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碗羊湯能放幾兩肉
大多數的羊湯了,他們的羊肉非常少,是由羊雜來組成的。
㈡ 劉德華、洪金寶、徐克三人吃大排檔,兩斤羊肉十個燒餅是什麼電影
電影: 桃姐
㈢ 兩斤羊肉我給你畫個鍾馗是什麼電影
你說的這部電影是由香港著名演員午馬先生飾演的畫聖吳道子,說的就是吳道子為一個羊肉鋪畫鍾馗的片段,需要兩斤羊肉才肯畫。
㈣ 羊肉湯從什麼地方傳出來的
中國知名羊肉湯 山西郭氏羊湯中華老字型大小的羊湯,可以品嘗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四星級旅遊區--太行山大峽谷的歷史產物。 「郭氏羊湯」系晉東南地區傳統名吃壺關羊湯中的代表,羊湯世家-郭氏經數輩相傳,潛心研廚,至今已形成了由多種名貴中葯材作佐料的祖傳工藝。湯鮮而不膻,肉嫩而不綿,風味獨特,用料考究,有「一碗湯中有全羊」之說。即:一碗湯中有三五個羊肉丸子、七八個羊肉餃子,燉肉、血條、脂油與頭、蹄、口條及胃、腸、心、肝、肺、腰等內臟切成的條條塊塊,除羊的皮毛之外,應有盡有,連羊骨髓也熬在老湯中,有大補元氣之功效。 千餘年的歷史傳承,在當地形成了獨特的羊湯文化,製作工藝講究--肉鮮--料齊--藝精。 健康便捷的方便類羊肉、湯已有真空袋裝、方便桶裝郭氏羊湯,成為上黨名吃中的特色品牌。 郭氏羊湯是 山西傳統名吃羊湯之一,湯鮮而不膻,肉嫩而不綿,風味獨特,用料考究,有「一碗湯中有全羊」之說。 2010年8月被國家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並被列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蘇蘇州藏書羊湯在木瀆鎮藏書辦事處(原藏書鎮)特產中,最具盛名的當推「藏書羊肉」。藏書羊肉歷史悠久,以其獨特的燒煮技藝,烹調成各式羊肉菜餚,因其肉香湯鮮、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深受人們喜愛,是冬令進補佳品,成為傳統的蘇州地方風味小吃而風靡江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繼承和發展,使其形成著名品牌,1997年經國家商標局正式注冊為「藏書羊肉」,實現產業化經營。 遼寧本溪小市羊湯小市是個中等規模的城鎮,沒什麼風景,卻以「羊湯」馳名東北。 早就有所耳聞,到過小市而不喝羊湯的,將會是畢生一大憾事。 說起羊湯可是 好東西。以山羊的骨、肉、內臟放入土灶大鍋里燉煮數小時,至湯汁呈乳白色時,將鍋內的湯汁、肉及切碎的內臟盛起,放入鹽、胡椒粉、香菜、辣椒、味精等調料 即為羊湯,趁熱食用鮮美無比。 小市最有名的羊湯應數「小小羊湯」。遺憾的是施行社並沒有帶我們去這個飯店。但我們喝到的也算是極品美味了。 平日在家的時候,夏天是驕陽似火,誰也不願去喝什麼熱湯之類。但羊湯不同,伏天里暴喝一頓羊湯,為的是以熱驅熱,類似於以毒攻毒。 羊湯用一個湯鍋盛著,下面加熱。裡面內容豐富,各種部位都切得細細的,而且一點雜碎的腥膻氣都沒有。 而且這兒的羊湯里有羊血豆腐,口感脆嫩適中。一直在煮啊燉啊,羊血豆腐一點都不老,哪怕吃到最後,都是嫩嫩的。 在你吃的過程中,可以隨便讓店家幫著添湯。保證添的都是原汁原味,一律肉滿湯厚,續湯幾乎可以無限次,而且絕非清湯,而不是加點味精的白水 遼寧丹東大碗羊湯北京的羊湯裡面加入了韭菜花、醬豆腐,充滿了鹵煮的味道;而陝西的羊湯口味較重,裡面加入了羊血、油菜、粉絲。丹東的羊湯館很多,主要分布在寬甸、河口和丹東市區。大部分的羊湯館都是每天早晨先宰羊,所以湯特別新鮮。 到了羊湯館,老闆會問你是要羊下貨的還是羊肉的,是肥湯還是清湯。所謂肥湯就是羊油較多,其實這種喝起來最香了。一會兒就會端上來一大碗帶肉的白湯,當然是沒有鹹淡味的,只加了蔥花和香菜末。在每張桌子上都有一瓶白醋和一個調料盒,放著四種調料:鹽、味精、黑胡椒粉、辣椒面。喝羊湯一定要加白醋,而不能加米醋,加了白醋之後,湯的顏色更白了,然後加入適量鹽、味精、黑胡椒粉,就可以喝啦!再配上兩個花捲,美美的吃一頓才十來塊錢,而且,湯可以免費再添,實惠!當然,可以再要個孜然羊肉、炒羊血,都很美味。 四川簡陽羊肉湯四川簡陽羊肉湯是著名羊肉傳統美食,在四川和重慶家喻戶曉,目前尚無工業化產品。「簡陽羊肉方便麵」也是一個很有市場開發前景的產品。 內蒙古海拉爾羊肉湯也是無膻羊肉.據說「海拉爾」在蒙古語是「生長野韭菜之地」的意思,吃了野韭菜的羊肉味極其鮮美,且無膻腥之氣,是羊肉中之上品。 河南洛陽鐵謝羊肉湯 湯汁發白,肥而不膩,無膻味。 山東棗庄羊肉湯棗庄名吃之一,被稱為「天下第一湯」。其食用的方法一般為喝清湯為主,清湯就是不加任何佐料的原湯。羊肉的食用是涼拌、回鍋或熱炒。 山東西集羊肉湯西集是魯南山羊的發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宰相范蠡曾來這里隱居,見西集草肥水美,便在此地養羊致富,恩澤百姓。 西集羊肉湯是歷史悠久的風味名吃,它以湯濃、味美,不腥不膻、肥而不膩、花樣繁多而著稱。