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哪個出版社翻譯的比較好
外國文學當然是譯林 上海譯文 灕江的好 灕江出版社的<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叢書>里<老人與海>是趙少偉翻譯的...翻的不錯 開頭是這樣的: 他是獨個兒搖只小船在灣流打漁的老漢,已經八十四天沒釣著一條魚另外.........
㈡ 老人與海 電影
我記得是只有兩個個版本 是很久以前拍的了 不是也有首歌叫老人與海嗎 你別弄錯了 同名動畫短片 1999
名稱 老人與海
外文名稱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導演:Aleksandr Petrov
主演:
Gordon Pinsent
Rentaro Mikuni
Kevin Delaye
類型:動畫 / 短片
片長:20 min / Sweden:22 min (Uppsala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加拿大 / 日本 / 俄羅斯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發行公司:Gébéka Films
上映日期:1999年7月22日 澳大利亞
官方網站:Ogden Entertainment
劇情梗概:
影片描述一名老漁夫渴望釣到一條大魚,幾經在大海上等待掙扎,總算完成心願。
同名電影 1990 英國
外文名稱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劇情
根據厄內斯特·海明威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聖地亞哥像往常一樣去打魚,結果捕到一條他這輩子見過的最大的魚。有一隻鯊魚襲擊他,試圖偷走老人的獵物。聖地亞哥和這條鯊魚戰鬥了好些日子。當他回到岸上的時候,已經是衣衫襤褸、傷痕累累,而且捕捉到的魚也只剩下了一堆骨頭。
幕後花絮
·安東尼·奎因是把這個角色作為他75歲的生日禮物,從製片人那兒「要求」到的。
[編輯本段]同名電影 1958 美國
外文名稱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劇情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舍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經過兩晝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盡的聖地亞哥最終降服了這條前所未見的大魚,並把它綁在了小船的側舷上。夜色降臨,遍體鱗傷的聖地亞哥滿懷喜悅地返航,卻沒料到,看似平靜的海面上,一大群餓瘋了的鯊魚正循著血腥味尾隨而來……
劇情
《老人與海》曾數次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於1958年10月7日上映的版本,由彼得·維爾德編劇,約翰斯·特奇斯、弗雷德·金尼曼、亨利·金執導,斯潘瑟·特雷西飾演Santiago,菲力普·帕佐斯飾演Manolin,在當年的奧斯卡中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項,還獲得了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攝影獎的提名。不過海明威本人並不認同特雷西的扮演,他甚至把特雷西稱為「肥豬油」。
㈢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李繼宏和魯羊翻譯的哪個版本好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這篇只有短短幾萬字的小說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通過這么多年的文學接受者所產生的文化價值積累,相信大家也都有所熟悉,其中最熟悉的莫過於那句「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的精神,這句話可以說貫穿了整部作品始終,也是我們大多數讀者所能感受到的最直接,最能觸動自己靈魂的精神內涵,同時這種硬漢的形象也是海明威大多數作品表達的主題,這種形象的影響,可以給我們人生旅程在精神層面上給予莫大的鼓舞,對於人生中經歷的坎坷也有著極其重要的鼓勵意義。
今天我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些上,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那個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孩子,小男孩雖然在故事的主要部分是缺席的,但如果這篇作品中缺少了這個小男孩,我相信就像作品中缺少大馬林魚一樣,會產生非常致命的文學藝術價值影響,如果我們把鯊魚當成理想的破壞者象徵來理解,把大馬林魚當成理想的象徵來理解,那小男孩又在作品中象徵著什麼?我想小男孩的象徵意義對於整部作品,更具文學意義,有人曾經說過《老人與海》有著明顯的西方文化特徵,其背景有著清晰的西方聖經的人生價值理念,如果我們把這些內涵理解為對人生的闡釋,那小男孩的意義也就比較明顯,他代表著人生中飽含的愛、忠誠還有生命延續象徵意義。
對於我們把這樣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學作品,拿到當下我們的語境中來理解和詮釋,小男孩的文學價值也許更具人生意義,在作品文本的一開始,作者要表現一種老人面對84天沒有捕獲到一條魚的困境和壓力,他連續這么多天沒有捕到魚,與他一起捕魚的孩子因此而被父母叫到了別人的船上,我們在這里看到,作者要體現老人的一種困境和壓力,不能僅僅通過八十多天這一個具體的數字來形容,在人生的經歷中,我們都能體會到,往往壓垮精神的不是金錢、不是物質、不是身體,而是精神,在這里對於一個孤獨的老人,他唯一夥伴的離開才是對他精神上最大的打擊。
