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莫扎特電影哪個好看

莫扎特電影哪個好看

發布時間:2021-07-13 10:46:00

Ⅰ 關於莫扎特的電影有哪些

音樂傳記片《莫扎特》
《童年變奏曲》,是講莫扎特同年的事情
奧地利拍攝的 Mozart (1955),又名《莫扎特的生活與愛情》

如何評價電影 《莫扎特傳》


《莫扎特傳》反映了藝術上的創新與模仿、生活中的天真與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與惡的沖突,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因無知和缺乏鑒賞力而扼殺天才這一可悲事實。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里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里兢兢業業,但資質平庸,莫扎特才氣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燒的薩列里最終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剛愎保守的維也納音樂界中惟一能領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絕無僅有的音樂知己。兩人本可成為西方的俞伯牙和鍾子期,卻由於一方的嫉妒,最後雙雙以悲劇告終。嫉妒,這一人類最原始的陰暗心理,它毀滅掉了一段本應成為現實的人間佳話。

Ⅲ 莫扎特傳好看

寫安魂曲一段真的是震撼不已。用對生命的熱情創造的音樂才有感染力。史實不說,演員的眼神太絕了。最後那句forgive
me讓沒有負罪感的普通人都無比痛惜。

Ⅳ 介紹一部關於莫扎特的片子

莫扎特傳
奧斯卡最佳影片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里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里埃利(F·莫里·亞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里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業上一次次的從中作梗——故意縮短歌劇的上演周期,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著喪父之痛時給他無情的精神折磨。貧窮虛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寫就遺作《安魂曲》,一代大師35歲就與世長辭,留下不朽作品。而薩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結局

Ⅳ 求一部關於莫扎特的電影

電影《莫扎特傳》Amadeus
劇情簡介
本片從一個宮廷樂師薩里埃利的角度,為我們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薩里埃利(F·莫里·亞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飾)是維也納音樂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視甚高的他自從遇到了莫扎特(湯姆·休斯克 Tom Hulce飾),心裡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燒不能平息。莫扎特總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樂作品贏得全場驚嘆,他的《費加羅的婚禮》等歌劇,都成了傳頌千古的經典。
薩里埃利對莫扎特又羨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經發展到幾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業上一次次的從中作梗——故意縮短歌劇的上演周期,惡意刪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著喪父之痛時給他無情的精神折磨。貧窮虛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寫就遺作《安魂曲》,一代大師35歲就與世長辭,留下不朽作品。而薩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結局。

Ⅵ 有沒有關於莫扎特的電影

莫扎特傳
用bt下載或用vagaa下載
http://bbs.cnxp.com/viewthread.php?tid=687543
中的種子

影評1
所有的天才都會發瘋,我原以為,莫扎特會是例外。那樣平和,舒緩,優美的音樂,難怪所有有一對會審美的耳朵的人都會傾心,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梵高式的瘋狂,貝多芬式的憤怒,然而,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優美。那麼,創造出優美的人,他的本身也必然是優美,優雅得一如他的音樂,歡快地在樂譜上跳躍。
而《莫扎特傳》的拍法卻與我預想相悖,它沒有從莫扎特自身的成長來講這個故事,它透過了另一個音樂家薩列里的口,講述了那個在庸才與世人的眼裡浪盪揮霍的可憐蟲,那個小丑般的男人,那個可憐純真無辜的孩子,那個歷史上唯一能稱得上音樂天才的男人——莫扎特!

有幾個細節難以忘記。
一、 一個神父給叫來替老年的薩列里做懺悔,薩列里哼出幾個自己作的曲子,神父搖頭不知,薩列里無奈哼出莫扎特的《小夜曲》,神父竟然跟著哼唱起來,連坐在屏幕前的我也禁不住跟著輕打節拍,哼起那個曲子。
二、 莫扎特第一次進維也納的宮廷時,國王正在蹩腳地彈奏著薩列里的曲子,莫扎特只聽了一遍,就把它完整地彈奏了下來,並即席加以潤色,讓音調更和諧,完美,流暢。
三、 莫扎特將死之際,薩列里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替莫扎特記錄《安魂曲》,莫扎特口授,就這樣,一個曠世的篇章由此誕生。與此相反的是,薩列里跪在神像面前,苦苦企求上帝賜予他靈感。可憐的人,上帝給了他鑒別優劣的眼睛,給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走進了音樂殿堂的大門,卻不讓他進一步靠近,讓他清清楚楚地看清楚自己不過一介庸才——那種痛苦,並不比遭嫉的天才更輕。

無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美,據說當年它得了奧斯卡八項大獎,所有的音樂全部取自於莫扎特,《小夜曲》的輕盈,《安魂曲》的哀婉宿命,《費加洛婚禮》的華美,很多場景選用了莫扎特的歌劇片段,那些歡快樂明麗的音樂與加諸於莫扎特身上的種種厄運如影相隨,音樂不斷往前推,節奏越來越快,色調也慢慢變得黑暗,那緊緊注視著天才的薩列里的目光也越來越陰郁,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陷井,莫扎特已無處可逃!
所以他必須早逝,其實他的早逝該算是一種福份。在這樣的浮華塵世里忍受諸多不堪的苦,莫如早歸上帝。那曲《安魂曲》,我寧願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召喚,他感受到了,雖有些不舍,撒手一些篇章不曾完成,然而,仍然聽命而去。
僅僅把薩列里理解為那個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薩列里似乎並不完全說明問題,也許,導演用他來表現了所有嫉妒的庸才們。天才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個充滿庸才的時代,音樂不被理解,生活坎坷,家庭負擔,然而,所有的這一切,只能襯托出莫扎特孩子般的心性,他的心靈把那一切不幸都澄清了,在那小丑般的笑容背後,是天使清澈的目光,美麗的音樂如流水。

