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這兩段翻譯
❷ 關於《紅白藍》三部曲
《藍·白·紅》三部曲
法國影片,導演: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1.《藍》
《藍色》是波蘭籍世界級導演可爾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繼其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的鴻篇巨制《十誡》後的又一力作——《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部。《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本片導演以其獨特的敘述手法,把視角探入了「自由」的深層涵義中。該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等諸多殊榮。
《藍》是一部法國影片,獲十項國際大獎。在我們的心目中,法國影片都是非常浪漫的,有眾多出身平微灰姑娘的美夢成真,有頻繁的約會熱愛場面。但是,藍絕對沒有這些,藍自始至終都基調低沉,沉得令人發悶。但在這極度的沉悶之中,卻有一條有關生命的主線,非常模糊,時隱時現。
這部片子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如此細膩傳神的人物心理刻畫。我們看到在如此非常環境中一個人如此真實坦露的心理過程。
這部片子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大成功之處在於:語言很少、氣氛低沉情況下的人物心理刻畫。通過很多無聲的動作和細微的表情,將心理活動展示出來。整片沒有一句訴說心理的語言,譬如「您不要太難過」等。
另外在製作上,本片有許多優秀的細節。我們看到,當一部片子主題、形象、風格都定位之後,優秀導演可在這個框架之下可做很多有意義的手法創新,這些能加強片子的表現力。
2.《白》
與宿命感傷,溫情彌漫的《藍色》相比,作為《藍.白.紅》三部曲中的第二篇,《白色》顯得幽默詼諧得多了,但是主題內涵的相似性,同樣使該片承載著一種「黑色幽默」的意味。
波蘭理法師卡羅爾被法國妻子拋棄,他回國後發跡又騙回了妻子的芳心。影片情節表面上看似演澤著一對異國男女的愛情悲歡,但其實質卻滿含著男主人公對人的尊嚴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也正符合了白色象徵平等的內涵。
男主人公被妻子拋棄,出於人的自尊,他奮發圖強。這種追求平等權利的願望本無可厚非,但是,影片創作者的目的並非如此單純,他們站在哲學的階梯上,用帶刺的針頭探入了人性的深處。
應該說,卡羅爾追求平等權利的初衷是令人奮進的,但是他一旦事業有成,卻用其作為手段,打著平等的幌子來進行預謀已久的報復,這是十分可怕的。他的復仇心理使他騙回前妻,在騙取了她的真心後又謀害她入獄。這種常人的復仇心理本來也是正常合情的,但是,復仇的心理演變成了瘋狂的毀滅,那無疑令人驚懼的,象徵著平等的白色已被現實的齷齪玷污,新的所謂的「平等」卻是在冷酷的情境中達成。這對並非無愛的男女之間的復雜沖突,鮮明地表現了創作者的主體意識。在「黑色」味頗濃的戲劇性情節中,我們可以隱隱地感受到導演對人性,對平等的獨到理解和深入探究。其實,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講,卡羅爾與多明妮戈這對異國男女之間的情感沖突,在「平等」的命題中也蘊涵了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巨大反差與碰撞。影片女主角多明妮戈由法國女星朱莉·德爾比扮演,她與以往塑造的人物十分貼近——外表傲慢, 內心卻狂熱似火。 此外,朱莉的面色足夠蒼白,這也正符合了影片《白色》 的不加濾色鏡的寫實風格。
3.《紅》
作為《藍.白.紅》三部曲的壓軸戲,「紅色」象徵著博愛。
影片《紅色》描繪了眾多人物間的復雜糾葛:熱戀中的學生瓦倫丁總被對方猜疑;追求卡琳的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發現了他的戀人在與其他男子纏綿;命運中的偶然又將窺聽他人隱私的退休老法官捲入復雜矛盾中……
該三部曲的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嘗言「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愛,而我們是可以博愛的,因為我們總是在目光中顯露出慷慨。」他的這番話是可以引導我們去窺探《紅色》的底蘊的。
女學生瓦倫丁和法律學畢業生奧古斯特都是真愛的化身,他們忠誠,熱烈地深愛著自己的戀人,但是,各種矛盾和丑惡現實不斷打擊著他們,使他們或壓抑或痛苦。其間,又有那愛聽他人隱私的老法官也在為往昔的感情創傷而苦苦哀嘆。經歷了一連串事故變遷,瓦倫丁終於和奧古斯特逐漸建立了感情……
影片中的偷窺、竊聽、背叛、報復等人物行動十分接近於基氏的前作《十誡》,在道德內涵上,該片綜合了《十誡》乃至《藍色》與《白色》的全部含義,這些看似離奇的故事情節實際上已成了導演流露極富哲理意味的主體意識,表現當代人生存狀態的信號了,它們的底蘊也因此是很值得觀眾去挖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看來,作為高科技產物的電話不僅不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工具,相反卻常常令人陷於猜忌和困頓之中。密如蛛網般的電線的兩端的人們,常常會藉助話筒來傷害對方,彼此遭受創痛。這也正是這一世界級導演的又一個深遂的見解了。
附《藍·白·紅三部曲》劇情介紹:
1.《藍色情挑/藍·白·紅三色之藍色/三色:藍》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她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使倖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
那麼,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系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2.《三色之白/白色情迷/藍白紅三部曲之白色》
卡羅爾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蘭籍理發師,工作上的壓力和生活在異國他鄉的陌生感使他變得萎靡不振,無意間時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輕任性的法國妻子多明妮戈。她對丈夫的冷漠感到憤怒,於是以婚姻有名無實為理由到法院請求離婚。離婚目的沒有達成的多明妮戈燒毀了卡羅爾的發廊使他淪落街頭。此時,只有一隻皮包和一張美發師證書的卡羅爾唯一的目標便是回到波蘭重整旗鼓,讓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
