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灰犀牛電影在哪個影院上映

灰犀牛電影在哪個影院上映

發布時間:2023-02-10 12:15:11

1. 馴養不是馴化,「為孩子好」不是理由,「灰犀牛式」養育不可取

相信許多家長都聽過「孟母三遷」這個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告訴父母教育孩子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對孩子進行適度的管控,讓孩子盡量遠離那些不利於自身發展的外界因素。畢竟孩子自控能力比較弱,有家長在旁邊引導會更好一些。而「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也正好體現了一種教育觀念:馴養。「馴養」是一種與「放養」教育相對的教育方法, 它是指不越過理性規則,不違背發展規律,在家長與老師的共同作用下對孩子施行的一種嚴謹的科學教育方式 。但許多家長卻沒能真正領會這個方法的精髓,過度壓制孩子內心的需求,反而讓孩子生出了一種逆反心理。



我有一個同事便是這類家長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她的教育方式在我們旁人看來過於嚴苛,連孩子喜歡什麼寵物都需要徵得她得同意。曾經有一次,她家孩子看到樓下有一隻可憐巴巴的小貓,就把它帶回了家。同事見狀卻大發雷霆,逼著孩子將小貓放回了原來的地方,從始至終也都沒問過孩子為什麼想要把這只小貓帶回家,卻只是以成人慣有的思維,認為貓咪是臟的,是不幹凈的,就這么粗暴地剝奪了孩子與動物相處的權利。在這之後,孩子看到流浪貓也只敢遠遠地看上一眼。

對此,我也是連連搖頭,同事的做法實在是過於粗暴了些。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件事情,卻偏偏選擇了最不合適的那一種。從我朋友身上是可以看出「馴養」教育法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一種控制,將重點放在了「馴」這個字上,而非「養」這個字上。



第一、壓抑天性

「馴」指的是父母的教育方法,這種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具備美好的品質與高尚的品德。而「養」才是最終的目的,是指讓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孩子明事理,懂規矩,同時樂觀積極的精神面貌。但若是太過側重在「馴」這個字上,生搬硬套前人的經驗和做法,就有可能會把「馴養」教育變成一種「馴化」的刻板行為,長此以往,孩子的天性就會被壓制,也就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義。



第二、失去自我與活力

有一部電影就曾令我印象深刻,這部電影就是一經上映就引起熱議的《狗十三》,這部電影雖然只是講述了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但也能讓我們產生了共鳴,電影中的父親專制獨裁,用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讓孩子過早地拋棄了童真,卻從來沒有想過這種的結果是不是孩子想要的。電影中的父親每天都會給主人公准備牛奶,但卻從未發現孩子對牛奶過敏的事實。雖然朝夕相處,卻連這些都不知曉,物理距離很近,但心靈的距離卻是那麼遙遠。我們不能否認父親對於主人公是有愛的,但這種愛卻讓孩子感到窒息與無力。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是挺常見的,比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父母對孩子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其實都是馴化行為的最直接的表現。看上去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但在行動上卻強迫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做,而這種以自我的中心的做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在父母的重壓之下變得唯唯諾諾,失去了應有的活力。



第三、失去好奇心

孩子總是喜歡提出很多的疑問,當他們面對陌生的事物時,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孩子總會想著去試試,哪怕嘗試的結果不符合父母的預期。而這也就使得有些父母將孩子的這些行為簡單地定性為叛逆,為了使孩子走回所謂的正軌,有些家長甚至還會採取一些極端的做法。但作為家長需要認識到的是,採用「馴養」這種教育方式的時候,要注意把控尺度,不能一味追求讓孩子聽話的這個點,就用強硬的方法來糾正他們的行為,當孩子並不是機器,糾正得了第一次,那麼下一次呢?難道又是故技重施?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量孩子們內心的想法,以更多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來慢慢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才是正確的做法。