其實,這世界上,愛音樂者甚眾,真正懂音樂的人卻廖若晨星。在影片里,唯一真正懂得莫扎特音樂的,倒是那個不斷為他設置障礙,最終逼他走向死神的薩列里了。唯有懂得了他的偉大與不朽,以及看清自己終就無緣走進那扇為上帝所寵幸者的大門,他才不顧一切,一邊為莫扎特的音樂欣喜若狂或熱淚盈眶,一邊暗暗發誓:務必要摧毀那被寵幸者。
那些愛音樂的,奧地利的皇帝,那些宮廷貴婦,那些樂師們,那些皇家御用作曲家們,那些的民眾,以及隔了幾百年後的千山萬水在遙遠的亞洲大陸的中年階級青年和山地女子,這些俗人們,他們都沒聽清故事的內容,他們憑直覺感覺到了天使的呼喚,卻不知那呼喚來自何方,為何,將走向哪裡,也不知那個小丑般純真苦難的男人,他最終是上帝選派的使者,來人世傳播來自天堂的福音。

有一天,在課堂上,我講起莫扎特,我說:
He is just like an angle. His music only speaks of inner peace, love and happiness. He never shows sadness and anger. He is from heaven, from God.
課堂下,有些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Alas, 他們會去聽莫扎特,然後被感動。又一扇門被推開,Alas,莫扎特,那個音樂的主宰,音樂的神、精靈,音樂是你手中的奴隸,Alas, 那些遠去的身影,所有的詩歌,音樂,行走和與上帝有關的胡言亂語,我永遠心懷感激!Alas, 其實我可能會更欣賞貝多蒼鬥士般的激情和憤怒,然而,為了美,為了來自天堂的樂聲,乾杯!
原諒我,我最終不懂音樂!

PS,很久之前下載的影評,具體作者是誰忘記了
影評2
在音樂中洗禮人生
____電影莫扎特影評

上帝賜給天才非凡的才智,同時也把諸多苦難加諸於他們身上,正如庸才們只能永遠的活在天才的光環之下,卻可以聯合起來對天才進行圍堵和 絞殺。神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電影<莫扎特>講述的是1823年一個下雪天的夜晚,在維也納的一家精神病院里,一個名叫安東尼奧·薩列里的老人自殺未遂。他向一位神父懺悔,講述32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經過。

年少時的薩列里對莫扎特的天賦異秉早有耳聞,他向上帝祈禱,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樂壇成名。薩列里成年後果然當上了宮廷作曲家,並深得皇上的寵愛。但是莫扎特的到來讓他感到地位和成就的雙重危機,莫扎特那些才華橫溢的作品彷彿是上帝對他平庸能力的無情的嗤笑,所以他發誓要千方百計找到機會來嗤笑莫扎特。於是一方面他通過誹謗動搖了皇帝對莫扎特的喜愛,並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另一方面又收買了一女僕安插到莫扎特家做奸細了解他家庭和創作的情況。他一次又一次用陰謀迫害莫扎特,但天性單純的莫扎特卻將薩列里視為朋友。最後,薩列里利用莫扎特對父親之死的愧疚化裝成莫扎特父親的模樣,要求莫扎特為他創作一曲《安魂曲》,他的用意就是利用莫扎特對死者的懷念加大其工作量,迫使他無休止的創作,把他的身體搞垮。莫扎特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臨死前薩列里還在逼迫他完成《安魂曲》的未完稿……
影片的外景地是導演的故鄉布拉格,該城市是受到二戰戰火摧殘最少的歐洲城市,也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影片有著非常華麗的布景和服裝,至於表演,兩位男主角在拍戲期間發生了類似他們角色的勾心鬥角,但最終扮演薩列瑞的演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影片以倒敘手法,既表現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現了追逐名利但卻才能平庸的宮廷樂隊指揮薩利埃里與才華橫溢、但不諳世事的莫扎特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薩利埃里運用手中的權力,剝奪了莫扎特的演出機會,斷絕了莫扎特的經濟來源,使他陷於貧病交加的絕境。1791年,年僅三十五歲的莫扎特英年早逝,與無家可歸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公墓里。
《莫扎特》是一部既通俗又具有嚴肅主題思想的影片,它反映了藝術上的創新與模仿,生活中的天真與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與惡的沖突,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無知和缺乏鑒賞力扼殺天才這一可悲事實。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著名影片可視為兩名音樂家的傳記,除了莫扎特,還有他的同行薩列瑞。影片透過薩列瑞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瑞是一名兢兢業業的宮廷音樂家,莫扎特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出言不遜、舉止粗俗的「狂人」,但上帝卻把音樂的靈感賞賜給了莫扎特,使得薩列瑞妒火中燒。影片一改把古典音樂家當成「完人」或「聖人」來描繪的傳統,顛覆了從莫扎特去世後由他太太開始的「貼金運動」,還原了莫扎特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樂之間的矛盾。

