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百電影反叛人物是誰
「待我化作塵土,你將見我的微笑。」
《八佰》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整個影片圍繞著上海的四行倉庫展開。四行倉庫是由4所銀行共同出資所建設的一所大倉庫,倉庫建築面積共2萬平方米,因為要防水防盜,所以房屋全部採用了防爆工藝,日軍想要沖破這所倉庫,必須要使用重武器。
被刪減了十幾分鍾的電影,讓本來敘事線索就模糊的電影變得不是很完整,也沒有交代所有戰士的結局。但現實中,英雄的結局是,撤離橋頭後,剛到租界,就被英國軍隊繳納軍械,四天激戰尚不離手的槍支就這樣被搶走。扣押到了義大利兵營,在兵營里他們每天都會升國旗,唱國歌,後來英國軍方沒收了國旗,全體將士就每天對著無形的國旗唱國歌,1941年4月24日凌晨,謝晉元在照例出操時被叛徒刺殺,這一噩耗一經傳出,全國上下一片哀痛。
另外,這部電影名叫《八佰》,沒有用到「百」,而是用了「佰」,創作團隊是希望用「佰」這一字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所關注的並非「八百」這個數字,而是這個數字背後,每個活生生的人。
像影片開頭所說:「待我化作塵土,你將見我的微笑。」
2. 講八百壯士的電影或是電視劇還有哪些,求告知
八佰
八百壯士
3. 《八佰》這部電影,請到了哪些老戲骨來出演這部劇
《八佰》這部電影,請到了姜武和黃志忠這兩個老戲骨來出演這部劇。黃志忠在劇中飾演老葫蘆,有著“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的傲骨。姜武飾演老鐵,起初老鐵貪生怕死,後來還是被激發了血性,戰斗到了最後一刻。
4. 八百壯士跳黃河是什麼電影
八百壯士跳黃河是電影《咆哮無聲》。《咆哮無聲》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一個記者的采訪為引線,講述了一個塵封多年、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通過兩個不同國籍的軍人的經歷以及後代人的回憶剖析了兩個民族對這場戰爭的反思。電影《咆哮無聲》的背景是歷史上的中條山戰役。中條山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國守軍在山西范圍內進行的唯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會戰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傷亡慘重。
劇情簡介
中國女孩萬雲(劉芸飾)在姑奶奶萬靜嫻(汪裴飾)去世以後看見了她當年的日記。日記里姑奶奶在青年時代的戰爭經歷和情感以及當年800抗戰壯士英勇投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她。她決定沿著當年姑奶奶的腳步,走上尋找真之路。日本人中村一郎(澀谷天馬飾)由父親老中村一手然帶大。老中村患有老年痴呆症,被自己的戰爭經歷困擾著。
為了讓父親有個平靜的晚年,中村一郎踏上了去馬家崖的旅途。兩個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不同經歷的年輕人在相同的地點相遇了。紀念碑、千人坑、革命紀念館、老人楊鎮江(李立群飾)的回憶,記憶碎片漸漸拼合,一個塵封已久的抗戰故事慢慢浮現在兩人面前。
5. 八百壯士跳黃河是什麼電影
八百壯士跳黃河是電影《咆哮無聲》。《咆哮無聲》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一個記者的采訪為引線,講述了一個塵封多年、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通過兩個不同國籍的軍人的經歷以及後代人的回憶剖析了兩個民族對這場戰爭的反思。電影《咆哮無聲》的背景是歷史上的中條山戰役。中條山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國守軍在山西范圍內進行的唯一一場大規模對日作戰,會戰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傷亡慘重。
劇情簡介
