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戰馬的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英國作家邁克·莫波格創作於1982年的兒童小說《戰馬》是影片的改編來源,這本小說也曾經在2007年被尼克·斯塔福德(Nick Stafford)改編成戲劇劇本搬上過戲劇舞台。起初斯皮爾伯格了解《戰馬》源於其合作夥伴凱瑟琳·肯尼迪等人的大力推薦,在讀過小說並專程前往倫敦觀看《戰馬》舞台劇之後,斯皮爾伯格認為其故事內核及其所傳達的信息具有跨越國界的感染力,決定拍攝製作成影片。
製作過程
最初斯皮爾伯格只是監制影片,但是在看過了理查德·柯蒂斯的劇本後他決定執導這部電影。影片拍攝前僅給給劇組三個月的時間來馴練馬匹,其中在片中共有14匹不同的馬扮演了主角喬伊,8隻成年4隻幼年,而另有4匹馬扮演了Topthorn(片中另一匹戰馬的名字);其中在一場戲里最多出現了280匹馬,影片拍攝的同時由美國人權協會的代表芭芭拉·卡爾全程監督。而影片只用了64天拍攝完成,是斯皮爾伯格拍攝周期最短的影片之一,僅次於1982年的影片《外星人E.T.》。
演員陣容
影片《戰馬》的男主角由英國演員傑瑞米·艾文擔綱,這是艾文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而此前在《戰馬》的舞台劇版本中飾演艾伯特的羅伯特·埃姆斯則在電影中扮演大衛·萊昂斯一角。湯姆·希德勒斯頓在片中扮演戰馬喬伊初上戰場的第一任主人,「福爾摩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則飾演他的戰友。戰馬還分別經歷了法國和德國的兩位主人。他們分別由尼爾斯·阿萊斯楚普與大衛·克勞斯飾演。前者是法國國寶級演員;後者則是德國的年輕新星。演員表還包括英國老戲骨彼得·穆蘭與曾兩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艾米麗·沃森,及來自《哈利·波特》系列的「盧平教授」大衛·休里斯等。
幕後班底
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戰馬》中,採用了他的御用幕後搭檔。為《戰馬》創作配樂的則是約翰·威廉姆斯,他創作了斯皮爾伯格執導的所有電影配樂,除影片《飛輪喋血》和《紫色》外。為影片攝影的是賈努茲·卡明斯基,他拍攝了自1993年《辛德勒的名單》起斯皮爾伯格的所有電影。影片的剪輯則是斯皮爾伯格的御用剪輯邁克爾·卡恩。
Ⅱ 電影《戰馬》主要說了什麼
影片以一匹前額有著白色十字花紋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傑瑞米·艾文 Jeremy Irvine 飾)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彼得·穆蘭 Peter Mullan 飾)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為體格強健,溫順聽話,很快就成為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盡管身處在這凄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內心卻惦記著它的小主人阿爾伯特,最終他們再次相逢了。
Ⅲ 電影《戰馬》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覺得是一部關於馬和人之間和諧相處感人至深的故事,農場主在家境窮困的窘況下,賭氣在馬匹競拍會上以很高的價格競拍成交,其兒子對馬伊克關愛有加訓練它做各種技能。戰爭爆發馬兒伊克被徵用幾經艱險有倖存活,兩軍交戰隔著數百米的戰壕竟自發舉白旗去解救戰場中央被鐵絲纏繞的馬兒。繼而找到自己的最初的主人。戰爭結束農場主兒子騎著戰馬回了家。
大抵《戰馬》就是在幾幅PPT中來表達主題,分割出來也不是未可。德文郡男孩、英國騎兵、小姑娘、德國兩兄弟、給德國佬拉大炮幾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與戰爭緊密相連,要麼表現戰爭嗜血的一面,要麼表現戰爭泯滅人性的一面,不一而足,其實任何選取其中一個側面來深入刻畫,也不失一個好本子。
Ⅳ 《戰馬》讓我震驚了,為什麼馬能這么配合地拍好電影
戰馬》影片後半部分英德兩軍為了救被困於無人區的《戰馬》喬伊而互相放下戒備,各自走出一人解救喬伊的片段更是把人文關懷發揮到了極致。喬伊從被賣給英軍便開始的流浪生涯我認為很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一匹「嫩馬」歷經艱辛,只為回到最初的歸宿。少年和馬的傳奇令人感動,電影中人和馬之間的感情貫穿始終,但是其中的父子之間,母子之間,朋友之間,兄弟之間,長幼之間,戰友之間,還有戰馬和戰馬之間,甚至是敵我之間的關系都會讓人動容。
Ⅳ 電影《戰馬》根據哪本書拍攝的
英國作家邁克·莫波格創作於1982年的兒童小說《戰馬》是影片的改編來源,這本小說也曾經在2007年被尼克·斯塔福德(NickStafford)改編成戲劇劇本搬上過戲劇舞台。可謂是一本家喻戶曉的「著名小說」,那麼邁克爾·莫爾普戈是怎麼想到要從人和馬的關系入手來寫戰爭故事的呢?