Ⅶ 求電影 莫扎特 觀後感

告訴你,我唯一的目的是盡量掙錢,越多越好;因為除了健康以外,金錢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莫扎特,1781年4月4日。 我大學生活的前兩年是在床上度過的,那時候我致力於研究床與天才之產生這一具有重要實際意義的課題。笛卡爾在床上發現了「我思故我在」,歌德躺在床上向別人口授詩歌和劇本,甚至邱吉爾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也是在床上以奇特的卧姿完成大半的。但是我終於發現,致力於這項研究的同學大有人在,並且刻苦程度簡直是瘋狂,我卻看不出任何他們能突然成為天才的希望,所以我就放棄了。這種放棄,對於曾經那個只有十八歲卻一再堅持夢想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一種莫大的殘酷,當他淡淡一笑的時候,這種殘酷深深印在了他內心深處,成為一種隱秘的疼痛。


當《AMADEUS》結尾莫扎特向薩列里口述了一夜《安魂曲》之後頹然而言:「我想睡一會兒」,准確地說,是莫扎特安祥自得地躺在大床上,薩列里蜷縮著在莫扎特兒子的床上將就的時候,我內心的疼痛被觸及。我突然頓悟為什麼長久以來我在床上度過了不少時間卻始終沒能成為天才。關鍵不在於你睡姿如何,也不在於你到底睡了多久,而在於你睡得那張床是不是上帝指定為天才專用,或者說你是否是amadeus,這個拉丁詞彙的意思是:為上帝所寵愛。雖然莫扎特自己在1787年寫給柯哈茲的信中說:「沒有人對於作曲的研究下過我這樣的功夫」,但是一個4歲寫出第一首協奏曲,7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12歲寫出第一部歌劇的人,除了天才還有其他更適合的稱呼么?當我跟薩列里一道,看到那不曾做過任何一點修改的完美樂譜的時候,只有自然而然同意薩列里的看法:莫扎特是被上帝寵愛的,他的音樂是上帝早就寫好放在他頭腦之中的,而莫扎特只需要將其展現在世人面前,然後收獲無數贊美。米開朗琪羅總是說他的天才是由於家鄉「飄逸的空氣」所致,那麼莫扎特展現自身才華的時候真的如同呼吸一般自然順暢。
比難得的天才更難得的是如同羅曼·羅蘭所言,莫扎特有「一顆完全健康而平衡的靈魂」。人類的痛苦是無窮的,但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物質的凌虐,比如貧窮、疾病、人類的惡意等等;另一種則來自內心的彷徨、掙扎、苦悶諸如此種。世上的天才能逃過前一種痛苦的不乏其人,比如逍遙的笛卡爾,比如叔本華,但是彷彿一種特質,天才總是比常人背負著更多第二種形式的痛苦。太多瘋狂的天才用自己絢爛野蠻的色彩塗滿了自己腦海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梵谷、荷爾德林等等優秀的大腦死於癲狂。也有如《A Beautiful Mind》所描述得John Nash那樣行走在瘋狂的刀刃而終於不自我毀滅的天才吧,但是只能說這種天才向我們完美展現了世界上唯一的英雄主義:看清世界的面目,然後愛世界。那個叫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孩子甚至沒有任何內心迷亂的影子,他如同一塊水晶,倒映得只是別人的機心和無奈,自己卻沉迷於party、與妻子的嬉戲,開心時就發出那別具一格的笑聲。他健康而平衡的靈魂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會出現波瀾——當別人冒犯他的驕傲。這時候他會說出:「看義大利歌劇時,那麼多的高音在吼,尖叫,一對肥胖的情侶在那裡翻白眼,拋媚眼。那不是愛情,那是垃圾。」這一點都不奇怪,驕傲是孩子氣的一部分,即使是對他永遠敬重的父親。在父親反對他脫離薩爾茨堡大主教而寫信責備他的時候,他回信說:「你的來信,沒有一行我認得出是我父親寫的。不錯,那是一個父親寫的,但不是我的父親寫的。」


是的,這樣一個孩子就這樣幸福地躺在了上帝出於寵愛而為他准備得床上了。我對上帝的不滿在於,當莫扎特說「我在床上」了的時候,他斷然不會如同一個賢惠溫柔的女子一樣說:「飯在鍋里」。當無數的天才掙扎於內心的痛苦之時,莫扎特卻掙扎於物質的匱乏虛弱的身體以及嫉妒者的陷害當中,既成的事實不容許我做如下的設想:如果,他不是以為盡快完成《安魂曲》可以多得到一大筆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確保鍋里有飯,那麼他在上帝為他指定的那張床上是不是可以多呆一會兒?天才可以自信地說「飯在鍋里,我在床上」,這種美好的想法只能在諸如《Good Will Hunting》這樣的電影里可以實現,在那裡天才不僅心靈平衡,而且身體強健,可以在大公司里謀取高新的收入,即使一點心理疾病也會遇到Robin Williams這種永遠教書育人的神奇老師得以痊癒。可惜,這劇本天才Ripley先生也有份參與編寫,難免過於優待天才。事實的殘酷在於:天才與庸人的存在同樣不過是為了增添上帝的榮光,當你躺在屬於自己的那張床上,天才也許擁有更大的窗戶看到更美麗的風景。但是,天才的房間沒有屋頂,就像風雨之中莫扎特從租來的棺木中滑入滿是屍體的泥坑,上面沒有墓碑。

