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廣東音樂十大名曲欣賞都有哪些
廣東比價有名的曲子欣賞有:
1、《步步高》由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作曲。他是一位對廣東音樂的形成和發展有重大貢獻的音樂家。他擅長演奏高胡,又善作曲,《步步高》是他的代表作。創作中,他大膽採用新的表現手法,依情譜聲,開門見山地迸發出一種奮發向上的情調。
樂曲中多採用樂匯的重復以積蓄力量,向新的層次躍進。旋律升降有序,音浪疊起疊落,音樂富有動力。該曲的命名應該說與樂曲在結構上的遞升遞降有關。
4、《雙聲恨》也被稱作《雙星恨》,表現了牛郎織女天各一方,愛而不得的惆悵和哀怨。樂曲旋律委婉深沉,節奏舒展有致,表達了人們對於傳說中牛郎織女的不幸遭遇所寄予的無限同情,同時也抒發了封建社會中人們壓抑和哀怨的情感。
5、《寒鴉戲水》是潮洲弦詩《軟套》十大麴之一,樂曲通過描寫寒鴨在水中悠閑自得,互相追逐嬉戲的情景表達了一種自在悠然的生活情趣。
❷ 龍舟競渡的民歌曲名
龍舟競渡
演唱:吳雁澤曲:施光南詞:任志萍
鑼聲(喲)密密(喲)鼓聲稠(喲)
端陽佳節賽龍(啊)舟。賽龍舟。
鑼聲(喲)密密(喲)鼓聲稠,鼓聲稠
端陽賽龍舟,嘿!端陽賽龍舟。
粗胳膊的小伙顯身手,喲啰喲啰嗬。
大嗓門的姑娘喊加油,喲啰喲啰嗬嗬。
漿作蛟龍腿呀,旗是那蛟龍頭。
江上搏來浪里斗,不奪頭名不罷休,
不奪頭名不(哇)罷休哇!
喲啰,喲啰,喲啰,喲啰,
不(呀么)不罷休!
揮動(喲)戰旗(喲)闖急流,闖急流,
同心爭上游,嘿!爭(呀么)上游。
十七八青年賽猛虎,喲啰喲啰嗬。
拼搏正是好時候,喲啰喲啰嗬嗬。
勝也不擺尾呀,敗也不低頭,
汨羅江上五月五,你追我趕賽龍舟,
你追我趕賽(呀)龍舟哇!
喲啰,喲啰,喲啰,喲啰,
賽(呀么)賽龍舟!
喲啰啰喂,喂啰喲
喲啰啰喂,喂依啰喲
喲啰嗬,喲啰嗬,喲啰嗬,喲啰嗬,
你追我趕,我追你趕,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賽(呀么)賽龍舟!嘿! 龍舟競渡又叫《賽龍奪錦》,廣東音樂名家何柳堂(1870-1934)的代表作。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廣東音樂,也是廣東音樂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吶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競賽的內容出發,借鑒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中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
樂曲開頭以嗩吶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著是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吶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盪漾,令人心怡。
樂曲通過描述端午節漢族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標的歡騰熱鬧場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勇敢、豪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與拋蹤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御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是日,競渡,競采雜葯。」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了。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綉對聯、花草等,還有綉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么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掛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了。又如《點石齋畫報。追蹤屈子》繪蕪湖龍船,也是龍頭高昂,上有層樓。有的地區龍舟還存有古風,很精麗。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順德的龍舟競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舟語》載:「順德龍江,歲五六月斗龍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環者為龍船場。斗得全勝還埠,則廣召親朋宴飲,其埠必年豐人樂、貿易以饒雲。」實則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市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龍舟分「游龍」和「賽龍」兩種:「游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註:「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可見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又如浙江部分地區,是以龍舟競渡紀念曹娥。《後漢書·列女傳》中載,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漢族民間則傳說她下江尋找父屍。浙江部分地區多祭祀之,《點石齋畫報·虔祀曹娥》即描繪會稽地區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清嘉錄》中記吳地(江蘇一帶)競渡,是源於紀念伍子胥,蘇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舊習,並於水上舉行競渡以示紀念。
