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片亞瑟王
答案可能是英國。Sarmation感覺也是英國北部的土著人。
2. 電影亞瑟王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時間:2004年7月7日
3. 亞瑟王時期是中國的什麼時期
中國南北朝時期。
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史學家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3)電影亞瑟王是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1、南朝
304年之後,中國歷史進入南北分裂、對峙的階段。在南方,雖然先後有宋、齊、梁、陳四個政權的更迭,但這中間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餘的時間,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終建在建康(今南京)。
劉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歷4代8帝,共60年。齊(479-502年)國祚短暫,只有24年,但由於爭殺頻繁,竟歷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國歷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梁(502-557年)歷3代4帝,共56年。
其中武帝蕭衍個人享國時間最久,幾近半個世紀。陳(557-589年)首尾凡33年,歷3代5帝。陳承衰梁之弊,是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的王朝,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最終喪亡於北方強敵之手。歷史上把宋、齊、梁、陳這南方四朝稱之為南朝。
南朝的歷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南方漢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2、北朝
北朝是中國歷史上與中國南朝同時代並存的北方王朝的總稱,其中包括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數個王朝。北魏、東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鮮卑族建立,北齊則由鮮卑化漢人所建。
4. 亞瑟王時期是中國的什麼時期
中國南北朝時期。
如果確實存在亞瑟王這個人物,史學家據推測他所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公元500年左右,其間是一段50年左右(符合所知的各亞瑟王版本)的時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5. 亞瑟王是哪個時期的人物
亞瑟王本是6世紀不列顛島上威爾士和康沃爾一帶凱爾特人的領袖,抵抗了昂格魯一撒克遜人的入侵,久之成為民間傳說中的人物。9世紀時有關亞瑟王的傳說流傳到法國,並有不少詩人開始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使之在歐洲廣泛流傳。
6. 亞瑟王是什麼時期的
亞瑟·彭德雷根(Arthur Pendragon),史稱亞瑟王(King Arthur),傳說中古不列顛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國王。人們對他感性認識更多的是來自凱爾特神話傳說(Celtic mythology)和中世紀的一些文獻,沒有人大量涉足過亞瑟王的真實生活。傳說他是圓桌騎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的首領
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但首先我們需要從不列顛西部的威爾士研究。在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格蘭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轉變之一,亞瑟王的故事就在這片變動的土地上開始流傳在傑弗里的紀錄中亞瑟王是英格蘭第九十一位不列顛王,並且傑弗里在紀錄中把新角色梅林寫進了亞瑟王的故事中,至於梅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威爾士大名鼎鼎的吟遊詩人米爾丁(Myrddin)。
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的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特、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
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凱旋。
亞瑟王傳說的史實性一直被學者們所爭論。有的學派認為亞瑟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他們中的一些人認為亞瑟王是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凱爾特神話中神靈的人格化。
某些學說提出他是羅馬,或者前羅馬時代的人物,但依照大多數學說,並符合傳統神話的集合,他是生活在公元5世紀末至六世紀初,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侵略者的羅馬-不列顛領袖。最近的考古研究指出,在他的假設的生活時期,撒克遜人出現了一次斷代(generation gap)。他的權力很有可能根植於威爾士、康沃爾或英格蘭西部的凱爾特族地區。然而,關於他的權力的中心和范圍以及他擁有哪些權力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今天。
7. 電影亞瑟王的劇情是什麼
片為排除神話性的亞瑟王與圓桌武士故事,對於亞瑟王有史無前例的寫實刻畫,將著重在亞瑟王掌權時的國際政治局勢,當羅馬帝國崩潰動亂四起的時代。
數世紀以來,歷史學家固執認為流傳已久的亞瑟王只是一個傳說,但在英國人民的心中,他的作為不僅改變了英國也改寫了世界的歷史,他堪稱是一位永遠不會退位的王者。圓桌會議的出現、戰爭中迷彩的發明乃至米字旗的淵源,據說亞瑟都脫不了干係。提起他,我們就會想起古老陰暗的中世紀畫卷、血腥恢弘的戰爭場面,以及不可或缺的動人浪漫。