建裝 1021 任心磊 10 號 Salieri 之恨 1. 恨自己出生和莫扎特不同十分零六秒 F 大調快板(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鋼琴後用小 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莫扎特,我很早就知道他名字。 我還玩小孩游戲時,他已給帝王演奏了。甚至給羅馬教皇演 奏。 我承認我嫉妒 當我聽到他們給他的傳令時,不是哪個傑出的小神童,而是 他父親,那個教給他一切的人。 我父親他不喜歡音樂,我告訴他,希望能像莫扎特一樣。 他說「為什麼?你想成為被訓的猴子嗎? 你想讓我拖著你周遊歐洲,像馬戲團的怪物那樣變戲法?」 怎麼才能告訴他,音樂對我很重要 ?」 恨自己在奧地利皇室的地位被搶 2. 恨自己在奧地利皇室的地位被搶二十五分五十七秒,當國王問 Salieri 的看法時,他說: 「把 莫扎特留在維也納是個有趣的想法,大教主會勃然大怒! 若陛下願意的話。」 三十三分零四秒 莫扎特: 「德語,請決定用德語。 」 國王: 「為什麼?」 莫: 「因為我已經有了最美妙的歌詞。 」 …… 莫: 「為什麼不?非常吸引人。我的意思是故事吸引人,不 會展示閨房秘事。不會有傷風化,道德觀念很強。充滿了 德意志的傳統美德。 」 …… 莫: 「愛情! 」 Salieri: 「哦! 是愛情! 我們義大利人不懂愛情。 (一片笑聲) 」 莫: 「你們是不懂。義大利歌劇里,所有男高音都在尖叫, 愚蠢肥胖的情侶眼珠亂轉,那不是愛情而是垃圾!陛下, 你選語言。我配上最美的音樂獻給陛下。 」 國王: 「噢!就用德語。 」 三十五分五十秒 莫彈奏 Salieri 寫的那一小段進行曲。 莫。 「剩下的都一樣,對不對?其實並不太好對吧?你試過 這個嗎?是不是應該更…這樣…?或者這樣?好一些? 你覺得呢?」 國王是一臉喜色) ( 五十三分十三秒 國王: 「早上好,宮廷作曲家這是我侄女伊麗莎白郡主。她 讓我推薦一個合適的音樂老師。我有個極好的注意。 」 Salieri: 「陛下,這對我是莫大的榮幸! 欣喜狀) ( 」 國王: 「我想的是莫扎特先生,你覺得怎麼樣?」 Salieri: 「這個想法很有趣,不過…」 3. 恨莫扎特搶走了他貪戀的女人四十一分十四秒 Salieri: 「足有十分鍾,幽靈般的音階!…我愛上那個姑娘, 至少是貪戀她…我不能容忍任何人碰她, 尤其是那個可憐 蟲。 」 四十九分三十秒 Salieri: 「那一刻我很確信,他奪走了她。那可憐蟲奪走了 我親愛的姑娘…」 4. 恨莫扎特的夫人如此的愛他五十六分三十二秒 莫扎特太太: 「閣下.」 Salieri:「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 …… Salieri: 「…放在這里我保證絕對安全。 」 莫扎特太太: 「我真的不能那麼做,他不知道我來這里。 」 Salieri: 「這么說不是他讓你來的?」 莫扎特太太: 「這是我自己的注意。 」 …… Salieri: 「今晚回來,一個人。 」 1:05:46 莫扎特太太應邀來到 Salieri 家中 …… 5. 恨莫扎特取笑他的作品 1:25:09 莫扎特用 Salieri 的風格來演奏 用一種小丑的表情來彈奏,用放屁來結束這次彈奏。 Salieri: 「嘲笑我吧!那笑著的不是莫扎特,那是上帝,上 帝借著那下流的笑聲在嘲笑我。笑吧,向所有人展示我的 平庸。總有一天我要嘲笑你。在離開這世界之前,我要嘲 笑你。 」 6. 恨莫扎特(上帝)沒讓他分享榮耀三十七分三十五秒 Salieri: 「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對上帝歌唱,他給我渴望,又 讓我失聲。 為什麼?告訴我。 他若不想讓我用音樂贊美他, 為何要在我心中,種下渴望?讓我充滿慾望,卻不給我天 資?」 2:52:58 Salieri: 「仁慈的上帝,他毀掉了自己的寵兒,而沒有讓我 這個庸才分享一點他的榮耀。他殺了莫扎特,而讓我或者 受折磨,三十二年的折磨,三十二年看著慢慢自己消亡。 我的音樂逐漸變得暗淡,都消失了,直到沒人演奏它。而 他的……」 の悲劇》 《W の悲劇》劇情簡介三田靜香是「海」劇團實習演員。 劇團決定公演推理作品 《W 的悲劇》 ,並通過考試選拔女主角摩子。菊地香被選中, 而靜香被安排飾劇團女傭人兼幕後提詞。 她在男朋友昭夫 鼓勵下背熟了全劇的台詞。一天夜晚,女明星羽鳥翔的資 助人堂原良造暴死她的房中。 為了避免因這樁丑聞斷送自 己的名聲,羽鳥翔以讓她飾演女主角摩子為條件,懇求靜 香當她的替身,此後,靜香在舞台上成功地扮演了一個殺 人犯的替身,她把現實經歷和角色性格融為一體.演得真 摯感人, 獲得觀眾贊許。 散場後, 菊地香持刀撲向靜香. 昭 夫因保護靜香而受傷。昭夫向靜香求愛,靜香向昭夫表示 了自己要從頭做起, 繼續演戲的心清, 含著微笑向他告別。 實例女演員張鈺向多家媒體透露,導演黃健中當著她的面與她 的一位朋友「小霞」發生過性關系。 隨後黃健中的意思是和張鈺 吃飯時, 被張鈺下了套, 致使他「喝了兩瓶啤酒後就神志迷糊, 完全不記得之後發生了什麼」 事情並沒有在此劃上句號,後 , 來《中國廣播影視報》刊登了黃健中、張紀中、於敏三人評 論張鈺的文章,文中揭露張鈺「為了上戲,曾找某導演的妻子 大鬧, 自稱被該導演強奸」 「張鈺『借錢不還』 拐走於敏手機』 等等 、 『 」 醜事,此舉一出頓時讓張鈺火冒三丈,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 三名導演和《中國廣播影視報》告上法庭,結果是兩次敗訴。 輸了官司的張鈺早就了報復的念頭,曾多次和黃健中私下裡 交涉,可是仍然是一無所獲,惱羞成怒的她終於使出了「殺手 鐧」 又多次向媒體表示要揭露影視圈黑幕,終於昨日在「錄音 , 帶事件」中「張鈺、小霞和黃健中吃飯的地方」 她拿出「保證書」 , 和 20 多盤錄像帶、錄音帶,向媒體披露出影視圈的黑幕, 「黃 鼠狼」的尾巴露了出來不說,還帶出一長串骯臟的「下水」 眾多 , 影視界人士也跟著倒了霉,娛樂圈有史以來性丑聞涉及面最 廣,涉及人數最多的「性交易」事件在媒體的傳遍下昭然於世。 附:《七宗罪》 在 26: 10 響起的背景音樂為巴赫的 《第 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主題,又名《G 弦上的詠嘆調》 。

