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芳華》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芳華》是由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黃軒領銜主演,苗苗、鍾楚曦聯合主演,楊采鈺、李曉峰、王天辰出演、王可如、隋源等參加演出。
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樂於助人、質朴善良的劉峰(黃軒飾)和從農村來的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飾),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而昔日的文工團戰友蕭穗子(鍾楚曦飾)、林丁丁(楊采鈺飾)、郝淑雯(李曉峰飾)、陳燦(王天辰飾)等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命運大相徑庭,擁有著出人意料的人生歸宿。
馮導又出巨作了。
B. 電影《芳華》: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馮小剛的《芳華》最近上映,和好友一起看了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在軍隊文工團經歷的成長、愛情萌芽與充滿變數的命運。非常喜歡電影的色調,跳舞的鏡頭很美。看完之後,也有很多感觸。
01
「 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剛來文工團的小萍,為了給正在勞改的爸爸看看她穿軍裝的樣子,偷了舍友的軍裝去拍了照片,這樣一件小事為她之後在文工團受排擠埋下了伏筆。
當一個人受到一群人指責時,哪怕她本身沒做錯什麼,也還是會被人疏遠懷疑,甚至貼上一些莫須有的標簽。
照片事件後,文工團的女生開始在背後八卦小萍,說她身上有汗味,像從泔水裡撈出來的,院里掛了一件墊了海綿的胸衣,於是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在背後嘲笑譏諷的說墊胸衣的海綿上甚至還有可能有澡泥,她們惡意揣測胸衣是小萍的,甚至還要脫了她的衣服證明自己是對的,這背後是怎樣一種幸災樂禍的病態心理。
所以,當和她跳舞的男同志說她身上有泔水味,不願意和她完成舞蹈動作時,陳峰站出來幫她時,她真的被陳峰的善意打動了,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02
小萍的被排擠其實我能感同身受,也能理解「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為什麼最能識得善良。」
因為我也曾經歷過。我高中所在的班是文科班,女生多,小團體現象也嚴重,幾個女生報成團,表面上彼此要好,背地裡常常互掐。更可怕的是,當她們排擠某個女生時,而你正好和那個女生有來往,她們就會要求你站隊,如果你不表態,她們甚至會自動認為你和被排擠的女生站在一起,於是也會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很不幸,我就是那個不願意加入小團體的人,於是獨來獨往的過了三年,後來有一次吃飯和高中唯一玩的好的一個女生碰到,聊到高中很多事情,她說:「在愛攀比的年紀,小團體成群的班級,大家都各自帶點小驕傲,如果家境好點,為人高調點,難免都會成為別人在背後攻擊你的武器。過了七八年在回望 ,想來都是那種稚嫩的,可笑的,沒意義的行為。」
她還說,「一個人不喜歡你不是你的問題,而大家都不喜歡你就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了,這句話完全只適用於三觀已經建立起來的成年人。」我覺得說的太貼切,電影里文工團女生,一個個在背後說風涼話、甚至詆毀一個人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高中班上那個小團體。
電影里的小萍其實更慘,她從小就生長在一個缺乏溫情的環境里,她的心靈渴望溫暖,渴望被愛。當她初來文工團時,她從來都沒想過就算她當了兵,還是會被欺負,那份溫暖依然遙不可及,在那樣一個環境里,陳峰善意就像她生命里的一道光。光雖微弱,卻暖心。
其實,當一個人在特定的時間段需要這份溫暖和包容時,正好有人在這個時候給她溫暖,她甚至可以把這種好,記一輩子。 所以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試想,如果當她剛來到文工團,大家給她的是包容,是愛,那在文工團的日子也一定是生命中最美的日子,或許小萍的命運也會被改寫。
所以,無論在某個階段都不想參與這種小團體,不想八卦別人的生活,更不想惡意的揣測。在希望被溫柔對待的同時,首先是要學會如何溫柔對待他人。
03
「 站在惡人的角度,看善良如何吃掉它的孩子。」
這句話是從一篇《芳華》的影評中看到的,突然想起前一陣妹妹發了一條朋友圈,她寫到:「吃虧是福好像是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高尚美德。當然也是我人生前20年一直奉為真理並努力踐行的道德准則,長大後才發現,這其實就是很多不厚道的人欺負別人最好的幌子, 過於善良就是縱容。中國式寬容,會吃人。」