邁克·莫波格住在英格蘭伊茲利的德文區鄉下,這里曾經一度是一戰中著名的德文騎兵隊的大本營。後來莫爾普戈見到了幾個一戰的倖存者,其中的一個騎兵曾經告訴莫波格,在戰場上,他們是多麼信任自己的馬匹。另外的一些老兵則講述了在戰爭中的一些令人感喟的生離死別、陰陽兩隔的人世間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共同的主角,那就是馬匹。於是,莫波格就按照著馬匹的線索追尋下去,他了解到在一戰中死掉的馬足足有1000萬匹。於是,一個以馬匹的戰爭經歷為線索的想法便在莫波格的心中生根。幾年之後,做了無數次采訪和調研的莫爾普戈遇見了一位怪人,他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而是把自己所有的心裡話都和馬說。見到了這位怪人之後,莫爾普戈終於確定了自己的小說情節:寫一匹馬在戰爭中的所見所聞。它經歷了數個家庭和數個主人的喂養,看到了戰爭的全過程,戰爭留在人類心頭的傷痕一樣留在了它的身上。那些人類的喃喃自語已成為了它生命的一部分。在莫波格的小說中,這匹馬的主人有一個德文的農場男孩、一個英軍騎兵軍官、一個德國士兵以及一個法國家庭。因為視角獨到、文字洗練,1982年,這本小說出版之後,還曾獲得過曾獲得當年惠特布萊德獎(即現在的柯斯達文學獎)亞軍。
小說獲得成功之後,莫波格想將其改編成舞台劇的劇本,但是要把以一匹馬的視角展開的故事調整到人類身上,可謂是一件天大的難事。所以在進行了5年的努力之後,著名英倫製片人西蒙·錢寧-威廉和莫爾普戈的改編宣告失敗。不過,在2007年,科班出生尼克·斯塔福德卻將小說成功改編成了劇本,並在排演成了話劇。因為這出戲,尼克·斯塔福德獲得了2008年勞倫斯·奧利維爾獎的提名,並在2011年獲得了托尼獎。
Ⅵ 誰知道《戰馬》這部小說在什麼地方下載 就是斯皮爾伯格拍的那部《戰馬》的電影的原著。
知道的也分享給我 謝謝 [email protected]
Ⅶ 電影戰馬講述的是那個國家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和英國
戰 馬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 李·哈爾
主演: 傑瑞米·艾文
類型: 劇情
地區: 美 國
語言: 英 語
上映: 2012-02-28
時長: 146分鍾
Ⅷ 電影戰馬是怎麼拍出來的
片中共有14匹不同的馬扮演了主角喬伊,8隻成年4隻幼年,而另有4匹馬扮演了Topthorn(片中另一匹戰馬的名字);其中在一場戲里最多出現了280匹馬,影片拍攝由美國人權協會(American Humane Society)代表芭芭拉·卡爾(Barbara Carr)全程監督。
來自網路 ,介紹花絮的地方
Ⅸ 戰馬拍攝的地點是在哪裡啊,好美
英格蘭
Ⅹ 《戰馬》這部電影在斯皮爾格伯的作品中地位如何
在眾多的詩屁爾合格的電影當中,這部影片呢,只能算作是一個普通的影片,不能算個經典,如何比起他的經典來說,這微乎其微,可能是因為他太出色,所以很難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