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對生活有影響嗎
電影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從產生以來逐漸成為最普及、最重要的藝術樣式(電視只是傳輸方式的改進,其以聲畫為手段的表現特,質與電影一致),列寧說:對於我們來說,在一切藝術樣式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影。電影對人的行為、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美國現在人均每年看6次電影。
2、對人類文化信息傳輸方式的巨大變革,使人類進入影視文化(信息文化)的發展階段。西方學者認為人類文化經歷了三個階段:以語音為載體的口頭語言文化,以文字為載體的書面語文文化,以音像為載體的影視文化。
二、電影評論的作用:
1、影評是一種科學的活動,是電影藝術與觀眾的橋梁,是實現電影三重價值(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的.重要手段。國外影評主要作用於票房價值,中國影評側重於社會性,形成中國特有的、最廣泛的群眾影評浪潮,形成中國文藝評論獨特景觀。
2、影評本身是一門藝術,有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思辯能力、寫作能力。從寫作學的要求看,影評寫作需要信息處理能力,也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能力的綜合運用。許多人從影評起家,走上專業文化工作道路。上海市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97年高考語文中有一道小作文題,要求學生寫影評,題目是《推薦一部影視劇》,15分,這一舉措使學校掀起起電影熱,97年的《文匯電影時報》和98年2月11日《新民晚報》對此作了報道。國外文科大學一般都有電影課程。今年,東南大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求大學生觀看百部優秀影視片。最近,北師大為大學生設立電影院,結合放映的影片請專家給學生講評。
電影從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對於人類歷史,一百年不過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就其相對應的現代社會,可說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是飛躍式的,電影的變化更為奇速。拿最早拍攝的電影。不管是法國的《工廠的大門》、美國的《梅.歐文和約翰·頓斯的接吻》、德國的《柏林風光》,或是稍後的敘事片,如梅里愛的《月球旅行記》、鮑特的《火車大劫案》,與當代電影相比,不管是中國片還是外國片,尤其是當代好萊塢的那些所謂的「巨片」,如《星球大戰》、《大白鯊》、《終結者》、《侏羅紀公園》、《辛德勒名單》,都不可同日而語;後者拍攝的技術、技巧和方法,以及它們所蘊容的文化氛圍和義理內涵,都大大超過了前者,超過了以往。
㈡ 如何寫好一篇影評
影評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一篇好的影評應該讀上去既有趣又有內容,評價一部電影,卻又不泄露太多的情節。這里將告訴你如何有效地傳達自己的想法又吸引觀眾閱讀。
一、影評寫格式及內容的方法
1、題目
題目是任何寫作中的第一閃光點,影評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影評題目,關鍵在於它能否用於傳遞作者想要在影評中表達的信息。要找一個恰如其分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要從題目入手。影評的題目注重巧妙,新穎,構思獨特,起到讓別人一看見題目就想讀下去的作用。最好使用概括性的詞語。
2、開頭
題目-開頭-(中間)-結尾是既定的格式,影評最重要的是開頭,要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使他們有看下去的慾望,因此,開頭無疑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在影評的開頭,可以開門見山地一上來就介紹你所要寫的影片最吸引觀眾的地方,或直接寫影片的高潮,從而引起讀者的興趣,也可以引用一電影名家的名言,順理成章的將讀者引入閱讀的氛圍中。
3、中間
這一部分是影評的核心內容。影評就是寫一篇比較日常的議論文,因此我們在寫影評時應注意多分析、少敘述,以你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中心,擺出論據,層層推演,千萬不能跑題,要自圓其說。
4、結尾
正所謂虎頭蛇尾,在結尾我們應該先對影評的主要內容進行具體點的概括,然後根據自己所圍繞的中心思想能夠進行感情上的表達,其次要闡述一下自己對整個影片的理解;最後運用名言進行收尾,讓主題得到升華。
二、影評寫作要求
1、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2、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價,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3、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
