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方式 > 十面埋伏琵琶曲出自哪個電影6

十面埋伏琵琶曲出自哪個電影6

發布時間:2021-06-26 07:32:47

① 十面埋伏來自哪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音樂。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陽平楚》。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所繪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個段落,都標題可歸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營」全曲序引,表現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音樂有散漸快,調式的復合性及其交替轉換,更使音樂增加不穩定性。
(2)「吹打」。
(3)「點將」主題呈式,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但輪一句輪一拂輪)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

(4)「排陣」。
(5)「走隊」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一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該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
(7)雞鳴山小戰 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氣息急促,音樂初步展開。
(8)九里山大戰 描繪兩軍激戰的生死搏殺場面。馬蹄聲、刀戈相擊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後用拼雙弦、推拉等技法,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項王敗陣。
(10)烏江自刎 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復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舍的場面;然後是一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後四弦一「劃」後急「伏」(又稱「煞住」),音樂嘎然而止。
原曲還有:
(11)眾串凱。
(12)諸將爭功。
(13)得勝回營。衛仲樂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後三段刪去不奏。今日諸家大多承用此法。
整曲來看,又有「起、承、轉、合的」布局性質。第一部分含五段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為「轉」部,第三部分含二段為「合」部。

明代王猷定《湯琵琶傳》中,記有被時人稱為「湯琵琶」的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從這段描述可看出,湯應曾彈奏的《楚漢》與《十面埋伏》在情節及主題上一致,由此可見早在16世紀之前,此曲已在民間流傳。

《楚漢》在明代嘉靖、萬曆前後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

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後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

《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凡十三段;

《李氏譜》名《淮陰平楚》,隋秦漢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養正軒譜》稱《十面》,一名《淮陰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② 電影《十面埋伏》里是用琵琶彈得那首《十面埋伏》嗎 在線等

你好,你聽的很對,不是的,
我也剛聽了。這首是新創作的曲子,和琵琶曲十面埋伏沒有關系。

如果說真的有關系就只有從2:06秒左右開始的音樂背景中的吉他掃弦伴奏是有些模仿琵琶《十面埋伏》開始的掃弦列陣感覺的的。

看來就是為了電影十面埋伏新創作的曲子

③ 歌曲《十面埋伏》的創作背景內容是什麼

《十面埋伏》是在陳奕迅宣布結束與英皇合作的背景下,黃偉文聽到陳奕迅的嗓音一時產生靈感並結合陳奕迅的曲風所創造出來的。

歌詞如下:

聞說你時常在下午 來這里寄信件

逢禮拜留連藝術展 還是未間斷

何以我來回巡邏 偏仍然和你擦肩

還仍然在各自宇宙 錯過了春天

只差一點點即可以再會面

可惜偏偏剛剛擦過 十面埋伏過 孤單感更赤裸

總差一點點先可以再會面

彷佛應該一早見過 但直行直過

只差一個眼波 將彼此錯過

遲兩秒搭上地下鐵 能與你碰上么

如提前十步入電梯 誰又被錯過

和某某從來未預約 為何能見更多

全城來撞你 但最後處處有險阻

只差一點點即可以再會面

可惜偏偏剛剛擦過 十面埋伏過 孤單感更赤裸

總差一點點先可以再會面

彷佛應該一早見過 但直行直過

只等一個眼波

軌跡改變角度交錯 寂寞城市又再探戈

天空閃過燦爛花火 和你不再為愛奔波

總差一點點先可以再會面

悔不當初輕輕放過 現在懲罰我 分手分錯了么

分開一千天 天天盼再會面

只怕使你先找到我 但直行直過

天都幫你去躲 躲開不見我


(3)十面埋伏琵琶曲出自哪個電影6擴展閱讀

《十面埋伏》是香港歌手陳奕迅演唱的一首歌,由黃偉文作詞,郭偉亮作曲,收錄於2003年發行的粵語專輯《Live For Today》。此歌也是西門子手機的廣告曲。

《Live For Today》中由陳奕迅親自參與監制,並找來多位音樂人陶喆、Eric Kwok及梁翹柏等創作11首歌,其中《幸災樂禍》更遠赴美國錄音及混音。專輯中的歌曲名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像專輯名《Live For Today》。

2003年,陳奕迅父親捲入了官司,和女友的感情也多次傳出有變,年中推出的粵語專輯《LiveForToday》里有兩首好作品,一首是主打歌《十面埋伏》一首是最近熱播電視劇的主題歌《歲月如歌》。

④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哪個電影主題曲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不是外國那個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於2004年出品的一部武俠電影,由張藝謀執導,金城武、劉德華、章子怡領銜主演。該片於2004年7月1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的是晚唐時期兩個捕快與一個歌妓的愛情故事。原本歌妓喜歡的是劉捕頭,但後來經過一番周折,歌妓發現自己最愛的竟是金捕頭,劉捕頭則因愛生恨,萌發了殺死歌妓的念頭。最後歌妓為了保住金捕頭的性命,與劉捕頭同歸於盡。

⑤ 琵琶曲《十面埋伏》起源於什麼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描寫了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十面埋伏》的創作年代尚無定論,資料可追溯至唐代白居易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此曲在明代嘉靖、萬曆前後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一代霸王項羽血灑烏江,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於垓下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

劉邦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親率自軍主力30萬於劉邦本部軍20萬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10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