第四、迷失目標

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確實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做的,這樣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培養他們為了目標奮勇向前的好習慣。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有不少家長甚至老師將這個方法給用錯了,不但起不到正向的引導的作用,反而讓孩子變得爭強好勝。曾經有一個小學的老師,為了讓班級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向學生們收取了所謂的保證金,這些保證金是用來獎勵給那些認真學習的小朋友的,而那些表現不佳的小朋友就不能得到這筆保證金了。或許在短時間內這個方法能夠起到一些效果,時間久了,那些處於下游的孩子可能就會想一些別的小伎倆來阻礙上游的同學,那麼在這個時候,孩子的重心就會慢慢偏離,認知也就會發生偏差,這也就與這名老師起初設立「保證金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馳。而對於家長來講,「馴養」的這種教育方法本意是想讓孩子在父母的監督下,學習知識,拓寬視野,盡量降低被外界不良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切不可矯枉過正,讓孩子在盲目的攀比之中迷失了目標。



因此,正確施行「馴養教育」的關鍵並不在於孩子,而恰恰在於父母本身,只有父母嚴格要求自己,處處言傳身教,發揮榜樣的作用,用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孩子,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最終達到「馴養」的目的,並不能將馴養教育簡單地等同於馴化,處處限制孩子,以命令式的口吻對待孩子,這樣也會讓雙方之間的親子關系形同虛設。


2. 灰犀牛的五個階段

我們大多數人都能發現生活中的灰犀牛,我們也知道灰犀牛事件是大概率(可以說是一定)會發生的,只是我們並不知道何時會發生而已。

我們可以稱之為確定的不確定性事件。

而正因為此,我們大多數人會經歷過這樣的一些階段,《灰犀牛》一書中將其描述為以下五個階段:

「人類本性、政府體制和社會體制都在力求維護現狀以及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預期」,「我們的體制縱容我們的不作為態度」,讓我們有意去忽視這樣那樣的風險。

社會崇尚整體一致性,促使人們共同無視各種危機信息,最終做出錯誤的決定。

否認,在一個人頭腦中出現已經很危險了,但往往,它卻出現在一群人的思想中。

人們寧願和大家一起犯錯,也不願成為唯一正確的那個人。

就像很多時候,公司的管理層,中層也好,高層也好,大家都感覺公司的戰略方向有問題,都知道往這條路走,可能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是大家心裡卻可能懷有一點點期望,萬一成了呢。

萬一,在這里就是一種否認的態度,而且可怕的是,大家都在這里否認,然後一條路走到黑,花大精力去做錯誤的事情,最終灰犀牛撞擊,一地雞毛。

接下來就是混日子階段,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未來,拚命地做沒有戰略,沒有框架的事情,得過且過,幻想著美好的未來。

而實際上,我們需要的是未雨綢繆,多做一些准備,應對可能的危機,即使短時間內未能看清楚危機的來源。

當然有時候我們能夠對灰犀牛的來襲做一些簡單的回應,去判斷這種危機的嚴重性。

但是,有些商業動機和心理偏好,都傾向於短期思維,拒絕中期和長期的戰略,盡管這些戰略會讓我們遠離潛在的危險。

我們的獎勵和懲罰機制助推了我們推卸責任的行為,因為它幫助我們認識到拒絕行動的好處。

思想給我們設置了障礙,也因此我們在以上這兩個階段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絕佳的機會。

集體行為中的一系列不合常理的動機和質疑成為我們行動的阻礙。

因此,在拒絕行動的得過且過,煩躁和對於到底應該做什麼的爭吵中,我們來到了灰犀牛的第四個階段。

灰犀牛已經往我們狂奔而來,氣勢沖沖。我們開始驚恐,而我們的表現則取決於我們在前面階段所做的准備;取決於我們對同類型危機的見證次數和在同類型危機中的表現;取決於我們有機會思考自己可能獲得機會時,表現如何

然後很快我們就來到了第五個階段。

行動階段,也有可能是崩潰階段。

有時候這兩種反應是同時存在的。

至於我們是行動,還是崩潰,只有當灰犀牛抵達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吧。

但請記住,有時候,即使是最後一刻,也還是有機會的。

那麼,你現在處於灰犀牛中的哪一個階段呢?

