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电影的胶片如何上色的

电影的胶片如何上色的

发布时间:2022-06-18 10:32:14

1. 早期黑白胶片电影是如何还原为彩色电影的

做过图形处理的应该了解原理,黑白胶片中原始不包含色彩信息,传统的老照片和老胶片都是人一帧一帧手工着色成的,两小时影片一共十七万两千八百帧,成本相当高。随着技术的发展,手工着色技术慢慢被数字着色技术取代,但是为了细节和效果,成本依然高昂。

2. 《乱世佳人》是怎么从黑白片弄成彩色片的有谁知道吗这个是不是真的

这部影片属于当时的超豪华制作,本身就是彩色片。只不过当时并不是所有影院都有放映彩色电影的设备,所以电影公司制作了彩色版胶片、黑白版胶片两种版本,在不同影院上映而已。

3. 电影中的调色一般都是怎么做的

一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与导演的个人风格,摄影师的拍摄手法,乃至胶片或数字摄影机等设备都息息相关。不过,数字时代,胶片拍摄的影片仍然面临着数字的转制和发行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调色师成为了衔接两者的纽带,他们完成了数字中间片制作、还原胶片色彩、DCP制作等诸多关键环节。

4. 原来老电影胶片放映的颜色怎么都是红色的

电影胶片 (FILM)

1。电影胶片 制作影片用的感光材料总称。 2。电影 一般影片的通称,与“MOVIE”和“CINEMA”同义。

电影胶片是将感光乳剂涂布在透明柔韧的片基上制成的感光材料,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这些胶片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能感光的卤化银明胶乳剂层和支持它的片基层两大部分组成。

电影问世初期的片基是用硝酸纤维酯制造的,其成分与火药棉近似,极易燃烧。1923年研究成功了醋酸安全片基,之后便逐渐取代了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在成分上几经改进,其中的三醋酸片基性能较好。50年代以后,硝酸片基完全停止了生产。

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为悬浮于明胶中的卤化银。因明胶不但可使卤化银悬浮、不沉淀,而且本身含有敏化物质,能增加乳剂对光的敏感性,使胶片有较高的感光度以满足拍摄电影的要求。卤化银本身只对400~500毫微米波长的蓝紫光线敏感,拍摄出的影像与人眼所见各种颜色的明亮程度不大相同,被称为色盲片。1873年德国人H.W.沃格尔发现染料可以扩展卤化银的感光范围,于是生产出了既能感蓝紫光也能感绿光的正色片。1906年以后,各类菁染料相继出现,使胶片的感光范围愈来愈向长波方向发展,研制出了对可见光全都敏感的全色片。此外,随着感光范围向红外区的发展,红外片也随之诞生。红外片主要用于航空摄影和特技、特殊摄影。拍摄电影用的黑白片一般均为全色片,用于印制黑白电影拷贝的一般均为色盲片。

尽管用全色片摄影时能使各种颜色的层次分明,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便利,但黑白电影表现出来的影调,只能是深浅不同的灰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表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的要求。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摄影科技工作者,纷纷对彩色摄影方法进行研究。

摄影史中出现的彩色摄影方法多达数百种,但从原理上讲不外以下两大类:一类是由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加,得到各种颜色以至白色,所以叫做加色法。另一类是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而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故称为减色法。它们都是建立在1861年J.C.麦克斯韦提出的视觉三原色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器官只分别对红绿蓝三原色光敏感。红绿两敏感单元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黄色感觉;蓝、绿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青色感觉;红、蓝同时受到刺激时,产生品红色感觉。因此,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而黄、品红、青分别为蓝、绿、红的补色,称为三补色,也称减原色。

彩色电影的摄制采用的是减色法彩色胶片。最早成功的减色法彩色电影要推1927年问世的特艺色,由于拷贝的制作采用染料转印法,故又称染印法,发明人为H.T.卡尔马斯博士。按照这种方法,用一台比较复杂的分光束摄影机同时拍摄成 3条分别感受红、绿、蓝光的底片,然后从这些底片印制出 3条浮雕模片,分别染以青、品红、黄三补色染料,再迭印在一条空白片上,即成为放映用的彩色拷贝(见染印法)。

80年代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彩色电影胶片都是减色法多层片。这种胶片将分别感受红、绿、蓝三原色光的三层乳剂迭涂在同一片基上,经摄影曝光、冲洗后即可得到彩色影像(见内偶法多层彩色胶片)。

电影胶片的构造 由片基和感光乳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还有涂在乳剂层表面、防止外力致伤的保护层,涂在乳剂与片基之间促使两者黏合的底层以及涂在背面起防光晕、防静电和防卷曲的背面层。

希望能帮到你~!!!

