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關於三峽的電影
《等到滿山紅葉時》。
『貳』 三峽工程的那部電影紀錄片叫什麼呀電影頻道播過的。
電視紀錄片《大三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通過對三峽工程全方位、多側面、多角度的真實記錄,充分說明了今天的記錄就是明天的歷史,今天的瞬間就是歷史的永恆。總導演張金鵬運用8集的容量去承載和展示了三峽工程從開工到竣工時間跨度長達17年的這一宏闊綿延的歷史事件。它從工程的緣起和觀眾的焦點切入,第一集就引入了1992年4月3日七屆人大五次會議的新聞資料片,正是這次會議決定了三峽工程一定要立項上馬,由此三峽工程的序幕漸漸拉開,廣大觀眾對三峽工程關注的焦點和興趣點逐步形成。它以海、陸、空三個大視點把航拍的恢弘氣勢與細致入微的縱深開掘結合起來,由點及面、層層推進。而後幾集分別從轉換機制、百萬移民、專題論證、黃金水道保航、五級船閘興建、大江截流方面展開拍攝,抒寫了一首詠唱滄桑、駕馭大河的壯麗史詩
『叄』 哪裡可以下載《三峽傳說》這部電視風光片
1,吃粽子與賽龍舟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著說:「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托夢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說:「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 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劃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2,神女峰的傳說
遠古時代,瑤池宮里住著西天王母的第二十三個女兒,名瑤姬。她在紫清闕里,向三元仙君學得了變化無窮的仙術,被封為雲華夫人,專司教導仙童玉女之職。
瑤姬生性好動,那裡耐得住仙宮里那般寂寞生活。一日,她終於帶著待從,悄悄地離開了仙宮,遨遊東海。但是,當她看見大海的暴風狂濤,給人間造成嚴重的災難時,便出東海騰雲西去。一路上,仙女們飛越千峰萬嶺,閱盡人間奇景,好不歡快。豈料來到雲雨茫茫的巫山上空,卻見十二條蛟龍正在興風作浪,危害人民。瑤姬大怒,她決心替人間除龍消災。於是,按住雲頭,用手輕輕一指,但聞驚雷滾滾,地動山搖。
待到風平浪靜,十二條蛟龍的屍體已化作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峽,壅塞了長江,使得滔滔江水,漫向田園、城廓,今天的四川一帶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為著治理水患,治水英雄夏禹當即從黃河來到長江。然而,山勢這般高,水勢這般急,採用開山疏水之法,談何容易。正當夏禹焦急萬分的時候,瑤姬為夏禹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乃喚來黃摩、童津等六位侍臣,施展仙術,助夏禹疏導了三峽水道,讓洪水暢通東海。
夏禹得知神女暗中相助,便登上巫山,找瑤姬致謝。上得山來,只見眼前一塊婷婷玉立的青石;不一會,青石化為一縷青煙,裊裊升起;繼而又形成團團青雲,霏霏細雨,游龍、彩鳳、白鶴飛翔於山巒峽谷之間……夏禹正在納悶,美麗動人的瑤姬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瑤姬說:"你治水有功,但還要懂得天地間事物變化的道理。"邊說邊取出一部治水用的黃綾寶卷送給夏禹。
水患雖已治理,瑤姬並未離去,她仍然屹立在巫山之巔,為行船指點航路,為百姓驅除虎豹,為人間耕雲播雨,為治病育種靈芝。年復一年,她忘記了西天,也忘記了自己,終於變成了那座令人嚮往的神女峰;她的待從也化作一座座山峰,像一塊塊屏障,一名名衛士,靜靜地守立在神女的身旁。
神女峰的傳說,在巫山地區流傳甚廣,其說不一,古代巫山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心目中"神女"尊稱她為"妙用真人",在飛鳳峰山麓,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觀(即神女廟)。山腰上的一塊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書的授書台。
3,奇石「對我來」
船過崆嶺灘,在枯水季節,可以看到「大珠」尾部的岩石上,有"對我來"三個大字。這是船工們以血淚書寫的三個字!
