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哪個電影上的人物
明朝刺客 (2017)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閹黨專權。大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培養了三位武藝高強的女刺客冷、凌、影為其效命。錦衣衛指揮使歐陽寒為克制實力強大的東廠,親自出手獲得了扳倒魏忠賢的密函。三位女刺客奉命前去刺殺歐陽寒並奪回密函,豈料任務遭逢意外,刺客凌偽裝成柔弱女子混入歐陽寒藏身的狀元客棧,卻遇到了曾經青梅竹馬的戀人李不笑,而此時,真正的陰謀才剛剛開始......
2. 這是哪個電影裡面的人物
你去找金館長,會有的
3. 這個是哪個電影裡面的人物
拜託怎麼知道是哪部電影裡面的人物裡面有個其實沒有個圖片,怎麼只到了一個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吧?
4. 下面這個人物是哪一個電影裡面的
電影霍比特人和魔戒中的凱蘭崔爾,魔力強大,封印過那個反派的眼睛,是一位精靈女王,應該比同為精靈王的埃爾德隆,也就是埃隆王以及另外一個精靈王,瑟蘭督伊,有的人翻譯成瑟蘭迪爾,還厲害
5. 請問這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驚情四百年
這是一部陰森詭異的吸血鬼傳說,同時也是一個凄美感傷的愛情故事。
公元1462年,土耳其人入侵君士坦丁堡,並威脅到整個基督教。羅馬尼亞大將軍德古拉伯爵(加里•奧德曼 飾)臨危受命征討,不料就在他獲勝之時,城內謠言四起, 盛傳他已戰死沙場。他的妻子伊麗莎白(薇諾娜•賴德 飾)因悲痛欲絕而投河自殺,班師回朝的德古拉看到的只是妻子的屍體。由此他遷怒於上帝,從而化身投入邪惡勢力,以吸食鮮血延續生命,成了一個不死的吸血僵屍。
6. 電影比例是什麼
4:3。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電影比例產生電影感的方法
要讓影片直觀產生「電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將比例修改為現在流行的2.39:1(寬比高)比例,讓16:9的畫面產生黑邊,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會 看到一段對白介紹結束後,畫面轉到由很多空鏡頭(ex.景物)組成的橋段的時候,上下就會慢慢的跑出黑邊來。
看到這邊時,我們心中就會知道 ,有好戲可看了,甚至是電玩游戲,常常玩到一個關卡結束,就會跑出劇情的過場畫面,這時候上下通常也會跑出黑邊來,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來的畫面不是 游戲,而是劇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種種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電影畫面比例。
不過,不是每一次產生黑邊都是在模仿電影感,有時是為了讓畫面不要超螢幕,像是早期電視通常為4:3,但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時 ,就得產生黑邊來,避免畫面超出螢幕范圍,這也就是為何有時看電視時,畫面會被整個黑框包圍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視頻比例
7. 這些人物是哪個電影里的
1966年電影《虎口脫險》是一部經典的法國戰爭喜劇片,由傑拉爾·烏里執導,路易·德·菲耐斯、安德烈·布爾維爾主演。
講述在二戰期間,一架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偵查任務中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機上的皇家空軍中隊長與四名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的故事。
一個皇家空軍轟炸機被擊落在巴黎被德軍。船員(特里·托馬斯為飛行隊長)地有跳傘。隨著一些法國平民的幫助作用(路易·德·富內斯。
這個德國士兵是斗雞眼,把自己的飛機打下來。
8. 電腦特效在電影中近幾年所佔的比例!急!