在熱心的波蘭人米科拉伊的幫助下,卡羅爾回到了華沙。他來到其兄尤雷科開辦的單位工作,同時又兼了一份保衛員的差事。為了多嫌錢,偶然的機會,卡羅爾義無反顧地將所有的財產都投入了房地產買賣中,他還拉了有些不情願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後,卡羅爾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間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當上了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總裁。
發跡後的卡羅爾千方百計同多明妮戈取得聯系,雖然她拒絕同他會面,但卡羅爾並不放棄,發誓要征服多明妮戈。於是,卡羅爾精心策劃了一個騙局,在米科拉伊的幫助下,他對外謊稱自己已死,買了具死屍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遺產留給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從巴黎趕來華沙參加葬禮,並繼承了卡羅爾的遺產。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羅爾活生生地出現在了她的房內。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終於投入了卡羅爾的懷抱。在一夜狂歡過後,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覺醒來,發現卡羅爾失蹤了,隨即警察趕來,把多明妮戈作為謀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來……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著監獄的窗子,向注視著她的那位曾被她拋棄過的前夫平靜地揮了揮手。而此刻,遭到了報復的她又到底想要對他訴說些什麼呢?……
3.《紅色情深/藍·白·紅三色之紅色/三色:紅》
在瑞士日內瓦,年輕的女學生瓦倫丁在求學的同時又到一廣告公司兼職作了模特,其住處附近住著一位學法律的大學生叫奧古斯特,他正熱戀著一個叫卡琳的女孩。
瓦倫丁十分想念在英國出差的男友米歇爾,但米歇爾卻總在電話那頭傳來不信任的猜疑語氣,這使瓦倫丁很壓抑,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也在不遠處用電話傾吐著他對卡琳的愛情。
一天夜裡,拍完了一系列以紅綢為襯景的廣告的瓦倫丁開車回家時不小心撞傷了一隻狗。狗的主人——一個老頭對此十分惱火,瓦倫丁一氣之下把狗帶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復的小狗竟跑掉了,瓦倫丁來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自稱是老法官的老頭正在竊聽別人的電話……廣告攝影師主動追求著瓦倫丁,而瓦倫丁卻在深情思念著米歇爾,但是他的電話越來越少,甚至充滿了火葯味。那邊,奧古斯特給卡琳打的電話也始終沒人來接。瓦倫丁和老法官之間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感情,他們互相頂撞,譏諷,挑動。為了看到瓦倫丁的反應,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奧古斯特這時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訴瓦倫丁,他年輕時曾深愛過一個女人,誰知道竟在大學門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個有錢男人的懷抱里……不甘寂寞的奧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戶前,見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個男人在做愛……
奧古斯特決定去英國看朋友以暫時忘卻這塊令他痛苦的土地;瓦倫丁也終於下決心乘船去倫敦找米歇爾了。一陣狂風暴雨過後,老法官在電視上看到了英法海峽傳來的噩耗:由法國開往英國的客輪因氣候問題不幸翻船,130多人中僅6人倖存,電視鏡頭前出現了倖存者的面容。解說員在其後又介紹到:……其中有兩位瑞士人,23歲的學生瓦倫丁,法律學院畢業生奧古斯特……此刻,紅面襯托著他們那可愛又可悲的臉龐,他們好像認識,卻又非常陌生……
其他請查看: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view.aspx/5769554.htm
參考資料: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view.aspx/5769554.htm
http://..com/question/40419434.html?fr=qrl3
❸ 八年級英語上冊5單元b部分2b翻譯
當人們談到文化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藝術與歷史。但是美國文化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標志是卡通片。我們都了解和喜歡那隻長著大大的,圓圓的耳朵的黑老鼠米老鼠。80多年前,他首次在卡通片威利號蒸汽船中出現,當時這部卡通片與1928年12月18日在紐約發行時,他成了第一部有聲音、有音樂的卡通片。米奇身後的那名男子叫沃爾特 迪士尼。他成功了,而且非常富有。在20世紀30年代,他用米奇拍了87部卡通片。
一些人可能問這個卡通動物是怎樣如此受歡迎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米奇像一個普通人,但他面對危險時總是全力以赴。在他早期的影片中,米奇是不幸的,他經常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失去房子和女朋友米妮。然而,他總樂於竭盡全力。人們去影院看這個「小男人」贏。他們中許多人都想成為像米奇那樣的人。
在1978年12月18日,米奇成為第一位入選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的卡通人物。今天的卡通片不像小米老鼠那樣簡單。但是每個人還是知道和喜愛他。誰長著一雙比米奇的耳朵更有名的耳朵呢?