另外還有廣西的紀念馬援、福州的紀念閻王王審知等儀式。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在正式競渡開始時,氣氛十分熱烈。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志。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近代的龍舟比賽也大抵相同,不過規程稍嚴格一些。國內外都出現了國際龍舟比賽,吸引了各國健兒。
除了比賽速度外,劃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比如龍舟游鄉,是在龍舟競渡時劃著龍舟到附近熟悉的村莊遊玩、集會。有時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具有表演的含義。如廣州的龍舟,挽手用槳葉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飛濺;船頭船尾的人則有節奏地頓足壓船,使龍舟起伏如游龍戲水一般。浙江餘杭縣龍舟,有的是讓人把龍尾踩低,使龍頭高翹,船頭的急浪便從龍嘴中噴吐出來,如龍吞雲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劃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帝皇,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又有夜龍舟。在浙江武進,過去有夜龍舟,在四面掛起小燈以競渡。四川五通橋從1982年起出現了夜龍舟,在舟上裝電燈,配焰火,漂浮河燈,輝煌奪目。浙江少數地方還於水上設堆堆浮焰,讓張燈結綵的龍舟從焰中穿過。
又有旱龍舟,是在陸地上進行的模擬龍船比賽的活動。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異(y6,共同拾東西)之,傳葩代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也認為可除邪祟。另廣東的佛山、東莞、信宜都有旱地劃龍舟之俗,實際上是一種舞蹈,但日期不一定在端午。佛山秋季秋色時的旱地龍舟最為壯觀。又如《徽州府志》載:「五月五日,迎神船逐疫,船用竹為之,襲畫狀似鰍,以十二人為神,載而游緒市。」另有把小型旱龍船給小兒做玩具的。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般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流傳於廣西北部桂林、臨桂等地的龍船歌,在競渡時由眾橈手合唱,有人領呼,表現內容也多與龍舟、端午節俗有關,歌聲宏遠動人。《廣西民間音樂選集》中收有臨桂縣(4龍船歌》組曲,如號子般的節奏鮮明、熱烈,唱起來必定十分動人。
另外,還應說一下女龍船。在過去,許多地方的龍舟競渡均不許婦女參加,認為婦女接觸龍舟很不吉利。如今各地都出現了女子龍舟隊,英姿諷爽的女人們奮勇爭光,爭奪第一,絲毫不弱於須眉男兒。與春節有舞龍也有舞鳳一樣,端午有龍舟也有風舟。風舟的來源如上述,是源於遠古的烏舟、鷁舟。古代宮廷中有鳳阿(如《天府廣記》中記明代宮廷便有),民間有風船競渡。《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風船以奉天後,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風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後,游各水鄉。」1964年後香港又出現了風艇賽。這種風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隊員,飾有風頭、鳳尾,由女隊員競渡。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比賽形式,合龍鳳呈樣之意。
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志》載:「大良之龍風船妙極華麗。」但今已不見了。湖南汨羅縣的龍舟,前裝龍頭,後置鳳尾,鳳尾是用包有紅紙的竹篾成扇形插於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稱為龍鳳船。龍鳳船,似乎是龍船與鳥船相融合後留下的痕跡。
❸ 周星馳電影的背景音樂有什麼
《賽龍奪錦》:
http://www.lzptc.e.cn/ysx/minzuoqiyue/tt43.mp3
《獅舞》http://202.113.239.76/...3.files/file0008.mp3
是不是《大話西遊》中孫悟空踏雲登場的那個音樂?
還有《九品芝麻官》里的登場音樂。
如果是,應該是《賽龍奪錦》中前邊
的一部分,以及其後邊重新編曲和變奏。
還有我印象里應該頻繁用過民樂《獅舞》的大段旋律與其他音樂穿插,和變奏。這個應該用的更多。
星爺的某些片子《紫竹調》也用的不少。
知道這些名字,你就可以很方便的當到:》
《賽龍奪錦》:
http://www.lzptc.e.cn/ysx/minzuoqiyue/tt43.mp3
《獅舞》http://202.113.239.76/...3.files/file0008.mp3
❹ 亞運會主題曲是什麼
,《重逢》,孫楠跟毛阿敏唱的
❺ 有首粵語歌、好像是香港人唱的、開頭是好像是「街邊的孩子……」 請問是什麼歌
那是《賽龍奪錦》!賽龍奪錦
《賽龍奪錦》又叫《龍舟競渡》,屬「廣東音樂」,由何柳堂(1870-1934)創作,是描述中國南方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熱鬧情況,全曲節奏輕快。先由嗩吶演奏出雄糾糾的旋律,有如將軍出場似的,作為引子。樂曲主體部份,以彈撥及拉弦跳動的音調,配合鏗鏘的鑼鼓節奏,展現一幅龍舟健兒,全力以赴奪標的場面。結尾音調風趣,表現勝出龍舟,洋洋得意的樣子。《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吶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竟賽的內容出發,借鑒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我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樂曲開頭以嗩吶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著是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吶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盪漾,令人心怡。樂曲通過描述端午節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標的歡騰熱鬧場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勇敢、豪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❻ 求李海鷹的全部作品,尤其是影視劇的
