵武是怎么被偷出宫的,他名字又是咋取的,又是被谁养大的,后来又是怎样得到重用,而且又是咋样报了深海血仇的。哎!看的稀里糊涂!中国多么经典的一段历史都被拍成这样子,那不是误人子弟吗?!我还真奇了怪,竟让还有一些人夸说极其好看、非常好看之类的,真恶心,大概这些人都没读过这段历史吧!即使没看过这段历史,甚至不从历史方面考虑,这部电影一点都谈不上好看,不客气地说很垃圾!零零散散地就凑成了一部电影,看的乱七八糟的。从头到尾都没有一段吸引人的情节,客观地说,庄姬如何把刚生的赵武藏在裙子底下躲避搜查这一段,历史描述得很精彩!然而在影片里根本就没有,而且程婴跟孙杵臼合作,两人演戏,用他自己的儿子换赵武,让孙杵臼带走赵武躲过追捕。影片里就不是这回事!哎,这电影毛病可多了!还是让陈凯歌我在家里独个享受吧,让他自个儿美去吧!有300字了没?

⑺ 求《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经过不断演绎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叙事。其基本故事框架都是奸臣屠岸贾将赵氏全族灭门,赵家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临危救孤,程婴以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的性命为代价,换得屠岸贾信任,并带着赵氏孤儿投入屠岸贾门下,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灭掉权臣屠岸贾,最后赵氏孤儿终于报仇雪恨。 这样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后,大家通常会认为这会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却恰恰刻意模糊了故事的历史背景。除了在影片开头有一个简略的说明性字幕,交代了“晋国”这样一个模糊的历史背景外,全片基本上不再纠结于真实的历史,而是想努力讲述一个对当下时代有所发问的故事。 对于《赵氏孤儿》这部电影来说,它在故事层面基本延续了经典叙事的框架,但在两个重要细节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编。一是用合乎现代观众口味的方式,解释了程婴为何会用亲生儿子替换赵氏孤儿,从而确立了影片的基本视角;二是对“复仇”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读。 这种对经典叙事的重构,加上影片对历史背景的刻意模糊,其实体现出了陈凯歌导演试图借经典故事传达自我心声的叙事意图。如果说《梅兰芳》这部电影因为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的约束,从而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他对自己的反思和对梅兰芳这个人物的态度,那么在《赵氏孤儿》这部电影中,陈凯歌导演终于可以相对完整地进行一次自我心声的袒露。 程婴为什么会做出这种自我牺牲?他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能会是《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上能够得到认可的关键,也是导演陈凯歌所一直强调的“对时代发问”的主旨所在。 在传统故事中,程婴之所以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掉包赵氏孤儿,是因为程婴是赵家的门客或好友。在传统价值观中,程婴基于“忠义”的判断,做出这个选择虽然可能艰难但并非不可理解。但将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当下,这个故事的基础就开始变得可疑起来。对于大多数现代观众而言,这样一个主动的选择甚至是完全不可信的。如果从一开始就无法说服观众,这部电影就有随时崩塌的危险。 在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中,程婴的身份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他不再是赵氏的门客,也和赵氏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变成了一个无意中卷入大事件的市井郎中,只是出于善良的性格而在最不恰当的时机出现在了赵家,结果直接掉进了漩涡的中心。 影片花费了相当篇幅,来刻画和铺垫程婴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心理动机变化过程,从一开始的善良、懦弱,到程婴面对抉择时的犹豫和挣扎,最后演变成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悲苦,影片通过一系列小事件的设计,将“掉包计”这个关键转折点,经过精密的推算之后,变成了一个命运之中的无奈选择。 相比传统叙事中的程婴,电影《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是一个更能被现代人所理解的人物。因为他的所有选择,都符合现代观众面对价值观判断时所呈现的利己主义。只是当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现代人可以理解的选择后,命运的车轮还是将他碾在了尘土之中。 相比传统戏剧中的人物动机,建立在“忠义礼志信”基础上的选择,已经无法再说服现代观众去相信一个人的价值判断。为了能够完成整个叙事的重构,影片煞费苦心地给出了一个符合现代观众价值观的理由。程婴还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试图在躲避崇高,但个人的抗争却无法战胜命运的摆布,最后还是将他逼到一个不得不做出无奈选择的地步。 影片《赵氏孤儿》的英文片名叫“Sacrifice”,直译过来是“牺牲”。“牺牲”这个词有“为坚持信仰而死”的含义,当程婴做出了家人、岁月、友谊和尊严等等牺牲之后,他所坚持的信仰是什么呢? 这就是《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重构经典叙事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程婴的牺牲换来的是什么? 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程婴带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将赵孤抚养长大后,赵孤借助朝廷中的高层斗争矛盾,亲手杀死仇人屠岸贾,终于报仇雪恨。这个“复仇”的主题,一直是之后各种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的重点,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也同样无法回避。 但是在花费了相当篇幅刻画和铺垫程婴这个角色后,电影《赵氏孤儿》其实已经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程婴是本片的主人公。相比之前各种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程婴已经从一个串联故事、保存和传递仇恨记忆的功能型角色,变为电影故事中的支撑人物。这种故事视角的变化,其实才应该是电影《赵氏孤儿》所想重点表达的主题。之前所花费的所有篇幅,包括对程婴牺牲动机的解释,都是为了后面的这个主题,也是程婴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相亲相爱,再把孩子带到他面前,告诉他孩子是谁,我是谁!” 电影《赵氏孤儿》在悄然之中完成了一个主题和视角的转变,“复仇”这个故事主题,成为程婴的任务而非赵氏孤儿的任务。因此在电影故事中,程婴带着赵氏孤儿投入仇人屠岸贾门下,其实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复仇道路。他既要保证自己对孩子有绝对的控制,同时又要让仇人屠岸贾对这个孩子产生感情,这样才能最后实现让屠岸贾“生不如死”的复仇目标。 作为必须要对叙事时间的长度有所控制的电影,采取这种叙事方式,在保证了程婴和屠岸贾这两个角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同时,也只能牺牲赵氏孤儿这个角色进一步丰富的可能,让他成为了一个传递仇恨的工具,一柄程婴最后刺向屠岸贾的利剑。因此在影片中,赵氏孤儿反而成为一个相对面目模糊的角色,他一直生活在程婴和屠岸贾的阴影之下,几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身份认同的困惑,从而失去了“我是谁”这个传统悲剧性主题的可能。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影片的最后,程婴借助赵氏孤儿所完成的复仇,因为缺乏具体目标和具体事件的呈现,显得有些暧昧和犹豫。程婴把孩子抚养长大,并让屠岸贾将他视为己出,相亲相爱,然后程婴再告诉孩子他是谁,我是谁之后,这个故事忽然就失去了推进动力。因为这个故事结局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观众完成认同感的最后确认。 但是程婴在故事的结尾,因为之前对人物动机的种种消解和再诠释,导致故事发展到最后,因为缺乏终极意义的支撑,所以可能让观众会觉得有一口气出不来:这一切是为什么? 牺牲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目的。这样一个格局的故事,最后还是要回到那些终极的话题上来。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奉献出了自己的家人、岁月、尊严,担负了赵家的承诺和重托,以及公孙杵臼的牺牲,他所获得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不能仅仅只是一个“我不服”或者“义愤填膺”。这种对于终极意义的有意无意的回避,其实已经不再是导演个人所能掌控的问题了。正如我的一个朋友所说,“陈凯歌的对手,不是电影,而是时代。” 陈凯歌导演既不愿意彻底地向当下的主流观众的价值观屈服,也无法找到一个各个阶层观众都认可的大概念来获得满堂喝彩。面对这种犹豫和怀疑,他也无法横下一条心来,彻底不顾这个淘金时代所带来的压力或诱惑,决然转身而去,在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犹豫和怀疑,其实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二十年来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电影中的缩影。

