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江竹筠綉紅旗是哪個電影

江竹筠綉紅旗是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5-09 19:24:28

Ⅰ 紅岩中江姐綉紅旗的故事縮寫

《紅岩》中,江姐含熱淚綉紅旗的畫面成為經典。這個故事,來自原著小說作者羅廣斌的一段親身經歷。
「製作一面五星紅旗吧,等解放的時候,高舉著這面紅旗沖出牢房!」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區還未解放,仍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監獄中的羅廣斌和一些革命志士們,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們懷著美好的暢想,拆下紅色被面,縫上黃紙星星,在獄中秘密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將其藏在了牢房一塊地板下。當年從白公館虎口脫險倖存的志士,有一位健在。她就是現年95歲的郭德賢奶奶。回憶起當時的經歷,郭奶奶在激動之餘,忍不住為不幸遇害的戰友抹淚。翻開老相冊,撫摩著復刻版的「獄中紅旗」,見證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老人哽咽了:「想起我們多少同志流血犧牲,就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紅旗能夠永遠飄揚……」彼時的他們正當青春,為了信仰出生入死,前赴後繼。
今天的我們,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聖而不可侵犯。「綉紅旗」的故事激勵孩子們,要接過先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因為從未見過五星紅旗的模樣,對於五顆星的布局無從知曉,他們只好按照想像,令一顆大星居中,四顆小星對稱分布四方。

他們製作的是「不夠標准」的國旗,但這面用信仰織就的旗幟,卻是革命先輩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最佳見證之一。

Ⅱ 求《紅岩》中綉紅旗選段!

選段原文:

牢門邊掠過一個看守員的身影,輕輕的腳步聲,引起了靜卧著的孫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門邊走去。「江姐!」孫明霞輕快地跑了回來,驚喜地叫了聲:「又有信來了。」

孫明霞晶亮的眼波凝視著那張紙片。許多戰友早已翻身起來,擠到孫明霞身邊。還有幾個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門和窗口,監視著隨時可能出現的敵人。雖然她們知道今夜那值班看守員是自己人。

女室的人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每一次那看守員都把信送到女室,而從未送到其他牢房去。這時,孫明霞一把抓住江姐的手,急切地用耳語般的聲音念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呀!同志們,我們的國家成立了!」

激喜的人們,低聲歡呼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靜一靜,聽我再念。」孫明霞聲音更低,人們都屏住呼吸。「全世界勞動人民歡欣鼓舞,新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萬歲,萬萬歲!」

出處:出自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的《紅岩》。

(2)江竹筠綉紅旗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在人們印象中,綉紅旗的是江姐她們,事實上卻另有其人。

獄中聯歡會上的「踢踏舞」之後,特務們被羅廣斌氣得沒法子。再加副腳鐐?沒用的。他們乾脆「打發」羅廣斌「上大學」了。

按照羅廣斌在報告中的說法,警備部、二處等地是「小學」,渣滓洞是「中學」,白公館則是「大學」(一說,渣滓洞、白公館是中學,貴州息烽集中營是大學)。關進白公館看守所的,都是重犯。

就在羅廣斌被轉押到白公館8個月之後,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10月7日,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7天後,白公館的難友們聽到了消息。在看守特務的監視下,他們激動地歡呼,但是只能用耳語般的音量;他們激動地擁抱,但下一個動作只能借勢在地上連連打滾。

那一夜,沒有人睡得著。羅廣斌忽然有了個主意。

「同志們!我們也應該做一面五星紅旗,我們要打著這面紅旗沖出牢門去!」

「老羅就扯下他的紅花被面,那時我們還不知五星圖案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議論,認為應放在旗中央,形成圓圈。」

這是從白公館脫險的毛曉初的一段回憶。他曾與羅廣斌一起關在平二室,又一起脫險,後來當過雲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

說是綉,羅廣斌他們既沒剪刀,也沒有針線。他們是用一把鐵片磨成的「小刻刀」,將黃色的草紙刻成五顆五角星。沒有糨糊,就用剩飯粒把星星粘到了紅綢被面上。

五星紅旗做好了,雖然製作粗糙,難友們卻把它像寶一樣地藏在了牢房一塊地板下,直到解放後取出。多年後,這面紅旗的原件早已遺失,現在展出的紅旗是按照《紅岩》小說中的描述復制的。或許這是共和國土地上唯一一面不像五星紅旗的「五星紅旗」。

