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是枝裕和導演電影,都具有哪些共同點
家庭刻畫和室內布局,是是枝裕和導演影片里一貫存在的共同點
1.復雜的家族關系的刻畫,是是枝裕和導演影片里一向的主題。
不同的家宅與同一家宅的變化,滲透進人物的心理構建之中:《步履不停》中,他將橫山家的房子具有的時間和空間濃縮後,“看見了一個家庭的過去和未來”;《比海更深》中,他找到曾居住過近20年的老家東京清瀨市旭丘社區,在與以前生活相似的房型里,進行了“昨日、今時和未來”的離別重奏;《海街日記》中,古都古宅一年光景的四季流轉,暗含了四姐妹在代際與親情關系間的幽微變化;《無人知曉》中,一個極小的、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出門,不能去陽台的公寓房間,承載了孩子們的生活重心。正因此,遍布人流的街道與天上的飛機這類平常事物,成了他們對鮮活生命的渴望;《小偷家族》同樣如此,大多數的戲份圍繞在這個殘損、破舊的小宅里。
⑵ 在日本的當代電影導演裡面,是枝裕和的電影水平,可以排到什麼席位
是枝裕和是一位大師級導演,他有三部電影進入豆瓣TOP 250。
顯而易見,是枝裕和可以稱得上是北野武之後在國際電影節上最為成功的日本導演。
⑶ 對於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你作何評價你為什麼這樣評價
說實話,對於國外的導演其實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但是如果讓我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外國導演的話,那麼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是枝裕和。之所以喜歡他,主要是因為在保證作品速度的同時,他也是最能夠保證作品質量的一個外國導演。作為一個出場率比較高的導演,他的作品不管是在觀賞性還是在票房上都非常的有吸引力。也正是因為有票房的號召力,才導致有更多的投資人願意投拍他拍攝的電影。但是隨著姐妹們情感的不斷加深,我發現梅子酒在他們中間代表了一個童年,同時也代表了一個完整的家庭。每當他們拿起這杯酒的時候,就會想起曾經的美好過往,同時又會在心中不斷的感慨,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喜歡用用食物來表演的話,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會得到一種異樣的滿足,而喜歡食物的人也必定是一個幸福的人。
⑷ 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04年的電影《無人知曉》取材於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1988年一月,日本東京西巢鴨地區一名母親為了與新男友同居,拋棄了四名子女。14歲的長子獨自撫養分別7歲、3歲及2歲的妹妹,公寓凌亂,小孩白天亦不上學,四處游盪。3歲的妹妹因偷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被毒打致死。眾人將妹妹的屍體置入皮箱,拖到埼玉縣秩父市公園埋葬。同年七月,鄰居發現房屋長期只有小孩居住而報警,事情才終曝光。
在是枝裕和的改編電影中,箱子,從一開始就是個重要道具。單身母親福島惠子帶12歲的大兒子明去拜訪新居鄰居,說孩子父親在國外工作,明小學快將畢業,成績良好。可回到家,榻榻米上幾口皮箱打開,竟有兩個小孩兒蜷在裡面!5歲的茂和3歲的小雪咯咯笑著從箱子里爬出來,一家人歡歡喜喜布置新居。天色漸暗,哥哥明到火車站找到11歲的大妹妹京子,兄妹倆趁天黑潛回公寓,闔家團圓,在桌邊圍吃泡麵。橘黃溫暖的燈光,媽媽慈愛的微笑,孩子們興奮明亮的眼睛——這是多麼奇特的一個家庭啊。
這樣一個開場強烈地調動了我的好奇心:這些孩子難道是撿來的孤兒?媽媽靠孩子們的政府福利過活?虐待、幽禁兒童案件?
事件的發展卻不像我猜想得那麼單純。You飾演的母親惠子雖然不乏私心,但她愛子之切也很真實。她會在下班後給孩子們帶好吃的壽司回家,她給小女兒梳頭,孩子們也有很多玩具打發不能出門的日子。惠子的第一次出走是暫時的,雖未能如期返家,但她終是回去了;而她與孩子們的畸形關系也正是在這里通過前男友的口述第一次初現端倪。但是枝裕和並未把敘事的重點放在解釋前因後果之上,他的視角很遠,生物學報告一樣冷靜細致地觀察一家人的生活小節;可電影的情緒並不冰冷,大規模的畫面全留給四個孩子相處的日常情趣:陽台上養在泡麵碗里的綠色植物,弟弟茂偷偷越界揀玩具玩的小得意,妹妹小雪吱吱響的小紅皮鞋,京子漂亮的紅鋼琴,還有陽光,無處不在透明而溫暖的陽光。
哪怕情況急轉直下,他也絕不煽情,似乎一切都沒什麼大不了,似乎發生的一切都自然而然,沒什麼可大驚小怪。長子明所面對的壓力和無措全通過一種極其收斂的不經意暴露法來展示,他會因朋友們不願來凌亂的家裡玩而沮喪,他也懷疑母親對他們的拋棄,但在表現生存艱辛的時候,鏡頭的重點,依然是他跟弟弟從便利店拿到過期壽司後的興奮開心,依然是和弟妹們在公園汲水相互玩鬧的無憂無慮,Gontiti樂隊伴奏的古典吉他琴音還是那麼干凈清新,彷彿在孩子的純真世界裡,現實怎麼都會退縮,怎麼都可被暫時遺忘一樣。
片中唯一一次直白的情感宣洩還是離不開箱子。明和朋友Saki拖著箱子里的小小屍體偷偷去機場安葬,兩個十幾歲的孩子,白衣服上沾了泥巴,迎著微曦的曙光,在空曠的早晨一語不發的從黑暗走向黎明,耳邊響起的是《珍寶》的歌聲:「姍姍來遲的春光,讓人深吸一口氣……我逐漸成長,沒有人可以親近……」
這是整部片子唯一讓我流淚的地方,但哪怕眼淚,也終是收斂的。因為是枝裕和通過《無人知曉》想表述的絕不僅是對孩子們的同情,或是對失職母親惠子的控訴,他用明媚溫馨的鏡頭語言和那些瑣碎微小的生活細節對整個社會提出了最為尖銳,甚至完全無法解決的問題:如何彌補社會福利干預和家庭權益之間的裂痕?如何處理這種兄妹不願分開的特別案例?如何及早甄別家庭遺棄現象並避免悲劇的發生?