5. 黑白电影是怎样演变成彩色的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5)电影的胶片如何上色的扩展阅读

黑白电视发明

1925年,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根据德国工程师尼普科夫设计的“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是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

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6. 电影那种蓝色加黄色的效果是怎么做的

是 电影室 的 背景 去到别的地方取景 让后在拍进去

7. 黑白“电影胶片”如何上色

好像很麻烦

8. 电影胶卷的涂层

1.保护膜,它的用处是,保护。因为胶卷的感光乳剂很软,容易划伤,所以在它上面涂一层保护膜以使它不致受伤。保护膜是透明且很硬的。
2.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其主要成份为卤化银和照相明胶。卤化银便是胶卷的感光材料,照相明胶是卤化银的载体,卤化银受光的照射后形成潜影,(这时是看不到影像的,所以叫潜影)既卤化银中出现了银原子的颗粒。后期经显影,就成为我们一般看到的胶片了(就是将形成银颗粒的点放大)。其实将胶片长时间曝光也有这样的效果,胶卷头的颜色就是长时间曝光形成的(没有经过显影过程)。
电影胶卷
3.防光晕层,拍摄的一个路灯会大的像太阳一样,这就是光晕,强光使胶卷上一个很大的面积感光。
4.片基,它的用处就是一个架子,所以对它的要求是透明度好,平整韧性好和机械强度高,要能撑起感光乳剂。

9.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很多影友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希望数码照片也能按电影的方法去调色,以获得更大动态范围的调色处理。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Photoshop中通过文件模式的转换和软件的控制能轻松实现电影级调色, 使你的照片获得更震撼、更高级的色彩表现。

要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Raw转化成LOG模式,再加载3D LUT文件即可。下面我们先简要介绍LOG模式 、3D LUT等电影中的技术和概念,并通过案例来演示在Photoshop中的具体应用。

关于Log模式

数码单反相机的数字底片是Raw格式文件。虽然单反相机Raw的宽容度很高,但是是以sRGB/Adobe RGB色彩空间呈现给用户的,所以Raw拍摄的图片,如果不处理,就和相机直出的JPG没有区别。

相比之下,
数字视频采用的是LOG模式,这是一种电影平台之间的匹配格式,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由于LOG
的色彩空间很大,宽容度也相应变大,这样摄影机的动态范围就能发挥到极致。几乎现在的专业摄影机都开始使用LOG模式拍摄高品质影像了,但单反相机的拍摄
目前还不支持LOG模式。

LOG“平化”相机捕获的影像信息,具有“全动态范围”记录的特点。因此LOG图像看起来会很灰、很平,但其间蕴含和记录了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要用好
LOG图像,并呈现胶片一样的效果,就必须在灰画面的基础上调色,因此LOG素材必须配合和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和进行电影级调色。

单反相机拍摄的原片

转化为LOG(图像变灰变平,明暗部层次都出来了)

加载3D LUT按电影方式调色后的效果

关于3D LUT

LUT是Look Up
Table的缩写,意为“查找表”。用文本编辑器打开LUT文件,可以看到LUT只是一组数字表格,这些数字代表的是RGB的原始数值以及映射的目标值,
也就是说是将原始图像的颜色映射为新的颜色。从本质上来说,LUT的作用就是将每一组RGB的输入值转化成输出值,而RBG的数据之间是互相独立的。

由于一维LUT模型组合的色彩控制功能还是会有一些局限,只会影响gamma,RGB平衡(灰阶)和白场,因此精确的色彩控制最常使用的是三维
LUT(3D LUT),因为它可以针对每个图像像素输入的数据进行精确的转换,同时兼顾美学品质的模拟,能够实现全立体色彩空间的控制。3D
LUT的每一个坐标方向都有RGB通道,这使得可以映射并处理所有的色彩信息,甚至可以达到那些连胶片都无法展现的色域。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通过上述电影中调色技术的学习和铺垫,目的是让照片也能使用Log模式加载3D LUT进行调色,以实现照片的电影工业级调色!这些在Photoshop中就可以实现了。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演示来详细说明步骤和方法。

