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是一部話劇化的電影。
電影的設定,是一群法學院的大學生英美法掛科,被要求補考。補考的形式,則是用模擬法庭重現一出具有爭議性的社會事件:二十歲的嫌疑人,是被富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農民工,離婚後將生子遺棄。酗酒,賭博,時不時找生子要錢。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嫌疑人在他生父房間與其發生激烈爭吵,而後生父被人在家殺害。
十二個人湊在一起,便是中國社會公共討論時常有的模樣。
失序。主持人一次又一次強調按順序發言,卻不斷有人說話被打斷,被搶話。搶話者還會理直氣壯,「他愛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說,現在我說」。
當對方對自己的觀點不認同時,直接開始人身攻擊——這么簡單的話聽不懂,腦袋一定被門夾了。罵對方孫子,甚至聲稱「我要弄死你」。
對對方觀點不認同時,對方試圖理論,這方卻乾脆畫一張棋紙,直接下起五子棋。用戲謔、嘲諷,消解嚴肅討論的意義。
當自己拒絕被說服時,不講理由——我就是煩了,我就是不聽,我就是這么跟你們耗著。
為什麼這個嫌疑人一定就是殺人犯?因為他生父是個河南農民工,他養父是個外地來的二道販子,肯定也養不出什麼好貨——公交車上丟了錢包,其他都是教授大學生,那一定就是那個外地人偷的……用標簽、歧視、偏見,代替說理、邏輯,直接妄下斷言。
『貳』 《十二怒漢》有多個版本,你認為哪個版本最值得看,為什麼
十二公民(2014)
豆瓣評分 8.3
其次就是我們看電影的過程中會有很強烈的代入感,觀影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就跟電影中的誰誰觀點是一樣的,甚至也可以在周圍的人找到一些對照,電影不斷展開,每個人的心聲核問題一點點顯露。我們都會有很深的代入感。
最後一句電影台詞結束: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點,誰都不能碰觸,一碰觸它就會炸。」
『叄』 如何評價電影《十二公民》
翻拍自《十二怒漢》,雖然中國沒有英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度。但是給安到大學的一個課程討論中,還算巧妙。
『肆』 近期熱映的國產口碑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一部好萊塢經典電影,請問這部電
1957年《十二怒漢》,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
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提名。個人認為,雖被多次翻拍均未被超越,同類型影片中最好的,十二個主演各各演技精湛。
『伍』 《十二公民》—為什麼被說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優秀的翻拍電影
話劇式的電影,讓話劇有了新的展示方式,鏡頭語言的運用讓人物的情緒變化和性格更為強烈和突出。不過,還是覺得最後一個人的處理不夠合理,或許還是有所缺失。在主線之外的故事,讓人物形象更為飽滿,更為合理,改編的比較成功。
十二公民:不是十二個人、也不是十二老百姓。而是十二個公民。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意識與臣民意識等相對,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治理的參與意識。
可以說本片產生源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偏見。一開場案件背景是「富二代殺親身父親」除了8號所有人都認為被告人有罪。而除了這個案件本身的兩個證人的證詞以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目前中國社會固有的一種思維偏見。
『陸』 《十二怒漢》演繹出了韓國新花樣,眾多版本中你看好哪一部
推薦你看中國版的。
由經典電影改編的《十二公民》已於今日上映。這里簡單評價一下美版《十二怒漢》、俄版《12》、日版《12個溫柔善良的日本人》和中國版《十二公民》幾個版本的異同。
1957年版的《十二怒漢》,至今仍位列imdb top250第7名。實際上,如果你事先看過俄國版的《十二怒漢·大審判》(集合了12位俄國老戲骨)以及中國版《十二公民》(集合了12位北京人藝演員),你會覺得這個堆滿特寫的版本真是朴實無華乃至土得掉渣,尤其是每當有陪審員發表了什麼不受待見的言論(比如3號陪審員載入史冊的「他就是做了!他就是做了!怎麼你們都看不出來呢?」)
偶爾甚至會讓我想到《春苗》
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法律電影——所以在分析各版《12怒漢》之前,我們有必要先釐清「經典」為什麼是「經典」。很多經典其實都不怎麼好看(當然《12怒漢》是相當好看的),比如《魔戒》的原著,相比現如今的暢銷書,人物不生動、對白很枯燥,基本上是一部邊走邊唱的公路流水賬。它是經典的理由很簡單:作為一部完整的架空作品,它集前人之大成,開後人之先河,有著獨屬於自己的語言、種族、世界觀,在真正意義上開創了「奇幻小說」這種文學類型。
《十二怒漢》同理。它有個空前偉大的戲劇前提:一個貧民窟的小混混被控謀殺了他的養父,11名陪審員未經討論便認定他有罪,只有8號陪審員堅持「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研究一下案情」——隨著討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疑點浮出水面,最終8號將其餘11人逐一說服,所有人均將判決改成「無罪」。
