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游擊隊歌》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歌
在電影《撲不滅的火焰》的52:34分,原唱:長影樂團。
❷ 游擊隊之歌到底是哪部抗日電影的插曲
游擊隊之歌壓根就不是專門為某一部電影創作的歌曲
象網上說的青年中國,東方紅,也都是借用一下這個歌曲作為插曲,東方紅本身就是一個紀錄片,應該連插曲都談不上
因為這首歌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創作的歌曲,最初是1937年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的名義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
❸ 電影鐵道游擊隊中的一首著名歌曲是什麼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❹ 游擊隊之歌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誰啊 選自電影《中國青年》,賀綠汀/詞曲 游擊隊之歌 作者:佚名 賀綠汀
❺ 鐵路游擊隊之歌是誰唱的
《鐵道游擊隊》主題曲歌名叫《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原唱是陳景熹。
1、歌手資料:
陳景熹,1936年9月出生, 9歲時,母親病逝;11歲時,父親被捕。坎坷的經歷並沒有影響他對知識的渴求。從1951年就獨自在上海生活,在教會學校聖芳濟中學讀書期間還是學校的文藝骨幹,在業余合唱團里,他是個活躍分子。1956年夏天,中學畢業,在一個同樣喜歡唱歌的同學的提議下報考了上海市文化藝術幹部學校,以一首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在全國五六百考生中脫穎而出,被學校錄取。由他領唱的《鐵道游擊隊》主題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成為紅極一時的抗戰影視歌曲。
2、歌曲簡介: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 年,是故事片《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故事片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棗庄臨山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曲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中文名稱: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填 詞:蘆芒、何彬
譜 曲:呂其明
編 曲:呂其明
原 唱:陳景熹
備 註:故事片《鐵道游擊隊》插曲
創 作:1956 年
歌 詞: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靜悄悄。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爬上飛快的火車,
像騎上賓士的駿馬。
車站和鐵道線上,
是我們殺敵的好戰場。
我們扒飛車那個搞機槍,撞火車那個炸橋梁,
就像鋼刀插入敵胸膛,打得鬼子魂飛膽喪。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
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哎……嗨……嗨……
❻ 游擊隊之歌 歌詞
【歌詞】
(一)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里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
在高高的山崗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搶佔去 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二)
哪怕日本強盜凶 我們的弟兄打起來真英勇
哪怕敵人槍炮狠 找不到我們的蹤和影
讓敵人亂沖闖 我們的陣地建立在敵人側後方
敵人的戰線越延長 我們的隊伍越擴張
不分窮,不分富 四萬萬同胞齊武裝
不分黨,不分派 大家都來抵抗
我們越打越堅強 日本強盜正在走向滅亡
待到最後勝利日 世界的和平見曙光
《游擊隊歌》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於1937年所作。《游擊隊歌》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以富於彈性的小軍鼓般的節奏貫穿全曲,既給曲調以進行感,又表達了游擊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伺機消滅敵人的典型形象。20世紀90年代初,這首《游擊隊歌》毫無爭議地入選「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❼ 游擊隊之歌的電視劇叫什麼
電視劇 游擊兵工廠 的片尾曲就是游擊隊之歌。
❽ 游擊隊歌是田彥和誰唱的,分別叫什麼名字
《游擊隊歌》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於1937年所作 。 《游擊隊歌》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以富於彈性的小軍鼓般的節奏貫穿全曲,既給曲調以進行感,又表達了游擊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伺機消滅敵人
❾ 誰知道哪個電影里有-游擊隊歌-推薦一下,實在找不到了,老電影也行-
游擊隊之歌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樹林里
到處都安排同志們和兄弟
在高高的山岡上
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
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搶佔去
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❿ 游擊隊之歌 作曲者簡介和演唱者簡介
賀綠汀
賀綠汀
賀綠汀,hè lǜ tīng,(1903-1999) 湖南邵陽市邵東縣人。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第1隊,後在重慶育才學校任教。皖南事變後,參加新四軍,在軍部和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從事音樂創作和教學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1945年後在華北大學任教。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文工團團長。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全國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主要音樂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樂《森吉德瑪》、《晚會》等。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麥新
目錄
人物簡介
詳細說明
作品
麥新紀念館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後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把他消滅!沖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這首不朽的戰歌《大刀進行曲》,是革命音樂家麥新同志創作於1937年7月。
1936年,麥新先入南光中學,後轉入上海中學讀書。期間 ,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製造「濟南慘案」的影響,他參加上海市民舉行的示威遊行。同年,他加入「歌曲作者協會」、「歌曲研究會」,向冼星海學習作曲和指揮,開始初期創作活動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麥新參加了上海歌詠界戰時服務團,成為該團領導者之一,從事慰勞傷兵和難民教育工作。1938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6月,在開魯縣境內遇國民黨殘匪的突然襲擊,經英勇搏鬥,終因寡不敵眾,不幸壯烈犧牲。
麥新從事音樂創作的時間約有十二年,在他的歌曲中,表現抗日將士英勇殺敵的群眾性歌曲,尤以《大刀進行曲》最為突出,在群眾中影響最大,流行最廣。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口,英勇的中國軍隊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上海的青年學生,他們走上街頭募捐籌款,為勇士們趕制大刀。麥新正是在這種情景下,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滿腔仇恨,懷著對中華民族抗日救亡必勝的堅定信念,自己作詞作曲,創作了這首戰斗性的群眾歌曲,並在標題下加上副標題:獻給二十九軍大刀隊。這首歌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爭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激勵著無數勇士們飛舞大刀,沖向烽火硝煙的戰場,也表現了全國愛國的同胞們,積極起來參加抗戰,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組成銅牆鐵壁的戰斗堡壘,誓把日本侵略者全殺盡的戰斗決心。
編輯本段詳細說明
麥新(1914-1947),原名孫默心、孫培元、鐵克等,1914年12月5日出生於上海市。從1920年開始先後在上海市自勵公學、鋼山小學、南離公學和格治公學讀書。1926年考入南光中學,後因家中生活困難輟學。1929年到美亞保險公司任職員,並堅持讀夜校。
九一八事變,麥新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5年,他參加上海進步歌詠團體——民眾歌詠會業余合唱團。1936年,參加歌曲研究會和中國歌曲作者協會。他經常與呂驥、冼星海等音樂家一起學習和探討音樂創作。
抗日戰爭時期,麥新參加上海共產黨組織的戰地服務隊,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中,他創作了《向前沖》、《馬兒真正好》、《大刀進行曲》等歌曲60 余曲,歌詞《九·一八紀念歌》、《犧牲已到最後關頭》、《保衛馬德里》等20餘首,還寫了《關於創作兒童歌曲》、《略論聶耳的群眾歌曲》、《談特點》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