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聯二戰反應朱可夫的電影
你可以去看斯大林格勒戰役、解放、攻克柏林這幾部前蘇聯的戰爭電影,裡面都有朱可夫指揮戰役的內容
㈡ 柏林會戰的第二部
1949年
外文片名:The Fall of Berlin,Part Two.....(literal English title)
導演:Mikheil Chiaureli
編劇:
Mikheil Chiaureli
Pyotr Pavlenko
主演: 影片類型:劇情 / 戰爭
國家/地區:蘇聯
上映:1949年
對白語言:俄語
色彩:彩色
混音:單聲道
級別:Finland:K-16 / Sweden:15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製作公司:Gosudarstvenii Komitet po Kinematografii (Goskino
發行公司:Artkino Pictures Inc.[美國](1952) (USA) (subtitled)
其他公司:Kinostudiya Mosfilmproction unit
kheil Chiaureli是斯大林的御用導演,《攻克柏林》長達近五個小時,分上下兩部,處處著重突出最高統帥的高瞻遠矚。影片結尾,斯大林乘飛機抵達陷落的柏林,接受蘇軍的歡呼。其實這是「藝術虛構」。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一樣,這場實際主要由朱可夫將軍指揮的戰役,影片中絲毫沒有他的影子。當時朱可夫已經因為功高震主,被羅織罪名,發配到烏拉爾軍區去了,這是1946年的事。這部1949年的電影很自然地就將朱可夫的功勞「藝術虛構」到偉大領袖的頭上了。因為這部影片,導演連續獲得了兩次國家獎金,包括1950年的斯大林獎金。中國觀眾熟悉的《難忘的1919》(1952)也是出自這位導演的手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都是由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譜曲的。
㈢ 蘇德戰爭的電影
《攻克柏林》有兩部,只是比較老……
《奧得河的春天》屬於柏林戰役前期的戰事……
《熱血》、《兵團舒布尼科夫》講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將軍日》是俄羅斯在2002拍的關於庫爾斯克戰役的電影
㈣ 莫斯科保衛戰影視作品
電影作品名稱:《莫斯科保衛戰》
這部影片英文名為The Fight for Moscow,也被譯作Bitva za Moskvu 和 "The Fight for Moscow"(非正式英文標題)。它是由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捷克斯洛伐克阿蘭道夫電影製片廠、民主德國德發電影製片廠以及匈牙利布加勒斯特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
導演尤里·奧澤洛夫傾力執導,劇本出自他的手筆。影片的主要演員陣容包括米·烏里揚諾夫飾演朱可夫,雅·特里波爾斯基飾演斯大林,伊·特洛申飾演伏羅西洛夫,以及弗里茨·吉茨飾演希特勒,共同演繹了這段歷史戰爭劇情。
影片類型為劇情與戰爭,片長達到358分鍾,跨越了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和匈牙利的國家和地區,以俄語對白呈現。色彩方面,它採用了彩色技術,以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拍攝,音頻採用70 mm 6-Track混音。影片在阿根廷的評級為Atp,攝制格式為35 mm,最終的洗印格式為70 mm blow-up。
這部作品由中央電視台和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譯制,譯制工作由吳俊全執導,著名配音演員如周啟勛、張雲明、周志強等參與,他們分別為角色賦予了生動的聲音。經典台詞「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身後就是莫斯科!」成為了影片中的永恆回響。
《莫斯科保衛戰》於1985年上映,解說由彭河完成,旁白則由董浩和方明共同呈現,是中國電影史上一段不容忽視的歷史再現。
莫斯科保衛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一次會戰,於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間,蘇聯軍隊保衛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後反攻德軍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為保衛莫斯科並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