這里,隨便拎出來一個點都可供影評人和公知大做文章:貧民窟的小混混,是社會的邊緣人、少數派;陪審員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因此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案情,這就製造了很多討論社會問題的空間;更別提還有陪審團的原則、法的精神,等等等等。
正是因為「12個男人」、「全部都是有關法律的對話戲」、「全部情節都發生在一間煙霧繚繞的小會議室里」這些元素實在是很無聊,所以「1個人說服11個人」、「全程跌宕起伏無尿點」、「空前絕後的好口碑」聽到觀眾耳朵里,才格外地有吸引力。
其實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版本,就是中國版的《十二公民》,它可以說是美版、俄版的綜合,比美版更豐滿,比俄版更緊湊。
因為目前國內沒有陪審團制度,編導只好給它改了個看起來挺雷的設定:政法大學家長組成的模擬陪審團。不過在何冰韓童生等人藝老戲骨的演繹下,這場討論仍然被呈現得非常真實可信。
而且由於並不涉及人命,討論更多地轉向了對陪審員內心的審視,加入了不少比較本土化的情節,比如仇富、地域歧視等等;除此以外,更多了一個特別有中國特色的關鍵詞「為了孩子」——所以不妨將之視作是在借鑒了俄版劇作構思的基礎上,對美版情節的補完。可能是因為這場討論完全是虛擬的,《十二公民》對各位陪審員的內心世界、以及這背後的社會現實的挖掘,才會尤其深刻、震撼。
『柒』 十二公民翻拍哪個電影
《十二怒漢》。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龍豪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劇情簡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
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
第一輪投票,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情形下,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遙。所有的線索都被逐一討論,隨著審判的進行,疑點出現,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浮出水面。
『捌』 十二公民是哪個案例
為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是由北京聚本傳媒出品,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龍豪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該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
(8)十二公民翻拍哪個韓國電影擴展閱讀:
《十二公民》的相關內容:
1、12位來自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陪審團成員聚在一起,裁定一起謀殺案嫌疑人有罪與否。1957年的好萊塢電影《十二怒漢》將視角對准了一個封閉的小房間,靠演員在對白上的針鋒相對步步為營,營造出了精彩紛呈的戲劇場面,亦成為了影史經典。
2、這個充滿了戲劇張力的故事,在五十年後被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翻拍成了俄國版,原版故事裡那個來自貧民窟的弒父小男孩,也變成了來自車臣,謀殺了身份是俄羅斯軍官的繼父的年輕人。
3、這個故事搖身一變,緊貼了俄羅斯的社會現狀,導演保持了對當下社會的敏銳觸覺,又合理的運用了原版電影的元素,因此贏得了不俗好評,還入圍了次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
『玖』 面對電影市場里的翻拍與改編,你有什麼看法
電影市場里的翻拍和改變,一直都不少,許多我們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電影多多少少都有外國電影的影子。將外國的一些優秀作品拿過來改編或者翻拍,也不失為一個電影的出路。主要是因為現在好劇本實在是太難得了。
所以,我認為在取得了版權的情況下,翻拍或者改編電影並沒有什麼不可取,但是想要將其超越原版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好劇本兒比較少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一試,但是電影行業要得到真正的發展,就必須要有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我們可以學習外國電影的拍攝手法技巧。以及他們創新的精神,但是我們要學會將這些東西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和力量,才能創造出像《捉妖記》,《戰狼》,《湄公河行動》等等,這樣有好口碑和好票房的優秀作品。全靠拿來主義是不行的。
『拾』 你有哪些翻拍很成功的電影推薦
張國榮、王祖賢版《倩女幽魂》其實翻拍自邵氏老片《倩女幽魂》,張曼玉、林青霞主演的電影《新龍門客棧》其實翻拍自胡金銓導演的《龍門客棧》、李連傑主演的《投名狀》其實翻拍自狄姜主演的《刺馬》,這些都是翻拍很成功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