3. 防範灰犀牛事件

        灰犀牛是非洲草原上的一種大型動物,身軀龐大,給人一種行動遲緩、安全無害的錯覺,使人們常常忽略了危險的存在。事實上,當灰犀牛被觸怒發起攻擊時,會體現出驚人的爆發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於零,從而引發破壞性極強的災難。概率大、破壞力強是灰犀牛事件的最重要特徵。「灰犀牛事件「因此成為大概率危機事件的代名詞。

        十七世紀以前,歐洲人認為天下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根本無法想像出一隻黑天鵝的樣子,直到發現澳大利亞黑天鵝的時候,這個不可動搖的信念崩塌了。黑天鵝事件寓意為極為罕見、影響極大而且不可預測的事件。「黑天鵝事件」因此成為小概率事件的代名詞。

        2009年,米歇爾·渥克出版了《灰犀牛一一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對防範和應對經濟、社會、自然乃至生活中的危機事件提供了全新思路策略。本文摘錄其主要觀點。

        面對一頭2噸重的灰犀牛,你可能認為,如此醒目的龐然大物,應該不會被忽視。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我們沒有能及時有效地回應,原因之一正是它的體型愚笨巨大。我們不斷地失誤,看不到那些非常明顯的危險,因此沒能阻止那些高概率的破壞性極強的災難發生。事實上,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機會阻止災難灰犀牛事件。是我們本來應該看到但卻沒有看到的危險,或者是我們有意忽視的危險。

        眾多的危機事件都有明顯的先兆,不幸的是,這些先兆沒有引起人們應有的重視。時至今日,預示危機的先兆仍然顯而易見,但還是未被當作一回事。

        所有災難的發生,不是因為發生之前的徵兆過於隱蔽,而是因為我們的疏忽大意和應對措施不力。重大危機發生之前的各種端倪其實都是一次次絕佳的機遇,意識到危機的存在並且能夠處理得當,這種與眾不同的能力會給那些善於思考的人帶來豐厚的利潤。

        拖延症是我們每日都要面對的挑戰,我們常常被拖延症所困擾。事實上,危機都是人們的行為集中放大後的必然結果。

        很多時候,經歷一次沉重的打擊才能讓我們清醒,讓我們警惕災難的發生,以最小的痛苦和代價去防患於未然。

        當面對一頭即將發起進攻的犀牛時,一動不動決不是最佳選擇。然而不幸的是,實際情況往往是這樣的,人們真的就會一動不動。

      危險的到來很少是出其不意的,總是事前發生各種各樣的警示信息,讓人識別,做好防範准備。可惜的是,這一次次的機會都被錯過了,於是真正的危險就隨之而來了。

      錯誤的思想動機和個人利益的誤判會極大地助長我們抗拒行動的自然天性。所有的危機事件,都像是遙遠的地平線上,對著我們虎視眈眈的灰犀牛一樣,最初的威脅都看起來很遙遠,但是當它們靠得越近,阻止它們的代價就越大。當我們認為它們離我們很遙遠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採取任何防範措施。

        危險警示存在的時間越長,就會使我們筋疲力盡,讓我們覺得自己永遠沒有戰勝它的機會;當危險靠近的速度越慢,我們就會變得僥幸自負,認為完全可以避開它的視線避開它。

      防範灰犀牛的攻擊,我們應當明白,越早著手,越容易解決問題,而且成本越小。未雨綢繆遠勝於亡羊補牢,一分的預防遠勝於十分的治療,堵住小溪總要比堵住大河容易得多。

        「否認」情緒是許多災難之前和之後一種最普遍的現象,「否認」意識如果在一個人頭腦中存在就已經很危險了,如果這種意識在一群人頭腦中出現,那將是致命的。因為勸說一個人去預防潛在的危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那麼勸說一群人的困難程度會成倍增加。即使發出清晰的預警信號,我們也很難改變一個人,讓他行動起來,人們的第一階段通常是「否認」,「否認」之後就是「混日子」的階段,或者叫作「得過且過」階段,想方設法把問題推給將來。