❹ 古靈精探敏妮扮演者
李安琪
❺ 呼嘯山莊反映的當時社會背景是什麼呢
《呼嘯山莊》是艾米莉•勃朗特所寫的一部偉大的著作,現在評論界一般認為,這部作品主要對人性進行了探索,讓人們看到如果沒有人性,世界將變得怎樣凄厲、痛苦和丑惡。筆者從一個新的視角重新解讀這部作品,則發現作者實際通過暴虐怪誕的愛情復仇故事揭露了父權制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女性主義社會批判,傳達了它的社會意義。
這個故事發生在19世紀前半期,當時的英國是一個典型的父權制社會,它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階級矛盾十分突出,等級觀念固若金湯。勞動人民不僅受到腐朽的土地貴族階級的剝削和壓迫,還受到新興的資產階級權貴的欺壓。女性和無產者一樣處於受壓迫的地位,幾乎被剝奪了所有身為人的權利。「婦女無論出生於哪個階級,她們在法律上的地位都等同於男性罪犯、瘋子和未成年人」(May ,1987:257)。中產階級婦女的命運尤其可悲,因為妻子女兒不工作被當作財產和地位的標志,她們被關在家中,終生依靠男人——父親、丈夫、兄弟或兒子,成為俯仰由人的玩偶。對她們來說,婚姻是她們最好的歸宿,她們一生的成敗就在此一舉。但是,「在婚姻中,婦女往往是一顆籌碼,用來鞏固家族的地位和增進家族的財富••••••家庭能不能同意一門親事,主要是看求婚者的財產和地位,門當戶對是首要的條件。受家庭反對的親事往往不能成功。青年男女若山盟海誓,矢志不移,那麼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私奔。但私奔意味著失去一切,他們不僅要和家庭決裂,放棄繼承家族地位和財產的權利,而且要承受巨大的社會壓力。在維多利亞時代,私奔和通姦一樣不光彩,要受到社會的同聲譴責。私奔者必須從此隱姓埋名,到無情的生活激流中去掙扎求存。家庭在婚姻中的決定權之大,就是男子也不可掉以輕心。富有的青年人看中一個下層女子,他若不想被逐出家門,那麼最好是不要提結婚的事。在那個時代,婚姻雖不是包辦的,卻也不是自由的。」(錢乘旦,1988:354-355)
在這樣的背景下,卡瑟琳自始至終一直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雖然,她也曾在父親的庇護下,度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但是,父親去世後,哥哥亨德萊合法地繼承了全部的家產,卡瑟琳只能仰仗哥哥亨德萊的鼻息,受他控制。盡管她抗議:「誰要亨德萊做我們的家長!」(18) 卻不能改變這樣的事實。她的自由受到了更嚴格的限制。例如,「禮拜天的夜晚向來是允許我們玩兒的,只要我們不大吵大鬧;現在,只要嗤嗤笑一下,就可以把你送到壁角去受罰!」(19)亨德萊作為一家之主,是一個十足的暴君。他憎恨出身低微的希克厲,禁止他與卡瑟琳接觸,並對他百般虐待和侮辱;他從來不關心自己的妹妹,盡管卡瑟琳大病後,他似乎對卡瑟琳百依百順。「不過這不是出於什麼兄妹之愛,而是由於虛榮心。他一心巴望妹子嫁到林敦家去,好給娘家增添光彩。」(85-86)僕人的話一語中的。
作為一名中產階級婦女,卡瑟琳唯一的出路是遵從傳統,恪守婦道,本本分分地嫁一個與她身份、地位相當的男子,做一個賢妻良母。否則,傳統的巨石就會將她壓得粉碎。她與希克厲的戀情是根本不為社會所接受的。小說中,僕人約瑟夫曾不無嘲諷地指責卡瑟琳說:「咱家那位千金小姐自個兒趕到外邊去談情說愛啦!好正經的行為哪,半夜十二點以後,還鑽在田野里,跟那個不學好的下流東西、野種希克厲搞在一起!」(84)亨德萊聽後立刻叫囂道:「你告訴我——昨天晚上你是不是跟希克厲在一起?•••••為了免得鬧出這樣的事來,我今天早晨就打發他走,叫他自尋出路。」(84)老林敦先生因為卡瑟琳跟著希克厲在鄉野亂跑的事,還親自去找亨德萊,狠狠教訓他對妹妹管教不嚴。亨德萊夫妻為了把卡瑟琳塑造成中產階級的淑女,用漂亮的衣服和殷勤的奉承來抬高她的自尊心,讓她覺得「不好意思變做一頭野豬」。「在她聽到人家把希克厲叫做一個『下賤的小流氓』,和『比畜生都不如』的地方,她留神著別做出像他那樣的舉動來。」(63)他們向卡瑟琳灌輸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念,並使之逐漸內化為她的意志,直至卡瑟琳說出這樣的話:「現在我嫁給希克厲,那可辱沒了自己。」(77)
在眾人眼中,卡瑟琳嫁給埃德加•林敦這樣的貴族,好比進了天堂。然而,卡瑟琳卻十分清楚,自己在天堂里會很痛苦,她夢見「天堂不象是我的家,我哭碎了心,鬧著要回到人世來,惹得天使們大怒、把我摔了下來,直掉在荒原中心、呼嘯山莊的高頂上。我就在那兒快樂地哭醒了……」(70)但是,她終究不敢違背傳統社會習俗,不敢觸怒天使,最後還是答應了貴族子弟埃德加•林敦的求婚,盡管她說:「在我的靈魂、在我的心坎里,我清楚地知道我做錯了。」(76)她知道,這是她唯一的選擇,她不可能與希克厲私奔。她對僕人說:「難道你就從沒想到,要是我跟希克厲做了夫妻,我們兩個只好去討飯嗎?」 (72)不僅如此,她還會被社會視為異端,與希克厲一起為世人所唾棄。
在傳統禁錮下,可憐的卡瑟琳迫不得已地做出了違心的選擇,身心倍受煎熬。希克厲的出走立刻使她挨到當頭一棒,她發瘋了。雖然她一度恢復了正常的生理水準,卻從沒有擺脫過精神的痛苦。「假如你這么設想,在十二歲那年,我給人硬是拖了走,撇下了山莊,斷絕了我童年時代所有的聯系,尤其是我那時侯一切的一切——希克厲,而一下子忽然變做了利敦太太、畫眉山莊的主婦、一個陌生人的妻子,從此我就成了我當初小天地里的流亡者、門外漢——那麼你也許可以隱約想見我在裡面顫撲、打滾的那個深淵了!」(122)卡瑟琳這發自內心的絕望呼號,再次道破了她被逼無奈的事實真相!
