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極品鋼琴里的memory(不是歌劇《貓》的內個)日語歌的歌名是什麼,急求
慢點的那個memory全名是okuribito memory,電影《入殮師》主題曲
B. 音樂劇貓插曲memory的所有資料求大神幫助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每周8場,星期一休息,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貓》在美國演出時間相加總長為16年零2個月,僅這一出戲在全球演出的總收入就超過了20億美元,到2000年6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場。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佩姬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貓》中的角色:「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發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貓》中的舞蹈和音樂相當突出。為了傳情達意,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怎麼好看怎麼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十幾分鍾的「傑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貓》的舞台也極精彩。它的設計概念是「從貓兒眼裡看到的世界」。觀眾可以從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個垃圾場,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可樂罐、廢棄的汽車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貓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還有一座重達5噸的天橋,供貓兒上下戲耍,演出時橋下有三個工作人員躲在裡面控制煙霧、燈光、變出「魔術貓」。 《貓》的服裝全按各個貓兒的形象特徵來設計,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繪出了不同年齡、性別的貓的膚色和皮毛花紋,每個演員都被畫成了一個與其身份相符的貓臉,再配上30多個不同色澤和質感的假發,活靈活現地裝扮出了一隻只性格各異的貓兒。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 《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譜曲的音樂歌舞劇。自從在1981年倫敦首場演出之後,已經成為迄今以來最著名的歌舞劇之一。其中一曲「記憶」,更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目前,《貓》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劇,也是在美國紐約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頭連續公演最長的舞台劇。 雖然《貓》的世界旅行從歐洲、美洲、澳洲甚至日本,可惜的是它一直沒有機會登上中國的舞台。幸好的是在1997年末,韋伯集齊了全世界最精華的演員和劇組人員,製作了《貓》的錄像帶。從此五彩花貓們再不受舞台的限制,即使與百老匯冬日花園劇場遠隔千里萬里,你也一樣可以看到席捲世界的、「現在及永遠」的、《貓》的風采。 《貓》因為在許多不同的舞台上由數以千計的人製作,她的歌舞並沒有很嚴的規定。有時候一首歌會由不同的貓來唱,也有時候,一些劇情完全被刪截。比如在《貓》的錄像帶里,兩只小偷貓的歌是由小偷們自己唱的,但是在舞台上,這首歌通常是由Mistoffelees 唱的。在《貓》的錄象帶里,一個很重要的歌,海盜 Growltiger 的故事也被刪掉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修改都是小幅度的,而且多半是由於演員的合適或是不合適。 每一個歌曲裡面,包括了英國的,美國百老匯的,和《貓》錄象帶所用的全部歌詞。其中有幾首比較著名的歌副有 WAV 版音樂。筆者有幸聽過這三部《貓》的音樂(其中英國和百老匯的是在1981年和1982年出版的CD),但覺得《貓》錄象帶版的音樂最好,因為她有機會匯集了最優秀的演員。所以MP3 版的歌,都是從《貓》錄象帶里摘出來的。還有一點就是本人未曾看過舞台上的《貓》,所以對劇情的介紹都來源於錄象帶。當然,錄象帶版也的確是故事講解得最好的一個。 