有那麼一個人,他名字的中間有這么一個詞Theophilus:這個詞在德語叫的"Gottlieb",在拉丁文里叫"Amadeus",在義大利語叫"Amadeo",在法國叫"Amad ",在我們的語言里被稱作"上帝的寵兒。" 他的全名是約翰尼斯·克利索斯托穆斯·沃爾夫岡古斯·特奧菲盧斯·莫扎特(Joh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 Mozart)。

我們把"上帝的寵兒"簡稱為天才,或者乾脆就簡稱為莫扎特。

"莫扎特是個天才,我不是,那我怎麼辦?"
美國索爾·扎恩茨影片公司1984年攝制的《莫扎特傳》(《Amadeus》)用了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接近這個神,至少是神的寵兒,這個我們凡人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個男孩,倒不是他直至散手人寰都年紀輕輕,而是他既便在世間的大部分日子裡,他都只是會傻笑,會做狹地和女演員在化妝間滾作一團,會在大庭廣眾下毫無理由地"羞辱"他的對手,一個對他的前提也許是性命攸關的人——宮廷作曲家薩列里。
薩列里清楚地聽到,甚至是看到神通過這個粗俗甚至看上去那麼漫不經心的小孩說出的天籟。他奇異地發覺竟然只有他看見了,他恐懼所有的人在那些剎那裡都張開了眼睛。於是他誘導這個小男孩犯罪,他得意地發現莫扎特就是一艘可以輕易擺布的帆船,"好風憑借力",他似乎可以讓這個天才毀滅。他似乎可以成為神把諸多苦難加諸於天才身上的幫凶。

"我可以在我無往不勝的人間為所欲為地給他設置障礙。這人間是人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欺世者發財,盜名者成功。"
薩列里所做的一切其實算是從另外一種角度詮釋了天才是如何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
首先天才服務的是萬王之王,塵世間習慣於別人三跪九叩的君王幾乎都會遭到天才的藐視。因為天才會覺得在君王面前有坐位,可以對著君王平視並不值得額首稱慶。他會從維也納寫信給父親:"我還是怒氣沖天……人們一直在考驗我的'忍'。終於'忍'字敗下陣來,我已經不再是個'薩爾茨堡的囚徒'。今天是個值得高興的日子,我終於自由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由從來只在天上,地上匍匐的凡人又知道什麼叫做自由。
然後天才的家庭還是凡人的家庭。他的妻子也許都不如他的仇敵知道他的可貴在什麼地方,也許她認為莫扎特的不順利只在於那個人對自己的肉體並不滿意;也許她真的認為莫扎特隨意塗抹在紙上的音符不過是排泄物,只有這種排泄物竟然能夠為她換取帽子上的頭飾的時候,那也許會提升為比較高級的排泄物;也許她評判《安魂曲》和《魔笛》價值的高低只不過是前者預付了很多錢,後者似乎賺不到什麼錢;終其一生,她開始意識到她的莫扎特是天才,但她其實不知道她的莫扎特何止是天才。
最後,天才的身體尤其是凡人的身體。當薩列里安排的女僕都驚恐地拒絕不再做可恥的密探,由於她發覺夜以繼日的工作讓她名義上的主人已經象鬼一樣的旺盛,或者說象鬼一樣的不可捉摸。當薩列里興奮地刺出最後一劍的時候,他們都沒有意識到,上天已經不讓凡人糟蹋他的寵兒了,上帝的寵兒要回家了。


