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響 ,耳機 ,喇叭等看什麼參數可以判斷音質的
有幾個部分可以參考:功率(W) 功率大的話 說土一點就是聲音越大 阻抗(Ω)同等功率 阻抗越大聲音會越小 但失真度也越小 頻率范圍 正常人耳能聽的到的范圍是20HZ--20KHZ(200000) 低的越低低音下潛越好 高的越高 高音上限越好 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總諧波失真度 失真度越低的話 理所當然就越不會失真的··我用的這一套給你參考一下: 功率120W*7聲道 阻抗8Ω 頻率范圍20HZ--20KHZ 0.02%總諧波失真
2. 看電影對音質好壞,主要是功放重要還是音箱重要
這個問題我覺得都重要。一個音響,沒有一個輸出比較大的功放機,就推動不了一個音質好的、功率比較大的音箱,而音質好壞與喇叭的輸出功率、口徑大小有密切關系。一個音箱音質的好壞,是靠低音喇叭與高音喇叭所發出的高、低音相互彌補,才能使音質更加悅耳動聽。另外高、低音喇叭,還需要用兩分頻器帶動,才能更加完美。兩分頻器電路圖如下:
3. 音質的好壞和什麼有關功放還是音箱
同樣的功放,CD機,CD,同樣的音源,連接不同的音箱,音質會有一些差別:
連接電腦2.0小音箱(4-5英寸喇叭):低音,中高音都不是很好,因為小喇叭低音不足,這種音箱就衰減了中高音來突出低音,所以中高音就不是非常明亮,低音貌似比較多但頻率比較高(70HZ左右),如果輸出功率比較大(失真就小),貌似聲音還可以,但多聽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聲音不清晰,低音比較硬(70HZ低音的特點),不耐聽,耳朵受不了。
連接6英寸喇叭優質2.0書架箱:中低音,中高音非常不錯,聽歌曲非常好,(人聲基本是中高音)聽輕音樂也比較好,中高音非常明亮,但低頻感覺比較單薄,下潛不深,尤其是看大片,低頻濃郁的效就比較差,聽交響音樂,缺乏大動態效果,就是因為低頻不足,沒有50HZ以下的超低音。書架箱無論怎麼弄,低音都不行,因為音箱體積小,與喇叭沒有合理的諧振關系,所以就沒有喇叭具有的最低頻率-FO。(FO就是諧振頻率--喇叭最低頻率,但需要音箱容積支持,如果容積不夠,就沒有最低頻率出現)。
如果連接大體積大口徑喇叭的落地音箱,由於這個音箱的容積(內部尺寸)大,符合喇叭要求的諧振空間,所以這種大體積音箱的低音就可以下潛到喇叭的最低頻率-FO。所以這種大音箱的頻率就比較完美(超低音-低音-中音-高音),聽音樂就最理想,最符合懂音樂的朋友要求。
喇叭的最低音(FO)(現在喇叭都沒有這個參數,以前都有)參數如下:
一般,4英寸70-80HZ; 5英寸60-70HZ; 6英寸50-60HZ;8英寸40-50HZ; 10英寸30-40HZ;12英寸25-30HZ左右。(這個最低音需要足夠大體積(容積)音箱的支持,才有條件諧振出FO.
音箱為什麼只注重超低音的選擇而不看中高音?因為在音箱這個領域,40HZ以下的超低音頻率是最難以做出來的頻率;因為低音需要喇叭口徑與音箱容積的配合,並且需要喇叭口徑8英寸或以上(功率大則價格貴),音箱容積足夠大(材料多,及運輸成本高),才可能出現40HZ以下的超低音。而中高音是音箱最好解決的問題(一般沒有問題),因為中高音不需要音箱容積支持,即使沒有音箱,用幾個比較好的小喇叭就可以把中高音最完美的組合出來(成本比較低,木有音箱限制,而且國產中高音喇叭便宜又好用,性價比最好)。
所以,音箱就是音響最關鍵的影響音質的最重要東西!如果有條件,在有了好功放和好音源的前提下,最好用落地大音箱,盡量選擇體積大,喇叭大的音箱。
4. 影片音頻格式DTS和AAC,AC3有什麼分別那個好
音質好的三個格式排名:dts>aac>ac3,ac3和dts這種格式一般在手機不能播放,在手機里下載小米視頻和暴風語音就可以播放,目前aac格式是最為廣泛的
5. 音響聲音的大小及音質主要是由哪幾個參數決定的
一、功率
功率這個參數,其實是衡量一個多媒體音箱性能的基本參數,只是由於廠商的的有意迴避,所以在很多產品的說明上,功率變成了一個沒有什麼意義的參數.
多媒體音箱標注的功率主要有以下幾個:
1、 額定輸出功率(RMS):RMS功率可以說是所有功率標注方法中唯一真正有意義的,它指的是功放電路在額定失真范圍內,能夠持續輸出的最大功率.也稱為"有效功率".我們在前面探討功放電路時所指的功率一般都指的是額定輸出功率.