西集鎮駐地羊肉日銷量在1500斤以上,西集羊肉湯已飄香魯南、蘇北,其製作方法已載入《中國菜譜》。 山東沂蒙山羊肉湯名字是沂蒙山,味道卻是地道的棗庄口味。偶喝過臨沂的羊肉湯,做法上要差很多,估計只是因為是臨沂人開的。環境太小、衛生狀況也一般,大眾口味,光顧的客人還是很多的。 山東單縣羊肉湯1.單縣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名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單縣羊肉湯的的特點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膻不腥 羊肉湯有關圖片(18張),味道鮮美異常。羊肉湯品種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尤其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飲用;口條湯有壯身補血之能,最宜病癒大補者常食;肚絲湯肥中帶瘦,奶渣湯沙酥帶甜,還有馬峰窩湯、三孔橋湯、羊雜湯等,達72種之多。 羊肉湯製作精細,在用肉、燒煮、配料、加工、器皿等方面均十分講究。 用肉選用單縣東南大沙河兩岸的" 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 羊肉湯的特點是色白湯鮮,幾乎沒有羊臊味。 燒煮方法先將50斤清水添入鍋內,待鍋燒響放進鮮肉30斤,羊雜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燒(以木柴火為好),頂出血沫,爾後將佐料下鍋,同時外加大蔥、生薑各半斤和適量,再熬40分鍾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適量下鍋,多了則葯味出頭,少了則腥膻除不凈。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 單縣羊肉湯色香味俱佳,在國內享有盛譽。各地賓客到單縣,均以品嘗單縣羊肉湯為快事。淮海戰役後,劉伯承、陳毅兩位將軍回西柏坡匯報工作路過單縣,對單縣羊肉湯大加贊揚。胡耀 羊肉湯其他系列(18張)邦總書記、喬石委員長、楊得志參謀長等到單縣視察,都品嘗了單縣羊肉湯,一致贊揚味道鮮美,別具風味。 安徽蕭縣羊肉湯羊肉湯500克,熟羊肉50克,胡椒面,辣椒面,辣椒油,香醋,味精,精鹽,香菜各適量. ◆熟羊肉切大薄片.香菜洗凈切小段. ◆羊肉湯,羊肉片放入旺火鍋內,蓋嚴鍋蓋,讓其沸滾.取碗一隻,放入胡椒面,香醋,味精,待羊肉湯呈乳白色時,撇去浮沫,放入精鹽,先撈出羊肉放碗內,再澆入羊肉湯,淋上辣椒油,撒入香菜即成. 湯汁醇厚,鮮而不膻,肥而不膩,羊肉香嫩,風味獨特. 河北黃甲羊肉湯黃甲羊肉湯勝在湯白味鮮,最關鍵羊騷味幾乎沒有,只有濃濃的香味。 黃甲羊肉湯和其他地方的羊肉湯很容易分辨,黃甲羊肉湯是用豬骨頭、雞骨頭和羊骨及內臟熬制的湯底,絕對不加其他的佐味料。羊肉湯內可只加羊肉也可羊肉羊雜混煮,羊血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黃甲羊肉湯選用當地特有的麻羊以及古井水熬制,每到冬至各地食客蜂擁而至,各大電視台均有過報道,特別是一年一度的「黃甲麻羊節」更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 平泉古稱「八溝」,平泉羊湯原來叫「八溝羊雜湯」。平泉羊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佐料製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純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食用後回味無窮。平泉燒餅則以個大芝麻多,香軟鬆脆而著稱。羊湯配燒餅,確是一道美味佳餚,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河北平泉縣羊湯河北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小康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回族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小康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小康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小康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 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根據《金匱要略》記載,羊肉湯還對於腎虛所致陽痿、早泄、婦人陰冷等對於心脾氣虛所致的心悸、氣短、乏力、失眠,血虛寒凝所致的脈管炎等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還能增強肌體的抵抗力,對病後體弱、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腎虧陽痿者都大有好處。 羊肉湯是冬令補品中的美味之一,它不僅富於營養,而且有較高的葯用價值,經常食用能溫中暖下,補益氣血,強健機體。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湯補"那麼羊肉湯既是美味,又是良葯,兼有食補、葯補之功