        灰犀牛是概率高、影響大的事件,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知的事件。大多數的預測都是錯的,認識到自己的偏見和傾向性,能夠幫助我們做出更加准確的預測。圈外人的預見是至關重要的,可以幫我們抵制集體思維,讓我們看到那些被我們視而不見的事實,如果你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總是很樂觀,那麼你就需要做些調整,看看是不是能更好地應對實際問題。

      在一個高危的環境里,任何一個關鍵環節的疏漏都將產生致命的危險,使用「備忘錄」是一種非常好的手段,它能標示出問題的所在,同時如果某個環節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整個團隊就有權利插手干預進行修正。

      男人和女人在自我認知上存在很大的區別。在壓力逐漸加大的時候,女人的決策遠遠好於男人的決策。讓女性在決策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僅能幫助我們發現並承認存在的風險,而且當風險越來越大的時候,讓我們的決策納入一些理性成分,是十分必要的。

      避免灰犀牛群的攻擊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與牛群保持安全距離:當它們在遠處的時候,千萬不要靠近它們。對於企業、組織和每一個人來說,「遠離灰犀牛」意味著充分利用頭腦能夠保持相對冷靜的那段時間一一甚至是混亂一—思考未來,考慮各種可能發生的事件,並且制定策略。

        有病不及時醫治,非要等到進了急救室才接受治療,那麼其費用就會高得驚人。「等到最後一刻不得已而為之」,這是解決危機的最糟糕辦法。拖延和等待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是最高昂的代價。

        防範應對灰犀牛事件的基本策略:①承認危機的存在。一定要時刻注意防範群體性思維,並且要堅決抵制它的影響。在你的組織機構做重大決策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持有不同觀點和意見的人能夠參與進來,並能保證以歡迎和接受的態度對待他們的觀點的意見。②定義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性質。找到一個情感共鳴,讓危險事件更加生動鮮明,就能吸引人們的注意。③不要靜立不動。如果你沒有能力做出重大的變革,那麼就應該想想還有哪些可行的小一點的舉措;如果你不得不拖延行動時間,那麼也要很有策略地拖延。④不要浪費危機。如果不幸被災難襲擊,就要立刻振作起來,看看未來的危機會從哪個方向發動政擊。災難也可能會創造意想不到的機遇。⑤站在順風處。最好的領導者會在危險尚未靠近時就採取行動。站在順風處要具備兩個策略:第一,眼睛要盯著遠方,這樣才能准確預測:第二,解決好妨礙我們正確決策和及時行動的相關阻撓和障礙。比如保守觀念、群體性思維,等等。⑥成為發現灰犀牛式危機的人,成為控制灰犀牛式危機的人。要躲避危險,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是發現危險,一個人發現了明顯的危險,而這個危險是被其他人忽略的危險,這時你要挺身而出,提醒大家注意。同時,既能發現危機又有能力解決危機的人至關重要,如果一個單位一個集體沒有這樣的人物的話,那麼一切都是徒勞的。

4. 面對灰犀牛的五個階段

我們遇到「灰犀牛」會經歷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否認,否認情緒是很多人遇到未來風險下意識的反應(例如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意外風險,但是我們卻從為此做出預防措施),勸說一個人去預防潛在危機很困難,勸說一群人更是成幾何倍數上漲,比如你讓身邊的人買保險。更多的人選擇大家一起犯錯,也不願意成為那個唯一正確的人。

第二個階段,我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行動,得過且過的混過去,想辦法把解決方案推向未來。