二
生活在一個充滿傳統父權制等級觀念和性別觀念的社會中,卡瑟琳和希克厲的悲劇命運是必然的,他們註定要成為父權制的犧牲品。
身為女性的卡瑟琳和身為下等貧民的希克厲從小就共同承受著來自男性統治者的欺壓。亨德萊可以對他們為所欲為,因為他們都是被支配者,同處於從屬的地位,沒有財產,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兩個被壓迫者因此同病相憐,卡瑟琳曾說:「我在這世上的最大的苦惱,就是希克厲的苦惱;他的每一個苦惱,從剛開頭,我就覺察到、切身感受著了。」(79)在共同對抗亨德萊的專橫暴虐中,他們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以致卡瑟琳說,「我就是希克厲!」(79)。
為了擺脫哥哥的奴役,卡瑟琳曾寄希望於埃德加•林敦對她的愛。她以為林敦會給她幸福,給希克厲平等。她說:「要是我嫁給了林敦,那我就可以幫助希克厲抬起頭來,安排他從此不再受我哥哥的欺壓。」(78)當然,這只是涉世未深的卡瑟琳天真的幻想,年長的女僕立刻表示懷疑:「用你丈夫的錢嗎?」(78)作為凌駕於下等貧民和女性之上的男性統治者,卡瑟琳的丈夫埃德加•林敦絕對不可能這么做。他娶了卡瑟琳,卡瑟琳就得聽命於他。希克厲還鄉後,埃德加把廚房作為接待希克厲的合適地方,卡瑟琳又能怎樣呢?房子又不是她的!她仍然一無所有。只好說:「我不能在廚房裡坐。愛倫,這里放兩張桌子吧,一張給你的東家和伊莎蓓拉小姐坐,他們是上等人;另一張是希克厲和我坐的,這兩人比上等人低了一等。這樣你該滿意了吧,親愛的?」(92)埃德加嚴厲地警告與希克厲久別重縫的卡瑟琳說:「卡瑟琳,你呢,盡管高興,可不要給人笑話。這一家大小不一定要看到你把一個逃跑的僕人當作兄弟般歡迎。」(92)至此,卡瑟琳幡然醒悟,後悔莫及,她只能用她的生命去抗爭。
失去了自己的愛人,希克厲的復仇之火在血管里燃燒。他搞到了錢,立刻從無產者變成了有產者,從受壓迫者變成壓迫者。他重返呼嘯山莊,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蓓拉,殘酷的虐待她;他買下了亨德萊的財產,把亨德萊及其兒子控制在自己手裡;他還把卡瑟琳的女兒小卡瑟琳騙到家裡,強迫她與自己病危的兒子結婚,目的是霸佔她作為唯一的子女從父親方面所繼承的財產。這一切之所以能得逞全憑父權制社會的默許。
那時,「在英國,任何婦女,無論其出身如何,都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產。未出嫁時,家庭財產歸父親所有;結婚後,她從父親那兒得到的嫁妝立刻成為丈夫的財產。」 (錢乘旦,1988:349-350)所以,希克厲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伊莎蓓拉從哥哥那裡繼承的財產據為己有,並通過逼小卡瑟琳嫁給他那垂死的兒子,明目張膽地奪取小卡瑟琳從父親林敦那裡繼承的一切。根據當時的法律,「婦女一旦結婚就要失去法律的存在。夫婦屬於同一個法人,這個法人就是丈夫。」(奚廣慶,1993:8)希克厲自和伊莎蓓拉結婚後,便獲得了控制妻子及其一切的權利,無人可以干預。他明確地告訴伊莎蓓拉說:「你是不適合做你自個兒的保護人的,伊莎蓓拉,現在,我既然算是你合法的保護人,就得叫你由我看管著,不管這個責任是多麼不配我的胃口。」(148)他肆無忌憚地侮辱她,打罵她,折磨她,而可以「避免給她一點最輕微的要求離異的理由。」(148)實際上,1857年以前,在英國除非有特別的議會法案批准,離婚是不可能的。19世紀父權社會規定了婦女對丈夫的人身依附,無論夫妻雙方感情上多麼不合,性生活如何失調,或者丈夫對妻子打罵成性,百般虐待,妻子都很難提出離婚。伊莎蓓拉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離家出走,將那象徵婚姻幸福的金戒指扔進了火爐,發泄她對束縛她自由的婚姻的憤怒。
在父權制社會制度的支持下,連軟弱無能的小林敦也可以欺負倔強的小卡瑟琳,他得意揚揚地宣稱:「大夫說,舅舅快死了——他到底要死了,逃不過了。我可高興呢,因為我要接替他做田莊的主人啦。卡瑟琳一提起那兒,總是說是她的家。那不是她的。那是我的宅子。爸爸說,她所有的東西件件都是我的啦。她那許多好書都是我的啦。她求我,只要我肯把房門的鑰匙給她,放她出去,她情願把她那許多好書、她那些美麗的小鳥,還有她的小馬敏妮都送給我;可是我告訴她:她什麼東西都沒有了,還送什麼人!——那些東西都是我的啦,全都是!」(272)他和他父親毫不費力地用婚姻的鎖鏈束縛住小卡瑟琳的手腳,任意操縱她,擺布她,將她的命運掌握在他們手中。
最後,有錢的希克厲又逼亨德萊的兒子哈里頓償還其父留下的債務,將其淪為奴僕。結果同樣的故事再次上演:同處於從屬地位的哈里頓和小卡瑟琳就像當年同處於從屬地位的希克厲和卡瑟琳那樣,結成了同盟,產生了戀情。這是何等的諷刺?希克厲的瘋狂報復固然可怕,然而,更可怕的卻是那助紂為虐的父權制社會制度!它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三
《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之所以能在作品中提出如此大膽的女性主義社會批判,是因為她作為一名生活於19世紀父權制社會中的中產階級婦女,對父權制的壓迫有著深切的體會。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於一個清貧的牧師家庭,年幼喪母,生活窘迫,所有的教育主要來自於父親的熏陶。為了維持生計,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和妹妹安妮•勃朗特及她本人都曾做過家庭教師,飽嘗屈辱,倍感歧視和孤獨。她們曾打算辦一個學校,卻因為一沒有資金,二沒有學歷,無法實現。囿於傳統習俗,父親把家中所有的錢都用於培養唯一的兒子勃蘭威爾身上,對他寵愛尤加,結果使勃蘭威爾幾乎成了這個家庭的「暴君」。蓋斯凱爾夫人在《夏洛蒂•勃朗特傳》中寫道:「在一個全家都是姑娘,只有一個男孩的家庭里,生活往往會有特殊的考驗。人人都盼著他在生活中小有一番作為,期待他去行動,而姑娘們則僅僅是活著。在某些事情上她們必須遷就他,而這又常常導致在一切事情上都要遷就他,結果就使他變得完全自私自利。在我所敘述的這個家庭里,其餘的人幾乎都養成了苦行的習慣,惟獨容許勃蘭威爾一個在自我放縱中長大。」(萊恩,1990:139)勃蘭威爾長期酗酒、吸毒,浪費了不少姐妹們辛苦掙來的錢,直至染上肺病,於1848年9月死去,姐妹們才算得到精神解脫。