底下的配圖文字是她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文中寫著:「我們奉勸別人要善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自己是當事人,受害者的時候,可能又是另一番心境。更為重要的時候,沒有誰說為了善良就可以不管是非。
是就是,非就是非,這是底線,是原則,是社會井然有序的保證。
「沒有原則地提倡善良,就是對惡的縱容,是孕育惡的溫床。本身就是一種惡。 」
04
看完後,默默點了贊,其實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該怎麼回復,善良本身不是錯,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可以越長大越明白, 善良是分人的 , 對像狼一樣的人善良,本身就是一種愚善 。只是我們的教育中過於強調應該做一個善良人,強調隱忍,而忽視了該如何善良,忽視了善良不是普遍適用的,忽視了在做一個善良的人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不要被人利用自己的這種善良。
電影里,正真讓人感到難過的是陳峰這個人物,陳峰的善良是需要被保護的,如果社會中沒有這種善良,一定是冷冰冰。而善良的人,不一定得到的都會得到好報,有時候也也會被誤解。
陳峰在大家眼裡一直是個「活雷鋒」,在那個年代,當他成為眾人眼中的「活雷鋒」時,那麼也許他犯一點點的錯誤都可能是不被原諒的。
影片中陳峰因為聽鄧麗君的歌,按耐不住心中的感情,對林丁丁吐露心聲後,抱了她,而這個場景剛好被同事撞見,林丁丁怕影響自己聲譽,於是落井下石,污衊陳峰,結局是陳峰被處分了,這也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後來,越戰開始,他在戰爭中失去了一隻胳膊,再後來鏡頭切換到他討要車時被打的場景,昔日的戰友郝淑雯看到,對打他的人喊著:「我草泥馬,你敢打傷退軍人,戰斗英雄!」
那一刻真感覺心酸,陳峰那麼好,可是這么好的人為什麼過的不算好,是不是命運太不公,是不是不該這么善良?電影末尾,陳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園相遇,小萍問:「你過得怎麼樣」,陳峰說:「看要和誰比,比起他們(犧牲想烈士)好多了」,其實他的話就回答了問題。
他的善良未曾想過回報,當善良要用回報來衡量時,在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時,就一定會沮喪甚至惱怒,而陳峰的善良是內心的平和,這也是電影的高明之處,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勇士,他赤手空拳的和命運搏鬥,他沒有因為不被理解而放棄做一個善良的人。我覺得這也是電影本身想要告訴我們的, 真正的善良有時候或許本就是不被理解的,可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有些本真的東西依然值得我們堅守。
05
「一代人的芳華已逝」
青春里所經歷的,無論好的壞的都成了生命當中的一部分,不論過的怎樣,散場時,大家都得離開,然後各奔前途。
有人為自己早早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有人遲遲不願離開;那些錯過了的愛情,那封沒給你的情書,那些放在心底的情話;隨著時間慢慢走遠,有時候,你以為已經忘記了,忽然發現,原來青春里的記憶,能存一輩子那麼長久。
也是後來才發現,當時以為放不下的居然放下了,當時以為不能原諒的居然釋然了,只是當時沒有珍惜的東西後來沒有機會了。
因為,每個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而一代人的芳華已逝,可下一代人的故事仍在繼續。
C. 電影《芳華》主要講什麼
該影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劇情簡介——
20世紀70年代,一些有文藝才能的少年男女從大江南北挑選出來,進入某部隊文工團,擔負軍隊文藝宣傳的特殊使命。郝淑雯、林丁丁、何小曼、蕭穗子在這個團隊里朝夕相處,她們才藝不同、性情各異,碰撞出不乏黑色幽默的情境。嚴格的軍紀和單調的訓練中,青春以獨有的姿態綻放芳華。
劉峰,是這個文工團里最不起眼的男兵,比起那些才華橫溢的男樂手、英俊瀟灑的男舞蹈隊員,他個子不高相貌平平也無才藝。他自覺地承包了團里所有的臟活累活,慢慢的,他成了每個人潛意識里的依靠,大家有了任何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劉峰」。
他被大家公推為「模範標兵」,得到了各級表彰。他在這樣的被需要中活得心滿意足,並深深地愛上了獨唱演員林丁丁。當他經過幾年漫長的等待,在他認為恰當的時機向丁丁表白時,他萬萬沒有料到,得到的是跟丁丁以及大傢伙兒平時對他的推崇完全相反的驚恐的拒絕。
事情引起了組織的注意,劉峰遭到公開批判,然後被下放伐木連當兵。中越邊境發生沖突,劉峰迴到了他的老連隊,野戰部隊的一個工兵營,這次戰爭讓劉峰失去了靈巧的右臂,剝奪了他安身立命的能力。從此劉峰只能靠著冰冷的塑料假肢過著貧困潦倒的日子。