4、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5、影評的作用及意義
影評是一種十分科學的活動,是架在電影藝術與觀眾之間的一座橋梁,是實現電影三重價值,即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的重要手段。國外影評主要作用於票房價值,中國影評側重於社會性,生活化,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最廣泛的群眾影評浪潮,形成中國文藝評論獨特景觀。而學習編導專業,就是走在了影評熱潮的最前端、最專業的一條道路上。
影評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有利於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思辨能力、寫作能力。從寫作學的要求看,影評寫作需要信息處理能力,也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能力的綜合運用。近幾年,包括東南大學在內的許多高校,都開展了校園文化活動,要求大學生觀看百部優秀影視片。而最近,北師大也為大學生設立電影院,結合放映的影片請專家給學生講評。影視評論,不僅是對電影的總結,也是對觀影人群靈魂上的升華。
㈢ 怎樣才能寫好影視評析
E時代、IT時代、動漫時代、讀圖時代、物質時代……這個時代如玩「帽子戲法」一
般,變化著一頂頂光怪陸離的帽子,招搖在歷史軌跡上。如果你在馬路上看見一頂光鮮時
髦的帽子,也許能找到一個標簽:偶像劇時代。電視里,時髦漂亮的男人,頂著一個悟空
式的爆炸刺蝟頭,饒舌著「被遺忘的人」和「遺忘別人的人」。以都市「白骨精」自居的
姐姐狂起雞皮疙瘩,大叫:「拜託說得有點SENSE好不好!」隔壁大一的小妹妹卻是兩眼直
放光,一副心意盎然的模樣。坐在這兩人中間,看著兩邊自己的「昨天」和「明天」,但
是現在,我是
免費暢游內蒙古大草原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國際知名公司招聘職位
中間派。因為,偶像劇自有法則。
元素:美女帥哥
偶像劇第一要緊的,就是偶像夠不夠分量。看看咱這陣容:四小生中來了個保劍鋒,
T型台上走來了紅模倪景陽,還有好多說不上名來的花兒草兒,一起熱熱鬧鬧地開放在「嘉
英中學」的校園里,誓要把校園變成另一個時尚圈。講台上的老師,課堂里的學生,不是
比服裝就是軋頭型,一個比一個酷。每一場戲都是一次個人走秀,擺酷斗靚,爭奇搞怪,
合不合理不要緊,看不看得懂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看上去很美」,誰叫這是一個美女
當道、帥哥橫行的時代呢!
招式:移花接木
不知什麼時候起,咱們的電視劇開始有些急吼吼的,不是「借鑒」就是「學習」,最
狠的一次居然全盤照搬了木村拓哉的《悠長假期》,更絕的是連一句台詞都沒錯漏。有了
這樣的基礎,《十八歲的天空》再怎麼著,也是個含蓄。十八歲的天空上魅影重重,巧「
移花」妙「接木」,《GTO》、《野蠻女友》都齊活了。保劍鋒和倪景陽,活脫就是一個麻
辣教師配野蠻女友。問題學生、反叛老師,都戴著一張GTO的臉譜,細到教室里的學生幫派
、辦公室里的老師搭配,還有迷你裙、打領帶、拉風的發型、書卷氣的腔調,這份「臨摹
」功力可用「惟妙惟肖」來贊嘆。但是話說回來了,各位觀眾,你們總得給偶像劇這個剛
學走路的孩子一個臨帖的的過程。
臨摹:有形無神
無疑,《十八歲的天空》讓我們看到了
GTO的影子。然而到底得了幾分「真傳」,卻很需要掂量。一張「薄荷紅茶」的碟片,
從失蹤到重現,應有的鋪墊、懸念、沖突,都沒有給予展開,整個過程顯得乏味,如同蜻
蜓點水,而所謂的麻辣老師更是像個無厘頭的小混混。更讓人胸悶的是,石延楓與武歷平
,這兩個死對頭初次保齡球對抗竟然是機械地在人物的全景和近景之間切換,沒有工作特
寫,沒有球的鏡頭,哪怕一個———還在納悶結果的時候,就發現石延楓拂袖而去,只能
推測是他輸了。本來一個很好的競技運動,結果被拍得呆板無比,實在令人沮喪。看來,
導演給你開了一扇門,就必然給你關上一扇窗,對偶像劇就不能太認真,就不要問有沒有
深度、有沒有力度,不談文化,不談生活,不要真實,不講邏輯,包括劇本文本和製作技
術。
不過,咱也不要老挑刺了,再怎麼不濟,看在國貨的份上,也該溫柔點。在沒有偶像
劇的年代,瓊瑤片成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人共同的夢想滋生地。如今無論開口還是落筆總
免不了要把《還珠》批上幾句。終於明白,成長是個圈子,所以《十八歲的天空》這樣的
偶像劇是不愁沒人看的,可以是正當發夢,也可以是懷念一種老心情。
-烏鴉我是一名高三數學老師,說實話,這個校園生活離我們現實太遙遠了,如果我以
保劍鋒為模範的話,恐怕我們班就完了。
-高中老師偶像是上帝不公平的最佳證明。成為實力派需要一個演員的悟性,但是成為
偶像派靠的卻是天資。也無怪現在全國上下整容行業開展得如火如荼,這樣的心理對普通
人同樣適用,觀眾就是沖著這個來的。
-黑白配漂亮的臉蛋、搞笑的段子,觀眾不會累,眼睛不會酸,校園成了一個大秀場,
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用美不美衡量,不要怪人家沒SENSE,這才是偶像的最高境界,降低
對電視的關注,增加對偶像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