㈤ 羊湯的熱量高嗎
高。
羊肉熱量相比其他肉類算是比較高的,100克可食用部分的羊肉(肥瘦)熱量為203大卡,而100克可食用部分的羊肉(瘦)熱量則為118大卡。由此可見羊肉的屬於熱量略高的食物,但是減肥期間還是適量食用羊肉(瘦)的。
羊肉的肉質比豬肉細嫩,脂肪、膽固醇含量比豬肉和牛肉的少,且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1、B2、B6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羊肉熱量比其他畜肉高,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
(5)兩斤羊肉一碗羊湯是哪個電影里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宜同時吃醋。許多人吃羊肉時喜歡配食醋作為調味品,吃起來更加爽口,其實是不合理的。因為羊肉性熱,功能是益氣補虛,而醋中含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與熱性的羊肉不適宜。
2、不宜同時吃南瓜。以防發生黃疸和腳氣病。
3、不宜馬上飲茶。因為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後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容易引發便秘。
㈥ 一碗羊湯能放幾兩肉
一碗羊湯能放二兩肉
羊湯
材料
羊肉 400g
白蘿卜 半根
姜 適量
花椒 適量
茴香 適量
做法
1.羊肉切成薄片,用熱水焯一下。
2.鍋中放入大量的水後,把羊肉放入,再放入幾粒花椒,生薑,料酒,燒開後蓋上鍋蓋,小火煮30-40分鍾。
3.把切成細條的蘿卜和湯料,放入鍋中,燒開後煮8-10分鍾,煮到蘿卜變得透明後,加鹽和大量的胡椒粉,出鍋前放入茴香。
㈦ 羊湯亡宋的故事是什麼
說的是"一碗羊肉湯,亡了一個國"的故事。
古人很看重一杯羮,一杯羹竟關繫到一場戰事的成敗,甚至一個國的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率軍攻打鄭國,為了鼓舞士氣,華元吩咐炊事員給大夥加餐,大鍋燉羊肉,犒勞士兵。一人一塊,士兵們興高采烈地捧著羊肉骨頭大啃特啃。偏偏到了華元的馬車夫羊斟這里,沒了。羊斟沒吃上羊肉,心中悶悶不樂,在一旁喝涼水。原來華元軍務繁忙,忘了交代分給羊斟一份。
羊斟見其他人吃得滿面紅光,不禁氣不打一處來:都說近水樓台先得月,跟著領導好處多,怎麼我就那麼背時呢!這不是誠心作踐我嗎?有仇不報非君子,羊斟暗暗打定了主意,決定以牙還牙。第二天,華元乘著羊斟駕的戰車出征。宋鄭兩軍相遇,雙方擺開陣勢,互相廝殺起來。就在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駕著馬車風馳電掣般向鄭軍的營地駛去。
車上的華元大驚,對羊斟喊道:「你暈頭了嗎?這是去哪兒啊?那邊是敵營啊!」羊斟回過臉答道:「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分羊肉你說了算,去哪兒我說了算。就這樣,羊斟駕著戰車徑直到了鄭軍大本營。結果宋軍大敗,可憐的華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計謀還未施展,就稀里煳塗地成了俘虜。
㈧ 一碗羊肉湯主要內容
湯主料:羊骨500克黨參10克紅棗10克枸杞10克 生薑1塊
滋補羊肉湯
調配料:料酒1/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精鹽2小匙 白糖1/2小匙 味精1小匙
製作過程:
1、羊肉洗凈剁成塊,黨參切段洗凈,紅棗、枸杞泡透,生薑洗凈切片;
2、鍋內加水,待水開時放入羊肉塊,用中火煮去血水,撈起沖凈待用;
3、在湯碗內放入羊肉塊、生薑片、黨參段、紅棗、枸杞、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注入清水,放入蒸鍋蒸2小時拿出即可。
㈨ 歷史上羊肉湯的故事
1、故事1
相傳清朝乾隆末年,大約1776年,金家老店羊湯創始人金茂勝,因家境貧寒,迫於生計,萌生了做羊湯生意養家糊口的念頭。羊肉雖是上等肉食,但腥膻之氣讓食客常常退避三舍,不敢問津。
為了找到能夠消除腥膻之氣的妙方,金茂勝老人煞費苦心,從佐料上搞試驗,在製作上下功夫,精選了上百種天然調料,進行了無數次組方搭配,無數次篩選濃縮。