這樣的收斂態度固然源自理性,但更重要的卻是是枝裕和深諳的「平靜之火」的藝術——表層越是波瀾不驚,內里情緒的起伏就越洶涌,最終發泄的埠才越動人。這樣的感傷就像一條狹長的黑色暗流,它裹挾了生活的疲憊與艱辛,浸透了人世的不公和悲苦,它承載了太多無法回答的疑惑,太多難於解決的憂傷,它在繁榮的表層下靜默地流向遠方,將哀凄的夜色染得更黑。
⑸ 是枝裕和的電影都是家庭系列,評價如何
是枝裕和是一位大師級導演,他有三部電影進入豆瓣TOP 250。《無人知曉》9.0分,排名193。《步履不停》8.8分,排名226。《海街日記》8.6分,排名233。除此之外,還有《奇跡》和《比海更深》8.7分,《如父如子》8.4分,《幻之光》8.2分,今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是枝裕和帶來了他的最新作品《小偷家族》。《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繼《距離》《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海街日記》之後第五次提名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也是首次獲獎。MTC評分高達93分,目前是2018年最高分。他的電影多是以家庭生活為主。
⑹ 是枝裕和的電影哪部最好
無人知曉 (2004)
導演: 是枝裕和
編劇: 是枝裕和
主演: 柳樂優彌 / 北浦愛 / 木村飛影 / 清水萌萌子 / 韓英惠 / 更多...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4-05-13(戛納電影節) / 2004-08-07(日本)
片長: 141分鍾
⑺ 是枝裕和的電影好在哪,這10部電影告訴你答案
如父如子 海街日記 步履不停 無人知曉 空氣人偶 比海更深 奇跡 幻之光,還有兩部你自己加吧
是枝裕和(1962年-),日本電影導演,出生於東京清瀨市,
《花之武者》
由是枝裕和編劇、導演,岡田准一、宮澤理惠、淺野忠信、古田新太、香川照之主演,於2006年6月3日在日本上映 。
該片改編自藤澤周平所著同名小說,講述為了追擊殺父仇人,遠離家鄉松本上京的鄉下武士青木宗左衛門,對當地一個美貌的旅店老闆未亡人一見鍾情後,最終他舍棄了只為復仇而活的武士使命,選擇了生存道路的故事 。
⑼ 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奇跡》
這部劇充滿著淡淡的憂傷,卻堅定不移地告訴觀眾一個事實:實現自己的願望很重要,但比實現自己的夢想更重要的事是要讓深愛的人獲得幸福。《奇跡》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去講述一個故事,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實現自己的願望當然很重要,可是自己深愛的人可以獲得幸福是比實現自己的願望還要重要的事情。航一就是在領悟到這一點的時候開始飛速成長的。
劇名《奇跡》可能指的是一種成長,有些人很小就開始成長,有些人一直到老都沒有成長過,這只能說是生活帶來的改變,算是一種奇跡,因為成長不是一定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
這部劇通過一群孩子和滿載著「奇跡」的列車呼嘯而過的事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要面對的事情除了生離和死別,還有很多,生活也有很多無奈的地方,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忍耐,是一部非常不錯的劇,值得一看。
⑽ 如何評價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是日本電影的一位偉大導演,他是一位關注日本真實生活的人,關注社會新聞的導演,1988年,在東京西巢鴨的一個房子里,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兒童屍體和三個渾身臟兮兮已餓了很多天的兒童,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稱為「西巢鴨棄嬰事件」,是枝裕和看了這個新聞後拍出了《無人知曉》。
是枝裕和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在電影中對社會問題的揭露與反思不是社會派導演編劇們那種激進地批判,是一種近乎感同身受的悲憫。《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就完全體現出了對社會底層人的關注,希望他能更加做出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