李海鷹
一曲《彎彎的月亮》,曾經風靡了大半個中國。歌曲以其優美的曲調和豐富的內涵感動了當時的人們,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現時通俗歌曲的一首代表作品。
作曲家李海鷹,就是這首歌的詞、曲作者。
李海鷹1954年生於廣州。他從小喜歡音樂,很早就開始顯露音樂才華。1970年,他才16歲就進入廣州粵劇團,當上了小提琴手兼創作員。5年以後,他成為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政治部文工團的小提琴手兼創作員。這期間,他被送到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作曲進修班學習了一年半。1982 年底到1997年3月,他在廣東音樂曲藝團當創作員,《彎彎的月亮》就是這期間寫出來的。從1997年4月起,他擔任了廣東電視台的音樂總監。
李海鷹創作過一系列有影響的影視音樂作品。除了電視藝術片《大地情語》的插曲《彎彎的月亮》之外,還有電視劇《外來妹》的主題歌《我不想說》、電視劇《一路黃昏》的主題歌《走四方》、電視劇《女人天生愛做夢》的主題歌《我的愛對你說》等等。在這些歌曲的創作中,他集作詞、作曲、編曲於一身,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歌曲一經播出便大受歡迎,被廣為傳唱,流行范圍很廣。他還為電影《鬼子來了》、《賽龍奪錦》等寫歌編曲。
由於這些成就,他曾獲得全國、全軍、省、市以及海外音樂創作獎百餘項 ,並且還擔任了中央電視台1989 春節晚會音樂指導;擔任了1998、1999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音樂統籌。1997年,他擔任了羅馬尼亞第十屆國際金鹿流行音樂節大賽評委;1999年,他擔任了哈薩克共和國第十屆亞洲之聲音樂節評委;他還擔任過中央電視台1988、1992、1996、1998四屆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評委,擔任過中國文化部1996、1998通俗歌手出國選拔賽評委。此外,他還擔任了中國輕音樂學會的副秘書長、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學會理事和廣東音樂家協會理事等社會職務。他還是國際藝術節組織聯合會的成員,並被入選ABI國際傑出人物名錄。
1994年11月19日,他在北京首都體育館成功舉辦了「《彎彎的月亮》李海鷹個人作品演唱會」。這應該是他音樂生涯的一個里程碑。
醉心於音樂的李海鷹喜歡拓展新的音樂領域,成名之後,他迷上了音樂劇。音樂劇盛行於美國百老匯,以流行音樂為主體,形式輕松、活潑,很受觀眾喜愛。而在中國 ,由於戲劇界在「文化大革命」以後涉足音樂劇的時間還不長,所以尚未有很成功的作品。李海鷹決心要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在1996年和1997年的中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他推出了《過河》及《地久天長》兩個音樂短劇,獲得成功。但他並不滿意,期待有一個好的劇本一試身手。當他看到四川「人藝」女編劇李亭寫的校園音樂劇《未來組合》的劇本時非常高興,馬上全力以赴投入了創作。音樂劇《未來組合》上演後,反響很大,受到了音樂愛好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好評。
為了迎接澳門回歸,中國中央電視台拍攝了一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電視片中有一首起點睛作用的主題歌,歌詞用的是詩人聞一多先生在1925年寫的詩歌《七子之歌——澳門》。中央電視台把作曲任務給了李海鷹。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一聲乳名: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手捧著聞一多先生寫下的充滿幽怨愁煩的詩句,李海鷹非常激動。對於澳門,他有剪不斷的情緣,因為他父親的家鄉就在離澳門僅一衣帶水之遙的南朗鄉,那裡很早以前與澳門同屬香山縣,小時候他曾回去過那裡一次,澳門的歌謠也是他兒時記憶里的童謠。四十多年在廣東的生活,更是孕育了他深沉的南國音樂情懷,令他極易感受澳門的風土人情韻味。
聞一多在這首詩里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是一個離開母親太久了的孩童,她向母親述說著Macao不是她的真姓;她呼喚著母親叫一聲她的乳名澳門;她大聲呼喊著「母親,我要回來……」四十多個日日夜夜,李海鷹寢食不安地用心靈體會著這個藝術形象,苦苦尋找著最有表現力的音樂語言,終於,一股壓抑不住的摯情帶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旋律沖出他的心底……
《七子之歌——澳門》隨電視片《澳門歲月》播出之後,深深地打動了海內外億萬華人的心,立刻響遍海內外。特別是在澳門,反響尤為強烈,不但在各種慶祝回歸的大小活動中被演唱,而且經常在大街小巷響起。電視界、音樂界人士都評論說:與以往的「回歸歌曲」不同,《七子之歌——澳門》是有深度、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它將人們帶進21世紀。李海鷹感到非常欣慰,他覺得,他是用音樂的形式與聞一多這位他從小敬仰的、傑出的文化先輩進行了一次超越時空的心靈對白。
李海鷹是珠江的兒子,他是從珠江邊走向成功的。珠江邊,曾走來過冼星海的身影,他的一曲《黃河大合唱》,一直都是我們這個民族品嘗不盡的精神儀式;珠江邊,也走來過馬思聰的身影,他的一曲《思鄉曲》,直到現在,都一直是全球華人的歸家的路;今天,珠江邊又走來了李海鷹。乘著歌聲的翅膀,他彷彿又看見了先人偉岸的背影。他想追逐那個背影,用他堅定的腳步;他想祭奠那個背影,用他一生的追求!