上個世紀的迪斯尼公司曾代表了全球手繪動化的最高水準,並製作了諸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灰姑娘》和《幻想曲》等流傳久遠的經典作品。到了2005年初,迪斯尼公司關閉了其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傳統動畫工作室,這一舉動直接導致工作室的絕大部分員工下崗,只有極少數製作人員有可能轉到位於加州的迪斯尼公司總部。電腦特效,給迪斯尼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同樣,對於整個電影工業來講,也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最近30年裡,電腦數字特效的普遍應用起到了開天闢地的作用。包括在電腦特效起步很晚的中國,張藝謀在拍攝《十面埋伏》時說過:「很多時候都是電腦導演說了算,他來支配我。」這種服從來自對技術應用的陌生,但這並非中國導演才有的問題,即使對很多美國導演來說,特效技術也是個陌生的領域。
由於應用方向的不同,特效可以按產生方式與真實影像的關系分為三類:補充合成型、創造合成型、特殊處理型。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片基本上是「3合1的結果。
象被影迷津津樂道的《阿甘正傳》中阿甘與肯尼迪總統握手的畫面,就屬於補充合成型。創作者利用摳像技術將一個真實影像與另一個影像合成為一個畫面,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這是數字特效應用最早也是最多的方式,從早期的《星球大傳》、《侏羅紀公園》到後來的《加勒比海盜》。
不過,像新版的《金剛》那樣8米高的大猩猩,摳像技術顯然不靈,需要用到創造合成特效,即創作者先用3D軟體建模、利用動作跟蹤軟體賦予生成物體的動作和運動軌跡,然後與實景拍攝的鏡頭合成。這方面,斯皮爾伯格與彼得.傑克遜顯然最有發言權,前者的《侏羅紀公園》復活了恐龍王國,而後者則開創了魔幻史詩《指環王》的特效新時代。《指環王》中的咕嚕被認為是CG史上最棒的角色。無論是劇組的設計人員還是CG工作組都應當感到慶幸,他們如此完美地將這個變異的哈比人融入到了電影當中;在咕嚕僅僅出現兩分鍾後,觀眾就完全接受咕嚕是劇中一個重要人物角色,並隨著三部曲的發展,咕嚕的形象也在不斷進步。到了《指環王3》,特效鏡頭高達1400多個,堪稱影壇之最。僅過了一年,影迷又看到了危機四伏、陰森恐怖骷髏島的一幕:8米多高的大黑猩猩與自己塊頭相當的三隻史前巨龍精彩的打鬥。精益求精的模型製作充分展現了彼得.傑克遜對新老特效技術完美結合的深厚功力。
最後一種屬於特殊處理型,最典型的要算《黑客帝國》中「尼奧躲避子彈」的神奇場面。鏡頭不斷地轉動,從360度讓我們觀察了這段優美的慢動作。我們欣賞這段鏡頭,認為這理所當然就該是這樣的,但只有沃卓斯基兄弟知道這是怎樣生成的。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想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將小型的發射器綁在攝像機上,這樣攝像機就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動。但實驗證明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攝像機在半途中突然爆炸。後來特效總監約翰.加塔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在拍攝目標周圍擺滿一圈的攝像機,這能讓攝像機連續地快速捕捉每個鏡頭,然後再對這些鏡頭進行處理。之前的特效幾乎全部仿照電視廣告、音樂錄影帶或其它電影中的方法,而這個特效不同。它不僅顯示了獨特魅力,也成就了《黑客帝國》中最佳的特技時刻。而去年風格獨特的動畫電影《暗黑掃描》則是利用插值軟體,加快了將真實影像渲染成油畫質感的處理速度,盡管勞動量比之前類似影片《半夢半醒的人生》大為減輕,但每位動畫師每周仍要完成大約100幀的工作任務,這100幀只相當於影片中的4秒,完成整部電影耗費了50名動畫師近一年半的時間。
到了《加勒比海盜2》時,整部影片就是三合一的標准典範,維塔與工業光魔共同創造了片中近1100個特效鏡頭。數字繪景技術把多米尼加島變成了一座食人島,並且造出了一座土耳其監獄,前者是補充,後者則是創造。片中傑克船長的那座「黑珍珠」號海盜船其實是三個「分身」:真實的海盜船,工業光魔製作的縮小比例模型(補充),以及完全數字化的模型(創造),不僅如此,片中許多鏡頭中的人物角色都是數字化替身,比如荷蘭鬼船上的船員,以及不死的寄生水手。當然,全片最出色的特效技術,均體現在了他們的頭目戴維.瓊斯這個角色的身上。創造這個人物,使用了《金剛》、《木乃伊》等很多大片使用的(三維)運動捕捉儀(當然這套東西造價不菲,在200萬元人民幣以上,光是租賃使用的價格也不是普通人想玩就玩的,目前租賃使用的市價一般是6000元人民幣/工作日,系統操作人員一人50元/天)。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茨曾在去年的國際電腦展覽會上預言,新一代的電影將是資訊科技和人性文化的結合。由科技創造出來的角色,將完全取代了由人類塑造的角色。那時,電腦特效將完全改變拍電影的方式。
9. 求電影里的幾個人物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1946年3月20日,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作為遠東國際大法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飛抵東京。東京的中國同仁及朋友為梅汝璈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席間,顧毓秀鄭重地贈送了一把寶劍給梅汝璈。《大公報》記者肖南負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全程跟蹤報道。在宴會上,他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動和歡欣,但他卻預感到梅汝璈此行必定艱難……