了解到劉峰的境遇後,蕭穗子和郝淑雯踏上了尋找劉峰的路,她們付小費給站街的妓女打聽消息,找尋有線索的地址,郝淑雯還央求丈夫給劉峰一份工作。何小曼先找到了患有腸癌的劉峰,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3)芳華電影屬於哪個年代的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劉峰 演員黃軒
質朴善良,他一無所有,只有善良,是文工團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動包攬了團里的臟活累活,為大家服務,因此獲得模範標兵表彰,深受整個文工團喜歡。
2、何小萍 演員苗苗
是從鄉下來的文藝女兵,進入文工團後,原以為脫離被當做累贅的家庭就能一帆風順,在文工團因不合群的性格,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從而被巨大的孤獨感包圍,感覺自己是被拋棄的群體。
3、蕭穗子 演員鍾楚曦
文工團女兵,是個很浪漫的人,充滿少女心,親歷了何小萍與其他團員發生的多起沖突,也見證了劉峰的命運起伏。與劉峰的感情更像兄妹情,也有惺惺相惜。
D. 電影《芳華》是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嗎
是的,《芳華》是由北京文化出品、馮小剛執導、嚴歌苓編劇的電影,改編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1970至1980年代,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該片由黃軒領銜主演,苗苗、鍾楚曦聯合主演,楊采鈺、李曉峰、王天辰出演、王可如、隋源等參加演出,
E.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影片,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你覺得怎麼樣
我覺得很好很讓人有感觸。《芳華》是用電影藝術反映了導演和編劇的那一段親身經歷,我想這是最主要的,怎麼看這部電影,自有每個人的感受和見解。
很多參加過自衛反擊戰的軍人看過芳華這部電影之後都落淚了,久久不能平靜!小剛導演的電影沒有之前電影的娛樂性、票房號召力。未來五十年之後再看馮的電影你會發現它是可以穿越時間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這就是芳華。
馮小剛的軍人題材的電影,盡管有很多人不接受其中的一些片斷和事列!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 都會覺得比較貼近現實!現在的人也許覺得不可能,但它們還真就發生過!馮小剛只是大膽把他講出來而已!不過軍人的情感表達得非常到位和感人!希望馮小剛還有軍人題材的電影出現!
F. 《芳華》講的是什麼戰爭
電影《芳華》是馮小剛執導的一部文藝劇,講述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發生在中國文兵團里幾個年輕人之間的故事。當然了,這部電影不僅僅是唱唱歌跳跳舞那麼簡單,其中還有很多的戰爭戲,而且據說電影中還有六分鍾的畫面專門拍攝了戰爭的鏡頭,畫面異常殘酷,也正是因為如此,有消息稱電影因為太暴力被撤檔,如今電影馬上就要和大家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創作背景吧!
當然了,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戰爭劇,最重點的劇情還是放在文藝上的,馮導的電影向來是比較具有藝術沖擊性,這一部《芳華》依舊是延續了以往的風格,畫面中不僅僅處處透漏著濃厚的年代感,就連很多角色的一些神態和動作也都盡量向那個時代靠齊,是非常優秀的一部電影,目前電影馬上就要上映,我們還是繼續期待吧。
G. 電影《芳華》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創作背景:文化大革命。
影片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部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愛情萌發時經歷了殘酷戰爭的洗禮。「活雷鋒」劉峰(黃軒飾)由於一次觸摸事件被集體拋棄,從農村來的何小萍(苗苗飾),因「不良習氣」屢次遭到文工團女兵的歧視與排斥,蕭穗子(鍾楚曦飾)默默暗戀著文工團小號手。三人因命運巧合重逢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昔日文工團的戰友林丁丁、郝淑雯、陳燦等人也在時代變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命運。
拓展資料:
故事的背景戰爭介紹: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馮導為大家做出了解答: 在影片中的那段戰爭是1979年的一場戰
爭,
而1979年打的是對越自衛反擊戰,官方說法是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或者對越自衛還擊
保衛邊疆作戰,是中越兩國邊境發生戰爭後、中國和越南雙方兩國也發生了很多沖突。
現在人們提到中越之戰,都指的是狹義上的中越之戰,也就是從1979年2月17日-197