㈣ 老人與海英文版好還是中文版好
作者海明威是美國人,看英文版當然更能夠體會作品的精華。但如果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沒信心,最好先看中文版。而且比較好的出版社(譯林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等)翻譯的也還不錯。
如果想看英文版但英語不夠好,那麼先從HARRY POTTER這樣簡單的書看起(如果還看不懂,還是建議先讀中文再讀英文)。認真看完六本HARRY POTTER,包你看得懂老人與海。
㈤ 老人與海哪個版本最好
沒什麼版本,看得懂英文看原版,看不懂的看譯林的翻譯版就行
㈥ 老人與海電影那一版最好
一共兩個版本。一個是1958年在美國上映的版本,由安東尼.奎恩主演。
孤獨年邁的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不舍不棄,隻身駕船趕赴人跡罕至的墨西哥海灣,終於在第五天釣上一條十八英尺長的大馬林魚。經過兩晝夜的殊死捕斗,筋疲力盡的聖地亞哥最終降服了這條前所未見的大魚,並把它綁在了小船的側舷上。夜色降臨,遍體鱗傷的聖地亞哥滿懷喜悅地返航,卻沒料到,看似平靜的海面上,一大群餓瘋了的鯊魚正循著血腥味尾隨而來
另一個是1999年在加拿大上映的版本,由Kevin Delaye / 三國連太郎主演。
影片描述一名老漁夫渴望釣到一條大魚,幾經在大海上等待掙扎,總算完成心願。
㈦ 我想看《老人與海》的電影來了解老人與海,是1958的美國版,1990的英國版,還是1999的俄羅斯辦更好呢
58年美國的,原汁原味
㈧ 《老人與海》的哪一個譯本最好
上海譯文出版社吳勞的是目前評價最高的,最為貼近原著,但因其貼近原著,有些讀者會認為比較生硬,不夠流暢,更喜歡海觀的譯本,這兩個譯本都是就看讀者自己心中怎麼定義好翻譯了,有人認為完全流暢的中文最好,有人則認為帶有歐美味道的句式讀著才像原作。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
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
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
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
大魚拖著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
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㈨ 《老人與海》哪個出版社的好
《老人與海》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好。
自1979年起,《老人與海》的中譯本大量出現,值得關注的有以下幾個版本: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李錫胤;灕江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董衡巽;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吳勞。
相關資料
在1955年,香港中一出版社就推出了較早的《老人與海》中譯本,譯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愛玲,她親自為之作序。
後來這一版本於1972年改由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出版,去掉張愛玲的序,改為李歐梵翻譯的英文版序,並加入了香港畫家蔡浩泉所畫的8幅插圖。內地最早的譯本,是1957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推出的海觀譯本,時至今日它還一再重出,仍擁有很多讀者。
㈩ 《老人與海》的哪一個譯本最好
海明威作品在中國影響力是不容小視的。自1979年起就有多位譯者嘗試過對於海明威作品的翻譯。根據經驗,推薦以下幾種譯本:
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李錫胤灕江出版社1987年初版,譯者董衡巽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年初版,譯者吳勞。
上海譯文出版社吳勞的是目前評價最高的,最為貼近原著,但因其貼近原著,有些讀者會認為比較生硬,不夠流暢。譯本都是就看讀者自己心中怎麼定義好翻譯了,有人認為完全流暢的中文最好,有人則認為帶有歐美味道的句式讀著才像原作。
創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本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鄉紳》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碧水之上:海灣來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記敘了一位老人獨自駕著小船出海捕魚,捉到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但魚的大部分被鯊魚吃掉的故事。
當時這件事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並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但卻一直也沒有機會動筆寫它!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