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vr眼鏡哪個牌子好,推薦一款
TOP 5、樂蝸SVR Glass
特點:左右眼近視度數可調節
HTC Vive是目前在體驗上做得最好的,單眼解析度達1200×1080,採用OLED屏,屏幕刷新率90hz,比Oculus Rift還要高,顯示效果震撼。
控制方面,其控制器更接近此前Wii等游戲機的體感手柄,按鍵設計上則向Steam平台考慮,比如環狀的拇指感應圈等。雖然手柄體積更大一些,但也有不錯的握感,同時內置的感測器也可靈活與主機和頭戴互動。
⑵ 最好的看電影的VR設備是哪個
從觀影角度出發,我們從現今多款品牌中挑選出了三款極具特色的VR設備。愛奇藝的巔峰之作——愛奇藝iQUT未來影院、綜合性較高的HTC VIVE FOCUS VR一體機、突出性價比的小米VR一體機。
愛奇藝iQUT未來影院採用沉穩磨砂黑的復合材料作為機身外殼,正面和左側分別印有「iQUT」和「iQIYI」的LOGO。
所有按鍵、介面全部集中在頭顯上方,包括USB Type-C、3.5mm耳機介面、加蓋式Micro SD卡槽、電源鍵、確認鍵以及返回鍵,並在上下兩面邊緣位置留有3處散熱口,內置超薄靜音散熱風扇。空鼠手柄形狀呈水滴型,並採用自家獨特按鍵設計,相比傳統按鍵增加了輔助鍵和左側音量鍵。
HTC VIVE FOCUS VR一體機共有兩種配色,筆者選用的是電眼藍。機身以輕質聚合物為主,正前方兩個前置攝像頭,其間印有「VIVE」的LOGO,上方為散熱口。
頭顯正上方為USB Type-C介面、電源鍵和PC用特殊介面,下方則是可調節瞳距的按鈕和Micro SD卡槽,邊側留有3.5mm耳機介面和音量鍵。空鼠手柄外形較為扁平,由觸摸圓盤、返回鍵、Home鍵、扳機所組成的傳統按鍵設計,並在右側額外增加音量鍵。
小米VR一體機以白色磨砂塑料為主,前端鋁合金前蓋印有「MI」的LOGO。頭顯左側留有老式Micro USB介面和3.5mm耳機介面,上方邊緣處則是電源鍵與音量鍵。空鼠手柄外形圓潤飽滿,並同樣採用傳統按鍵設計,但沒有音量鍵。
⑶ VR眼鏡哪款看電影最好
1.千幻魔鏡系列 千幻四代VR眼鏡試戴的感覺中規中矩,沒有什麼明顯缺點,它的頭戴方式和FIIT 3F一樣採用的是塑料頭戴,和小宅Z4不一樣的是自帶了兩個耳機,但是耳機是可拆卸的,畫面清晰度上比較
⑷ vr眼鏡哪個好
VR眼鏡分為PCVR和VR一體機這兩種類型。具體選哪種需要看你的個人需求。
如果你是重度游戲玩家,想經常玩Steam上面的VR大作,可以選擇PCVR,最具代表性的是HTC VIVE和valve index,可以有線連接電腦玩Steam的游戲。不過因為是有線連接,或多或少有點不方便,而且價格基本上萬,還是比較貴的。
YVR手柄
YVR串流Steam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好操作,只要你的電腦配置足夠高,用來串流玩Alyx、beat saber、無人深空這些游戲是不受限制的。
所以,如果你是骨灰級游戲玩家,預算足夠,可以選擇PCVR,比如HTC VIVE和valve index。如果你是普通玩家,可以選擇VR一體機。一體機裡面,如果願意折騰、英文水平較好的話,可以選擇Oculus Quest2;如果你不想麻煩,想拿到手就能玩,可以選擇YVR DK1。
⑸ VR眼鏡怎麼選
選購vr眼鏡一般來說要考慮三個因素,視力,手機配置,個人喜好
這三者如果不能很好協調好,勢必將影響自己的體驗。
怎麼選購vr眼鏡呢?首先要從健康出發來進行光學和結構設計,一個標準的.VR眼鏡,必須要具備瞳距調節(雙眼距離),焦距調節(雙眼視力)兩個功能,這樣才能調節得適合自己。在挑選時一定要問清有沒有這兩個功能,因為很多早期的眼鏡要麼沒有物距調節,要麼兩個都沒有。當然對於近視眼、散光眼等用戶,這些更是必須的。在調節焦距和瞳距時,建議先將其調到最大,再慢慢調小直到適合自己再進行微調。另外左右眼如果有視力差,建議用支持左右眼視力調節的頭盔,目前市面上一般這種調節方式是旋轉鏡筒的方式。