通常胶片的色彩空间为LOG对数空间,只有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很多数码相机都没有LOG预设文件,就算手上有3D
LUT文件也无法实现所谓的电影调色。因此数码照片要模拟电影胶片调色的前提是必须先将Raw格式数字底片进行Log模式的转换。Raw向LOG的转换即
把相机照片的调色方式向电影调色的方式转换。一旦将Raw转换为LOG模式后,Photoshop也可以加载3D
LUT进入电影级的工业流程进行调色了!

第一步

在开始前首先需要从 www.gogoup.com 找到大众摄影数字课堂,然后下载资料找到“VisionLOG”文件夹,文件夹中含有一些相机的LOG.dcp文件。解压后得到“VisionLOG”文件夹。

第二步

使用Mac OS系统的用户,把这个文件夹拷贝到

HD:/用户/yourusername/资源库/ApplicationSupport/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使用Windows系统的用户可以拷贝到C:/Users/yourusername/AppData/Roaming/Adobe/CameraRaw/CameraProfiles

第三步

在Bridge中选一张Raw格式图片文件。在Camera Raw中打开,在工作流程窗口中将色彩深度选择为“16位/通道”,使照片有更大的动态范围。

第四步

在“相机校准”下的“相机配置文件”中选择刚刚导入的“VisionLOG”,此时会发现照片变得很灰、很平,饱和度和对比度都减低了,高光和暗部都生成了非常丰富的层次。转换LOG格式成功。

第五步

在Camera Raw中单击“打开对象”在Photoshop中打开照片。在图层面板“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中选择“颜色查找”,打开颜色查找属性面板。

第六步

在颜色查找3D LUT文件中选择LUT预置文件。Photoshop CC2014默认自带一些预置文件,通过切换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色调效果。

第七步

选择最适合这张照片的3D LUT预置,获得最终的效果。这样就实现了Raw格式照片加载LUT以电影的方式进行调色了。

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MTYyNDY4.html

10. 一半彩色一半黑白怎么拍的

不知道您用没用过款式稍微新一些的数码相机,比如松下的几款数码相机里面就有一种拍摄功能可以只将画面内的红色或绿色、蓝色显露出来。这样您也可以简单的用一台数码相机拍摄出辛德勒名单中的效果。

其实就是在RGB色彩空间内只对其中的一种分量的一个阈值敏感,其余的全部灰度处理。这样在拍摄的时候只要周围的颜色没有与红色过于接近的颜色,就可以只突出一种色彩。

但是辛德勒的名单拍摄时是用单纯的黑白胶片拍摄的,所以小女孩的红色是对胶片后期处理的结果。事实上就和修掉武侠片中的钢丝一样,小女孩的红色是用很传统的方法,一帧一帧上色的。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这是后期用电脑处理的结果,事实上这种对胶片上色或者修改细节的传统方式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很普遍,并且成本很低。并不是所有的效果都要通过计算机处理。因为若要通过计算机处理,需要将胶片扫描并且数字化处理导入电脑中,处理过后再打印成胶片出来,其实是很耗费成本的。

阅读全文

与电影的胶片如何上色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看电影哪个网址好用还是免费 浏览:487
电影电视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07
超级恐怖狗电影有哪些 浏览:516
好看的讲妓女的电影 浏览:229
北京电影学院都出来过哪些明星 浏览:68
有什么好看黑的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79
关于淘金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浏览:618
钉子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 浏览:879
2018有什么好看的科幻电影 浏览:137
接电影票是怎么 浏览:243
2015年漫威电影有哪些 浏览:506
好看美国校园青春电影 浏览:397
袁祥仁电影有哪些 浏览:543
电视如何看u盘下载的电影 浏览:91
陆行鲨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172
武侠动漫电影免费大全百度 浏览:455
chc高清电影怎么样 浏览:18
金城武喜欢你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966
杨波小凤什么电影 浏览:157
华为视频里的电影是免费的吗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