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昨日奇跡》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6.5分,真的非常精彩。
終於男主迎來了自已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在一次神秘的停電後,傑克陰差陽錯地進入了一個沒有甲殼蟲樂隊的平行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谷歌「The Beatles」居然只跳出昆蟲「甲殼蟲」。具體之後情節怎麼樣,還是大家自行觀看比較好。
『貳』 《昨日奇跡》這部片什麼時候上映大家為什麼這么期待這部劇
《昨天》是一部充滿奇幻元素的音樂喜劇,故事背景設定在70年代的英國,主人公傑克·馬利克(希米什·帕特爾飾)原本是一個懷才不遇、生活不繼的創作型歌手,只有青梅竹馬的好友艾莉(莉莉·詹姆斯飾)相信他有朝一日能出人投地。
《昨日奇跡》的編劇理查德·柯蒂斯(Richard Curtis)同樣來頭不小,不論是其執筆的《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BJ單身日記》,還是自編自導的《真愛至上》、《海盜電台》、《時空戀旅人》都深受觀眾喜愛
然而,在一場神秘的全球大停電之際,馬利克遭遇了一場詭異車禍,醒來後,他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有了一個驚天的變化:披頭士樂隊竟然沒有存在過,他成了唯一知道他們的人。接下來,通過表演這支史上最偉大樂隊的歌曲,馬利克一鳴驚人。想必會在這個夏天,為中國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快樂。而在傳統喜劇的基礎上,影片還將探索人性內心深處最純潔美好的「愛」,主人公傑克對音樂信仰的狂熱,對夢想的執著,對真愛的追尋,都將引發共鳴。當世界變得不再一樣,傑克能否成功找回遺失的美好?無名素人「偷」師披頭士,重拾夢想一夜爆紅。8月16日,感受《昨日奇跡》搞笑重燃追夢路,再給熱愛一次機會!關注小編獲取更多院線資訊哦!
『叄』 ,<<金剛>>是哪個國家的影片
一個電影奇跡的誕生 ★1933年版
三位傳奇創造者
《金剛》的誕生要從它的三位經歷傳奇的創造者說起。
1920年,來自佛羅里達的梅里安·庫伯參加美國空軍並被派往歐洲參戰,在波蘭他結識了與他同齡的戰友恩斯特·舍德薩克,兩人從此成為一生的摯友與合作夥伴。1922年,愛斯基摩人題材的紀錄片《北方納努克》大獲成功,退伍後的庫伯和舍德薩克受到啟發,前往亞洲拍攝具有探險色彩的紀錄片。
1925年,他們合作完成了《牧草》,影片記錄下伊朗游牧民族翻越雪山的遷徙行動。兩年之後,他們又深入泰國叢林,拍攝了紀錄片《象》,展現當地土著和大象之間的一場爭斗。日後,《金剛》里那位專拍冒險片的製作人卡爾·丹漢便是庫伯和舍德薩克這段經歷的縮影。
隨後,庫伯和舍德薩克轉向劇情片創作,在《金剛》之前,他們就已經拍攝了《四片羽毛》、《最危險游戲》等多部作品。曾赴非洲探險的庫伯很早就對大猩猩產生了興趣,1926年有人在印尼捕捉到科莫多巨蜥並運回美國展覽的新聞,啟發了他編寫《金剛》劇本的靈感。
但這個設想卻未能立即實現,直到他遇到電影特效專家威利斯·奧布萊恩,才有了實施拍攝計劃的技術基礎。奧布萊恩堪稱好萊塢電影特效的鼻祖級人物,早在1915年,他就拍攝了短片《恐龍和失去的一環》,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微縮模型和定格攝影技術,像1925年的科幻片經典《失落的世界》便是他擔任技術導演的代表作。
陰差陽錯的合作
1931年,當時好萊塢八大公司之一的雷電華(RKO)公司原本邀請奧布萊恩拍攝《造物》,描寫一隊遭遇海難的水手登上一座遍地恐龍的孤島的故事。由於資金和劇本的問題,開機不久的《造物》就被迫擱淺,反倒促成了奧布萊恩同庫伯、舍德薩克之間的合作。1931年10月,雷電華投資的《金剛》正式開機,庫伯和舍德薩克擔任導演、製片,奧布萊恩負責視覺特效,來自加拿大的女星菲瑞出演女主角,這部驚世之作就這樣投入了拍攝。