艾米莉及其姐妹從小就夢想成為作家,但父權社會給予她們的卻是無情的打擊。1836年,夏洛蒂把自己寫的幾首詩寄給了當時著名的桂冠詩人騷塞,不料騷塞竟回信道:「文學不能也不應成為婦女的終生事業。她在她應盡的職責方面做得越多,就越無閑暇從事文學活動,即便作為一種才藝和消遣亦是如此。你現在尚未負起那些職責,等你負起那些職責時,你就不會那樣熱衷於成名了。」(萊恩,1990:108)勃朗特姐妹所面臨的是巨大的婚姻壓力,瑪格麗特•萊恩在《勃朗特一家的故事》中寫道:「婚姻問題在當時,正如在今天,是每個年輕女子生活計劃中都要列入的大事,而且當時受到的社會壓力,是我們這個不同的時代所難以理解的。我們很容易忘記當時那種壓力有多大,做—個老處女蒙受的羞辱是多麼令人膽寒。夏洛蒂要解脫無邊地展現在她眼前的那種令人厭倦的生活,結婚是一條可以渴望的,唯一為社會所容的途徑。」(萊恩,1990:120)
盡管如此,勃朗特姐妹卻沒有屈服。她們還是拿起了筆,書寫自己的理想,書寫她們對社會的批判。夏洛蒂在《簡愛》中發出了爭取女性獨立的呼聲,艾米莉則在《呼嘯山莊》中以暴虐怪誕的故事展現父權制社會的罪惡,安妮也寫出了女性的心聲,雖然她們的作品最初發表時,不得不借用男人的名字。
艾米莉是三姐妹中最有個性和最富才華的一個,她表面沉默寡言,內心卻熱情奔放,雖不懂政治,卻十分關心政治。她鄙視一切世俗觀念,一生始終按照她自己的意願生活。在短暫的一生中,她曾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曾嚮往愛情,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歡樂,可是,在這冷酷無情的父權制社會里,「她飽嘗了辛酸和疾苦,青春的火焰在寂寞中泯滅,美麗的憧憬在黑暗中消失。她感到憂郁、孤獨,在一首抒情詩中這樣寫道:「我孑然一身,命中註定,/無人過問,也無人憐憫,/自從我生下來,從未引起過/一線憂慮或一絲欣慰。//我偷偷地笑過,也默默地流過淚/啊,變幻的人生就這樣匆匆溜過,/十八歲的少女孤苦伶仃,/仍象誕生那天一樣寂寞,/曾幾何時,青春的希望被融化,/然而夢幻的彩虹卻驟然飛落天涯/於是人生經驗告訴我——真理/永遠不會在人類的心靈中萌發……」(范岳,1983:15-16)
帶著對父權制社會的深刻洞察和體驗,艾米莉在《呼嘯山莊》中勾勒了一幅父權制社會的畸形圖景:在父權制等級觀念和性別觀念的腐蝕下,人們的思想被束縛,人類的自由與解放停滯不前。同處於社會邊緣的無產者和女性受盡凌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最終,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都扭曲了人性,做出了種種恐怖的事情。結果,《呼嘯山莊》雖然與《簡愛》同年發表,卻不像《簡愛》那樣受到輿論的普遍贊揚,而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反感。無庸置疑,艾米莉的思想和當時她所處的時代根本格格不入,她的不動感情的尖刻遭到了譴責。然而,她確實寫出了她所生活的那個父權制社會的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通過一個愛情悲劇,艾米莉實際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女性主義社會批判,她終將喚起人們對父權制社會制度的警醒。
參考資料:http://www.linguist.org.cn/doc/uc200501/uc20050101.doc
❻ 藍白紅的藍白紅三部曲
藍白紅三色(法國/波蘭,1993-199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
開始,我想把這三部電影分開來進行排列,可後來,我改變了主意,我意識到,這三部電影是不可分割的。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三部電影可以組成一部三段式電影,因為其中貫穿著眾多連續統一的線索,其主題及風格的高度一致性是任何一位電影人都為之汗顏的。
宿命,基耶斯洛夫斯基不二的終極話題,這一話題在《薇羅妮卡的雙重生命》里被演繹到了及至。而《藍白紅三色》則不斷延續著這個命題的探討,並且由此引申擴大到了我們生活的周圍,一點點的細節,外部的、內部的、身邊的、內心的,都在命運的驅使下,散發著人類自身的困惑與迷茫。影片給我們的不是答案,這沒有答案,而是一種指引,一種理性的指引,並探索著命運之路的終端。
三部電影各自成章,但卻聯系緊密,從各種神秘兮兮的時空鏈接中,聯系起整個三部曲結構,表達導演宿命的終極論點。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三部影片里都出現的老太婆,《藍色》的主角茱麗無意中闖入到《白色》里的法庭,以及經典的《紅色》結尾,三部曲在這里形成了匯合,世界的聯系在這七個人身上體現了出來。一種隱藏於導演心中的對神秘力量的探求以及理性地尋找在這些精心結構的布局中展示得天衣無縫。結構上的緊密聯系昭示出整個世界范圍內的共同感應,體現出宿命的哲學來源。