羅馬與英國的詩歌中共同傳唱的英雄亞瑟王與他的騎士們相信一旦羅馬完全撤出英國,英國將會面臨空前的災難與混亂。雖然篤信基督教虔誠的亞瑟決心回到羅馬為他的信仰盡一己之力,但是他的首要責任卻是讓這些與他一同為羅馬出生入死的騎士們順利告老還鄉……命運與忠誠,英雄與責任,現在,讓我們開始與亞瑟一道兒找回中世紀詩意的影子。
傳說公元4、5世紀的前後的中古時代,他在英國領土上推翻了數百年的羅馬帝國的統治,成功驅逐了薩克森人的侵略,並通過一系列的政治和軍事措施,把大不列顛逐漸推到了歐洲的重要地位,建立了一系列的豐功偉績。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曾經流傳於無數的文學名著中,電影將這些故事搬上銀幕,再現了這位歐洲帝王的豐功偉績。
公元450年,羅馬帝國已經逐漸走向沒落,並且意欲從英國撤離,在大不列顛各島上,眾多的領主和騎士為了爭奪土地和城堡相互開戰,飽受戰亂之苦的人民組織起自己的游擊隊,積極地活躍在全國各地,具有強烈侵略性的薩克森人也乘亂進入大不列顛。整個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亞瑟(克里夫·歐文飾)從小就在戰亂中和家人失散,被人收養並成為一個被人看不起的雜役,然而魔法師預言他一定會成為神聖的英國君主,而亞瑟更是拔出了「石中劍」印證了自己的將來。亞瑟不僅僅有天賦的神力,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當年輕的他看到國家的這種混亂的現狀,發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整個大不列顛群島脫離羅馬人的殘暴統治,同時擺脫混亂的戰爭局面,他下定決心要為這里的人民建立一個全新的,充滿和平寧靜氣氛的家園,成就自己的一番霸業。
亞瑟驍勇善戰和超凡的氣魄令一些非常優秀的騎士為之折服,他們紛紛加入亞瑟的隊伍之中,組織成著名的「圓桌騎士」,這些英勇的戰士在亞瑟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戰績。
在戰爭中,亞瑟遇到了被他們蔑視地稱為「藍軍」的一組由貧民和流浪漢組成的游擊隊,在他們中間,有一位出身高貴的領導者,格溫娜維爾(姬拉·奈特麗飾)。當時他們雙方都受到兇殘的薩克森人的侵略,為了戰斗的最後勝利,兩個從前的夙敵不得不暫時地攜手,建立戰斗聯盟。而在這些戰斗之中,格溫娜維爾逐漸發現亞瑟並非自己想像的那樣兇殘暴虐,而是充滿理想和體恤人民的仁慈,而亞瑟也發現這只一直被他們蔑視的由難民、農民和流浪漢組成的「藍軍」中存在著巨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鬥志,這些戰士才應該是英國真正的主人。
8. 亞瑟王電影是什麼時代的事情
亞瑟王(King Arthur)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國王,圓桌騎士團的首領,一位近乎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是羅馬帝國瓦解之後,率領圓桌騎士團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後人尊稱為亞瑟王。關於亞瑟王的傳奇故事,最初如何誕生,源自何處,皆無從查考。究竟亞瑟王是不是以某位歷史人物作為基礎塑造出來的虛構角色也不得而知。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撰寫了一本《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首次記載「亞瑟」這個名字,描述他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亞瑟王傳說,是西元十二世紀,由遍歷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西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歷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傳說中,亞瑟就是在日耳曼民族入侵的這段時期裡面,以凱爾特人的英雄身分登場。他率領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薩克森人,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但是,亞瑟的形象卻隨著傳說故事?A演進而不斷地變化,最後演變成為統治不列顛之王,成為將蘭斯洛、崔斯坦等傳說中的騎士收於麾下的「圓桌騎士團」的首領,擁有至高榮譽的英雄。王者之劍(Excalibur)與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是亞瑟王至尊的王權象徵,佩帶著這把具有精靈魔力的王者之劍,令眾騎士俯首稱臣,不僅確立他自己的王位,也在眾多的戰役之中贏得勝利,凱旋而歸。英國古時候有個亞瑟王的傳說,當時由威廉·馬羅禮改寫後付印出版,書名為《亞瑟王之死》,一共十二集,為英國的小說帶來了新風格。亞瑟王故事的流傳對歐洲的騎士們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並且成為歐洲騎士的偶像,歐洲的詩歌和小說大多從騎士故事脫胎而出。
9. 外國電影,應該是亞瑟王時代的,求片名
這不是著名的特洛伊木馬故事嗎?
1.特洛伊 Troy (2004)
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主演: 黛安·克魯格 奧蘭多·布魯姆 布拉德·皮特
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兒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臘斯巴達王麥尼勞斯的宮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卻和麥尼勞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並將她帶出宮去,惱怒的麥尼勞斯和他的兄弟邁西尼國王阿伽門農興兵討伐特洛伊。
特洛伊人高興地把木馬當作戰利品抬進城去。當晚,正當特洛伊人沉湎於美酒和歌舞的時候,藏在木馬腹內的20名希臘士兵殺出,打開城門,里應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殺掠和大火將整個城市毀滅。老國王和大多數男人被殺死,婦女和兒童被出賣為奴,海倫又被帶回希臘,持續10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
還有一個版本
木馬屠城記 Helen of Troy (1956) 估計不是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