終於做成了不腥不膻、湯鮮味美、老少皆宜,為眾人喜愛的羊肉湯,由此,金茂勝老人也成為斐聲老城內外的傳奇人物,並流傳了一段令人回味的優美的傳奇故事。
金茂勝老人傾心研究羊湯除膻去膩組方,嘗試多年,難得其正解,因此而整日悶悶不樂,一日,老人進城散心解悶,不覺徑出西門,到達西關地界,放眼望去,但見朝陽映照下的雅麓山格外清麗,不覺心中驚喜。
心說,不如去登高望遠以解心中郁悶,步履匆匆來到山中,拾級而上,但見蒼松翠柏,空氣清新,十幾里山路走來,覺得有些疲憊,看到路旁一板狀頑石,便半倚半卧其上,稍傾,進入夢境。
夢覽八寶鳳凰城,神遊九頂雅麓山,夢中老人,遇一白發道人笑曰:「水之精為玉,土之精為羊,羊乃吉祥之物,毛可織衣,皮可禦寒,肉味鮮美,今念爾意誠,特賜予烹羊天書秘方一份,如方炮製,則其味愈加香濃,腥膻之氣皆除也。
老人夢醒後哪敢怠慢,即速回家,按「天書秘方」精心配料,煮熬羊湯,果然湯汁清逸,香傾四鄰,沁人心脾。聞者饞涎欲滴,食者贊不絕口,客人曰益增多,由此,生意日漸紅火。
2、故事2
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
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小康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
小康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小康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
小康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3、故事3
據傳,當年曹操北征高幹,行至山西省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人困馬乏,缺糧斷炊。正值苦寒之時,忽有一老者趕來大群山羊,飢困難耐的曹軍生火殺羊,燉肉熬湯。
食用之後精神大振,一口氣登上太行山之顛。自此,曹操烹羊之法衍存於壺關民間。至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壺關羊湯已由郭氏一族傳入中原。
元兵飽嘗郭氏烹飪法制羊湯,精神大振,均伸拇指稱道,郭氏羊湯始見榮鮮。爾後,郭家潛心研廚,數輩相傳,到解放初期,定格了有多種名貴中葯材作佐料的祖傳特藝,所做羊湯味美遐邇,名聲鵲起,久經不衰。
4、故事4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攻伐。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率軍攻打鄭國,為了鼓舞士氣,華元吩咐炊事員給大夥加餐,大鍋燉羊肉,犒勞士兵。
一人一塊,士兵們興高采烈地捧著羊肉骨頭大啃特啃。偏偏到了華元的馬車夫羊斟這里,沒了。羊斟沒吃上羊肉,心中悶悶不樂,在一旁喝涼水。原來華元軍務繁忙,忘了交代分給羊斟一份。
羊斟見其他人吃得滿面紅光,不禁氣不打一處來:都說近水樓台先得月,跟著領導好處多,怎麼我就那麼背時呢!這不是誠心作踐我嗎?有仇不報非君子,羊斟暗暗打定了主意,決定以牙還牙。
第二天,華元乘著羊斟駕的戰車出征。宋鄭兩軍相遇,雙方擺開陣勢,互相廝殺起來。就在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駕著馬車風馳電掣般向鄭軍的營地駛去。
車上的華元大驚,對羊斟喊道:「你暈頭了嗎?這是去哪兒啊?那邊是敵營啊!」羊斟回過臉答道:「昔之羊羹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分羊肉你說了算,去哪兒我說了算。
就這樣,羊斟駕著戰車徑直到了鄭軍大本營。結果宋軍大敗,可憐的華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計謀還未施展,就稀里煳塗地成了俘虜。
5、故事5
有一次,中山國君在國都大宴群臣,上了一大鍋羊湯,國君讓僕人把湯分到客人們各自的碗里。不過,人多湯少,當輪到一個叫司馬子期的大夫時,羊湯已經沒了。
司馬子期當時沒表示什麼,但回到家後,越想越不對勁,認為這是國君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今日到此的都是朝中大臣,我司馬子期再不行也是個上大夫呀,眾人皆分羊肉羹喝,惟獨國君不分羊肉羹給我,這不明擺著小看我嘛」。
想到這里他起身憤然離去,投奔楚國。在司馬子期的巧辯游說下,楚國舉兵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弱小,怎是楚國放手,頃刻間,中山國滅亡了,中山君因一碗羊湯丟了王位,只能倉皇逃往國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羊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