第三個階段我們是會做一些有用的回應,但是這些回應可能是遲緩的判斷性的行為,最終演變成什麼才是正確的防禦措施。比如我們應對未來的風險可能選擇一些措施做對沖,例如購買意外保險和健康險,對沖這些風險來臨的時候損失,但是真正預防應該是我們更多的去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鍛煉身體,積極學習,避免高風險的活動。

妨礙我們預防危機的另外一個難題就是我們分不清眾多危機中,應該最先處理哪個。

第四個階段,驚恐階段,因為我們在第三階段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最後選擇更多的可能是等待風險來臨,我們的驚恐程度取決於我們前期為這個風險做了多少准備。

第五個階段是行動階段或者崩潰階段。這個階段危險已經來臨,我們必須採取行動,這個階段我們會面臨很多損失甚至崩潰。

這個情況好像是一個輪回,我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我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海嘯,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疾病和意外,但是等到下一次來臨,我們依然避不開。又能有幾個真正的做到對未來風險的充分預防呢。

5. 灰犀牛事件是什麼意思

灰犀牛事件是什麼意思

灰犀牛事件是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很多我們知道的事件隱喻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寓言表達的,那麼下面介紹灰犀牛事件是什麼意思,一起了解一下吧。

灰犀牛事件是什麼意思1

黑天鵝&灰犀牛

「黑天鵝」事件(英文:Black swan event),寓意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指非常難以預測,卻又改變著一切。黑天鵝事件主要指沒有預料的突發事件或者問題:比如sars,金融風暴,雪災等等。

而「灰犀牛」事件(Grey Rhino Incident),一般指問題很大,也早有預兆,但是視而不見,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結果產生了後果嚴重的問題或事件。

「灰犀牛」事件(Grey Rhino Incident)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黑天鵝」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

如何應對「灰犀牛」事件

許多生活和學習中的事件,其實都是「灰犀牛式」危機。我們不知不覺都處於危機當中。人類的本性根深蒂固,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如影隨形,這都讓我們身處危機當中,但無法發現明顯的危機。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至少一個「灰犀牛」式危機,有時甚至更多。這些事件充斥在我們的個人生活中和工作中。那我們:

第一,要承認「灰犀牛」式危機的存在。

第二,要學會正確定義我們遇到的「灰犀牛」式危機事件的性質。

第三,不要靜立不動。要一直採取各種防範措施,即使我們不能確認危機是否能夠到來。

第四,不要浪費危機。有時候,災難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災難的到來也常常伴隨著意想不到的機遇。在災難中把握機遇,才能更好的應對「灰犀牛」事件,讓自己取得成功。

第五,要成為發現「灰犀牛」式危機的人,成為控制「灰犀牛」式危機的`人。

人生中高頻率的「灰犀牛」事件

這里羅列了我們人生中高頻率可能遇見的「灰犀牛」事件,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人生負面清單」:

高息理財:借了高利息貸款用來理財,結果虧了。

猶豫買房:在房間快速上漲期,猶猶豫豫沒有買房,等房價漲上來後,要麼花更高的成本買下房,要麼至今未上車。

醉心炒股:醉心於炒股,不能自拔,乃至於賣房炒股、裸辭炒股。

大病一場:大病一場,沒買保險。

突遇意外:突遇意外,沒買保險。

遇人不淑:女生遇渣男,人生可能要重啟;男生遇人不淑,同樣會遭殃。(選對對象,也是理財的一部分。)

中年離異:人到中年,結果離異。(就像電影《心花路放》里的耿浩)

子女敗家:別光顧賺錢,教育更重要。

養老無備:明知養老只能靠自己,卻始終未做准備。

老人瞎作:賭錢敗家、保健品、亂花錢,攔也攔不住。

………………

這些「人生負面清單」中的事件你是否曾經遇到過?或者你看到過類似的故事嗎?

