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不是葯神》居然能上映,國內現狀已經得到改善了嗎
《葯神》電影的上映可以說是國產電影的驕傲,而國內仿製葯市場的日趨規范與完善,讓癌症患者的現狀得到極大改善,同樣可以說是國產葯的驕傲。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為例,隨著首款國產吉非替尼伊瑞可於2017年上市,現在患者從正規渠道就能買到放心、低價的國產仿製葯,再也不用遊走於灰色地帶,為生命和明天而擔憂。
❷ 「我不是葯神」今天 哪城市還在上映
直接開通網路會員吧,
目前騰訊視頻,愛奇藝上面VIP可以看這個視頻
❸ 徐崢的新電影《中國葯神》是不是拍完啦
6月16日,電影《中國葯神》在上海舉行了關機發布會。一直保持神秘感的該片首度公布了主演陣容,導演文牧野,監制寧浩,監制兼主演徐崢,主演王傳君、周一圍、譚卓悉數亮相。發布會現場還曝光了影片首款概念海報,眾主演解讀「中國葯神」含義,卻愈顯撲朔迷離。
關機發布會現場,《中國葯神》首度公布了概念海報:以「佛手拈花」為主圖,一展電影氣質。
畫面中,佛手輕輕拈著一顆現代的葯物膠囊,紅藍色的膠囊微微開啟,散落下靈性的光彩。傳統風格與現代元素的沖撞極具張力,仔細看來,繁復的裝飾中隱藏著無數托舉著的小手,或許是無數等待被愛救贖的渴望,讓人愈加猜測起電影的題材與類型。徐崢現場表示:「在海報中感受到了一種慈悲的力量。」
此番寧浩、徐崢聯合監制在行業內實屬罕見,攜手助力新銳導演文牧野,這個組合別具化學反應。寧浩、徐崢兩大中國電影票房「核彈級」人物,自2014年《心花路放》票房口碑雙贏後,暌違三年再度合作,黃金搭檔五度聯手。
現場,寧浩盛贊文牧野有著特別強烈的現實主義的刻畫能力,言辭中透露出對文牧野才華的珍惜。徐崢也評價:「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希望通過個人的經驗與判斷,讓大家看到新導演的表現,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導演。「葯神團」主演陣容曝光 題材保密細節見功底
電影《中國葯神》不僅題材一直處於保密的狀態,關機發布會上,「葯神團」主演陣容也首次公布。徐崢領銜實力派主演陣容王傳君、周一圍、譚卓正式亮相。
除了概念海報帶來獨家信息,關機發布會上還曝光了影片中徐崢的造型,顛覆式改變再次印證了徐崢的突破性演出,令人期待。
各位主創在發布會現場亦透露,即使如此實力派演出陣容,片場仍有拍攝數十條才過的情況。徐崢表示:「這次導演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拍法,有非常豐富的角度來呈現。」
「為了一個鏡頭,練習20遍是很平常的事情。」王傳君這樣說道。周一圍則用「偏執狂」「強迫症」來形容導演文牧野的拍攝狀態。譚卓更坦言:「在合作過的眾多導演中,最驚訝於文牧野導演所做的充足准備。」原來,文牧野在片場執導中一直堅持著一種表演的節奏,在行雲流水的故事發展中,做到真實的發生,細微處見功力。
❹ 《我不是葯神》上映不到1日票房如何了
據數據顯示,電影《我不是葯神》票房突破3億元,用時20時29分。而《戰狼2》上映首日票房為1.02億元;《唐人街探案》為3.41億元;《美人魚》為2.72億元。
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的原型陸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稱為「葯俠」、「印度抗癌葯代購第一人」,他所代購的是治療白血病靶向葯「格.列衛」。瑞士諾華的「格列.衛」在國內售價23500元一盒,而印度的仿製葯僅200元一盒,使得不少患者鋌而走險。
❺ 一部下架,一部上映10天票房2萬,陳思誠的預言成真了嗎
由釋小龍和徐冬冬主演的新電影燕赤霞獵妖傳在全國上映。令人尷尬的是,該電影上映首日的票房僅為5,000元,而在上映四天期間的總票房未超過一萬。在那之後,它被無情地從架子上移開並在網路上播放。結果很糟糕,豆瓣得分僅為4.8分。實際上,看這部電影的標題和主演是標準的撲街保留。從標題可以看出,這部電影是拼湊而成的,看一下主要演員釋小龍和徐冬冬,他們是兩個具有兩種繪畫風格的演員。釋小龍出生於兒童時代。
❻ 我不是葯神現在電影院上映了嗎
這是一部很好的影片,看著也特別感人,票房很高,口碑很棒。然而已經下映了,如果想看,可以去視頻網站觀看。
❼ 為什麼我看電影院里沒有我不是葯神啊是不是已經放完了我不是葯神還在上映呢嗎
下線了
❽ 《我不是葯神》上映首日票房就超過三億元嗎
2018年7月5日,《我不是葯神》上映首日票房過3億,評分高達9分,是今年當之無愧的現象級電影。
《我不是葯神》女主角譚卓曝光一組最新雜志大片,置身飛花草木間,堅定的眼神與篤定的紅唇,像是一朵頑強而生的玫瑰,帶著自由不羈的明艷好看。不同於電影中劉思慧的「土味」霸氣感,在膠片里的譚卓慵懶嫵媚,一如午後時光,一展高級美。
單看片名,電影《我不是葯神》給人的感覺很像徐崢之前的作品《泰囧》《心花路放》之類,是一個一直以來電影市場上流行的賺錢類型片——國產喜劇系列。但是從點映以來影片逐漸揭開面紗,這部雖有一些喜劇元素,但實質上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引發了一般賣座片少見的高口碑。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無論這部作品最終的票房成績如何,其作為一部電影的成功已經是幾乎確定的事實,更為值得稱道的,是這部作品對當前的中國電影從題材和思想意義方面具有的開創性和示範性效果,結合這兩年國產優秀影片不斷涌現,可以樂觀地預期,中國電影的一個穩定的升級轉型期已經到來。
《我不是葯神》用的是國產電影在市場化影片中比較少見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創作模式,影片的故事原型是印度抗癌葯「代購第一人」陸勇,他為了國內買不起正版葯品的患者從印度購買仿製葯,最終因違法而涉案。電影當然是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藝術加工,無論是主人公的身份(從患者到非患者),還是案件本身的進程(真實案件中檢方撤訴,並未判刑),都有了比較大的改變,從藝術作品的角度,現在的改編,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有了更強烈的戲劇沖突,也引發了觀眾更加強烈的情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