盡管銀幕上呈現的大猩猩「金剛」身高將近20英尺(約合6米),但實際用於拍攝的微縮模型卻只有18英寸(約合45厘米)高。在《金剛》中,無論金剛還是恐龍的主要鏡頭都由微縮模型完成,奧布萊恩採用定格攝影的方式拍攝特效場面———攝影機每拍一幀(電影膠片一般為每秒24幀),都要讓金剛和恐龍的模型輕微調整動作,以使最終成片達到流暢完整的放映效果。金剛的模型由金屬骨架結構附著橡膠製作,身上的皮毛採用的是兔皮。除了微縮模型,奧布萊恩還設計製作了用於特寫鏡頭的等比例的頭部和手部模型,於是金剛手握女主角和吃人的鏡頭也就更加真實可信。為了節省開銷,《金剛》劇組採用了《最危險游戲》的叢林布景以及《造物》的部分道具。庫伯和舍德薩克也親自上陣,在影片中扮演了射殺金剛的飛行員。除了重重困難,拍攝期間也傳來好消息,庫伯和舍德薩克的前一部冒險驚悚片《最危險游戲》票房大賣,這也增加了幾位主創的信心。
大蕭條時期的神話
因為特效攝影與後期合成的工作量巨大,《金剛》直到1933年2月才製作完成,影片共耗資金67萬美元。1933年3月2日,《金剛》在紐約的兩家影院開始上映,在四天時間里,票房就已接近9萬美元(當時的電影票價為15美分一張),一舉創下新的票房紀錄。1933年4月,《金剛》的巨額票房徹底拯救了瀕臨破產的雷電華公司,一時成為好萊塢的佳話。《金剛》首輪上映在美國本土就取得了170萬美元的票房收益,在大蕭條時期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在今天看來,1933年版的《金剛》盡管技術上已經明顯落後,其創造性的劇情和強大想像力卻依然叫人敬佩。
一次吃力不討好的革新 ★1976年版
上世紀70年代初,好萊塢就傳出了重拍《金剛》的風聲。還沒等最早提出設想的環球公司實施籌備工作,義大利著名製片人迪諾·德·勞倫提斯就宣布與派拉蒙合作拍攝新版《金剛》,環球公司的計劃被迫擱淺,直到去年才最終實現。
與1933年的老版本相比,勞倫提斯製作的新版《金剛》,在劇本上就有不少變化,時間背景被設定為現代,電影劇組被改成石油勘探隊。
主要角色的身份也有所改變,女主角多安是遭遇海難的神經質女子,傑克變成了古生物學家,電影製作人卡爾則變成惟利是圖的石油商人弗萊德。金剛在骷髏島上沒有大戰恐龍,最終爬上的也不再是紐約帝國大廈,而是世貿中心「雙塔」(「9·11」事件中被摧毀的著名建築)。
新版《金剛》的導演人選曾考慮過羅曼·波蘭斯基和薩姆·派金柏,但最終確認的是剛剛拍完賣座大片《火燒摩天大樓》的英國導演約翰·吉爾勒明。男主角傑克由嶄露頭角的小生傑夫·布里奇斯扮演,而女主角則起用了當時還毫無表演經驗的模特傑茜卡·蘭格。
新版《金剛》於1976年1月開拍,當年8月殺青,拍攝期間保持了每天12小時以上的工作強度。影片由義大利人卡洛·拉姆波蒂(後來此人因《異形》和《E.T.》兩度摘得奧斯卡獎)負責特效工作,按照他的設想,特效部門製作了一個40英尺(約合12米)高的大型機器人,以扮演金剛。
事實證明,這個造價不菲的機器人並不成功,只拍攝了幾個鏡頭就被擱置一旁。金剛改由特效化妝師瑞克·巴克設計製作了一套由硅膠和馬鬃製成的「猩猩裝」,並由他本人親自扮演。為了表現出金剛的動作和神態細節,特效部門還為大猩猩製作了大型的機械手臂和雙腿,巴克同時准備了七種不同表情的金剛面具,以供不同場景使用。
《金剛》於1976年12月在美國首映,盡管票房成績不錯,卻惡評如潮,被認為失去了原作中自由的神采和想像力。1986年,勞倫提斯組建原班人馬拍攝了續集《金剛還活著》,則根本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
轉載自--新浪網
『肆』 奇跡電影是什麼時候上映
奇 跡 (2011)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主演: 前田航基 / 前田旺志郎 / 大冢寧寧 / 小田切讓 / 夏川結衣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11-06-11(日本)
