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推薦類似匆匆那年的電影,越苦越好,致青春、同桌的你這些都看過了,還有啥。
《再見18班》、《既然青春留不住》、《快把我哥帶走》、《夏洛特煩惱》、《誰的青春不迷茫》、《最好的我們》、《七月與安生》、《後來的我們》、《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左耳》、《在世界中心呼喚你》、《會痛的十七歲》、《夏有喬木雅望天堂》、《悲傷逆流成河》、《全城高考》、《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梔子花開》........
② 《後來的我們》——好電影各有千秋,爛片如出一轍
首映第二天就去看了《後來的我們》,現場很多啜泣聲,之後又看了很多影評,都沒說到點上,不由得來吐槽一下。
長得漂亮,情商又高的女孩子方小曉,傍博士傍大款綽綽有餘,然後一次次被騙之後多少有點心灰意冷。
和同鄉男主林見清一直保持友誼之上的關系,之後再一次被依傍的大款刺痛雙眼後,終於和男主開始了一段貧窮的愛情。
然而這段戀情註定無果。
我們來看看男主林見清,一介大學生,和小曉在同一棟大樓做同樣的電子產品零售生意,當他在沒頭沒腦地「創業」的時候,女主卻早已在一本正經地「糊口」了。
男主畢業後也沒有什麼正經工作,還毆打「騷擾」小曉的一個客戶被拘留,連過年都回不了老家。
之後在一個游戲小作坊當客服,處理客服投訴控制不住個人情緒當場發火,之後被尋上門來的土豪打成重傷。
帶女主回老家參加同學聚會,被土豪同學明裡暗裡的諷刺傷得自尊碎了一地。
因為老爸小時候給自己買的一款游戲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眼裡只有游戲。小曉煮了面給他,叫他吃,他在打游戲。小曉在吃面,繼續招呼他吃,他還在打游戲。還在網上勾搭所謂的「售樓小姐」,棄身邊售樓工作的小曉於不顧。小曉收拾東西破門而出,他依然在打游戲。
終於醒悟,追到了地鐵站,地鐵的門快要合上,他就看著地鐵門緩緩合上,不敢往前挽留一步。
小曉走了,他終於醒悟了。開始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開發他的游戲「伊恩和凱莉」。
同學會結束後兩人開車回北京的路上發生爭執。
小曉說:你得知道你想要什麼,而不是我想要什麼。
林見清不懂。
「這不是你想要的嗎?」他以為小曉只想要鈔票和房子。
憑小曉的美貌和情商,勾搭什麼富豪不是難事。但她選擇了林見清的那一刻,就開始為愛情而活了。
他入獄,她等待,回家安撫林的父親。
他想開發游戲,她盡力騰出時間和金錢支持。
他和父親關系緊張,她極力緩和。
林見清的一切一切,她都看在眼裡。
很多評論都說小曉奪門而出的那一刻,是因為失望,對林見清投入之後的絕望,然後按照她的人生邏輯,應該是找下家去了。
但是,人類的情感絕對沒有這么簡單。
她不是不知道他一無所有,沒有錢,沒有穩定的工作,和體面的生活。
甚至可以說,閱人無數的她確切地知道——這個男人不成熟。
她等待,扶持,圓場,鞭策,忍耐。
離開林的住所之後,在路邊吃面,看到店裡的電視機上出現林見清的臉,她熱淚盈眶。
如果說這不是一個女人所能付出的愛情,那是什麼?
——
如果我還在你身邊,你無時無刻不想著我讓你背負的不屬於你的壓力。
你傻到忘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如果我不讓你陷入絕望,你怎麼會懂得我為你傾注的心力?
我希望你成為你自己。
從深淵里爬上來吧。爬上來之後,你才能看見你本來應該成為的樣子。
電影最大的敗筆在於,兩個人的重逢,怎麼會這么的蒼白無力。
成熟又成功的林見清,和一如既往成熟又頑皮的方小曉,怎麼會這么冷靜又尷尬地對話。
影片最強烈的沖突出現在林見清成功之後請小曉一起回家過年,林見清以一個成功人士的身份在父親面前張牙舞爪、毫無耐心的樣子,真的,面目可憎。林見清和小曉兩個人依然以吵架、不歡而散為結局。
畢竟,那不是她想看見的樣子。「成功」和「成為自己」不是一碼事。
我愛你,意味著我希望你做你喜歡的事情,然後閃閃發光。
在機場滯留共處的時間里,
林:如果當時你不走,我們會在一起嗎?
方:如果我們當時在一起,你也許就不會成功。
什麼狗血對白!