"透過音符構成的柵欄,我看到了一種純粹的美。"
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曾經這樣評價莫扎特的音樂:"在音樂歷史中有這么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 如果考慮到莫扎特短短的創作時間,人們便會發現,他留給我們的作品數量是驚人的。但是,他沒有為我們留下來,而且我們永遠無從知道的作品的數量更加驚人;因為在他生命的各個時期他都偏愛即興創作,這就是說,在鋼琴上自由虛構隨意演奏:在公開的音樂會上也罷,或者更常常是面對幾個聽眾連續演奏數小時之久。而此時所創作的東西事後並沒有記錄下來——這是整整一個曾經發出一次美妙音響然而卻永遠消失了的莫扎特音樂世界。而我們從薩列里的眼睛裡看見了那個世界,我們在薩列里陪伴莫扎特的那個最後的夜晚疾筆如飛的指尖讀到了這個世界,我們在薩列里無聲卻又鮮血淋漓的懺悔里聽到了那個世界。當流星把夜空照得那麼璀璨的剎那,我們讀到了永恆,縱然我們再也無法和這個永恆擦肩而過。

"所有的庸才們——在世的和未來的庸才們,我寬恕你們全體。阿門。"

電影接近尾聲,我們看見了薩列里緩緩揮動著枯乾的雙手:"所有的庸才們——在世的和未來的庸才們,我寬恕你們全體。阿門。"我們似乎可以這么計量莫扎特留給我們的寶藏:歌劇22部:其中以《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在短短三十五年的歲月里,莫扎特留給我們的何止這些,每一個剎那都足以在一個普通人身上被稱為奇跡,那麼多剎那在有限的空間里聚集在一起那就只能被稱為神跡。二百六十年過去了,我們真的搞懂了這個天才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嗎?


"有耳朵可以聽的,都聽吧!"(可4:9)。
讓我用神的話結束這篇對神的禮物的膜拜,他從來不屬於我們,但又和我們是那麼的不可分離。

-------------------------------

電影中用到的莫扎特的曲目

1.歌劇《唐璜》(K .527)序曲 / 電影開場
2. 第25交響曲(K.183)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自殺被發現
3. 弦樂小夜曲 (K.525)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為神甫彈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調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鋼琴後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三樂章 / 莫扎特離開康斯坦察跑向音樂會
6.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七樂章(終樂章)/ 莫扎特結束指揮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三樂章 / 薩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樂譜
8. G大調鋼琴變奏曲(根據薩利埃里的作品——"我親愛的阿東尼" 改編)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編的薩利埃里作品
9.歌劇《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詠嘆調"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為約瑟夫二世演奏時,改編薩利埃里的為約瑟夫二世所寫的小曲。
10.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詠嘆調 "不論什麼樣的懲罰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後宮誘逃》演出中,女高音獨唱。
11.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終曲"薩利姆萬歲" / 《後宮誘逃》演出中,4人坐船離去
12. c小調彌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禮上
13. 長笛和豎琴協奏曲(K.299)第二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4. 第29交響曲(K.201)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5. 為兩架鋼琴所寫的協奏曲(第10鋼琴協奏曲)(K.365)第三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6. 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寫的協奏曲(K.364)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7. c小調彌撒(K.427),Kyrie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8. 第15鋼琴協奏曲(K.450)第三樂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 歌劇《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進屋後看到了父親
20.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禁衛軍合唱 / 莫扎特一家換上假面具
21. 德意志軍歌(K.539)/ 假面舞會上的背景音樂
22.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會"受罰"彈琴
23.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風格演奏
24.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轉過來演奏
25.歌劇《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薩利埃里"的風格演奏
26.歌劇《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邊寫作邊玩檯球
27. 第22鋼琴協奏曲(K.492)第三樂章 / 莫扎特在為皇帝舉辦的露天音樂會上
28.歌劇《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薩利埃里溜進了莫扎特的房間
29. 歌劇《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費加羅和蘇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導《費加羅婚禮》的排練
30. 歌劇《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芭蕾音樂"Ecco la Marcia" / 歌劇院總監撕掉了樂譜
31. 同上 / 莫扎特得到約瑟夫二世的許可後配以音樂再次演奏
32. 歌劇《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約瑟夫二世打哈欠時
33. 歌劇《唐璜》(K.527)第二幕終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親的死訊
34. 同上 / 莫扎特指揮《唐璜》
35. 第20鋼琴協奏曲(K.466)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佩帶死亡面具的來到莫扎特住所
36. 歌劇《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打開房門時
37.《安魂曲》(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察詢問莫扎特
38. 同上 / 薩利埃里計劃害死莫扎特
39. 歌劇《後宮誘逃》(K.384)、《費加羅婚禮》(K.492)和《唐璜》(K.527)中音樂改編的喜劇音樂 / 莫扎特全家觀看演出
40. 歌劇《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寫作時聽到了敲門聲
41. 歌劇《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發瘋似的在屋中跳舞
42. 歌劇《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開門後見到了帶死亡面具的人
43.《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間
44. 歌劇《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彈琴
45. 歌劇《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唱歌
46. 歌劇《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與一些喝醉的女人唱歌
47.《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後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 歌劇《魔笛》中的詠嘆調"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岳母訓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Ein Madchen" / 莫扎特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 歌劇《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Pa pa pa " / 莫扎特被薩利埃里抬上馬車
51. 德國舞曲(K.509)/ 康斯坦察在舞會上
52.《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薩利埃里協助莫扎特寫作安魂曲
53.《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離世、出殯
54. 第20鋼琴協奏曲 (K.626) 第二樂章 / 薩利埃里被推出房間,響起莫扎特的笑聲,影片結束