片長: 128分鍾
『伍』 電影金棕櫚獎是哪一個國家的電影金獎
金棕櫚獎 一、獎項簡介 1、金棕櫚獎(Golden Palm) 金棕櫚獎,前身為「金鴨獎」。「金棕櫚獎」乃是戛納電影節至高無上的大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這是由於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 必須說明的是,短片單元還有一座金棕櫚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約定俗成的「金棕櫚大獎」,僅指主競賽單元的那枚棕櫚枝(長片)。 金棕櫚難於攻陷的程度毫不亞於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縱觀其歷史,「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國)、比爾·奧古斯特(丹麥)、今村昌平(日本)、艾米爾·庫斯圖里卡(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達內兄弟(比利時)。(這里計算的「雙金棕櫚」成員,不包括「金棕櫚最佳短片獎」。) 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德州巴黎》(維姆·門德斯)、《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特利爾)、《鋼琴師》(羅曼·波蘭斯基)、《華氏911》(邁克爾·摩爾)等,均為金棕櫚大獎得主。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並列)。 2、評委會(評審團)獎(又稱「評委會[評審團]特別獎」) 不同於上述獎項,評委會獎(評委會特別獎)屬於非常設獎項,地位類似「xx榜中榜」的傳媒推薦獎,頒獎原因往往是個別評委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近15年的獲獎作品有:拉斯·馮·特利爾的《歐洲,歐洲》、大衛·柯南伯格的《慾望號快車》、科恩兄弟的《老婦殺手》、阿皮察朋·維爾拉瑟查庫的《熱帶病》等。我國的獲獎影片為: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和王小帥的《青紅》——當然,其中不乏獎項平衡的作用。 「評委會大獎」系偶然誕生,只因為替一兩部得不到金棕櫚的佳作而倍感惋惜才臨時設置,如今則演變為「最佳影片第二名」地位的常設獎項。與柏林電影節的評委會大獎如出一轍,旨在表彰僅次於金棕櫚獎影片的「亞軍」。 較之金棕櫚獎作品集藝術價值、現實意義、社會意義於一身的高標准嚴要求,評委會大獎得主多為張揚個性、愛憎分明的「狠角色」。以華語電影為例,兩部評委會大獎作品《活著》(張藝謀)、《鬼子來了》(姜文)均未拿到國內公映許可證,不無諷刺意味。印象較深的還有曾被馮小剛痛斥的《老男孩》(韓國,朴贊郁),「讓人在生理上本能地抗拒」的評語一時引發話題。 此外,評委會大獎還有「金棕櫚獎」前站跳板的意味。昆汀·塔倫蒂諾在憑《低俗小說》稱霸前,借《落水狗》斬獲評委會大獎;拉斯·馮·特利爾也曾於《黑暗中的舞者》問鼎的數年前,因《破浪》贏取評委會大獎。看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只要能在最後關頭脫穎而出、躋身本屆的競賽行列,便有極大希望戴冠金棕櫚。 3、最佳導演、影帝、影後、編劇獎 與奧斯卡獎的設置區別在於: 第一、戛納的演員獎,無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改編劇本之分。 馬丁·斯科塞斯、科恩兄弟、邁克·漢尼克、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等不同時代的世界級名導,皆有戛納的最佳導演頭銜入賬;奪得該獎的華語導演為:王家衛(《春光乍泄》)、楊德昌(《一一》)。 