關於歌詞 ---- 《貓》的歌詞由特拉維·拿恩(Trevor Nunn)改編。它的故事來自T·S·艾略特(T.S. Eliot)在1939年出版的詩集《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Old Pusso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這一部詩集,事實上是艾略特寫給他的教子的。大部份的歌詞是從詩集里原封不動拿出來的。只不過,因為要和譜出的曲子相和,拿恩在詩詞上作了微小的改動,比如「潔里珂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里就多了八行歌詞的重復。此外,「楔子」、「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 Grizabella 的故事,是從艾略特未出版的故事裡找到的。而最有名的一首「記憶」(Memory),是拿恩根據艾略特的另一首「風夜狂想曲」(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改編的。 關於樂曲 ---- 安德魯·洛伊·韋伯從1977年開始根據他從小最喜歡的書,《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編寫曲譜。因為韋伯原來的打算是寫一些在舞台上演的散曲,而且1980年他在愛德蒙頓音樂節(Edmonton Festival)上公演了他已經寫好的幾個片段。當時艾略特已經去世,艾略特的遺孀 Valerie Eliot 參加了音樂節,並且帶給韋伯許多艾略特沒有發表過的詩和故事。這些故事裡,就包括了後來十分有名的「Grizabella,魅美的貓」(艾略特沒有把這首已經完成的詩包括到詩集里去,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對孩子來說太悲哀了」)。有了這些信息,尤其是Grizabella的故事,使韋伯覺得終於找到了故事的主題,而更像一部有頭有尾的歌劇了。他找到拿恩作詞兼導演,兩個人合作,把這樣一部顯然不具備賣座條件的童話詩集搬上了舞台。 關於「記憶」 ---- 據說,直到首映式的日期都已經很接近的時候,拿恩仍對劇里的歌不滿意。他覺得整部劇的高潮部份不夠強烈,應該有更富有感情,更能讓觀眾投入的樂曲。韋伯起先並不願意,但還是回家重新開始編曲,而且他告訴導演拿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韋伯回家之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寫出了一個曲子。第二天早上,韋伯在排練室的鋼琴上給拿恩彈奏了他整晚的傑作。拿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我請你們記住現在的日子和時間。因為你們現在聽到的,就是下一個能稱為傳奇的樂曲。」 這個曲子,就是後來在音樂劇史上流傳得最廣的「記憶」。 可是在當時,她還只是一個旋律,根本沒有歌詞。和其他的《貓》歌不同,「記憶」並不是根據已有的詩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拿恩找了三位詞作家編寫「記憶」,仍沒有得到滿意的歌詞。那時直到離首映只有幾天了,拿恩回到他在鄉下的別墅,決定由自己來寫「記憶」的歌詞。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新讀過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風夜狂想曲」和「Grizabella,魅美的貓」作線索,不但寫出了動人心旋的 「記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魅美的貓Grizabella成為《貓》的感情出口,她在「記憶」里表白了她在外面世界所受的痛苦,她所永遠失去的快樂和美麗的日子,以及她歸家的渴望。這首讓人難以忘懷的歌出世了。 關於韋伯 ---- 安德烈·洛伊·韋伯是英國知名的音樂劇製作家,寫過多件動人的作品。除了《貓》之外,他的成名作品還有《歌劇 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1986)、《艾薇塔》(Evita,1978)、《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星光列車》(Starlight Express,1984)等,幾乎每一部都曾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過,並有長駐劇團。比如《歌劇魅影》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到今天仍持續演出。(註:韋伯《歌劇魅影》與中國在解放前和解放後都拍過的歌劇電影《夜半歌聲》是源自同一個故事。但她們的樂曲似乎不應該是同一個。)而《艾薇塔》更在1996年被搬上銀幕,並由流行歌壇十年之久的麥當娜(Madona)主演。