除了這面五星紅旗,關在渣滓洞和白公館里的革命者還准備了好些建議,希望出獄後,還能為建設新中國出把力。然而此時,瀕臨滅亡的敵人狗急跳牆,正要實施最後的瘋狂。零星的屠殺已經開始。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分,1949年11月27日,關押在白公館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黃顯聲早起將桌上的台歷又撕去一頁。他沒有想到,這本日歷就此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

Ⅲ 《紅岩》江姐綉紅旗是哪一章

《紅岩》中綉紅旗的橋段出自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講述了嚴醉帶特遣隊從美國回來了,渣滓洞女監中,聽說新中國成立的喜訊,江姐和戰友們綉紅旗喜迎解放。

原文如下:

……

當紅旗在大家眼前出現時,幾只拿著針線的手,團團圍了上來。

「五星紅旗!五顆星綉在哪裡?」

「一顆紅星綉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徵著黨。四顆小星擺在四方,祖國大地,一片光明,一齊解放!」

「對,就這么綉。」

盡管她們並不知道五星紅旗的圖案,但她們卻通過熾熱的心,把自己無窮的嚮往付與祖國。不知是誰搶先綉上了第一針,接著,許多靈巧的手,飛快地刺綉起來。熱血沸騰著,把堅貞的愛,把歡樂的激情,全寄託在針線上,你一針,我一線,一針一線織綉出閃亮的金星。

(3)江竹筠綉紅旗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在《紅岩》中,江姐獄中綉紅旗的情節生動細致,也很感人。

但是根據史料記載,獄中綉紅旗者不是江姐,而是《紅岩》的作者羅廣斌及其難友。

重慶臨近解放時,聽到中國即將解放的喜訊,羅廣斌向難友們倡議,綉一面五星紅旗迎接解放。於是,他把自己的紅被面撕開,幾個人偷偷地綉成了這面旗子。

那時,他們還不知旗幟上的五星怎麼擺,所以綉成了一個五角星在中央,四個小星分布在四角的圖形。

根據這一歷史事件,改編成了歌劇《江姐》,閻肅作詞,羊鳴、姜春陽、金砂等譜曲。

Ⅳ 紅岩中五星紅旗是誰綉的

《紅岩》囚室里五星紅旗的真正創作者

《紅岩》里江姐帶著姐妹綉紅旗的情節給億萬觀眾讀者留下難忘的記憶。但事實上,江姐綉紅旗的情節是虛構的,是《紅岩》作者把男囚室同志的「綉紅旗」創作「移接」到了江姐的身上。何建明、厲華合著的紀實報告文學《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岩》還原了這一真實細節。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的消息傳到白公館時,第一個得到消息的羅廣斌激動得心都要跳出來了。原本每天只有十來分鍾的放風時間,今天卻感到太長太長。大家耐著性子挨完了放風時間,羅廣斌便急忙趕回房中把消息告訴大家。同獄的難友們聽到這個消息後,興奮得像孩子一樣又蹦又跳,低聲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隨後,大家集體向北低聲唱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那晚,大家激動得久久不能入睡,圍坐在一起討論國旗的樣子、形狀。羅廣斌同志提出做一面五星紅旗,到時候要扛著這面國旗沖出牢房。於是,羅廣斌扯下他的紅花被面,陳然同志拿出一件舊白布襯衫當做五星。當時大家並不知道五星的顏色以及排列方式,認為星光是白色的,五星也應該是白色,並一致認為應當把五星放在國旗中央,形成圓圈。由於牢房條件極差,大家只能靠用鐵片磨成的小雕刀當剪刀,剩飯當糨糊,經過通宵奮戰,完成了這面珍貴的五星紅旗。大家圍著紅旗又是跳又是輕聲低唱,那情景讓人無法忘卻。紅旗製作好後,大家把牢房的樓板撬開一塊,將紅旗藏在裡面。羅廣斌同志還一氣呵成了一首題為《我們也有一面五星紅旗》的詩。

羅廣斌和十多位革命志士從白公館大屠殺脫逃後,在重慶解放的第三天,羅廣斌帶領眾人,重新回到白公館,在木板里取出了那面五星紅旗。這面紅旗至今還保存在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

Ⅳ 江姐簡介是什麼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偉,1920年舊歷八月二十生於四川自貢。在她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後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江竹筠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後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她最崇拜蘇聯女英雄「丹娘」;獄中難友則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

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算不了什麼,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於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度仇恨,也是由於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嚮往。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綉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筠學會了俄語,並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後,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當年的革命需要這種時代精神,而後人在為理想而奮斗時,同樣能夠從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假夫妻,終於結成了真伴侶。唯一的愛子寄養在別人家裡;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絕育手術