凱薩琳·德納芙、傑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拉·於佩爾等本土演技大腕在戛納封後封帝可謂平常,西恩·潘、霍莉·亨特、湯米·李·瓊斯等好萊塢牛人也頻頻於此鍍金。唯一的華語戛納影後即「香港金像獎第一女星」張曼玉(《清潔》);華語戛納影帝則有葛優(《活著》)、梁朝偉(《花樣年華》)兩位(貌似審美反差不小……)。 順便一提,最佳編劇獎至今未有華語電影人奪魁的紀錄。 4、金攝像機獎、藝術貢獻獎 「金攝像機獎」即最佳處女作獎;「藝術貢獻獎」主要表彰作品的映像價值,即藝術指導、服裝設計、化妝等,相比奧斯卡對技術類獎項的細致劃分,戛納的態度明顯不置可否。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和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曾獲藝術貢獻獎,金攝像機獎至今尚無華語電影人摘取。 其他,如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性質)、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法國文化獎等均非主競賽單元常設,故不贅言。
『陸』 請問是知道這部電影
BT下載頁面http://www.fiorentina.cn/Soft_Show.asp?SoftID=172
影片英文名: Das Wunder Von Bern
影片中文名: 伯爾尼的奇跡
影片分類: 體育片
影片產地: 德國
出品年份: 2003年
影片長度: 100分鍾
導演: 榮克·沃特曼
編劇: 榮克·沃特曼
霍胡斯·哈恩
主演: 彼得·洛邁爾
路易·克拉姆羅特
盧卡斯·格雷戈霍威茨
IMDB得分:7.5/10 (812 votes)
IMDB鏈接:http://us.imdb.com/title/tt0326429/
電影製作:kimlip電影續種:youyoudeyu劇情簡介:
【故事背景】
1954年第5屆世界盃(瑞士)
戰後的德國民眾忙碌於戰後重建的日常工作之中。德國國家足球隊在瑞士打入了世界盃的決賽,將在瑞士城市伯爾尼迎戰當時世界公認最強的足球隊匈牙利國家足球隊,勝算近無。然而,德國國家足球隊不可思議地戰勝了匈牙利隊,第1次贏得了世界盃冠軍,這一難得的勝利被世人譽為「伯爾尼奇跡」。
【故事主線】
沃爾特曼的該部影片系根據德國入圍世界盃決賽的真實歷程,融合一個11歲小球迷的虛構情節做為故事的主線。講述這名男孩的父親--昔日的一位德國士兵,被當成戰俘在蘇聯關了10年後,於世界盃期間回到了這個魯爾谷(Ruhr Valley)煤礦城鎮埃森(Essen)的故事。
【故事梗概】
在德國南方慕尼黑。片中另一角色:保羅·阿克爾曼(《南德意志報》的體育記者)正與未婚妻籌備婚禮,突接到任務趕赴赴伯爾尼采訪,於是便將蜜月改道瑞士。此時此刻的埃森鎮上,人們都聚在魯班斯基(Lubanski)家的小酒館里,觀看電視機上的比賽。店主理查德·魯班斯基曾在蘇聯的戰俘營被關押了11年,常年的死亡恐懼改變了他的性格。別人在看球,魯班斯基(Richard Lubanski)的小兒子馬蒂亞斯(Matthias)如坐針氈。因為他的偶像德國球員赫爾穆特·昂(Helmut Rahn)在出發去瑞士前跟他說過,「只有你在,我才能贏得重要的比賽。」他明白,一定得去瑞士一趟。但是他父親不理解之,在發現了他的動向後,動手打他。母親挺身而出,歷數全家人迎接他歸來之後為使他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狀態所作的努力,魯班斯基終於心有所悟。
公元1954年7月4日,德國隊和匈牙利隊進行最後決賽之日,魯班斯基開著借來的汽車和兒子一起趕到伯爾尼… 比賽當天艷陽高照,臨到賽前卻奇跡般地下起了傾盆大雨。匈牙利人在八分鍾內連進兩球,比賽進行到第16分鍾的時候被德國人扳平。直到第86分鍾,赫爾穆特·昂踢進了決勝的一球。全場轟動,德國隊贏得了世界盃冠軍!