2、 音樂輸出功率(MPO):指的是在失真不超過規定范圍的情況下,功放電路的瞬間最大輸出功率.
3、 峰值音樂輸出功率(PMPO):指的是完全不考慮失真的情況下,功放的瞬間最大輸出功率.
後兩種功率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們所謂的"瞬間"往往是根本聽不出來的幾個毫秒.但是,很多廠商處於希望把自己的產品功率標大的心理,往往樂於使用這兩種標注,特別是PMPO功率.市場上多見的諸如數百瓦的音箱大都是如此,甚至有些音箱把自己的功率標為2000瓦!
這真是笑話!真正2000瓦的功放及音箱足以令你居住的小區里每一個人都聽到你家裡的音樂聲,就是真正300瓦的音箱也足以吵的整棟大廈不得安寧,難道是一個小小的桌面音箱能夠做到的?難怪PMPO功率被發燒友戲稱為"JS功率".
按照一般的實踐,PMPO功率與RMS功率之間的比值一般為5-8:1,也就是說,標稱自己300W的音箱,其實不過是個輸出功率為30W左右的普通音箱而已!
真正的名牌大廠是不會使用PMPO功率的,如果產品真的出色,何必要用這種遮人耳目的方法?所以說,看到PMPO的標識,至少表明廠商都對自己的這個產品信心不足.
除了功放部分以外,多媒體音箱中的功率參數還包括揚聲器最大承受功率和電源最大輸出功率.這三個參數中最小的一個就是音箱的最大輸出功率.而且這三個參數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搭配關系,例如RMS功率必須小於揚聲器最大承受功率,否則就會燒壞揚聲器.而電源最大輸出功率必須至少是RMS功率的150%,多出來的50%也就是所說的"功率儲備",否則,在大音量或大動態的時候,聲音就會失真(市場上大量音箱都存在此問題).
二、頻率范圍與頻率響應
這是標識音箱聲音還原能力的兩個基本參數,前者是指音箱最低有效回放頻率與最高有效回放頻率之間的范圍,單位赫茲(Hz);後者是指將一個以恆電壓輸出的音頻信號與音箱系統相連接時,音箱產生的聲壓隨頻率的變化而發生增大或衰減、相位隨頻率而發生變化的現象,這種聲壓和相位與頻率的相關聯的變化關系稱為頻率響應,單位分貝(dB).
一般來說,多媒體音箱上標識頻率范圍的比較多,其范圍越大,當然其效果越好.但問題在於很多產品上標識的並不是"音箱的頻率范圍",而是"功放電路的頻率范圍".這就出現了諸如20Hz-20KHz這樣的涵蓋人類聽力范圍的數值.
6. 音質參數怎麼看怎樣算好點
你好,決定音質還壞的參數有:阻抗(Impedance):注意與電阻含義的區別,在直流電(DC)的世界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但是在交流電(AC)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而我們日常所說的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
靈敏度(Sensitivity):指向耳機輸入1毫瓦的功率時耳機所能發出的聲壓級(聲壓的單位是分貝,聲壓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靈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機越容易出聲、越容易驅動。
頻率響應(Frequency Response):頻率所對應的靈敏度數值就是頻率響應,繪製成圖象就是頻率響應曲線,人類聽覺所能達到的范圍大約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機工藝都已達到了這種要求。
額定功率:正常使用的功率
7. 音頻128kbps, 44.1khz和320kbps, 32khz哪個更好音質好壞到底看哪個單位值,兩個參數都不一樣怎麼比較
第一:320K碼流,44100采樣,2通道,16位。是數字錄音機的標准,320K被認為無損錄音的碼流。
第二:采樣頻率決定還原時的最高聲音頻率,44。1KhZ能還原出的高頻上限是22050赫茲,即通常的2萬赫茲。32K采樣就只能還原出16000赫茲的上限。
第三:碼流與清晰度有關。也與文件大小相關。128K,44100是原音的8分之一壓縮率,即每分鍾4M左右。用不同的模型,音質有所有同,AAC格式聲音損失最小,MP3是淘汰的格式,MPEG專家組在放棄這個格式已經多年了。M4A也是不錯的格式。ADOBE的MP3模型支持18000赫茲的上限,M4A格式支持20000赫茲的上限。如果用MP3,LAME模型是最優秀的。
第四:音質的檢測是用頻譜檢測的,不能看KBS之類參數的。ADOBE的AU就有頻譜模式,所以用這個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音質來,專業的軟體是PAS,這個只能專業人士才用的。網上用杭洲小趙的視頻和軟體。
