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出處
《莊子》曰:東海之鱉,謂埳井之蛙曰:夫海,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涯不減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
埳井之蛙當然不知道海洋的壯闊,而只知道淡水中的土鱉。它們目光如豆,心胸狹隘。
晉代潘尼《鱉賦》有雲:「有東海之巨鱉,乃負山而吞舟。」
可見,傳說中,海洋是有可負山而吞舟之巨鱉,遠非淡水中的土鱉可比,也非埳井之蛙所能理解。在談論《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時說「『五洋捉鱉』是不通的事,鱉生在淡水五洋是鹹水沒有鱉,這是強造的一句空話」就是這樣一種典型。
因此,「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有典故出處的,並非如某些人所說的生安白造。
㈡ 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飛向長空摘月亮,潛下海洋捉魚或鱉。
原句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出自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作品原文: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白話譯文:
我從小就心懷凌雲壯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岡山。走了千里來尋訪這片舊地,哪裡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還有汩汩暢行的流水,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風和雷在運動,旌旗在招展,這就是人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剎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麼困難的事,只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賞析:
上闋描述詩人重上井岡山經過,敘事、寫景、抒情溶為一體;表達了詩人歡快的情緒和豪邁的氣概。
下闋詩人觸景生情,回顧三十八年革命歷程;融情於理,以發人深省、深刻的哲理總結詩篇。
縱觀全詞,筆調明麗、輕松,揮灑自如;節奏優美歡快,巧妙運用諺語、古人詩句。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一體,意境開闊、高遠。可以說其藝術性和思想性高度統一,是現代詩詞寶庫中難得的瑰寶。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創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並沿著這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1965年5月,毛澤東又重上井岡山。闊別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
㈢ 一個女生跟我說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嗎 什麼意思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什麼意思
最近大熱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里,見清因為販賣盜版光碟被拘留,小曉慢下這個消息,以女朋友的身份護甲陪林爸爸過年,在接見清出獄的時候,小曉問她:「你願不願意為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我願意。
在劇中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感情在開始也是非常的恩愛,當時見證他們感情的一句話就是敢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個梗也是沿用到了許多情侶的段子裡面,比如你願不願意為我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等等,就這樣成了一個梗。
九天攬月五洋捉鱉出處是哪裡
這句詩的出處也是可以考究,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寫在1965年的一首詞,是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為一爐,也是開創了當時的先例,表達了當時的革命氣概!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㈣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
表達戰勝一切的強烈自信和無比豪情,表達中華兒女凌雲壯志,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
出自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白話譯文是:「我從小就心懷凌雲壯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岡山。走了千里來尋訪這片舊地,哪裡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還有汩汩暢行的流水,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風和雷在運動,旌旗在招展,這就是人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剎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麼困難的事,只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4)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類似詩句: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2、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距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3、侵華日寇愈驕矜,救亡大計誤和親。東北已陷熱河失,倭騎三面圍平津。燕台西南三十里,宛平城外起妖氛。盧溝橋上石獅子,飽閱興亡又驚心。
4、失橋奪橋戰正酣,撤軍軍令重如山。妄說和平未絕望,欲將仁義化凶頑。元戎已訂約,將士仍喋血。敵酋暗指揮,賊兵大集結。一夜鼙鼓漁陽震,虜騎長軀風雷迅。
㈤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此句的意思是: 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
可見作者的無所畏懼的英雄主義精神、戰勝一切的強烈自信和無比豪情。詩人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達中華兒女凌雲壯志。可以飛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測五大洋去捉拿「魚鱉」,然後談笑風生、唱著勝利的歌曲,從容而歸。酣暢淋漓的抒發了詩人征服宇宙的革命家豪情。
㈥ 我願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出處也是可以考究,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寫在1965年的一首詞,是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為一爐,也是開創了當時的先例,表達了當時的革命氣概。
在熱映電影《後來的我們》中,「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出現過好多次,你是否記得它每次出現時,帶給你的情感震動。