由於崆嶺灘內暗礁密布,故水流湍急而又紊亂。面對紊亂的水流和江心的怪石,沒有經驗的船工左避右讓,反而常被迴流沖向石壁,造成滅頂之災。久而久之,船工們終於從長期的斗爭中摸索到了一條經驗;行船至此,首先要將船頭對准"大珠"尾部的那個怪石,然後藉助泡漩迴流的推力,才能避開暗礁,沖上險灘。這怪石名為"對我來",它考驗著每個船工的膽略。
提起「對我來」,還有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1900年12月27日,三九嚴寒,正是峽江枯水季節。這一天,德國的瑞生輪入川,船到崆嶺灘,面對險灘惡浪,船長驚慌失措,一籌莫展,只好改用一名中國引水掌舵。這位諳熟川江航道的引水,按照常規朝著"對我來"開去。外國船長不知此中道理,卻認為是中國故意破壞,避開怪石。眨眼間,一股強勁的橫流將瑞生號沖向"三珠",只聽轟隆一聲,輪船觸礁沉沒。據史料記載,這一事故發生後,使得剛開始開辦的三峽航運,竟中斷達9年之久。
4,銀窩灘
進大寧河,出羅門峽,便見寧河的著名險灘——銀窩子。過去這里有首民謠:
「銀窩子,銀窩灘,十船開過九船翻。」古時候,南來北往的富貴人家,乘船過此,經常發生船翻人亡、葬身魚腹的事故,所帶金銀財寶就墜於灘下水中,故名「銀窩灘」。
相傳,在羅門峽里,有一對年近六旬的老人,他們膝下無兒無女,以打魚為生。一天夜晚,老婆婆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條白蛇來到她家裡。不久身懷有孕,生下一個白胖胖的小兒子,老兩口聯想起那個吉祥的夢,便給兒子取名「銀龍」。銀龍剛滿十歲那年,父母先後亡故。從此,他就在峽口村前一個船老闆家幫工,這老闆有一批木船在寧河一帶走生意。銀龍水性好,手腳麻利,撐篙拉纖樣樣能幹。一天,船老闆的親家「貪財鬼」要搭船從大昌到巫山縣城,就派銀龍他們這條船去送。「貪財鬼」很有錢,穿得珠光寶氣,處處擺出闊佬的樣子。來到船上,用的杯子、盤子、筷子和調羹都是銀子做的,連洗臉盆也是銀的。「貪財鬼」見銀龍穿得破破爛爛的,生怕這窮鬼偷走東西,銀龍看出她肚裡的壞水,恨得咬牙切齒,但窮人在那年月有什麼辦法,只得忍氣吞聲地為他們賣命。第二天清早,船過磨角灘,正下龍門峽灘口處,船行似箭,面臨觸礁危險,銀龍眼尖手快,用篙一點,船雖脫險,可是在船艙中飲酒作樂的「貪財鬼」,身不由己隨船偏了一下,只聽得「咚咚咚」連響幾聲,桌上銀物器皿全被傾入江中。狼心狗肺的財主十分氣惱,一口咬定是銀龍點篙壞的事,對銀龍一陣拳打腳踢,當下銀龍鼻口出血昏倒在地。「貪財鬼」喝令船工硬把銀龍丟在沙灘上,放舟去巫山。銀龍蘇醒過來,躺在峽口沙灘上呻吟。幸好,這時江中一條游龍聞聲趕來,見銀龍遍體鱗傷,十分同情他,趕忙給他服了一顆仙丹,親熱地對他說:「銀龍弟,我是龍王大太子,巡江至此,見弟遇難相助。現送你一顆寶珠,今後你需要什麼就對寶珠說,一定會得到的。」說完龍王大太子回到水中不見了。銀龍吃了仙丹,傷痛全消了。他拿著那顆寶珠,高高興興地回到家裡。從此,銀龍缺什麼只要對寶珠說,它立即顯靈,要什麼有什麼。銀龍豐衣足食,還把布匹糧食分給窮人享用。銀龍有寶珠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貪財鬼」的耳朵里,開初他半信半疑,便派心腹到銀龍家去打聽虛實。狗腿子查出銀龍果真有寶珠,立即回稟「貪財鬼」,這傢伙忙差出一幫打手,將銀龍捆綁捉來,逼他交出寶珠。銀龍理直氣壯地說:「寶珠是游龍大太子送給我的,怎麼能隨便給你呢?」「貪財鬼」眼珠骨碌一轉,橫不講理地說:「你家祖宗三代都欠我的債。上次你偷走銀物,還把我的金銀器皿傾入江中。今天要用你的寶珠來抵償,如你不交出寶珠,那就休想活命。」話剛說完,就對家役們使了個眼色,家役們便上前搜身。銀龍深知「貪財鬼」的狡詐兇殘,但保護寶珠要緊,便強壓怒火,急中生智地說:「寶珠在哪裡,只有我知道,但我渾身被捆又怎麼拿呢?」家役一聽,立即給他鬆了綁。銀龍甩了幾下發麻的胳膊,從衣縫里取出寶珠,握緊手中,憤怒地吼道:「哼!你這貪財鬼休想得到寶珠!」說畢把寶珠往嘴裡一放,「貪財鬼」和打手們見狀,連忙拖住銀龍,一個打手伸手去嘴裡掏,不想被銀龍把指頭咬得鮮血直流,疼得哇哇直叫,銀龍乘機把寶珠吞下肚中,然後使出全身力氣,掙脫打手,直朝峽谷奔去。「貪財鬼」這下可慌了手腳,高聲對打手們吼叫:「快,快,抓住他!剖開腸肚也要給我取出寶珠!」銀龍眼看家役打手就要追上,縱身躍下峽口深潭,霎時變成一條銀光閃閃的巨龍,嘴裡噴出一股沖天龍涎,直端端地朝「貪財鬼」和打手們沖去,把這群強盜卷下寧河的銀窩灘淹死了,為百姓除了一大禍害。 從此,銀龍便潛伏於銀窩子的深潭中,窺視那些貪婪殘忍的財主,只要他們乘船經過銀窩子,它就颳起大風,激起巨浪,攪翻舟船,將財主連同他們搜刮的民財,一起葬埋江底。