第五:聽音,現在年輕人經常用耳機的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耳機,聽力損失基本上和40歲大叔差不多,這是個非常非常普遍的現象,所以用20元仿蘋果耳機我是輕松地辨別出96K與128K以及192KMP3音樂的區別的。如果聽不出來,可以到醫院檢測聽力,大約20分鍾測完,可以測出聽力狀況。
第六,即使是12年前的筆記本電腦,也是支持高清晰音頻的。也可以做音源設備的。所以和電腦沒有關系。
現在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音頻格式轉換,比如8000赫茲采樣的16K音頻可以轉換成44100,320K音頻,這就是告訴你用這參數比較會出現欺騙,這些參數沒有什麼用,但用頻譜一下子就能看出音質好壞。
如果不作弊的情況下,當然是比特率越高音質越好。
最後如果你追求高保真音樂,那音源要好,FLAC母帶格式,WAV格式,APE格式的文件音質較好,但網上需要會員或BT才能下載到。藍光電影光碟映像文件的音頻非常好。
如果對音樂有所鍾情,買一個200元以上的耳機就行了。通常頭包式的低音好,耳塞式的高音通透。
8. 音響聲音的大小及音質主要是由哪幾個參數決定的
音響聲音的大小是由功放的輸出功率決定的。
音質的好壞是由功放的頻率響應,線路的損耗,分頻器的好壞,喇叭的頻率分配和頻率響應,音箱的設計等決定的。
9. 音響的音質看什麼參數
音響系統主要技術指標有:頻率特性、信噪比、動態范圍、瞬態響應、立體聲分離度、立體聲平衡度。
頻率特性:音響設備重放時的頻率范圍(頻率響應)以及信號幅度隨頻率的變化關系(幅頻特性)。幅度的單位是dB,頻率的單位是Hz。音響系統的頻率響應至少達到32-18000Hz,在此頻率范圍內信號幅度變化應小於2dB。
信噪比:在同一參考點有用信號、與噪音的比值的對數。在音箱輸入點信噪比70dB,人耳距音箱一米噪音幾乎不可聞,Hi-Fi系統一般達到100dB以上。
動態范圍:音響設備重放時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與靜態時系統噪音輸出功率之比的對數。Hi-Fi系統一般達到100dB以上。
失真度:音響設備重放時,音源信號的失真程度。有諧波失真、交調失真、瞬態失真。Hi-Fi系統諧波失真一般小於1%。
立體聲分離度:左右兩聲道的分離度。反映左右兩聲道的串擾程度。
立體聲平衡度:左右兩聲道的信號增益之差
各部分一般的指標分別是
1、音源:信噪比、輸出電平、輸出阻抗、頻率響應、動態范圍、諧波失真等等
2、功放:各種功率、各種諧波失真、頻率響應、信噪比、阻尼系數等等。
3、揚聲器(音箱):靈敏度、頻率范圍、功率、失真度、信噪比、輸入阻抗等等
具體到汽車音響系統,再加上一個抗震系數。
其實一套好的音響系統,最主要的還是要試聽,對於音響系統有一句話「眼見是虛,耳聽為實」。
主觀評價一套音響,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1、音質。
2、音色。
3、高、中、低、量感的多寡與控制。
4、音場表現。
5、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
6、透明感。
7、層次感。
8、定位感。
9、活生感。
10、結像力與形體感。
11、解析力。
12、瞬時反應與速度感。
音響是門高深的學問,需要慢慢來了解,集中大家的智慧會更有效率,讓自己成為高手,給您推薦下我喜歡的音響,首先惠威和麥博這兩款還是不錯的,好多朋友都告訴我,惠威價格高的,有一定的性價比,音質有保證,但是價格低的,聲音方便就會經常出問題;麥博一些用的是功率對管,功率大,看電影很震撼,但音色不夠細膩,和您說一下BT-audio V1 家庭影院,V1影院屬於美國聲、音場系。箱體採用了雙點聲壓倒相技術,可以產生高於普通落地音箱兩倍的超強低頻,絕對震撼,讓影音效果更加勁爆,低頻更具爆發力和侵略性!在保持強勁有力低頻的同時,清晰度和純凈度一流,強大的低頻殺傷力會讓你無法抗拒。
本影院專為成功人士打造,全黑木質箱體典雅大氣,剛毅的線條頗顯領袖風范,又似紳士般落落大方,箱體上絲絲紋路的質感和硬朗的可靠感完美結合,很容易融入現代家居環境。
希望回答您滿意
10. 決定電影院影廳音效好壞的幾個因素
室內高清頻道要有好的音響之外。還有家庭影院視聽室要有一套完美音響系統之外。聲場還要適當的做吸音材料隔音材料擴散材料的處理的。避免產生駐波和共振現象。要根據你的聲場進行測試。才能選擇適合你聲場的材料。同時為了提高其聲音和幕布的清晰度。聲音的均混度。要根據你的房型的簡正諧波進行適當的低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