Ⅷ 音樂電影《莫扎特傳》你們有誰看過么,超級好看不信

《莫扎特傳》
以倒敘的手法表現了音樂天才莫扎特的坎坷一生,同時也給觀眾展示了一幕「因妒生恨」的人間悲劇。影片在薩利埃利的回憶中娓娓道來,他給觀眾展示了一個形骸放盪的莫扎特,一個不拘小節的莫扎特和一個才華橫溢的莫扎特。

Ⅸ 電影莫扎特影評

天堂來的樂聲 ——《莫扎特傳》

和大多數紅旗下長大的孩子一樣,從小,就從課本里知道了有個名字叫做『莫扎特』,然而,對這名字背後其他的一切,我一無所知。
我本可以就這樣無知到底的,然而,那天,在一部《肖申克的救贖》里,安笛身陷地獄般的大牢,他打開擴音器,讓音樂飄飛在整個監獄上空,所有的犯人,聽得懂的,或者聽不懂的,那瞬間,都停下來,靜靜地伶聽。
那音樂也飄進了我的心裡,從前,我竟然不知道音樂可以讓人心醉,心醉,它純粹絕美得如一個由上帝從虛無中打造的女人,你只能被那光芒籠罩,卻無法勘透那隱藏其後的神秘。為此,我問人:
『音樂它為什麼可以這樣美?』
『因為它代表了無窮的未知,它比詩歌更接近世界的真相。』那個優雅的、曾經憤怒過的詩人,而如今,只懷揣著曾有的夢想,一心想與生活和解的中產階級優秀青年如是回答。
他最喜歡的正是那個莫扎特,莫扎特從不曾憤怒過,他的音樂是流水,從來不曾帶給人世半分的憂傷,他的音樂如小鹿在山間跳躍,又象清泉,溫柔而不流於細膩,美麗而不華貴,就象一個來到人間的天使,唱出的,只有歡樂!
我努力地想接近莫扎特,我想接近天使,我的原始願望原本很低俗,我是想通過天使來貼近那個優秀青年的心靈的。我以為那是顆有著游吟詩人靈魂的高貴心靈,我對音樂、詩歌的無知正如我那被多年鄉下塵土蒙蔽了的眼睛一樣,在這樣精緻的心靈前,我自慚形穢。除了一頭投進那美妙的音符、詩句,別無選擇。而那些盛大的美最終還我以顫栗,靜夜裡,我有時會發抖,除了這顆對著黑暗敞開,對無限極致的音樂開始學會敞開的心靈之外,我還有什麼呢?我痛惜我識之太晚,我狂喜與自己終於與它相遇,抬頭向前,唯有墳墓,那麼,一路的流連望返,終也可以被原諒的。

那些與音樂相關的電影也由此走入我的收藏視線,〈大提琴狂戀〉講述了英國歷史上最負成名的音樂天才——一個名叫Jackie的女大提琴手的故事,Jackie和她的姐姐Hilary都擁有同樣的音樂天份,然而,一個性情激烈,偏執,狂熱,而另一個平和,溫柔、細致,性格決定命運,前者成為舉世聞名的大提琴家,後者成為業余的長笛手兼平凡的家庭婦女,命運的另一面是前者英年早逝,有生之年做過很多瘋狂的,不為外人理解的極端之事,終死於孤零,而後者卻頤養天年,平安地度過此生。
這就是天才與凡人的區別!
天才必須是偏執的,激烈的,狂熱的,對喜歡的事物,有種一往無前的決心與堅持,而天才不得不對世事人事不甚明了,終身地陷入與世界的糾纏之中,在被更廣闊的世界所熱愛的同時,與身邊的一個小世界的關系屢屢開戰,僵持不下。
《大提琴狂戀》里有一個鏡頭:Jackie獨在音樂場中央,所有的觀眾,演奏者的影子都淡漠,只有她身著亮衣,獨自奏著那把提琴,她的頭時高時低,整個身軀都與音樂化為了一體,世界隱去,愛情隱去,做為人的所有基本特徵都可隱去,只有音樂留下,歸屬於於那個人群中間的孤獨女人。

所有的天才都會發瘋,我原以為,莫扎特會是例外。那樣平和,舒緩,優美的音樂,難怪所有有一對會審美的耳朵的人都會傾心,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梵高式的瘋狂,貝多芬式的憤怒,然而,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優美。那麼,創造出優美的人,他的本身也必然是優美,優雅得一如他的音樂,歡快地在樂譜上跳躍。
而《莫扎特傳》的拍法卻與我預想相悖,它沒有從莫扎特自身的成長來講這個故事,它透過了另一個音樂家薩列里的口,講述了那個在庸才與世人的眼裡浪盪揮霍的可憐蟲,那個小丑般的男人,那個可憐純真無辜的孩子,那個歷史上唯一能稱得上音樂天才的男人——莫扎特!