❼ 關於《口紅》片尾曲,就這樣愛過
米堯
憑借《桃花島》、《真心真意謝謝你》多次獲十大金曲獎項。
1998年 廣東電台珠江經濟台擔任節目主持人;
1998年 拍攝香港Dimme手提皮包廣告;
九月份考入中央戲劇學院99表導班
2000年 三月份拍攝日本京瓷手提電話平面廣告
2001年 六月份加入中國原創總評榜新歌發布會擔任節目主持人
影視劇曲目
電視劇《口紅》片尾區:就這樣愛過
電視劇《沒有家園的靈魂》片尾曲:悔
電影《世紀末的婚禮》插曲:無言
電影《賽龍奪錦》插曲:愛一個人多麼好
插曲:你讓我心動
沒有找到:(
❽ 賽龍舟都會放那支激昂的音樂 是什麼歌
賽龍舟都會放那支激昂的音樂是歌曲《賽龍舟》。
歌曲:《賽龍舟》
演唱:劉和剛
作詞:車行
作曲:饒榮發
歌詞:
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
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
喝一碗老酒啊潤一潤歌喉,掀起一排浪濤咱們賽龍舟
與命運搏鬥和時間競走,風颼颼一揮而就占鰲頭啊
來吧來吧朋友賽龍舟啊,來吧來吧朋友賽龍舟啊
湖東為咱喝彩,湖西為咱加油啊
火火辣辣的虎口,一較勁一較勁
龍舟劃向五大洲啊,成一番氣候啊展一展風流
揮動一面旗幟咱們賽龍舟,灑一路汗水鋪一程錦綉
雄赳赳同舟共濟爭上游啊,來吧來吧朋友賽龍舟啊
來吧來吧朋友賽龍舟啊,彩旗陪咱兜風
海鷗伴咱追求啊,來吧來吧朋友賽龍舟啊
來吧來吧朋友賽龍舟啊,彩旗陪咱兜風
海鷗伴咱追求啊,水粼粼的臂膀
一抖擻一抖擻,龍舟飛舞走千秋啊
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
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嗨喲
龍舟飛舞龍舟飛舞走千秋啊
(8)賽龍奪錦出自哪個電影的插曲擴展閱讀:
《賽龍舟》是劉和剛演唱、車行作詞、饒榮發作曲,收錄於北京福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9年3月10日發行的專輯《媽媽》。
該作品是專為「龍舟之鄉」(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鎮)創作的,歌曲以龍舟競賽為題材,以高亢、激昂的旋律,唱出了大氣磅礴的激烈競賽場面,唱出了人民勇於拼搏、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
❾ 關於賽龍奪錦的資料
樂曲介紹 《賽龍奪錦》是何柳堂的代表作,通過對龍舟賽熱鬧場面的描寫表現勞動人民勇敢奮發的精神面貌。 賽龍奪錦:又叫《龍舟競渡》,廣東音樂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廣東音樂,也是廣東音樂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賽龍奪錦》原是一首絲竹樂曲,後來為了表現樂曲的氣勢,改編為吹打樂合奏形式,增加了嗩吶和打擊樂器,全曲以曲首的音調為基礎,加以不斷衍生和發展。並從表現龍舟竟賽的內容出發,借鑒外來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進和變形等手法,是我國傳統樂曲中較少見的。 樂曲開頭以嗩吶吹出號召性的引子,表示比賽開始。接著是樂曲的主題,逐漸活躍,表現了龍舟競發,生氣勃勃的景象。然後是比賽正式開始,情緒逐漸熱烈,並加進了打擊樂,刻畫了龍舟在水上前進的形象;隨後速度進一步加快,節奏多變,猶如龍舟你追我趕,氣氛相當熱烈。最後吹響嗩吶象徵比賽結束,結尾再現了前一段的曲調,表現了龍舟在碧波上自由盪漾,令人心怡。 樂曲通過描述端午節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標的歡騰熱鬧場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勇敢、豪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❿ 周星馳電影里經常出現的背景音樂叫什麼
闖將令 在鹿鼎記 漫畫威龍 功夫等片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