偉伯也因為接連幾部如此成功的樂劇成為現代音樂劇之首。在1997年,他被英國女王封為男爵(Sir),後又被加封為伯爵(Lord)。 關於安德魯·洛伊·韋伯,中文網頁 「吉方平的窩」 中有詳細介紹。 《音樂劇世界》中也有上面提到的及其他音樂劇的介紹。 關於《貓》的演出 ---- 《貓》作為歌舞劇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號。地點是倫敦西頭的新倫敦劇院。從此在英國一炮打紅。《貓》憑著再難以打破的票房紀錄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1982年《貓》開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劇聖地,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早已打破了百老匯連續公演最久而且也次數最多的記錄。而直到現在,《貓》仍在倫敦西區公演。除此之外,《貓》也是美國最長的巡迴演出劇目(目前為止至少已經有四次全美巡迴演出)。 《貓》曾獲得七項托尼獎(Tony,可以說是舞台劇界的奧斯卡)「回憶」則成為現代音樂中的經典。這一首歌曾被錄制過六百次至多,包括著名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Barry Mantilow。 公演長達21年將近9千場演出的音樂劇《貓》,曾以11種不同的語言,在26個國家搬上舞台,距離首度公演1981年整整21年。音樂劇《貓》原本是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為一個音樂節創作的節目,故事取材於著名詩人埃利奧特的詩作《老鼠講講世上的貓》,後來艾略特夫人在詩人去世後向韋伯提供了一些詩人未公開的文件和信件,遂成為今天音樂劇《貓》的劇本。21年來,《貓》一直深受世界各國觀眾的熱情喜愛,堪稱20世紀音樂劇的典範,其中的一首《回憶》更是膾炙人口。[
C. memory的電影叫什麼 memory是哪部電影
你說的難道是指歌劇《貓》?這個歌劇的一首歌叫《memory》,非常出名
D. 歌劇貓memory的做曲者是誰啊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48年3月22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一個音樂之家,其父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和鋼琴教師,兄弟是世界大師級的大提琴演奏家。韋伯就讀於馬格德林學院,就讀期間曾與詞作者蒂姆·萊斯合寫了《我們的樣子》。他喜歡辛德米斯(Hindemith)、里格弟(Ligeti)與潘德雷基(Penderecki)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他的第一部音樂劇已表現出了對流行音樂的著迷,這一點在1967年他與萊斯合作寫的《約瑟夫和神奇綵衣》中表露得更明顯。那是一部對原作進行自由改編的作品。它結合了迷幻、鄉村與法國小調三種元素,首先於1968年在倫敦的學校上演,然後經過些周折又在倫敦西區劇院上演,製作了一部錄音專輯並在1972年的全國性電視節目播出。
70年代早期,韋伯離開戲劇。與萊斯合寫的作品是大膽的《耶穌基督巨星》,震撼性地將搖滾樂引入音樂劇之中。該劇引起了許多宗教團體的抗議,但獲得了格萊美獎。該劇於1971年在紐約上演時,獲得了七項托尼獎,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樂劇獎,1973年,該劇被拍成電影。
1974年創作《吉維斯》,未獲成功,韋伯回過頭來創作《艾薇塔》。作品以阿根廷的我行我素的政治領導人伊娃·庇隆的傳記為基礎,劇中的某些改編的單曲大受歡迎。1981年《艾薇塔》又在百老匯上演。那時,韋伯根據T·S·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改編的《貓》正開始成為迄今為止韋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該劇最著名的歌曲《回憶》根據艾略特原詩改編,由該劇的導演特里沃·南作詞。《回憶》進入了英國排行榜前10位,成為音樂劇中僅次於《音樂之聲》的全球最佳流行曲。加上《歌與舞》(1982),韋伯是唯一有三部作品同時在倫敦西區及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作曲家。《歌與舞》由較早期的作品《在星期天告訴我》組成。其中的兩首歌曲《在星期天告訴我》與《臉色別那麼難看》成為該劇的明星之一——馬蒂·韋伯大獲成功的歌曲。兩年後又有了《星光快車》(理查德·斯蒂爾格作詞),這是一部關於火車的音樂敘事詩,其中音樂的別名叫《車輪上的汽笛》,演員們穿旱冰鞋在台上表演,寓意在表現火車。韋伯還搞製作,製作了喜劇《卓越人物將它趕走》、《被解僱的人》、《把你的嗓音借給我》及理查德·羅傑斯與洛倫茨·哈特的《足尖上》。L.韋伯較少考慮在一些劇目里賺錢,而是更多地表現個性,如他為父親寫的《安魂曲》。