大部分無疾而終的愛情,原因都如出一轍:
一個人的付出,另一個人看不見。
兩個人的精神都不獨立。
這也是愛情之所以是奢侈品的原因。
沒有物質的基礎,誰都別想談自我實現,唯有互相獨立才有可能相互攙扶,然後兩個靈魂才有可能互相觸碰,舉案齊眉,琴瑟和鳴。互相支撐可以,但任何一個人自己活著就幾乎要竭盡全力,一個人犧牲過多必然心累,另一個人也會感受到壓力,因此關系必然走向負循環。
日本一個同類題材的影片《再見,總有一天》(さようならいつか)也說愛情的遺憾,一個風情萬種的女人與一個唯唯諾諾的男人的跨國之戀。男主不敢面對現實的壓力,還是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在商場廝殺成為了所謂的成功人士。
但他知道,自己真的不開心,25年後回到曼谷意外重逢女主沓子,沒想到一向水性楊花的女主一直在原地等候。
熱戀期間,未婚妻光子起了疑心,前去曼谷,推開門的是沓子,於是約她出去走走。
在船上光子建議兩人合拍一張照片,無意間看到沓子滑落的肩帶,然後想到豐曾對自己說過婚紗的選擇不要選露肩的,而他卻可以忍受這個女子穿這樣的衣服,沓子尷尬的撥起滑落的肩帶。
前任和現任,原配和小三,未婚妻和艷遇,兩個戲路完全不一樣然而都不簡單的女人必須要相見一場,才能看見愛的深淺。
現實和理想,世俗和夢境,需要來一場冷靜的交鋒。
最經典的莫過於在機場分別時的那個長鏡頭,用環拍的方式展現豐與沓子的機場告別時二人心中復雜的心情。鏡頭在旋轉,豐淚流滿面的看著沓子的身影,直到臨走,也沒有對她說出我愛你,這時光子進入鏡頭,豐抱住光子,說了好幾聲我愛你,不言而喻,這些話是對沓子所說的。
25年後男主回到曼谷,還是當年熟悉的地方,再見已經是衰老的容顏,垂暮的生命,遲到的白色婚紗也於事無補。
分別,回歸,應該這樣拍,不是么。
最後,林見清的父親到車站去接林見清回家過年,拉住他媳婦的手,叫「小曉」,那一刻,我們才看見了方小曉、林見清和林父親之間的感情孰深孰淺。
方小曉和林父無論被林見清刺傷多少次,都依然愛他,所以林父和小曉必然是互相懂得的。
那一句「小曉」,林父與「小曉」的深情連接,令人動容,分不清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
直到那一刻,局外人的我們,都不由得心疼楚楚動人的周冬雨飾演的方小曉。
她可愛,迷人,那麼的老成世故卻對林見清如此的單純。
反倒是井柏然演的林見清毫無看點。
為什麼林見清什麼都有了之後小曉還是選擇放棄他。
大多數的評論都是不懂方小曉的。
她的世俗、老成背後,是飽經滄桑之後的樂觀與豁達。
結尾小曉說,要移民了,嫁給有錢人了。信不信是騙你的。
我猜一定是騙男主的。
但是林見清不會懂。
他還是退卻了。
就像當年沒有在地鐵門合上之前把小曉拽出來一樣。
錯過終究還是錯過,就像《東京愛情故事》里的丸子趕不上莉香的末班車一樣。
莫非在愛情里,越是遇見可愛的女孩,男人就越慫。
這真是一個天然的悖論。
都市青年,註定不可能在物質和精神,理想和世俗之間簡單存活。
我們都好奇,那些年紀輕輕的女孩,天性怎麼會那麼的完整,完美得令人不可觸碰。她們就像天物。
又,影片雖然由奶茶導演,並且一定要和埋藏在幾代人記憶中的《後來》牽扯點什麼關系,但離《後來》的意境差得很遠。
後來,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時間過去,有些人依然沒有學會如何去愛。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最愛你的人,一定會放手讓你走,讓你真正為自己活一場。
並且,這樣的愛情,只會有一次。
所以我斷定,小曉說移民嫁人,一定是在騙他。在她被林見清送回北京,然後默默整理東西,收到林父的來信,以及在電腦前看到「伊恩和凱莉」游戲的圓滿結局這些情節都可以知道,她絕對不會回到原來的軌道。
經歷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的人,怎麼可能若無其事地回到原來的軌道。
畢竟,一個人對愛情的信心,就是對整個世界的信心。
為什麼,沉澱了半個月才下筆去寫這篇醞釀了很久的影評。
把別人想得壞一點,然後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忽略自己身上不好的那一面。
在所有的關系裡,還有你做過的事情里,
當初你為什麼放棄,只有你自己知道。
③ 《前任3》與《後來的我們》有可比性嗎
我覺得這兩部電影沒有什麼可比性,它講述的事情都不大一樣,所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④ 有哪些類似《放牛班的春天》這樣情感細膩的電影