有幾個細節難以忘記。
一、 一個神父給叫來替老年的薩列里做懺悔,薩列里哼出幾個自己作的曲子,神父搖頭不知,薩列里無奈哼出莫扎特的《小夜曲》,神父竟然跟著哼唱起來,連坐在屏幕前的我也禁不住跟著輕打節拍,哼起那個曲子。
二、 莫扎特第一次進維也納的宮廷時,國王正在蹩腳地彈奏著薩列里的曲子,莫扎特只聽了一遍,就把它完整地彈奏了下來,並即席加以潤色,讓音調更和諧,完美,流暢。
三、 莫扎特將死之際,薩列里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替莫扎特記錄《安魂曲》,莫扎特口授,就這樣,一個曠世的篇章由此誕生。與此相反的是,薩列里跪在神像面前,苦苦企求上帝賜予他靈感。可憐的人,上帝給了他鑒別優劣的眼睛,給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讓他走進了音樂殿堂的大門,卻不讓他進一步靠近,讓他清清楚楚地看清楚自己不過一介庸才——那種痛苦,並不比遭嫉的天才更輕。

無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美,據說當年它得了奧斯卡八項大獎,所有的音樂全部取自於莫扎特,《小夜曲》的輕盈,《安魂曲》的哀婉宿命,《費加洛婚禮》的華美,很多場景選用了莫扎特的歌劇片段,那些歡快樂明麗的音樂與加諸於莫扎特身上的種種厄運如影相隨,音樂不斷往前推,節奏越來越快,色調也慢慢變得黑暗,那緊緊注視著天才的薩列里的目光也越來越陰郁,設置的一個又一個陷井,莫扎特已無處可逃!
所以他必須早逝,其實他的早逝該算是一種福份。在這樣的浮華塵世里忍受諸多不堪的苦,莫如早歸上帝。那曲《安魂曲》,我寧願把它看成是上帝的召喚,他感受到了,雖有些不舍,撒手一些篇章不曾完成,然而,仍然聽命而去。
僅僅把薩列里理解為那個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薩列里似乎並不完全說明問題,也許,導演用他來表現了所有嫉妒的庸才們。天才總是孤獨的,生活在一個充滿庸才的時代,音樂不被理解,生活坎坷,家庭負擔,然而,所有的這一切,只能襯托出莫扎特孩子般的心性,他的心靈把那一切不幸都澄清了,在那小丑般的笑容背後,是天使清澈的目光,美麗的音樂如流水。

其實,這世界上,愛音樂者甚眾,真正懂音樂的人卻廖若晨星。在影片里,唯一真正懂得莫扎特音樂的,倒是那個不斷為他設置障礙,最終逼他走向死神的薩列里了。唯有懂得了他的偉大與不朽,以及看清自己終就無緣走進那扇為上帝所寵幸者的大門,他才不顧一切,一邊為莫扎特的音樂欣喜若狂或熱淚盈眶,一邊暗暗發誓:務必要摧毀那被寵幸者。
那些愛音樂的,奧地利的皇帝,那些宮廷貴婦,那些樂師們,那些皇家御用作曲家們,那些的民眾,以及隔了幾百年後的千山萬水在遙遠的亞洲大陸的中年階級青年和山地女子,這些俗人們,他們都沒聽清故事的內容,他們憑直覺感覺到了天使的呼喚,卻不知那呼喚來自何方,為何,將走向哪裡,也不知那個小丑般純真苦難的男人,他最終是上帝選派的使者,來人世傳播來自天堂的福音。

有一天,在課堂上,我講起莫扎特,我說:
He is just like an angle. His music only speaks of inner peace, love and happiness. He never shows sadness and anger. He is from heaven, from God.
課堂下,有些孩子的眼睛閃閃發亮。Alas, 他們會去聽莫扎特,然後被感動。又一扇門被推開,Alas,莫扎特,那個音樂的主宰,音樂的神、精靈,音樂是你手中的奴隸,Alas, 那些遠去的身影,所有的詩歌,音樂,行走和與上帝有關的胡言亂語,我永遠心懷感激!Alas, 其實我可能會更欣賞貝多蒼鬥士般的激情和憤怒,然而,為了美,為了來自天堂的樂聲,乾杯!
原諒我,我最終不懂音樂!

PS,很久之前下載的影評,具體作者是誰忘記了

Ⅹ 關於莫扎特的電影,要最有名的一部

當然就是莫扎特傳,最出色最有名最值得一看的。當年得了多項奧斯卡獎的。

在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音樂傳記片《莫扎特》一舉奪得八項大獎,轟動了全世界,這一夜也被稱為「莫扎特之夜」。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里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里兢兢業業,但資質平庸,莫扎特才氣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燒的薩列里最終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剛愎保守的維也納音樂界中惟一能領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絕無僅有的音樂知己。兩人本可成為西方的俞伯牙和鍾子期,卻由於一方的嫉妒,最後雙雙以悲劇告終。嫉妒,這一人類最原始的陰暗心理,它毀滅掉了一段本應成為現實的人間佳話。

閱讀全文

與莫扎特電影哪個好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孩女孩自行車鬼是什麼電影 瀏覽:22
有什麼黑客電影好看 瀏覽:616
適合兒童看的幾部電影是哪些 瀏覽:51
沈騰鋸腿是什麼電影 瀏覽:999
好看的免費電影網易版 瀏覽:773
阿甘正傳電影免費播放器 瀏覽:97
彭禺厶演過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17
縫紉機樂隊電影免費八哥 瀏覽:108
變態女狂花電影好看站 瀏覽:468
極速追擊電影好看嗎 瀏覽:924
大陸幾個證明孩子無罪電影叫什麼 瀏覽:913
網路電影導演怎麼盈利 瀏覽:282
霞妹你能想我我太高興了是什麼電影 瀏覽:3
王家衛怎麼樣導演電影 瀏覽:532
歐美一級都有哪些電影 瀏覽:305
免費電影院美國狙擊手 瀏覽:662
獨立電影怎麼盈利 瀏覽:106
孩子看電影嚇到怎麼辦 瀏覽:913
好看亞洲l電影a圖片 瀏覽:958
免費觀看外國電影九死一生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