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春電影製片廠哪年成立
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當時起名叫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原址在黑龍江省鶴崗市。1955年,東北電影製片改名為現在的長春電影製片廠!
② 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游詞
導語:吉林位於中國東北中部,有許多自然風光,吸引著許多遊客觀光。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吉林導游詞,希望您喜歡閱讀:
大家好!我是導游員……
非常歡迎大家來到「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在參觀期間有兩個小小的要求:第一,請不要吸煙,因為長影是一級防火單位;第二,我們是集體參觀,請大家跟上我不要掉隊,以免您漏掉項目。參觀結束後可以自由活動,謝謝合作。
第一項:①偽「滿映」主樓
長影的前身是「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推行殖民文化所建立的電影機構。這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奴役中國人民、妄圖吞並中國的罪證。偽「滿映」的廠房於1937年8月動工興建,1939年11月竣工。整個廠房建築由德國工程師仿照德國「烏發」電影廠的模式設計,當時佔地面積共163,963平方米,建有六個面積為600平方米的攝影棚,大小四個錄音室,還有其他附屬建築,號稱遠東最大的電影製片廠。
主樓共三層,偽「滿映」時,一層是集體辦公的地方,二樓是當時「滿映」理事長大特務頭子甘柏正彥的辦公室,每到上班的時間,他就坐在前面的雨搭上,監視著工人來上班。有職務的人員由主樓正門進入大廳集合,而普通的工人則走主樓兩側。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將一樓改建為接待室,二樓、二樓部作為辦公室。中央三代領導人親臨視察時,都到過這里。許多國家的首腦和知名人士來長影參觀時,都是在這里與長影的領導人和藝術家們見面。
角落裡的「定石+楚」是滿洲國鄭孝胥在1939年的題字。
②毛主席雕塑像:這座毛主席雕塑像是1968年「」時期群眾自發組織起來製作的,由我廠美術、技術人員自行設計,雕像高7米,材料是白水泥,整個製作時間大約4個月。這座雕像建好後,因為它比例協、造型逼真,吉林江南公園、遼源礦務局都從我們這里進行了翻制。
註:①②可按照參觀順序提供。
第二項:黑龍會平面圖
這副平面圖,是日本黑龍會的標志,是1937年建廠時日本人用馬賽克鑲嵌在這里的。兩條龍中間,是整個「滿映」的平面圖。最前面突出的部分是停車的雨搭,緊挨著便是大接待室,大接待室的兩側有兩條走廊,左側的走廊通往一、二、三攝影棚,右側的走廊通往四、五、六攝影棚。大接待室後面有一個籃球場,籃球場後面是洗印車間,兩側有天橋連接,左側的通往錄音車間,右側的通往剪接車間。洗印車間後面是美工製作車間。有關電影製作流程,我們到後面會詳細地向大家解說。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軍國主義霸佔中國的美夢灰飛湮滅,「滿映」回到中國人民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長影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建造了第七攝影棚,面積1200多平方米,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中國最大的攝影棚,也是亞洲最大的攝影棚之一。
第三項:搖籃宮
長影作為中國電影的搖籃,為新中國的電影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倍受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請看這三張照片:①1958年2月14日,毛澤東主席親臨長影視察,他來到第六攝影棚與《紅孩子》劇組的小演員寧和合影。②1964年7月10日,中央鄧小平同志視察長影,接見了《兵臨城下》的主創人員。陪同的是我廠黨委書記岳林。③1991年1月11日,江澤民視察長影,在第六攝影棚里接見了《鐵血精英》攝制組全體人員。江書記左側為廠長閻敏軍。視察結束後,江書記親筆題詞「發揚長影的優良傳統,為黨的電影事業做出新成績!」
2、廠史部分:
工農兵的廠標。
我廠的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我黨為建立自己的電影生產基地,派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斗爭,於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1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市。在當時的一所小學校里,白手起家,建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更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並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開始生產,拍攝了新中國的七個第一部,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一面堅持生產,一面分批遷回長春。1955年,正式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現今,我們成立了長影集團。
為了這是記錄、及時反映、緊密配合東北解放戰爭,東影一開始就把拍攝記錄片放在了首位。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後派出了 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影片的成功向海外發行,於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記錄片名譽獎。
③ 吉林市是不是省會
吉林省吉林市是省會城市。吉林市有4個區,分別是昌邑區、船營區、龍潭區、豐滿區。截至2014年,吉林市轄4個市轄區(昌邑區、船營區、龍潭區、豐滿區)、4個縣級市(舒蘭市、磐石市、蛟河市、樺甸市)、1個縣(永吉縣),64個街道、23個鄉和54個鎮,311個社區和1397個行政村,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④ 長春電影製片廠和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一個廠嗎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其前身是在偽滿的滿洲映畫協會上建立起來的東北電影製片廠。
⑤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那兒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長春,老廠區現在改建成為長春舊址博物館,位於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1118號。
⑥ 長春市旅遊攻略必去景點
1、長春電影製片廠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紅旗街1118號。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長春
⑦ 長春電影製片廠還拍電影嗎
長影老廠區正面主樓現已改建為長影舊址博物館,已於2014年8月19日向大眾開放參觀,這個廠子早就不拍電影了。
長春電影製片廠位於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堪稱新中國電影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
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董存瑞》《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於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出現嚴重不適應,遇到空前危機,到1997年時,已連續六年虧損,瀕臨倒閉。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啟動了改革,歷經八年時間,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國電影業中第一家完成改革。
長影由改革前連續六年虧損到2011年實現稅後凈利潤6500萬元,創長影建廠以來歷史新高;影片生產由改革前年產3—5部到2011年年產53部,增長了10倍多;總資產由改革前的2.5億元到2011年末的20億元,增長了8倍。
長影先後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長影改革發展情況。
2020年12月17日,長春電影製片廠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
⑧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獲獎影片
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政府獎(1994年此項獎項改稱「華表獎」):
1949年—1955年:《白毛女》、《鋼鐵戰士》、《董存瑞》等。
1979年:《吉鴻昌》的上下、《北斗》上等。
1997年:《燈塔世家》。
1998年:《男婦女主任》。
1999年評委會獎:《眷戀》。
電影百花獎(由《大眾電影》雜志社創辦於1962年、獎杯為化神鵰像):《人倒中年》、《男婦女主任》。
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創辦於1981年,獎杯為金雞雕像):《人到中年》、《開國大典》。
「五個一工程獎」,(五個一,即一部好電影、一部好電視劇、一部好戲劇、一部好廣播劇、一部首好歌):《大城市1990》、《男婦女主任》。
⑨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介紹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創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七個第一。先後拍攝故事影片900多部,譯制各國影片1000多部。《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白毛女》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於體制、機制、觀念等方面出現嚴重不適應,遇到空前危機,到1997年時,已連續六年虧損,瀕臨倒閉。 1998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長影在全國率先探索並啟動了改革,歷經八年時間,完成八件大事,到2005年初,在全國電影業中第一家完成改革。長影由改革前連續六年虧損到2011年實現稅後凈利潤6500萬元,創長影建廠以來歷史新高;影片生產由改革前年產3—5部到2011年年產53部,增長了10倍多;總資產由改革前的2.5億元到2011年末的20億元,增長了8倍。長影先後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優秀企業和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企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長影改革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