曾經的日本票房冠軍《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來自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一段感人的主僕之情。當時我也是和放牛班的春天差不多同一個時間看的,感情細膩,相當的不錯。
⑤ 韓國翻拍《後來的我們》 ,你期待這部劇的劇情嗎
我特別期待這部影視劇的劇情。因為我覺得這部影視劇的劇情一定會非常精彩。
有一些影視劇在進行上映之後,如果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口碑。通常這種影視劇就會進行翻拍,並且通過翻拍的方式讓這些影視劇能夠擁有更高的流量。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翻拍劇,並且也會感覺翻拍劇的內容也是比較精彩的。
希望這部影視劇能夠早日上映。
最後我個人覺得在宣布之後,影視劇進行翻拍之後,這部影視劇就已經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個人非常期待這部影視劇能夠早日上映。因為我覺得通過早日上映的方式,才能讓我在進行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精彩的劇情。並且也可以通過觀看的方式給予這部影片最大的支持。
⑥ 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後來的我們》那樣青春、勵志題材的電影還有哪些求高人指點
致青春,匆匆那年,我的少女時代,同桌的你,七月與安生,左耳
⑦ 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
《後來的我們》講述一段橫跨10年的愛情故事,電影里不止有愛情,更有奮斗、有親情,每個人看完都能有所感悟。電影畫面有質感。在敘事上也採用了兩條時間線分開講故事的方式,很有新意,是難得的國產愛情片。服化道的處理也看得出走心了,把觀眾帶回十年前,很有代入感。
我們這一生,會遇見太多的後來,從不懂愛到懂得愛,從失去到珍惜,但好在,我們從對方身上學會了如何去愛,這就是陪伴的意義吧。
經歷過形形色色的人,從形形色色的人中選擇了一個個自認為最好的人,一段段感情周而復始,一次又一次相信了Ta是對的人,卻一次又一次被現實打醒。
終於,我學會了怎樣去愛一個人,卻發現,最值得愛的人已經走遠了…
⑧ 有哪些電影情節讓你似曾相識,原來你也曾構思過
《後來的我們》上映了,紮起開播前我期待了很久,一上映就懷抱著忐忑的心態去看了這部電影。中國有據俗語叫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特別害怕期望報的太高了,真正等看了電影會失望,結果當然沒有,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放心的去看,整部劇極富渲染力,可以說是近幾年最能讓我感同身受的電影了,可以在故事中找回自己。明明是別人的故事,卻可以讓我們在情節中找到自己,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就是電影的奇妙之處,也可以說劉若英的這部電影真的是導演的很成功了。
⑨ 電影《後來的我們》靠什麼打動了人們
電影上映前偶然看到《後來的我們》預告,被打動,就期待了一下。上映當天就去看了,沒什麼故事的我,眼睛都哭腫了。或許片子遠不算完美,但惹了我一包紙巾的眼淚,哭了個痛快,也值得我下載下豆瓣來給個五分。不知道評論里有多少高分和低分是水軍在刷,我是路人,只是想為我的眼淚站出來說句話。說我矯情也無所謂,總之眼淚是真的。哭慘了,真的哭慘了。大概電影開始剛半小時就忍不住落淚,後來一波又一波,來不及擦乾淚水就是又一波淚點,幾次忍不住哭出聲音。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留言哦。
⑩ 看過的哪部電影和你的生活很相似
必須是《青春派》,這是我看過的最貼切我高三生活的一部電影,記得當時還是在影評社活動時候大家一起看的,看完居然還哭了,不知道是不是代入感太強了
這一陣挺火的《我的少女時代》於我來說,只不過是高中時候有暗戀的人這一點相像,其他的,什麼曠課打架,野外郊遊,公然頂撞系主任,最後逆襲成功get男神,這都與我無關
好了,還是說說青春派
感謝你能看完我的故事,我的青春從來不與誰相似,我只是我自己,每個人都一樣,不管是愛的轟轟烈烈,還是學的死去活來,都是我們的珍貴記憶,希望你們都能有一個無悔的青春
我覺得我不留什麼遺憾了,年輕追求過,努力過,愛過,恨過都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