中國女孩萬雲(劉芸飾)在姑奶奶萬靜嫻(汪裴飾)去世以後看見了她當年的日記。日記里姑奶奶在青年時代的戰爭經歷和情感以及當年800抗戰壯士英勇投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她。她決定沿著當年姑奶奶的腳步,走上尋找真之路。日本人中村一郎(澀谷天馬飾)由父親老中村一手然帶大。老中村患有老年痴呆症,被自己的戰爭經歷困擾著。
為了讓父親有個平靜的晚年,中村一郎踏上了去馬家崖的旅途。兩個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不同經歷的年輕人在相同的地點相遇了。紀念碑、千人坑、革命紀念館、老人楊鎮江(李立群飾)的回憶,記憶碎片漸漸拼合,一個塵封已久的抗戰故事慢慢浮現在兩人面前。
6. 八佰最後為什麼要沖橋八佰的拍攝地在哪裡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歷史事件,自上映以來就備受關注。《八佰》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相信喜歡歷史題材的朋友們都會喜歡
在電影《八佰》中,最後之所以沖橋,是為了存活下來。最後的沖橋是因為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而且因為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電影中,團長不畏恐懼帶領壯士們過橋,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讓人淚流滿面,這部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戰士們拚死拼活與敵人抗爭到底的時候,民眾如同一群看客,點起的煙花讓我心寒,彷彿眼前的「一場好戲」與他們毫無關聯。魯迅先生筆下所描繪的"麻木的中國人",大概便是這樣的一番神情吧
7. 電影八百為什麼沖橋
當時日軍佔領上海已成既成事實,八百收到上級命令從英租界撤退,更主要原因是當時日軍失去耐心向英政府及國民政府照會如果不撤就會使用重武器,要知道之所以能守這么長時間一方面是抵抗意志堅決及完備的工事,另一方面是因為如果日軍使用重武器(重炮及轟炸機)要知道那個年代的投彈技術不是那麼準的,電影里那種戰斗機不具備投彈能力,轟炸機是飛的很高的。
然後離四行倉庫就幾百米的地方就是上海市的煤氣儲備罐,如果炮彈引發煤氣爆炸可以參考現在的天津爆炸及黎巴嫩爆炸產生的後果。
第二就是外在的國際政治條件已經沒有意義,弱國無外交體現的淋漓盡致,在調停無果的情況下堅守已無意義。
為何沖橋是因為英軍為了方便管制以及政治原因和國民政府商談撤離條件時表示不接收零散的部隊進入租界,而當時唯一的道路就是那個橋,當時的時間也是日軍發動不計代價總攻的最後一晚。
8. 八百為什麼沖橋
在《八佰》電影中,沖橋作為結束戰役的口號,最後戰士震撼地沖橋原因:
①歷史上就是沖橋而過的,不能有所偏差
②河裡撤退不如沖橋撤退方便快捷,反而會造成更大傷亡
③從河裡撤退並不體面,結束戰役必須體面,沖橋是必須的選擇!
9. 電影八佰最後為什麼過橋時日本人開槍
在看《八佰》的時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比如當時為什麼要義無反顧的沖橋?日本人為何要在那個時候開槍?
(一)撤離四行倉庫
和之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相比,在最後離開倉庫過橋的過程中,四行倉庫守軍遭到日軍機槍掃射,出現了部分人員傷亡,其中就包括實際的戰場指揮官楊瑞符營長,確實是比較憋屈的,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在四行倉庫堅持戰斗,像死守寶山的姚子青營一樣,戰斗到最後一個人,打死一個夠本兒,打死兩個賺一個。
所以說,和在四行倉庫的堅決戰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實並不是日本人給予他們的,而是在撤離四行倉庫之後,進入租界才開始的,而且是當時中國的所謂的友邦給予他們的。這也是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國人不怕死,尤其是為了抵抗侵略,都願意捐軀報國,但列強卻不允許中國抵抗,要制止中國人抵抗。這才是更大的屈辱。
10. 八百結局為什麼過橋對面有鐵門
《八佰》之所以要沖橋是因為歷史上就是從橋撤退的,而且因為靠著租界,沒有受到日軍太大火力的延阻,撤退時損失很小,電影刻意加強沖突的。
《八佰》是一部由管虎執導,姜武、張譯、王千源等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