怎麼選購vr眼鏡呢?最重要的其實還是你的手機性能了。正常來說,720P解析度,4.5寸~5.5寸屏幕手機,再配合比較不錯的頭盔,就可以有很好的虛擬體驗了。如果你要往發燒友的方向發展,那麼手機屏就要往1080p甚至2k屏升級了,ppi最好要400以上。另外,因手機屏幕距離人眼距離一般是5-8cm,不少人覺得刺眼,所以需要注意亮度調節,一般調節到35%~50%會比較舒適。除此之外,手機是否正確放置,也決定了你是否頭暈眼花。手機務必平整,手機分屏內容的中心線是否與眼鏡的中間擋板重合。
在挑選VR眼鏡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看電影為主還是玩游戲為主。一般來說玩游戲主要看沉浸感,看電影什麼的看清晰度。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了兩套鏡片互換的VR眼鏡,一套看電影,另一套玩游戲。在挑選VR眼鏡時,可以參考下面選擇標准:
50以內: 效果較差,人體工學不好,但是如果自己只換個鏡片效果還是不錯得。
50-100: 一般都是塑料感較強、鏡片為樹脂材質的產品,外形設計有不錯得,佩戴效果可以滿足入門級的要求。海綿泡綿佩戴舒適性還是不錯的。對於上述基本配置機型可以基本滿足。
100-200: 整體效果上略上一個檔次,視場角較大,能達80-90度,沉浸感提升,效果較好,如果搭配上性能好的機型,效果還是非常不錯得。適合普通消費者
200-400:舒適性上、工業設計上會更上一個檔次,鏡片會選擇更專業的訂制鏡片。適合粉絲玩家。
400以上:目前不是市場主流,產品較少,鏡片選擇了類似K9的更高端鏡片(鏡片成本將近200)。適合發燒友類玩家。
以上就是有關怎麼選怎麼選vr眼鏡的簡單介紹,只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進行選購。
⑹ VR眼鏡那個看電影比較好
這要看你有多少錢的預算了,預算夠能買的起幾千的一體機,那比 在電影院看電影還爽,預算不多的話,買個入門級的樂帆魔鏡也還可以,做工上面還是比較良心。
⑺ vr眼鏡哪個牌子好,推薦一款
1、蟻視頭盔
特點:號稱全球首款全兼容VR頭盔
暴風魔鏡4雖然塑料味比較重,也有點重,但它確實是暴風最走心的一款產品,顯示效果比前三代有了進步。
但暴風魔鏡有一個讓人選擇的理由:視頻種類相對豐富以及功能上可選擇性更多。在VR的內容上,雖然暴風魔鏡VR市場內提供的內容偏少,質量不高,但是對比國內其他幾款VR設備的內容市場,暴風魔鏡VR市場里的內容數量還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⑻ 什麼vr眼鏡好
手機VR的幾個一般是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與動輒千元的一體機、PC端頭顯相比價格比較親民,所以初次接觸VR,想要體驗一下VR感受的童鞋,可以考慮入手一款手機VR。
為了得到比較好的用戶體驗,我們(一群螞蟻虛擬現實館)拜訪了廣東東莞,深圳,江浙滬多家VR廠商,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VR設備我們都一一體驗過,拋去一些不上檔次的產品,精心挑選了幾款用戶體驗不錯的VR設備。
挑幾款具有代表性的給大家逐一介紹一下
1、 千幻魔鏡系列
千幻四代VR眼鏡試戴的感覺中規中矩,沒有什麼明顯缺點,它的頭戴方式和FIIT 3F一樣採用的是塑料頭戴,和小宅Z4不一樣的是自帶了兩個耳機,但是耳機是可拆卸的,畫面清晰度上比較好,聲音偏厚重。功能方面瞳距,近視調節,音量,快進等都有。總體來說性價比較高。適合看電影,沉侵式體驗。
適用於絕大多數VR軟體,如愛奇藝,優酷,3D播播,橙子VR等。
千幻6代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一款產品,目前只有不帶耳機的6代,不過我們會在今年的5月初上市全新千幻6代升級版(帶耳機),外觀更加精細的一款產品。
2、小宅Z4
小宅可以調節物距和瞳距(物距調節支持近視0-800度以及遠視0-400度。瞳距調節用來調整左右鏡片的距離,可以杜絕重影,有效降低眩暈感。)