9年3月16日短短一個月內的中越雙方兩國大規模沖突。
H. 芳華終謝幕 世情冷難著 ——電影《芳華》述評
一群風華正茂的青年,本應該以純真的思想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特定歷史車輪的碾壓,把他們過早地推進社會的大染缸中。因為沒有百毒不侵的金身,所以真正能夠做到「舉世皆濁我獨清」者寥寥。
《芳華》是馮小剛根據嚴歌苓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在愛情萌發時經歷了殘酷戰爭的洗禮和特定歷史歷練,讓他們從懵懂中慢慢變得清醒,由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變得更加的現實。盡管還沒有到世故的年齡,但很多人骨髓里已經根植下世俗功利的種子。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每一個人都掩藏起真實的面孔,都學會了以應時的方式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多是以現實的實利原則衡量和評價周圍的人、事、物。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層面都會表現出或深或淺的自私與狹隘。
「活雷鋒」劉峰(黃軒飾),質朴善良,對別人也非常友善,是文工團里最不起眼的男兵,但他主動包攬了團里的臟活累活,因此獲得模範標兵表彰。因為經常為大家服務,深受整個文工團的喜歡。也正是這種哪裡需要哪裡到的「補丁精神」的彰顯,原本是舍己為人的善舉卻被團友們視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他的「好人緣」在得到被幫助者的感激的同時,也遭到了一些旁觀者的嫉妒。既然食五穀雜糧,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尤其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正值青春萌動時期的陽光男孩。也許是天妒好人,勤勞能乾的劉峰在一次抗洪搶險中傷了腰部,再也不能從事舞蹈演員的工作。回到文工團以後,劉峰只能在幕後干著修修補補的事情。領導為了照顧他,為他爭取到一個外出進修深造的機會。由於文工團有自己牽掛的人,劉峰主動放棄了。在與自己心儀的姑娘單獨相處時,感情的沖動,他緊緊擁抱住了姑娘。如果沒有被外人看見,如果沒有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如果沒有姑娘的上綱上線,不是問題的事情也就不會引起軒然大波。可是,所有的假設失去存在的基礎時,一切不該來的、該來的都排山倒海般壓向劉峰。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一番政治審查,一系列的懲處匯集在一起,劉峰只能復原到邊陲從事守山護林的工作。由於一次觸摸事件被集體徹底拋棄的劉峰在離開自己為之奉獻出青春和熱血的文工團,背著簡單的行李,在一個凄冷的日子裡離開了他的心愛之地、心儀之人,沒有任何的送別儀式,除了從農村來的何小萍(苗苗飾),也沒有任何人。
如果沒有青春萌動時的感情沖動,「活雷鋒」要真的離開文工團,鑼鼓喧天,相擁悲戚的感人場面不會缺席。特殊的年代,一個有「污點」的人,為了撇清界限躲都來不及,別說處於往日情誼來送別了。在國內政治形勢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時,邊陲異國對疆土的覬覦有思想變成行動。為了保家衛國,身為連長的劉峰不畏生死沖鋒在前。槍炮無情,子彈無眼,在一次戰斗中劉峰失去了一隻胳膊。邊患平息,劉峰迴到地方。在一場大的時代變革到了之際,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劉峰生活和事業極度不順。妻子和別人跑了,車子被城管收了。昔日的那些在芳華的年齡一起「喜怒哀樂」的戰友出國的出國,上大學的上大學,組建家庭過著的幸福生活,只有何小平因為意外的傷害得了精神病還待在精神病院。出於對失去的芳華歲月的懷念,出於對初戀的掛念,當劉峰再次來到文工團時,已經人去團空。雖然沒有實現願望,但讓他有了意外的收獲,他見到了曾經那個單純善良,在自己離開團隊時唯一送自己的何小萍。
何小萍一個出生在幹部家庭的姑娘。在極左極右的年代,父親可能由於不當的言論成為被批鬥被改造的對象。父親的被改造,母親為了與丈夫劃清界線改嫁他人,何小萍也被剝奪了父姓。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歲月,大煉鋼鐵的時代,部隊是磨練人的意志的大火爐。極富舞蹈天賦的何小萍在一次部隊文工團到北京招募新人時有幸入選。17歲時由劉峰從農村帶入文工團,原以為脫離被當做累贅的家庭就能一帆風順,在文工團因不合群的性格,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排擠:為了盡早給家人報平安,何小萍沒有經過室友的同意偷偷拿著別人的軍裝到照相館照了相片。本不是什麼違反原則的事情,可是經過一群過早接受社會大染缸浸染的花季姑娘們的渲染、造勢,芝麻粒大的事情被無限度地放大。何小萍因「不良習氣」——軍服事件,豐胸事件等屢次遭到文工團女兵的歧視與排斥,從而被巨大的孤獨感包圍,感覺自己是被拋棄,被放棄的人。當善良能乾的劉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到文工團和戰友們的無情拋棄之後,她對文工團徹底的失望,對團友們感到心寒。不善言辭的她找不到恰當的時機、合適的方式宣洩自己的壓抑和不滿,只能用一種無聲的方法進行抗爭。一次進藏慰問演出,何小萍獲得了一次上台演出的機會。但是壓抑已久的心情讓她選擇了消極搪塞的方式應對。畢竟年輕,她的這個小伎倆被老謀深算的政委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慰問演出結束,何小萍因為有高原反應,身體條件不適合繼續演出,處於安全和對她的保護,文工團把她調離到後勤醫院。面對文工團的照顧,何小萍只是淡然一笑,由舞蹈演員轉變為一名護理醫生。