最後一幕中,載著歸來英雄的列車在夕陽駛向地平線,
克里斯蒂安·艾希勒在他的《足球神話網路全書》中如是雲:「伯爾尼的勝利是德國足球美德的誕生,是國家自信心的重生。」
伴隨著伯爾尼的奇跡,戰後德國的經濟奇跡也日漸開始…. 影片簡評:
德國總理施羅德稱贊這部電影是德國電影中的一部好作品,非常感人,以至於他在觀看樣片時就淚流滿面了。總體來說全片的亮點不少,比如說音樂和畫面完美結合,片中德國人對戰爭的反思等!《伯爾尼奇跡》是一部感人的運動題材電影,見證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歷史,但同時也是一出觸動人心的家庭戲,風趣幽默的對話給影片也帶來了幾分滑稽色彩。
::下載地址::
『柒』 《昨日奇跡》上映後票房慘淡,你是怎麼看的
去年的《波西米亞狂想曲》讓全世界影迷跟著皇後樂隊重新搖滾了一回。今年夏天,兩位英國電影老炮打造的《昨日奇跡》又煽起一陣懷舊的披頭士熱潮。
你不需要熟悉皇後樂隊,也會被《波西米亞》復刻的海德公園Live Aid演唱會氣氛所征服。《昨日奇跡》里全部使用主角對披頭士歌曲的翻唱,從成本角度考慮,這么做確實節省了成本開支——在電影里翻唱披頭士歌曲要比使用真正的披頭士錄音便宜得多,這兩種使用模式的版權方不同,後者的授權更難獲得——這樣一來,披頭士音樂的感染力就更加依賴於演員表演與導演技巧,呈現效果大打折扣。
這張情懷牌在35歲以下年輕觀眾為主力的中國市場就失靈了。《昨日奇跡》需要觀眾先了解披頭士,然後才能真正被它打動。
『捌』 《昨日奇跡》這部劇發布了預告片,大家看完覺得怎麼樣
《昨日奇跡》發布全新預告,
由環球影業出品的喜劇電影《昨日奇跡》將於8月16日在國內上映,影片今日發布「音樂奇遇」預告,世界上唯一記得披頭士的素人傑克「咸魚翻身」變成搖滾巨星,在熱愛與信仰中嗨唱曾經的轟動金曲!然而,成為「萬人迷」的旅程上也充滿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未知意外,夢想與名利抉擇時刻傑克又將上演怎樣的驚人之舉?8月16日,《昨日奇跡》即將爆笑上演!
全世界忘記披頭士的巧妙設定,濃厚的喜劇色彩,經典的披頭士金曲,讓電影收獲好評無數,知名電影雜志《國際銀幕》給出「這是一部迷人的、創意十足的高品質浪漫喜劇」的贊美。 8月16日,跟隨《昨日奇跡》坐看「夢想攜帶者」傑克搞笑大變身,用歌聲致敬披頭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