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部電影是哪個國家拍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世界上第一部電影的產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麥布里奇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的快門上。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根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總有一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從而判定科恩贏了。 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生物學家馬萊從這里得到啟迪。他試圖用照片來研究動物的動作形態。當然,首先得解決連續攝影的方法問題,因為麥布里奇的那種攝影方式太麻煩了,不夠實用。馬萊是個聰明人,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後,終於在1888年製造出一種輕便的「固定底片連續攝影機」,這就是現代攝影機的鼻祖了。從此之後,許多發明家將眼光投向了電影攝影機的研製上。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館」第一次用自己發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火車到站》影片,標志電影的正式誕生。 當然,19世紀末電影的誕生從根本上說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產物,在電影誕生之前,許多發明家已經為電影的誕生做過艱苦的工作和基礎性的貢獻。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學發明家外,還有許多,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而斯坦福與科恩的打賭事件如同使這些科學技術糅合在一起發生巨變的催化劑,迅速導致了電影綜合技術的出現和產生,使電影這門偉大的藝術叩響了20世紀的大門。
『貳』 求 丹麥電影 我的母親
下面是這個電影的資料:
《我的母親》
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芬蘭導演克勞斯·哈羅執導的《我的母親》贏得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金字塔獎」,這也是電影節的最高獎。
哈羅本人同時贏得了最佳導演獎,該片女主角瑪麗婭·倫德奎斯特贏得了最佳女演員獎。
埃及是中東地區電影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有著較為深厚的電影文化,開羅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
影片介紹:
電影《我的母親》改編自芬蘭作家赫基·希耶塔梅斯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二戰期間被寄養在鄰國瑞典的芬蘭小男孩埃羅的故事。據芬蘭史料記載,二次大戰期間,曾有7萬多名芬蘭兒童被送往中立的鄰國瑞典,以躲避戰禍。戰後,這些孩子大部分陸續回到芬蘭,但有近1.5萬留在了瑞典,繼續同養父母生活在一起。該片導演克勞斯·哈羅表示,很長時間以來,他一直想拍一部講述芬蘭戰時兒童移民故事的電影。
電影里的小主人公是9歲的埃羅,他父親不幸陣亡,母親基爾斯蒂幾乎被悲痛擊垮,在極端無助的情況下選擇了將兒子送去瑞典,寄養在一個陌生家庭里。對於小埃羅來說,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聽著陌生的語言,接受一對陌生的「父母」是痛苦的事情。他內心深處一直盼望返回芬蘭的家,回到母親的懷抱。可有一天,基爾斯蒂來信卻說要和新認識的男友移居德國,希望埃羅留在瑞典。「失去」親生母親的小埃羅在傷心的日子裡漸漸與瑞典媽媽西格娜接近,也逐漸融入瑞典家庭。就在小埃羅找到新的歸宿的時候,戰爭結束了,所有被送到瑞典的芬蘭兒童必須回到芬蘭。小埃羅又要離開養母,再度經歷與「親人」的生離死別。
影片讓觀眾同情小埃羅的遭遇,更帶來心靈上的震撼。戰爭影響了埃羅的一生:他有兩個家,但卻不知何處是真正的家;他有兩個媽媽,但內心深處始終是個沒媽的孩子。扮演埃羅的小演員托皮·馬亞涅米年僅10歲,來自赫爾辛基,埃羅是他的第一個銀幕角色。
《我的母親》曾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好評。在去年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上,該片贏得最佳影片獎「金金字塔獎」,哈羅獲得最佳導演獎,女主角瑪麗婭·倫德奎斯特獲最佳女演員獎。
========================
PS:我納悶的是,為什麼明明是芬蘭電影,為什麼電視上寫的是丹麥電影。。。= =
『叄』 媽媽再愛我一次是哪個國家的片子還有是什麼年代的
那是台灣的電影 神經病院版的那個應該是源自台灣四大民間故事之一《瘋女十八年》
『肆』 誰知道韓國電影《母親》的導演是誰
奉俊昊導演《母親》講述一個凄美的母愛故事,為了救回被誣陷為殺人犯的兒子,母親做出了超出旁人接受范圍的舉動,世界上最普通的母子關系在影片中以一種扭曲而復雜的方式呈現。 守寡多年的母親(金惠子飾)與唯一的兒子泰宇(元彬飾)相依為命,後者盡管已經28歲,由於天生的智力缺陷性格如同小孩子般單純。某天,發生了一起轟動的謀殺案,可憐的兒子不知何故成為頭號嫌疑犯,什麼也不知道的泰宇被警察抓走了,並無知的承認了罪行!母親不惜一切希望找出真凶救回兒子,她從鄉村來到城市,一個又一個陰郁的秘密被揭開……在影片的預告片中導演著意刻畫了這對母子間緊密關系,平凡動人。而元彬直視鏡頭的大量特寫更將一個智障青年的純真與無知刻畫殆盡。可惜之後罪案發生,元彬承認了自己從沒有犯下的罪行,最終只留母親在外為討回公道吶喊。這不禁讓人想起《殺人回憶》中奉俊昊對於法律與真相的質疑以及彌漫其中的傷痛與絕望之情。奉俊浩表示希望展現的是這種情況之下一位母親最極致的悲傷,而金惠子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向我們傳達出了這種感覺。
『伍』 尋找一部俄羅斯關於母親的電影
說的不是蘇聯,應該是東德!