關於人的存在是又一命題。茱麗生活在一種消極的狀態中,她內心渴望接觸並容納,但實際上她卻是對周圍一切都冷漠至及,自己也生活在孤獨與空虛之中;卡羅爾和多敏妮在彼此的孤寂里享受著時光,但是能得到的卻是空泛與無聊,在新的生活中受盡了煎熬,精神上得不到半點滿足;瓦倫蒂娜只是對著自己生活著,她的存在仍是孤立的,無助的,老法官則是孤僻自我的極端,他以自己的方式與外界溝通,可這種方式只存在於他自己的想像當中。面對三部電影里同樣出現的扔玻璃瓶的老太太,他們的反應是不同的。茱麗根本就沒有在意,她漠然地對待周圍的一切,在她的世界裡,只有自我的存在;卡羅爾只是輕輕地一笑,他的情感是虛無的,和茱麗一樣,他對待與之無關的事物僅僅是一種漠視、甚至是輕視;這一切的問題在《紅色》中得到了解決,瓦倫蒂娜幫助了老太太,從而用愛的行為拯救了之前那一個個失落無助的靈魂,人的情感力量由於彼此的寬容和理解,被激發了出來,博愛的力量也讓三部電影里的幾位主要人物在風浪過後仍倖存了下來,導演試圖用《紅色》的這個結尾闡釋愛的目的,好象是上天與大地之間所產生的源於這種愛的感動而拯救了這些行將破滅的靈魂。正如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所言,在所有人都經歷了苦難的洗禮後,方體會到生的偉大與成功的喜悅。他用他自己的最後一部電影點出了這一點,並以救贖的方式提醒我們,不要喪失我們身體內最寶貴的東西,不要漠然視之,當我們需要的時候,最強大的原動力是來自於我們體內的這股力量。
然而,我們所看到的這些並不只是導演的一味煽情,不只是他的一點技術手法上的直觀表現,而是他對待生命過程及生存狀態的獨立思考。基耶斯洛夫斯基並不是僅僅表現出人狀態的最終結果,不是宣揚什麼所謂的積極價值或是所謂的自由、平等與博愛。他從人的本質及社會的本質入手,去從細微的情感、動作和表情中找到突破口,從人最基本的知覺體驗中尋找到生存的涵義,他在觀察,每每一個細節,就能引發出人所共知卻並不在意的東西。如《藍色》中茱麗浸入水中的那塊糖,《白色》中隱約射在電話亭玻璃上的白光,《紅色》里微微顫動的帆布,無不準確而細致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與周圍世界的聯系。如此深邃仔細地觀察周圍事物,如此入木三分地表現出來,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經超越了一般藝術家或是思想家所能達到的高度,他是凌駕於平面文化之上進行著獨立深入的思考,並以最為直接和有力的方式把一切精闢地通過形象化的影象表現出來。電影雖然本質上還是簡單的媒介工具,但在他的調度之下,電影的意義已經大大超出了這一局限范圍,影象所包涵的空間蘊意已不僅僅是鏡頭本身,透過鏡像,我們可以進入其思想領域中,進行自我的再度創造和領悟,這也可以看作是電影作者的最高境界了。可以毫不含糊地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前人,諸如伯格曼、塔爾科夫斯基等是在電影文本之內找尋價值的體現,但他們還沒有打破電影自身的局限,這也使得伯格曼不得不去從事他所衷愛並被其認為是最佳表現形式的戲劇。基耶斯洛夫斯基雖然並沒有超出鏡頭的范圍,但他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及自己對世界的不懈觀察,拓展了銀幕的表現力,強化了銀幕影象與個人哲思、文字等領域的聯系,並最終還原到電影表現手段之中,創造出了一個異常豐富的世界。
❼ 八年級英語上冊第5單元Section 2b翻譯
具體的翻譯如下:
When people say "culture," we think of art and history. But a famous symbol of American culture is cartoon. We all know and like the black mouse with two round ears - Miss MI.
當人們說「文化,」我們想到藝術和歷史。但是美國文化里的一個有名的標志是卡通。我們都知道而且喜歡黑色的帶著兩只圓耳朵的老鼠 - 米老師。
When this cartoon appeared in New York on November 18, 1928, it was the
first cartoon without sound and music. The man behind Mickey Mouse is
Walt Disney. He became rich and successful. In 1930, he wrote 87
cartoons in Mickey Mouse.
當這個卡通在1928年11月18日出現在紐約的時候,它是第一部沒有聲音沒有音樂的卡通。米老鼠背後的男人是Walt Disney。他變得很有錢很成功。在1930年,他用米老鼠話了87部卡通。
Some people may ask why this cartoon
animal is so popular.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Mickey Mouse is a
different person, but he often tries to face danger. In his early films,
Mickey Mouse was unfortunate and had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sing his
house and his girlfriend Minnie.
一些人可能會問這個卡通動物怎麼這么受歡迎。一個主要原因是米老鼠是一個不同人,但是他經常嘗試面對危險。在他早期電影里,米老鼠很不幸而且有很多問題譬如丟了房子丟了女朋友米妮。
But he was always ready to do
his best. People go to the cinema to see the success of "little people".
Most of them want to be Mickey Mouse.