現在,銀窩子經過整治,舟船經過這里,平安無事。人們說,這是銀龍喜看那些吸血鬼都被人民消滅了,因此再也不興風作浪了。
『肆』 看過電影<<三峽好人>>的進
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是賈樟柯在電影表現手法上的一次嘗試,具體的內涵並不明確,每個觀眾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賈樟柯自己也沒有特定的所指。三峽好人這部電影雖然在國際上獲得了許多大獎,但是我認為並不如賈之前所拍攝的《站台》和《小武》,《三峽好人》裡面的取材和攝像手法都略有迎合國外觀眾審美心理之嫌,包括你所提到的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並不見得很被國人欣賞,我們的共識是:真是奇怪,那是什麼東西?其真正起到的作用大概就是讓觀眾醒醒神吧。
『伍』 四部感人的經典電影,《三峽好人》在列,你喜歡哪部
「我確實很想看看,在這個崇拜黃金的社會里,到底還有多少人關注好人!」
當賈樟柯以這么一句包含暗示的話結束他在北大百年講堂的演講之後,我們發現除了看到的《三峽好人》,聽到的創作初衷之外,還有一股壓制不住的硬氣和沖動從這個個子不高,貌不驚人,語氣平緩的導演身上散發出來。對於即將到來的14號,製片人的評價完整的概括了他的心理:這是要拿大陸的票房來殉情。一個十年來一直把鏡頭對准他熱愛的人群的導演,此時像個倔強的孩子,在這個幾乎沒有勝算的決斗面前,依然昂著頭。
在這個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忘掉那個就放在離他幾米遠的威尼斯金獅獎,再好好的看看賈樟柯,普通的裝束,謙虛的態度,就像是剛剛在銀幕上放的三峽好人,朴實無華;他說,在拍攝紀錄片《東》的過程中,看到奉節人民的生活,感受到他們在承受家鄉變遷的苦楚之後,心裡那種潮濕的感覺慢慢的發展成了一種不吐不快的創作沖動,所以就有了這部《三峽好人》。
在中國電影大片風潮正濃的今天, 《三峽好人》卻用簡單的故事,質朴的人物,甚至有些粗糙的畫面讓整個禮堂的觀眾深深的感動.賈彰柯在講述使用他的表弟韓三明擔任主角的時候,兩次哽咽,他說,他們表兄弟小時候關系很好,但是長大了見面時卻常常相對默然.這種無言的情感在《三峽好人》中成了主要的表達方式:幕布上,一群普通的人在那裡分分合合,艱難卻又不失尊嚴的生活,雖然他們時常表露出一些世故的小聰明,來應對這個變化無常的社會,但是他們的情感,卻在沉默中緩緩地流了出來.
『陸』 我要看電影!有兩部選擇,我看什麼呢
香草天空 不解釋 望採納
『柒』 電影頻道播過的,那部三峽工程的紀錄片叫什麼
是不是discovery的那個? 那個就叫長江三峽
『捌』 長江三峽的電影有哪些
三峽好人
『玖』 那部電影,「三峽工程」建造和壯舉的記錄片叫什麼(電影頻道播過的)
人造風景 Manufactured Landscapes(2006)?
一個長達五分多鍾,在福建省一個超大型的工廠內拍攝的移動鏡頭,揭開了 Jennifer Baichwal的紀錄片《人造風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的一系列動人心魄的景觀。她跟隨以拍攝工業風景著名的攝影師Edward Burtynsky,深入到中國福建的工廠區和回收工業垃圾的鄉村工場、四川境內的三峽大壩、天津的煤礦基地、上海的新富人家和窮困弄堂,還有孟加拉國的拆船廠,在紀錄Burtynski的工作的同時,發展出另一條交織著強烈的傷痛情懷和批判精神的敘事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