大審判終於開庭了,中國的審判團遭受了種種挑戰和挫折,面對各國法官們的偏見與刁難,中國法官和檢察官們與他們鬥智斗勇,克服了對美國法律不了解的種種不利因素,在庭審辯論中取得了上風。日本右翼勢力派刺客行刺梅汝璈,肖南得知後,立即趕往告知,最終挫敗了刺殺計劃。最後的審判到來了。遠東國際大法庭做出判決,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名戰犯被處以絞刑……
《東京審判》表現的是在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情況,是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第一次成功地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尊嚴的故事。
當時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整個法庭不贊成死刑的人居然佔多數。以梅汝璈(劉松仁飾)為首的中國法官,最終是怎麼樣將東條英機等戰爭罪犯送上絞刑架的呢?影片創作者經過大量的歷史調查,為觀眾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為該片故事全部發生在1946年的東京,片中扮演梅汝璈的劉松仁,扮演向哲浚的曾江,扮演倪征燠的英達均一口流利的英語;扮演中國記者肖南和日本戀人和田芳子的林熙蕾操一口流利的日語漢語;而憑《南海十三郎》成為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曾志偉的對白是日語;再加上由日本演員扮演的律師廣瀨一郎、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由美國百老匯著名演員扮演的盟國檢察官季南、法庭庭長衛勃,無論敘述風格還是製作氣勢均強烈透出導演高群書深受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影響,是國產片中少有的具有好萊塢氣象的大片。摘自世紀環球在線
◇ 幕後故事:
《東京審判》是導演高群書的首部電影,也是第一次由中國導演以幾乎全外語的形式拍攝國際題材。
《東京審判》是一部檢討戰爭以及戰爭責任的電影。該片以發生在1946年東京盟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日本戰犯的艱難審判過程為背景,許多從未曝光的歷史密聞將在片中解密。在當時絕大多數不同意判處戰犯死刑的多國法官會議上,中國法官上演了一場場思辯縝密撼人心魄的法庭傳奇,才艱難扭轉了局面,以六票對五票的一票之差,用戰犯的絞刑告慰了在戰爭中死難的中國冤魂。中國法官終於在長達兩年818次的開庭中,寫下了奇跡。
《東京審判》明星雲集,劉松仁、英達和曾江分別飾演世界司法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國法官梅汝璈、倪征燠和向哲浚。英達發揮他的良好英文功底,在法庭上用英文盤駁日本戰犯的戲慷慨激昂,非常過癮。朱孝天和林熙蕾飾演一對因為戰亂而分別的戀人。朱孝天接拍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南京人」。因《南海十三郎》而斬獲金馬影帝的謝君豪和實力派明星曾志偉都在片中有精彩表現。曾志偉更是一改往日的諧星和反派的路線,在片中飾演一個從中國戰場回家的老兵,最後的瘋狂讓人震撼。
影片由於題材的緣故,該片更是動用了國際明星陣容,在片中飾演庭長衛勃的美國演員是百老匯的實力派演員丹尼爾熱斯基,他沉著並極具爆發力的表演在拍攝時常常獲得全場熱烈鼓掌。此外日本戰犯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肥遠賢二,松井石根,日本律師廣瀨一郎均由日籍演員出演。多國演員演繹六十年前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法庭傳奇,銳利生動,渾然天成,也顯示了導演高群書把握演員的深厚功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當時的遠東軍事法庭,當電影中的故事與紀錄片悄悄重合的時候,觀眾都驚嘆難以區分歷史和現實。《東京審判》的音樂更被樂評人認為是「《辛德勒名單》一樣悲憫的作品」,非常讓人震撼。在這部電影中,高群書除了堅持他一貫的紀實主義,更將電影技術的色彩運用、敘事技巧不著痕跡地融化在這個史詩題材的故事中,被海外片商贊為有著「象《刺殺肯尼迪》一樣精彩」的法庭戲的大片。
好萊塢有《紐倫堡審判》,日本也有一部同樣題材但以東條英機為視角表現這次審判的電影《榮譽》。幾十年後,中國終於有了以中國法官梅汝璈,檢察官向哲浚,倪征燠,中國記者肖南為主角的《東京審判》,就像一個網友在評論中的一句話:「花拳綉腿在電影的江湖裡大行其道的時代,拍這樣一部片子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歷史本身就是一塊硬骨頭。」 摘自世紀環球在線
◇ 影片看點: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原樣復制,60年前驚天歷史首度揭密。
法庭上激烈PK,唇槍舌戰,滿足正義壓倒邪惡的極大快感。
導演高群書3000萬元打造出第一部中國電影史上主流史詩大片。
兩岸三地明星與十國演員全力再現歷史上淋漓痛快的一刻。
劉松仁、曾志偉、曾江、英達、朱孝天、林熙蕾、謝君豪眾星集合,傾情掀起情感波瀾。
完成了電影題材從打擊日本侵略者向審判侵略者元兇的飛躍。弘揚愛國熱情,滿足人們鞭撻至今猶存的軍國主義氣焰。
一部愛國主義歷史教育的生動教材。
一部國際司法教育的詳實教材。
◇ 宣傳詞語:
首度揭密:遠東國際大審判全景再現。
《東京審判》:振盪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的正義之聲。
《東京審判》:激昂討伐儈子手的正義檄文。
絞刑架,叫東條英機罪惡的心靈顫抖。
中國法官威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東京審判》:看侵略者傲慢的頭顱向正義低垂。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侵華元兇,一網打盡。
加個開頭,結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