當時的情況是,楚軍處於絕對劣勢,西楚國位於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10萬楚軍成為絕對的孤軍。楚軍缺糧已經幾個月,士兵飢餓,軍隊根本沒有半點補給。

而且,項羽孤軍10萬,連續久戰疲憊,決戰之時已是農歷十二月的大冬天,楚軍剛從廣武前線上撤下來,未經補給,多著夏秋裝,寒冷飢餓,士氣潰散。並且漢軍分五路有秩序推進,先佔楚地,再行合圍,步步為營,包圍圈完善,楚軍難以發動突然性的反攻。就算突圍出去,楚軍離江東家鄉距離遙遠,很難在漢軍的追擊下及時回到己方領土。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韓信30萬主力於劉邦本部軍合兵一股,向盤踞於垓下困守的10萬楚軍發起了最後的進攻。經過半日廝殺,項羽沒能突破漢軍陣線,韓信始終不斷地向後退卻,始終沒有出現在項羽面前。而項羽過於猛烈的沖鋒,卻明顯拉開了軍隊前後的距離。楚軍隊形越來越散,越拉越長,已經漸漸失去了緊密的隊形和互相之間的配合。

戰至下午,漢軍中軍一退再退,左右兩軍迂迴急進,終於完成了前後夾擊之勢。漢軍左右軍隨之投入了對楚軍後方側翼的進攻,以緊密的陣形兩面壓來,迅速合圍了落在後面的楚軍步兵。

楚軍將士殊死抵抗,兩軍官兵絞斗在一起,立刻陷入交戰狀態,楚軍步兵、騎兵被一分兩半,攻勢隨之被牽制。項羽不得已,只好率殘存騎兵回師救援步兵。當得知左右軍完成迂迴並發動了對楚軍後方步兵的進攻之時,韓信隨即組織反擊,並將劉邦主力以及所剩的全部中軍投入反沖擊。

漢軍向項羽和楚軍前鋒騎兵反撲而來,數十萬漢軍將楚軍前後夾擊。項羽見勢不妙,立刻率全軍向反方向突圍,沖開漢左右軍的包圍,退回營中。

此戰,楚軍陣亡40000餘人,被俘20000多人,被打散的20000多人,僅剩不到20000傷兵,隨項羽退回陣中。

隨後,韓信率領全軍收攏此前被楚軍沖散的部隊,全數壓上,徹底包圍了楚軍大營。此間還殲滅了被打散的

⑥ 琵琶曲《十面埋伏》講的是什麼

《十面埋伏》首先是「武曲」又叫《淮陽平楚》最早見於《華秋頻琵琶譜》(1819)。一般認為描寫的應該是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和霸王別虞姬,直至烏江自刎!描寫的應該是「垓下之戰」。

明代王猷定《湯琵琶傳》中,記有被時人稱為「湯琵琶」的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

⑦ 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作曲是誰

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後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凡十三段;《李氏譜》名《淮陰平楚》,隋秦漢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養正軒譜》稱《十面》,一名《淮陰平楚》,凡十八段;《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希望採納,謝謝~!

⑧ 電影《十面埋伏》中垓下之戰琵琶演奏的曲子是什麼

當認識十面埋伏嘍

⑨ 琵琶曲《十面埋伏》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唐朝

⑩ 琵琶曲《十面埋伏》是誰作的

傳統的說法,認為《十面》就是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的樂曲,這當然能夠表明一種主觀意圖。我贊成馮文慈同志《略論十面埋伏》一文(載《音樂論叢》第1輯,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年版)中的觀點:音樂作為反映生活的主觀性與客觀性應該區別開來。本曲的產生應該是明代邊塞戰爭的歷史時期。人們寫古代題材卻總是用自己對當前現實管理水平的體驗和自己掌握的音樂素材來創作的。就其反映生活的客觀性而言,作品實際上是反映了明代邊塞戰爭的現實生活。根據之一是主要旋律帶有維吾爾北疆《古典可見的特點(帶降七度音的調式與曲調上的聯系);根據之二是第一段落就有火炮聲,而火炮用於軍事則不早於宋代末年。不但楚漢相爭時沒有火炮,就連李芳園所假託的隋代也還沒有火炮。

閱讀全文

與十面埋伏琵琶曲出自哪個電影6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特工隊電影全部免費 瀏覽:423
可以看福利電影的公眾號有哪些 瀏覽:607
好看的鄉長題材電影 瀏覽:593
好看的電影騰訊vip專屬的 瀏覽:349
電影如何換掉原來的字幕 瀏覽:148
金城武好看的電影推薦 瀏覽:611
手機怎麼在線截取電影一段 瀏覽:549
yy主播怎麼做電影 瀏覽:274
影音先鋒下載的電影怎麼剪切 瀏覽:88
電影里如何泡方便麵 瀏覽:326
調音師的電影演了什麼 瀏覽:593
電影星河戰隊免費觀看 瀏覽:896
高雄演過的老電影有哪些 瀏覽:257
室友歐美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510
中國的黃一點電影有什麼 瀏覽:914
11月上映的電影還有什麼 瀏覽:175
哪吒鬧海魔童降世電影免費 瀏覽:949
看下一場電影怎麼說 瀏覽:638
如何寫電影腳本 瀏覽:694
騰訊會員怎麼電視看不了電影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