■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頭顱,一時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得鎮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託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兩種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堅強的戰士,也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後為了革命事業又舍棄了她難舍的一切。

1943年4月,黨組織派23歲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黨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通信聯絡。他們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實際上還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關心江竹筠的安全。為了躲避重慶特務的跟蹤,翌年,老彭讓她報考成都的四川大學——那裡號稱民主堡壘,比較安全。江竹筠只讀過一年高中,卻向老彭保證:「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願意拚命!」經過3個月的復習,她終於考上了四川大學,老彭則經常以丈夫的名義去看望並布置工作。

1945年,經組織批准,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彭詠梧和江竹筠結為夫婦。一年後,兒子彭雲出世。夫婦倆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裡。江竹筠為了在地下斗爭中輕裝上陣,毅然做了絕育手術。1947年秋,彭詠梧、江竹筠夫婦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東打游擊。翌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這一情景,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出鎮定。此後,她繼續戰斗在川東的門戶萬縣。

江竹筠被捕後仍時時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個難友出獄的機會,事先用竹簽蘸著棉花灰對水調成的「墨汁」,給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哥哥江竹安寫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話,雲兒(指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毛澤東看到江姐犧牲那場戲時,曾動感情地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幾十年來,「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線背心的服裝樣式也曾被人稱為「江姐式」。這雖然要歸功於藝術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還在於烈士本人的事跡感人。

重慶剛解放時,羅廣斌在一本小冊子中發表了《江竹筠烈士小傳》。羅廣斌是由江竹筠介紹入黨,並在她的領導下工作。他被關入「渣滓洞」監獄後,江姐通知獄中的難友「此人可靠」。1951年紀念建黨30周年時,重慶《大眾文藝》發表了楊益言所寫的《聖潔的血花》徵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為題材的。1959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了28萬冊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後,羅廣斌、楊益言以3年的艱苦創作寫出長篇小說《紅岩》。此書僅國內就先後發行800多萬冊,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跡不僅被作為長篇小說的素材,而且還被搬上了舞台、銀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以能夠扮演江姐為榮。如歌劇《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首度排練和演出的,公演後很快在全國引起轟動。在風風雨雨的35年間,她經三代演員四度復排,前後共演出460餘場,被贊譽為中國歌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綉紅旗》、《紅梅贊》等膾炙人口,被廣為傳唱。

老一輩革命家也深深為江姐的英雄事跡所折服。據《紅岩》作者之一的楊益言回憶,當年毛澤東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歌劇《江姐》時,看到壯烈犧牲那場戲,他禁不住動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無遺憾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Ⅵ 《江姐》的資料

江姐就是江竹筠。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1939年入黨。人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 1947年,在「反內戰,反飢餓、反壓迫」的學生運動高潮中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在丈夫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江姐還擔任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姐由於叛徒的出賣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國民黨軍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甚至殘酷地將竹簽釘進江姐的十指。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年僅29歲。

1920年8月20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入黨。

入黨後,按黨組織的要求,與共產黨員彭詠梧扮作夫妻,組成一個「家庭」,作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輔導中心。1945年與彭詠梧結婚。人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

1947年,在「反內戰,反飢餓、反壓迫」的學生運動高潮中,受中共重慶地下市委的指派,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在丈夫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江姐還擔任了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1947年,彭詠梧任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領導武裝斗爭。江姐以川東臨委及下川東地委聯絡員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爭最前線。1948年,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說:「這條線的關系只有我熟悉,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

1948年6月14日,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國民黨軍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殘酷地將竹簽釘進江姐的十指,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Ⅶ 0 紅岩中和江姐關在一起製作五星紅旗的人有哪些

小說《紅岩》中和江姐一起製作紅旗的有孫明霞、李青竹等。

《紅岩》中的「獄中綉紅旗」,描寫的是發生在江竹筠所在的女牢房的事。獄中收到來信,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星紅旗飄揚的情景。孫明霞拿出珍藏的紅旗,當紅旗在大家眼前出現時,幾只拿著針線的手,團團圍了上來。

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邊,凝望著刺綉中的五星紅旗,江姐不僅理解戰友們的興奮心情,自己的心境,也和大家一樣。但是江姐在勝利的喜訊中,激動而又冷靜,想得很多、很遠。

(7)江竹筠綉紅旗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綉紅旗真實歷史背景:

真實的情況是發生在白公館的男牢房。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到白公館。在羅廣斌被轉押到白公館八個月之後,即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布中共政權建立,並親手升起了五星紅旗。