但是,他一直准備好盡最大的努力。人們去電影院看「小人物」成功。他們中的大多數想要成為米老鼠。
這部分內容主要考察的是過去式的知識點:
表示過去某個時間里發生的動作或狀態。一般過去時的動詞通常用動詞原形的過去式形式來表示,而動詞的過去式是在動詞原形的基礎上變化的。動詞的過去式可分為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
主語+動詞過去式+其他,例句:She often came to help us in those days.
主語+didn't +謂語動詞原形+其他,was/were+not;在行為動詞前加didn't,同時還原行為動詞例句:I didn't know you like coffee.
❽ 給他們一個機會的劇情梗概
阿Sam 建議母校開辦舞蹈班,並介紹Jack 擔任舞蹈教師。怎料一次斗舞中,Sam 與Jack 相遇,Jack 的學生阿正亦因此結識到街頭舞小子榴槤、根仔和Money 等人。阿正有個過分管教他的哥哥「撂水強」,害怕阿正學壞,激烈反對阿正跳街舞,使Jack 失去教舞工作。於是Sam 決意開辦舞社,讓Jack 可以繼續教舞。兩兄弟冰釋前嫌,但學生交不起學費,令舞社難以維持。Sam 的朋友Yuki 非常欣賞Sam 與Jack 舞蹈團的舞技,建議二人到藝術節表演,並為他們安排面試。這時,根仔的病情驟然惡化,阿正、Money 必須承擔責任。終於,舞蹈團走入了文化中心,但是到節目結束為止,都看不到Sam 和Jack 的舞蹈團出場……
電影武術指導Sam因一宗片場意外令本來也是熱愛跳舞的弟弟Jack的腿部受傷,兩兄弟的感情而變得冷淡。阿Sam一次與國際明星開會途中,在文化中心街頭結識到一群街舞小子,從而發現他一直對舞蹈戀戀不忘,更意識到Jack因傷腿而不能繼續跳舞的沮喪。阿Sam探訪明SIR時看到時下學生沉迷跳舞,建議母校開辦舞蹈班,並介紹Jack擔任舞蹈教師。
怎料一次在文化中心門外的斗舞中,Sam與Jack二人相遇,而Jack的學生阿正亦因此結識到街頭舞小子榴連,根仔和Money等人。Jack在教舞的時候,發現阿正等人為可造之材。阿正有個過分管教他的哥哥「撂水強」。因為自己的工作環境很復雜,「撂水強」神經質地害怕弟弟阿正學壞,緊密觀察阿正的行為及朋友。他激烈反對阿正跳街舞,懷疑舞蹈教師Jack企圖不良,使Jack失去教舞工作。而一班學生亦失去練習跳舞的場地。
於是Sam決意開辦舞社,努力籌募經費,讓Jack可以繼續教舞。兩兄弟多年的誤解,才冰釋前嫌。好不容易把舞社開辦起來時,但由於習舞學生交不起學費,令舞社難以維持。Sam的朋友Yuki,非常欣賞Sam與Jack舞蹈團的舞技。她建議二人到藝術節表演,並為他們安排面試。雖然Sam與Jack舞團只獲得四分零五秒的演出機會,但各人都為終於要跳上舞台而歡欣鼓舞地刻苦排練。
正在這時,根仔的病情驟然惡化,進了醫院。正在籌備重要的演出的舞團,突然少了兩個台柱舞蹈演員。阿正、Money必須承擔責任。終於,舞蹈團走入了文化中心,表演時刻來臨,各位家屬朋友陸續入座,各舞員在後台准備出場。但是,看到節目結束為止,都看不到Sam和Jack的舞蹈團出場…… 一群跳街舞的青年,才華不被社會認同,還被視作不良分子,但憑借自身努力,又得伯樂相助,最終成為劉德華演唱會的伴舞——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勵志電影,它有兩個片名,香港叫作《給他們一個機會》,內地卻名為《繼續跳舞》。
在通常情況下,片名應當反映電影內容。很顯然,《給他們一個機會》和《繼續跳舞》都做到了這一點。不過,兩者角度並不相同,一是從社會角度出發,另一則側重電影人物的個人理想,若論貼切,可稱得上各有妙處、不分軒輊。只可惜還不夠全面,倒不如將兩個片名合並成《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繼續跳舞》……呵呵,好象名字又有些長了。 努力盡管重要,但沒有機會,一樣很難成功。而跳Hip Hop街舞的這群青年又多是來自「特殊」學校的,也就是所謂的「問題」學生,因此,要給他們一個機會,實在是難上加難。 更何況社會對他們的歧視態度至今還未停止過呢!在香港文化中心廣場外跳街舞被說成又吵又鬧、擾人休息;因是「特殊」學校的學生而被認作沒出息的流氓;最慘的是,連自己學校的某些老師對他們都懷有偏見。另外,當根仔由於是啞巴被歧視沒有跳舞資格,而痛苦不堪的流露真情一段,可說是影片最感人的一幕——別以為與你無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形形色色的社會歧視難道還少嗎?