1992年4月,特德畫廊想買卡納里多的油畫,L.韋伯急忙進行干預,他認為,這幅畫應當留在英國,所以出資1000萬英鎊買下了這幅畫。據報道,他是這樣評論的:「下次再這樣做之前,我得再寫一部音樂劇了」。的確,他寫了《日落大道》,該劇以比利·懷爾德的公演於1950年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為素材,由安德魯·洛依德·韋伯作曲,唐·布萊克寫故事腳本,克里斯多弗·漢普頓作詞。該劇於1993年7月12日在倫敦上演。1995年,《貓》以史無前例的演出紀錄慶祝它在百老匯上演十周年,《貓》、《星光快車》及《耶穌基督巨星》這三部韋伯的作品是倫敦戲劇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三部音樂劇。
韋伯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音樂劇的代名詞,他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沒有哪一位音樂劇作曲家能像韋伯那樣具有持續的創作力,沒有人能像韋伯一樣能創作出如此之多、如此之流行的作品。在全球,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十多個團體在上演他的音樂劇。韋伯共獲得四次托尼獎、四次劇作獎、三次格萊美獎、五次勞倫斯·塞利佛戲劇獎和女王受勛爵位。韋伯被《戲劇周刊》列為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的榜首。
E. 著名的電影主題曲有哪些
《泰坦尼克號》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 歌手:Celine Dion(席琳·迪翁)
《媽媽再愛我一次》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手:蕭芳芳
《魯冰花》主題曲《魯冰花》歌手:甄妮
《初戀紅豆冰》 主題曲《 純文藝戀愛》歌手:阿牛
《心動》主題曲《心動》歌手:林曉培
《The Sound of Music》( 音樂之聲)主題曲《雪絨花 》
《東成西就》主題曲《誰是大英雄》歌手:張學友
《初戀這件小事》主題曲《會有那麼一天》
《倩女幽魂 》歌曲:《倩女幽魂 》歌手:張國榮
《似曾相識》歌曲:《Somewhere In Time》歌手:黃鶯鶯
《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歌手:趙靜
F. 有一部動漫電影,裡面唱了memory,但是不是主題曲,好像是學校招生時唱的,主角是動物,求片名
とある科學の超電磁炮 ?……額,完全不確定!
G. 芭芭拉史翠珊歌曲memory mtv中的背景是哪部電影
是音樂劇《貓》
耗資620萬美元的《貓》1982年10月7日在紐約百老匯的冬園劇院首演,成為百老匯最大的音樂劇。1997年,《貓》更是沖破紀錄成為百老匯歷史上最長演不衰的劇目。在近二十年的時間里連續上演7485場,至2000年9月10日降下帷幕停止演出,創下了一個新的百老匯紀錄。
http://ke..com/view/2952809.htm?fr=aladdin
H. memory是什麼電影的插曲
韋伯 歌劇 貓中的一段音樂
I. 求電影《桃花運》中那段音樂劇《貓》的插曲《memory》,是音樂盒的聲音
請問是這個嗎?
是的話請留郵箱,我發給你
J. 求MEMORY[魂狩片尾曲] 的中文歌詞
啊啦~~
人家前幾天也在找這個哦~~
結果還是自給自足啦~~
歌詞如下:
Memory 回憶
I felt loneliness for long time
很久以來我總是感覺孤獨
Taking root in my heart
這樣的感覺已在心中紮根
And I will be dying tomorrow
或許我將在明日死去
Holding oath with my dear
牢牢地守住我對你許下的愛之諾言
If I could be making free
如果我能夠獲得自由
Will be change tenderness
將要變得溫柔
Standing in the rain
佇立在雨中
I wish ,I would be sleeping you
我祈盼,我能在滿溢著對你的愛時
Well within I love you
安穩地睡去
Let me fly to your heart in my dream
讓我在夢中放飛你的心
此刻的你身在何處 思念著誰?
世間的一切為了你 周而復始
假如能夠將此時此地忘卻
化身成為默默開放的小花
便能飄散到你面前
知曉你心中的喜悅 可是…
看到你哀憐的身影
推開面前重重的阻隔
將你緊緊擁在懷中
不願再次任你離開
牽掛著對你送去的話語
化作天真無邪的小鳥吧
歌唱那纏綿的心情
願你我的愛 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