曾與羅廣斌關在一起、又一起脫險的毛曉初平回憶說:「老羅就扯下他的紅花被面,那時我們還不知五星圖案是如何排列的,大家就悄悄議論,認為應放在旗中央,形成圓圈。」

Ⅷ 江姐綉紅旗

故事的原型是這樣的:
1949年10月7日,共和國成立的消息被悄悄傳進羅廣斌所在的男獄中,大家興奮地擁抱、人人淚流滿面。夜深了,大家還在議論著,毫無睡意。羅廣斌提議做一面五星紅旗,但他們只從報紙上得知紅旗上有五顆星卻不知它們怎麼排列,就猜測應該是在中央圍成一圈。他們拆下紅被面並把上面的綉花拆下來,鐵釘磨成刀片刻出紙星,再用飯粒粘在被面上。
小說中把故事移到女牢中,粘變成了綉,這樣一是符合女性的身份特徵,二是為了更好地刻畫江姐。
這該沒問題了吧。
小說沒讀多少,讀了也忘了。應該也是十月而非四月吧。歌劇里不是唱「今天終於盼到了你」,不是意味著已經建國了嗎?國旗圖案倒

是在建國前幾天才確定的。

故事的原型是這樣的:
1949年10月7日,共和國成立的消息被悄悄傳進羅廣斌所在的男獄中,大家興奮地擁抱、人人淚流滿面。夜深了,大家還在議論著,毫無睡意。羅廣斌提議做一面五星紅旗,但他們只從報紙上得知紅旗上有五顆星卻不知它們怎麼排列,就猜測應該是在中央圍成一圈。他們拆下紅被面並把上面的綉花拆下來,鐵釘磨成刀片刻出紙星,再用飯粒粘在被面上。故事的原型是這樣的:
1949年10月7日,共和國成立的消息被悄悄傳進羅廣斌所在的男獄中,大家興奮地擁抱、人人淚流滿面。夜深了,大家還在議論著,毫無睡意。羅廣斌提議做一面五星紅旗,但他們只從報紙上得知紅旗上有五顆星卻不知它們怎麼排列,就猜測應該是在中央圍成一圈。他們拆下紅被面並把上面的綉花拆下來,鐵釘磨成刀片刻出紙星,再用飯粒粘在被面上。
小說中把故事移到女牢中,粘變成了綉,這樣一是符合女性的身份特徵,二是為了更好地刻畫江姐。
這該沒問題了吧。
小說沒讀多少,讀了也忘了。應該也是十月而非四月吧。歌劇里不是唱「今天終於盼到了你」,不是意味著已經建國了嗎?國旗圖案倒是在建國前幾天才確定的

Ⅸ 歌曲《綉紅旗》出自電影哪部

《綉紅旗》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由空政歌劇團創作的歌劇作品——《江姐》,不是電影。

Ⅹ 江姐的詳細影視資料

歌劇《江姐》
196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將《紅岩》中有關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劇舞台,這就是歌劇《江姐》。此劇由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全劇以四川民歌的音樂為主要素材,廣泛吸取川劇、婺劇、越劇、杭灘、洋琴、四川清音、京劇等音樂與會和手法進行創作,既有強烈的戲劇性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又有優美流暢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畫了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劇中的著名唱段《紅梅贊》《革命到底志如鋼》《綉紅旗》等,琅琅上口,過耳不忘,至今仍在群眾中廣為傳唱。
《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後,立即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197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根據舞台演出本拍攝了同名故事片。

閱讀全文

與江竹筠綉紅旗是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丹麥電影評價怎麼說 瀏覽:546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喜劇在線看 瀏覽:990
星期八電影完整免費 瀏覽:697
電影雪兒多少分鍾 瀏覽:342
有什麼好看的關於盜墓電影和電視劇 瀏覽:74
大宋宮詞電影免費完整 瀏覽:604
2013年粉絲電影有哪些 瀏覽:713
一火火車人進入無人島是什麼電影 瀏覽:846
百度雲mp4無法播放視頻怎麼下載電影下載 瀏覽:921
邯鄲天虹c座電影院怎麼走 瀏覽:601
以動物為主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15
少年的你27號電影院怎麼沒有 瀏覽:889
如何將電影導入抖音直播 瀏覽:335
怎麼看樂視雲播里的電影 瀏覽:120
深圳微電影有哪些 瀏覽:240
電影一部要多少內存 瀏覽:714
生死狙擊手電筒影免費 瀏覽:348
荒島驚魂什麼電影 瀏覽:493
好看的青春勵志劇電影 瀏覽:514
法國天體電影有哪些 瀏覽: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