或者你認為這份「人生負面清單」,還應該補充哪一項?

再或者,你是否曾經幸運地避開過某個「負面事件」?如何避過的?

總結

幸福的人生有不同的原因,但是失敗的人生很多是相似的。在想著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前,先想想如何不要過上失敗的人生。不要老是想著復制別人的成功,成功是很難復制的, 但是很多失敗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世界充滿著隨機的不確定事件,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降低自身遭受侵害的概率,有些事堅決不做、有些地方堅決不去、有些人堅決不見,建立保本思維,一點一滴積累,學會愛己,積極應對,盡量避免「灰犀牛」事件變成「黑天鵝」事件降臨在自己身上。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說:「如果我知道我將死在哪裡, 我絕對不會到那裡去!」

灰犀牛事件是什麼意思2

灰犀牛事件是指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灰犀牛是與黑天鵝相互補足的概念,「黑天鵝事件」則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

事件背景

2017年7月17日,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範金融風險》,文中提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這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事件經過

「灰犀牛」這個詞火了。比如,《人民日報》日前在頭版刊發題為「有效防範金融風險」的評論員文章中寫道:「既防『黑天鵝』,也防『灰犀牛』,對各類風險苗頭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置若罔聞。」

2017年3月,新華社就關注到了「灰犀牛」的存在一篇題為「透視『逆全球化』表象」的文章中,新華社記者提出,「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更值得關注。

那麼「灰犀牛」一詞從何而來?多年前,一本暢銷書《黑天鵝》讓大家熟知了「黑天鵝」這個詞,如今也是一本書讓大家認識了「灰犀牛」。

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撰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讓「灰犀牛」為世界所知。類似「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則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灰犀牛體型笨重、反應遲緩,你能看見它在遠處,卻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來,定會讓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撲倒在地。它並不神秘,卻更危險。可以說,「灰犀牛」是一種大概率危機,在社會各個領域不斷上演。很多危機事件,與其說是「黑天鵝」,其實更像是「灰犀牛」,在爆發前已有跡象顯現,但卻被忽視。

新華社記者在文章中列舉了「灰犀牛」的例子,比如觸發本輪全球化逆潮和民粹主義崛起的深層次問題——不平等問題。這一問題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世界經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復甦持續疲軟,中產和貧民階層生活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擴大,最終成為觸發一系列「黑天鵝」事件的誘因之一。

當下,中國經濟金融領域也存在「灰犀牛」。中國領導層正是認識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及其危險性,將防風險提升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日前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而這無疑是應對金融領域「灰犀牛」的正確姿態。

應對經濟金融領域的「灰犀牛」,中國有思路,更有行動。一方面,中國經濟苦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事情。從各項經濟指標看,經濟結構、企業效益不斷改善,人民獲得感和市場信心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

沃克在書中提出,應對「灰犀牛」風險,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從美國次貸危機到歐洲債務危機,可以說,每一次危機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灰犀牛」風險。次貸危機中,美國房地產泡沫、信貸過度膨脹等跡象早已顯現;歐債危機中,歐洲多國債台高築、財赤超標問題也遠非一日之寒。在這些危機中,「灰犀牛」風險被忽視,得不到妥善應對,最終釀成重大危機。

從全球視角看,當前全球化、氣候變化、難民等全球性問題正面臨巨大的「灰犀牛」風險。應對這些風險,各國唯有同舟共濟,攜手前行。

如何防範

在每一次、每一組黑天鵝事件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灰犀牛危機。米歇爾·渥克在《灰犀牛》一書中給出了灰犀牛風險(危機)的應對策略:

首先,要承認危機的存在。

其次,要定義灰犀牛風險的性質。

第三,不要靜止不動,也就是不要在沖擊面前僵在原地。

第四,不要浪費已經發生的危機,要真正做到從災難中吸取教訓。

第五,要站在順風處,眼睛緊緊盯住遠方,准確預測遠處看似遙遠的風險,摒除猶疑心態,優化決策和行動過程。

第六,成為發現灰犀牛風險的人,就能成為控制灰犀牛風險的人。

6. 如何利用環境進行決策

我們怎麼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最優決策?世界已經發生改變了,我們的決策規則也要改變,如果墨守成規,我們可能會犯很多錯誤。