中文片名 再見列寧
原片名 79 qm DDR
更多中文片名 民主德國在79平方米房間里的延續
英文片名 Goodbye Lenin!
片長 121 min / Argentina:112 min
國家/地區 德國
拍攝日期 2001年9月6日 - 2001年11月30日
上映日期 德國 Germany 2003年2月13日
在丈夫逃往西德後,充滿熱情的東德統一社會黨黨員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的黨和一對兒女,並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里,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
克里斯蒂娜蘇醒後,醫生叮囑她的兒子阿歷克斯,任何刺激都將是致命的。為了不打擊卧病在床的母親,阿歷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隱瞞起統一社會黨下台,德國統一的消息,假裝柏林牆還依舊矗立。於是就在他們那間小小公寓里,阿歷克斯盡力演出著一場民主德國繁榮昌盛的鬧劇,從食品到服飾,甚至偽造電視新聞,盡管外面早已換了一番天地,但這方小世界裡歷史似乎停滯了,或者說兒子藉著對母親的愛而改寫、創造著歷史。
『陸』 當年的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哪裡拍的
台灣
媽媽再愛我一次
又名: My Beloved
導演: 陳朱煌(Chu Huang Chen)
主演: 陳淑芳 / 李小飛 / 文英 / 楊貴媚
上映年度: 1988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華語
imdb鏈接: tt0185520
『柒』 求一部電影名,中央六套原來播過,好像是挪威的或者一些北歐國家拍的,說的是一個母親和智障兒子的故事
片名為《母親的艾林》Mors Elling (2003) 挪威的。就差一字。
『捌』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是在哪拍的啊
豐寧壩上草原
河北承德市豐寧自治縣
『玖』 電影《我的媽媽》的簡介
我的媽媽 (我知道有兩部,不知道你要的是哪部)
一·中文片名:我的媽媽
更多中文片名:
戰場上的小人球
我的母親
外文片名:Äideistä parhain
導演:克勞斯·哈洛 Klaus Härö
編劇:
Heikki Hietamies ....novel
Jimmy Karlsson ....screenplay
Antti Tuuri ....translation: Finnish
Kirsi Vikman ....screenplay
Veikko Aaltonen ....based on a screenplay by
主演:
Topi Majaniemi ....Eero
瑪麗亞·朗德奎斯特 Maria Lundqvist ....Signe Jönsson,Swedish mother
Marjaana Maijala ....Kirsti Lahti, Eero's mother
邁克爾·恩奎斯特 Michael Nyqvist ....Hjalmar Jönsson, Swedish father
劇情簡介:
本片背景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芬蘭與俄國對戰,約有70000兒童被送往中立國瑞典,等待和平後回國。故事中的小男童,因為被送到另一家醫院,演變出自己有兩個媽媽、兩個家,但又不知道哪個才是自己真正的家。然而自己拒絕接受新家庭,每天等待親母的信。及後親生母的另一段情、養母初時對自己的不接納……直到養母對小男童的了解、照顧,男童對養母的感情亦視為親母。無奈戰爭結束,男童需回芬蘭,再次與媽媽分離……
二·中文片名:我的媽媽
更多中文片名:
母親,愛情的限度
我的媽媽
外文片名:Ma mère
導演:克里斯托弗·奧諾雷 Christophe Honoré
編劇:
喬治·巴塔耶 Georges Bataille ....novel
克里斯托弗·奧諾雷 Christophe Honoré
主演:
伊莎貝爾·於佩爾 Isabelle Huppert ....Hélène, the Mother
路易斯·加瑞爾 Louis Garrel ....Pierre, the Son
艾瑪·德考尼斯 Emma de Caunes ....Hansi
喬安娜·普萊斯 Joana Preiss ....Réa
劇情簡介:
法國影後於佩奧爾扮演一個雙性戀的母親海倫,兒子皮埃爾17歲,很英俊,但在小時候目睹了母親遭受父親性虐待的景況而發生心理扭曲,父親死後,他更不可救葯迷戀上自己的母親,海倫嘗試將自己的同性女友帶回家並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份,還介譯給兒子相識,企圖化解兒子的不倫愛戀,但發現一切徒勞,最後她只有以自我毀滅來挽回兒子,挽回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