麻烦采纳,谢谢!

⑻ 《赵氏孤儿》那电影不错啊,为什么大家对它评价都不好呢

因为陈凯歌就喜欢拍点悲剧,他也就能拍点悲剧,他自己的生活也就是个小悲剧。大家喜气洋洋的,他就出来扫兴,你想想,吃着年夜饭,喝着小酒,看着烟花,突然电视里出来个《肇事孤儿》,多杯具啊

⑼ 如何评价陈凯歌及其作品

陈凯歌著名的内地导演,记得那时候只知道内地的三个有名的大导演就是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消息闭塞,不知道还有很多优秀的导演,不过这也可见陈凯歌当时的影响力也是非常的大的,当年的《霸王别姬》也是首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中国电影,陈凯歌算是一举走上导演的巅峰。

⑽ 赵氏孤儿这个电影咋样

很一般,只适合网上免费观看。总之比不上陈凯歌自己的《梅芳兰》,但比《无极》要好一点,不过也只是好了一点点而已。说教意味太浓,而且无病呻吟,显得整部影片很做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剧情还是让人看不太明白,这也是陈凯歌电影的通病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诺言是哪些电影主题曲 浏览:486
优酷看电影怎么跳过片头片尾 浏览:737
怎么发送电影给别人看 浏览:126
武汉日夜完整版电影免费看 浏览:943
人神鬼国语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628
有什么好看的报酬电影 浏览:665
免费下载电影哪吒 浏览:541
赘婿电影免费 浏览:341
如何取消小电影马赛克 浏览:599
以前看过的老电影有哪些 浏览:27
在网上如何下载电影 浏览:485
郑伊健演的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220
能投屏的免费电影软件 浏览:206
哪里有免费代理电影 浏览:944
香港2018好看电影 浏览:932
叫又延的什么电影 浏览:129
疫情给国家带来哪些影响电影 浏览:612
如何观看纯英文电影 浏览:420
金钢怒撕霸王龙是什么电影 浏览:456
怪物猎人电影免费播放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