小宅Z4的機身材質採用了強度高、韌性好、易於加工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ABS以及具有良好抗熱抗畸變的PC材料,同時小宅在與皮膚接觸面的材質上選擇了打孔皮,看起來更有質感。小宅的兼容性和千幻4代的兼容性都比較強,幾乎所有的手機尺寸都可以使用,不管事IOS還是安卓手機。
3、 FIIT 3F VR眼鏡
3F這款VR設備只有白色,外觀算的上漂亮,有多重按鍵調節功能,不僅可以在看電影玩游戲的時候調節音量,播放和暫停等功能,而且在體驗過程中,如果接到電話無需取下頭盔,就可以自動接聽電話。
頭帽式頭罩設計,舒適的皮革不僅可以放鬆頭部,減少佩戴壓力,頭罩採用卡扣安裝設計,拆卸更方便。
4、暴風系列VR設備
暴風系列整體都可以,但是不得不說暴風小D,首先顏色多選,供不同人群選擇,在畫面感上絕對清晰。單純從看電影的角度來說的話算的上上品。
我們為的是不斷了解這個產業里的產品,選出一些高質量的VR設備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真實VR體驗,我們希望的就是大家跟我們一起來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公司開了一家淘寶店,專門體驗VR設備的店鋪,店裡所有產品都是經過公司員工反復體驗挑選出來,效果比較好的產品。大家可以進入店鋪看看,多給我們提一些寶貴的建議。也希望喜愛VR產品的玩友加入我們的行列和我們一起體驗。
⑼ 性價比高的vr眼鏡是哪款
性價比高的vr眼鏡是NOLO Sonic VR一體機,看電影確實非常震撼,感覺電影院包場一樣。就是電耗的有點快,充滿能玩2、3小時。
⑽ 只想用來看VR電影和視頻的話買哪款VR比較好最好是比較方便的一體機
你的預算是多少。如果是200塊以下的話,就買搭配手機的VR眼鏡盒子,這個就比較隨意了,暴風魔鏡、千幻魔鏡、小宅、小米等這些都可以考慮。
如果是要一體機的話,有幾個是可以考慮的:
pico goblin一體機,1800多塊,算是最便宜的VR一體機了。HTC的Vive focus,3999塊,偏貴,不過有3K的解析度。
pico也有個差不多的同款,pico Neo,3DOF(3個自由度)的手柄的話是3999塊。6dof(6個自由度)的雙手柄的是5299塊(觀影估計你也用不到了)。
然後oculus和小米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2018年Q1季度應該會發售,海外價格是199美元,國內目前價格還不知道,這個可以關注。
最早的 VR 技術可以追溯到 1956 年的 Sensorama。它集成了 3D 顯示器、氣味發生器、立體聲音箱及振動座椅,內置了 6 部短片供人欣賞,然而巨大的體積使它無法成為商用娛樂設施。1961 年,飛歌公司研發了一款頭戴式顯示器 Headsight。它集成了頭部追蹤和監視功能,但主要用於查看隱秘信息。
1966 年問世的GAFViewMaster 是如今簡易 VR 眼鏡的原型。它通過內置鏡片來達到 3D 視覺效果,但並未搭載任何電子虛擬成像器件或音頻設備。
1968年問世的 Sword of Damocles (著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通常被認為是虛擬現實設備的真正開端。它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發,為後來 VR 甚至是 AR (增強現實)設備的發展,提供了原型與參考。
1984 年,第一款商用 VR 設備 RB2 誕生,配備了體感追蹤手套等位置感測器,設計理念已與現代的主流產品相差無幾。 1985 年, NASA 研發了一款 LCD 光學頭戴顯示器,能夠在小型化輕量化的前提下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其設計與結構後來也被廣泛推廣與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