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非常時期,這個時期雖然在總的歷史上尺度並不長,但是它帶來的影響非常大。在這樣一個充滿風險的社會里,很多人的偏好是不穩定的,可能會經常改變目標。很多人都會選擇風險規避,甚至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在主流經濟學看來是非理性的行為。

在這樣一個非常態的世界裡,有三個關鍵詞值得注意:一是「黑天鵝」,二是「灰犀牛」,三是「大白鯊」。

所謂「黑天鵝」,就是說這種事件非常罕見,但破壞力很強,發生概率很低。

「灰犀牛」是說這種事件大概率會發生,但現在不會發生,比方說環境污染,或者珍稀動物的逐漸瀕臨滅絕。

至於「大白鯊」,大家可以想像,在一片平靜的海洋里有一條大白鯊,它一直在這里,但是你不知道它在海洋的哪個地方。你現在要做決策,比如要不要下海捕魚?如果不去捕魚,你就可能餓死;但如果下海捕魚,輕者會受傷,重者會被咬死。請問你現在怎麼辦?

這個例子有點像是疫情影響下的世界,我們要做很多決策,但是決策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你不做決策肯定是不行的。沒有「大白鯊」是一個世界,有了「大白鯊」是另外一個世界。

這跟「黑天鵝」不一樣,「黑天鵝」是根本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幾乎沒有辦法做准備。也不是「灰犀牛」,「灰犀牛」是知道這個事情會發生,只是它現在不會發生,所以也可以不慌不忙地生活。

但是「大白鯊」事件不是這樣,你知道它隨時可能發生,可是又不知道它什麼時候發生,也不知道它以什麼方式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很多方面要拋棄過去經濟學的一些理念,掌握新的決策法則,不妨稱為「大白鯊」經濟學。

第一個法則是確保生存第一。經濟學告訴你,如果是生產者,你追求最大化利潤;如果是消費者,你追求最大化效用。但在一個非常態的世界裡,生存第一。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是企業家,你要買股票,一個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另一個股票是低風險低收益的,你會買哪個?在常態世界這很簡單,期望高報酬的話肯定是選高風險項目。但在一個非常態的世界裡,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你選了低風險項目,你至少大概率能活下去。

所以這個時候決策原則不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生存第一。這在博弈論里叫做「最大最小」原則,意思是說做決策不是選哪個收益最大,而是選在所有可能損失的情況下,哪個成本最小。這就有點類似於中國古代講的

閱讀全文

與灰犀牛電影在哪個影院上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不能播放百度網盤視頻怎麼下載電影嗎 瀏覽:109
202012月24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07
外國的電影什麼姐妹 瀏覽:132
什麼app可以隨便下電影 瀏覽:766
和電影一樣游戲叫什麼名字 瀏覽:411
視頻怎麼製作電影圖片 瀏覽:823
電影水中女妖好看嗎 瀏覽:825
藝什麼回憶錄電影完整版 瀏覽:738
電影買票沒去看怎麼辦 瀏覽:985
怎麼可以看到力王電影 瀏覽:210
如何下載電影在手機裡面的歌 瀏覽:259
電影遠大前程英文怎麼叫 瀏覽:262
水深火熱電影免費看 瀏覽:708
好看的電影近代 瀏覽:583
斗魚直播電影的怎麼沒有了 瀏覽:501
凱德是什麼電影院 瀏覽:958
手機怎麼在微信公眾號下載電影 瀏覽:738
華為手機電影照片怎麼做 瀏覽:704
什麼賤諜電影 瀏覽:430
電影怎麼查流量套餐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