(6)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這是一句串聯起男女主人公十年愛情故事的重要台詞,對人物塑造和劇情推動起了重要作用。每個人都能在別人的故事裡看見自己的影子。
第一次,林見清幫忙把方小曉喝醉酒的「法學博士」男友抬回宿舍,林見清問:「他對你好嗎?能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嗎?」方小曉臉上沒有一絲猶豫,但是又若無其事地點了點頭。
林見清雖然對方小曉選擇對象的態度保持懷疑和擔憂,但依然能看見方小曉美好善良的一面,林見清說:「你和我見過的所有女孩都不一樣,你會罵人、會喝酒、會打牌……」
第二次,在昏暗的地下通道,方小曉炫耀新男友給自己買的手機,林見清說:「送你手機不叫愛你,真的愛你的人會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然後停下賣碟生意,帶著方小曉去跨年。
第三次,時光飛逝,十年之後兩人在飛機上重逢,因天氣原因航班取消,林見清開車送方小曉回家,臨走前,兩人深情告別,林見清說:「祝你找到那個能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人!」
㈦ 上九天攬月 下五洋捉鱉 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飛向長空摘月亮,潛下海洋捉魚或鱉。
原句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出自毛澤東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作品原文: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白話譯文:
我從小就心懷凌雲壯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岡山。走了千里來尋訪這片舊地,哪裡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還有汩汩暢行的流水,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隘口,就沒有任何的險處可看了。
風和雷在運動,旌旗在招展,這就是人間。三十八年都過去了,猶如彈指的一剎那。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或鱉,談笑間高奏凱歌還師。世上沒有什麼困難的事,只要肯下定決心去登攀。
賞析:
上闋描述詩人重上井岡山經過,敘事、寫景、抒情溶為一體;表達了詩人歡快的情緒和豪邁的氣概。
下闋詩人觸景生情,回顧三十八年革命歷程;融情於理,以發人深省、深刻的哲理總結詩篇。
縱觀全詞,筆調明麗、輕松,揮灑自如;節奏優美歡快,巧妙運用諺語、古人詩句。敘事、寫景、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一體,意境開闊、高遠。可以說其藝術性和思想性高度統一,是現代詩詞寶庫中難得的瑰寶。
(7)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筆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於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創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並沿著這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1965年5月,毛澤東又重上井岡山。闊別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
㈧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出自哪首詩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出自毛澤東同志的詩作《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二、全詩釋義。
一直就有著凌雲的壯志,今天又重新登上了井岡山。從千里之外來尋訪這片故地,沒想到這里早已變了嶄新的模樣,哪裡還有一點過去的樣子。到處都是鶯歌燕舞,還有潺潺的流水,寬闊的馬路好像直通到了雲端。過了黃洋界的隘口,就沒有什麼驚險的地方了。
天上風雷驚動,地上紅旗招展,這就是人的力量。三十八年過去了,彷彿就是彈指的一剎那。可以到九層天上去摘月亮,也可以到五大洋里去捉老鱉,而且還能夠輕輕鬆鬆談笑著唱著凱歌回來。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難以完成的事情,只要我們肯努力去做。
詩歌三十八年重遊舊地,想想當年艱苦的歲月,再看看今天的變化,毛澤東同志心中肯定是感慨萬千。他感受著革命成功後人民的偉大勝利,生活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充滿了希望。在這種希望當中,毛澤東同志由衷地感到自豪不已。
這首詩寫的雖然是環境的變化,但是卻展現了一代偉人博大的革命胸懷。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去做,那麼美好的生活就不會遠。
㈨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什麼意思
1、上九天攬月:到天的最高處去摘月。常形容壯志豪情。攬:採摘。
2、五洋捉鱉 :表達了一種氣勢。無論鱉在哪(五大洋),都要捉住。
3、這句詩的出處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寫在1965年的一首詞,以登井岡山為題材,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熔為一爐,也是開創了當時的先例,表達了當時的革命氣概。
(9)下五洋捉鱉上九天攬月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1、上闋首句如隕石墜地,似鴻鵠凌空,起筆突兀非凡,氣勢博大,意境高遠。「凌雲」二字,不僅形容巍峨的井岡山之高,而且形容偉人志向高遠。
2、自從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開創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乃至重遊井岡山(1965年5月),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已有38年了。這38年,神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詩人從「坐待時機自主張」少年,到「風華正茂」上學時期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青年學生,以至經長征、驅日寇、滅老蔣、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重上」不僅照應上文「久有」重訪井岡山夙願,而且表達了詩人盼望故地重遊迫切心情。
4、1965年春天,詩人巡視大江南北之後,以70歲高齡重遊井岡山,實現了盼望多年的夙願,其興奮之情,不言而喻,倍感親切;舉目環視莽莽蒼蒼的井岡山,變成多姿多彩,生氣勃勃「新顏」。「
5、詩人展示一幅絢麗多彩圖畫:藍天綠樹,黃鶯婉轉,紫燕飛翔,溪澗流水潺潺;舉目仰望,盤旋的高路,插入白雲渺渺的雲端。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無比喜悅、輕松而舒暢的心情。流暢明快的筆調,抒發了詩人對井岡山變化之美的贊頌。
6、詩人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形象的描繪了井岡山的變化;它是當時國民經濟經過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呈現祖國新貌的縮影。
㈩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你這里也是化用的毛詞。但是,和女孩子說這個,她不一定滿意或認同的文采,這兩句和你的表白,場景意境都不太符合。(個人觀點)雖不能於你呼風喚雨,摘星抱月。卻願陪你伴花逐柳,追風引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