「受盡白眼遭歧視,空有才華無人識」,如此境地,才顯出伯樂的重要性來。電影武術指導Sam(原型為黃明升)因為念念不忘曾經熱愛的舞蹈,幫助弟弟和那群「問題」少年開舞社,讓他們的舞蹈事業步入正軌。而劉德華與上回客串《金雞》一樣,扮演的亦是自己的現實身份,他在影片開篇就說「開電影公司,是為了創造良好的環境,給新人一些機會,讓他們在這行業中發展」。事實上他做到了,名導演陳果就是在華仔的幫助下,才有機會拍出令他一鳴驚人的《香港製造》的;現實生活中那群街舞青年正是在華仔的提攜下,步入紅館,為劉德華演唱會伴舞;甚至連這部真實的勵志電影也是由他投資才得以拍攝完成的。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銀幕上,劉德華都是一個伯樂,無私給了他們機會。個人以為,這才是一位公眾人物對有才之人、對弱勢群體所持的真正態度和做法,而我們的社會自然也該如此才對。 夠勁的Hip Hop舞蹈,令一群年輕人為之沉迷,並由熱愛漸漸上升為追求的理想。警察阻止他們在街上跳,說賓館旅客投訴街舞擾民,他們便天真的湊錢要去賓館住上一夜,看是否的確如此,以求能繼續跳舞;Jack之所以與哥哥Sam一度有隙,只因當年在片場幫哥哥做替身,發生意外導致腿部受傷無法繼續跳舞之故;而Sam籌資辦舞社,亦是想借這群年輕人繼續自己當年沒有做完的舞蹈夢……
盡管《繼續跳舞》以不再年輕的Sam作為故事主線,但它仍不失為一部活力十足的青春歌舞片。片中大段令人眼花繚亂的勁舞固然刺激得觀眾激情上涌、興奮不已,而榴連、根仔、阿正圍繞敏妮展開的四角戀愛,並最終因為共同熱愛的舞蹈事業握手言歡,則讓我們看到了青春必經的成長足跡,以及「繼續跳舞」對這四個年輕人來講是何等重要!
以擅長拍攝多種類型風格電影聞名的導演邱禮濤一旦涉及現實題材,往往游離於社會主流之外,對社會進行病態描寫(《人肉叉燒包》)或強烈抨擊(《等候董建華發落》)。這次執導《繼續跳舞》主題青春勵志、積極向上,改編自真實事件,似乎已經可以歸納為主流的社會現實作品。但在影片結尾處,邱禮濤卻再次顯示出以往的「反骨」來:本以為年輕人們會在文化中心的藝術節舞台上進行風風光光的演出,誰知卻被主辦方欺騙,根本沒安排他們演出!憤慨之餘,Sam帶領眾人在文化中心外面繼續跳街舞,跳出了那段准備已久的精彩勁舞——這段在真實事件上合理虛構出的情節,雖然是邱禮濤有意強化電影的戲劇感,但對社會主流進行的諷刺反叛也是顯而易見的,街舞最終沒有進入「廟堂」(文化中心)得成正果,但仍然收到比文化中心更為熱烈的觀眾掌聲……
為什麼不給他們一個機會呢?他們只想完成自己的夢想,「繼續跳舞」而已。 最後說一句,很喜歡這部電影的勵志精神,拍得也很具誠意,有動人之處。於今時港片中,已算難得。
❾ When people say 「culture」,we think of art and his
當人們說「文化,」我們想到藝術和歷史.但是美國文化里的一個有名的標志是卡通.我們都知道而且喜歡黑色的帶著兩只圓耳朵的老鼠 - 米老師.80多年前,它第一次出現在Steamboat WIllie (威利蒸汽船,是電影)里.當這個卡通在1928年11月18日出現在紐約的時候,它是第一部沒有聲音沒有音樂的卡通.米老鼠背後的男人是Walt Disney.他變得很有錢很成功.在1930年,他用米老鼠話了87部卡通
一些人可能會問這個卡通動物怎麼這么受歡迎.一個主要原因是米老鼠是一個不同人,但是他經常嘗試面對危險.在他早期電影里,米老鼠很不幸而且有很多問題譬如丟了房子 丟了女朋友 米妮.但是,他一直准備好盡最大的努力.人們去電影院看「小人物」成功.他們中的大多數想要成為米老鼠.
在1978年11月18日,米老鼠成了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第一個卡通形象的星星.現在的卡通不像米老鼠這么簡單,但是人們仍然知道和喜愛它.誰有一對比米老鼠更有名的圓耳朵?
❿ 有一部電影是演的街舞,是說要開演唱會用的舞團,電影叫什麼名字
片名:繼續跳舞,又名(給他們一個機會)
導演:邱禮濤
主演:許志安
客串:劉德華 黃秋生 李麗珍 鄭中基
劉德華2001年夏日Fiesta演唱會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碟片,歌好聽外,伴舞演員的精彩表演也贏得了陣陣喝采。其實那些二十歲上下的伴舞演員都很平凡,有的是智障者、有的家裡貧窮、有的是問題少年、有的來自流氓學校,因為喜歡舞蹈,讓他們走在一起,經歷了酸甜苦辣,終於得到了劉德華的賞識。
這部電影,就是用這件真實的事件改編的。
夠勁的街舞,令一群年輕人為之沉迷,並由熱愛漸漸上升為追求的理想。警察阻止他們在街上跳,說賓館旅客投訴街舞擾民,他們便天真的湊錢要去賓館住上一夜,看是否的確如此,以求能繼續跳舞;森(許志安飾)籌資辦舞社,是想讓這些熱愛跳舞而沒有場地、沒人支持的年輕人有一個安心跳舞的地方,亦是想借這群年輕人繼續自己當年沒有做完的舞蹈夢……
盡管《繼續跳舞》以不再年輕的森作為故事主線,但它仍不失為一部活力十足的青春歌舞片。片中大段令人眼花繚亂的勁舞固然刺激得觀眾激情上涌、興奮不已,連我這個不懂跳舞的人也覺得精彩。而榴連、根仔、阿正圍繞敏妮展開的四角戀愛,並最終因為共同熱愛的舞蹈事業握手言歡,則讓我們看到了青春必經的成長足跡,以及「繼續跳舞」對這四個年輕人來講是何等重要!
「我全力支持這部影片的拍攝與發行,是因為這是一部充滿誠意的勵志青春片。現在更應該拍一些正面的、積極的電影鼓勵一下青年人。許多人在逆境中退縮,我們應多鼓勵他們,支持他們為自己尋找機會。以前有一些藝人很想進步,但是大家沒給他們那個空間,沒給他們機會。」 ——劉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