硝煙再起,何小萍隨部隊開往前線,孱弱的身體在槍林彈雨中穿行。天佑好人,在救死扶傷中何小萍體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與劉峰的並肩作戰,讓她感到隱隱的欣慰。戰爭結束,何小萍回到後方。因為性格的孤僻,讓她始終有一種被拋棄,生活在半空中的漂浮之感。長時間的壓抑找不到合適的方式釋放,何小萍住進了精神病院。劉峰為了生活苦苦地掙扎著,何小萍在精神病院整天與一群同時代格格不入的人生活著。而她的戰友們則各自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過著滋潤的生活。因為家庭出身的不同,在時代更迭大潮的沖擊下,高乾子弟憑借祖輩的陰功,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找到合適的歸屬;平民子弟,或有不良家庭背景出生的人要覓得很好的發展平台,要付出比富家子弟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有時候即使付出,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心理的預期。劉峰,曾經的戰斗英雄如此,農民出身的何小萍如此。上帝向一個人關起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在團友們過著體面人的生活的時候,一對好人,一對善良的人在底層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即使他們爭,也不會爭得好的結果。)
時光飛逝,當已進老年的一群人再次聚首時,芳華不在。雖然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塗抹著生命的圖景,但那年那月的點點滴滴與現實對接,除了慨嘆,似乎沒有更好的慰藉靈魂的東西。也許是目睹太多,經歷太多,在起起落落中感受的世情冷暖太深刻,何小平和劉峰兩個人沒有更多的悲戚與傷感,他們在自己圍築的生活時空中按照的自己的方式平平淡淡地安度著自己的時光。
一部回憶和緬懷青春,審視人情世態的電影,從「風雨如晦」的時代一步步漫溯,大生產運動,「四人幫」的橫行,三顆巨星的隕落,撥亂反正的完成,改革開放的實施,直至2016年社會方方面面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這些與一個人的命運牽扯在一起,沒有誰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一葉浮萍任由世風俗雨的蠶食,想保持自己的獨立,想按照自己的心性立足於世,難於上青天。為了自保,必須戴著面紗,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迎合社會、迎合世俗。有時候為了實現自己的「一己之利」還必須干著「損人利己」的勾當。之所以如此,除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本性使然,特定社會環境的「哺育」也是重要的因素。世事變遷,經歷過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的歷練,沉穩干練中年的抗爭,當青春不在,容顏老去時,所有的你爭我奪,所有的勾心鬥角,所有的打壓沉浮在垂垂老矣的蒼老容顏面前都顯得是如此的刺眼與縹緲,看似似曾擁有,卻遙不可及。這也許就是人生,擁有時感覺不到它的珍貴,失去時想再追回,只能落下欸乃一聲的嘆息!
(安徽省皖西經濟技術學校陳士同)
I. 電影《芳華》1979年哪來什麼戰爭呀!我87生的,8年前還打過仗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為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兩國繼續軍事對抗,在羅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等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沖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二十世紀九十年初,兩國關系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J. 芳華是什麼電視
芳華是部電影,馮小剛導演的新作 很不錯的電影情節也緊扣時代背景來進行,講述了一代人的愛恨情仇,總之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