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山大地震的搖鏡頭的拍攝收法
唐山大地震的搖鏡頭的拍攝收法是運用長鏡頭。鏡頭的長度、鏡頭的數量和鏡頭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一部電影的節奏,長而少的鏡頭節奏緩慢,節奏緩慢容易使電影形成沉悶和滯緩的風格,使人產生壓抑的情緒(長鏡頭)。短而多的鏡頭節奏急促,節奏急促容易使電影形成驚險和明快的風格,使人產生快速沖動的情緒:鏡頭快慢的轉換容易使電影打破平靜變得跌宕起伏,讓觀眾在觀影時思緒飛舞,在變換的節奏中享受視覺和心靈的沖擊。
B.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汶川地震的場景 是到汶川取景的嗎
是的,都是馮小剛親自帶領劇組開赴汶川地震的遺址,還原地震的慘烈和巨大傷害。
「 據悉,影片由華誼、中影集團和唐山市政府合作推出,預算投資1.5億元,是馮小剛電影中製作成本最高的一部。拍攝這部電影並非因為去年發生了汶川大地震,而是去年年初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找到馮小剛要求他出山,但馮小剛本人並不願意拍攝這種沉重的題材,因此最後電影的主題從災難變成了怎樣治癒心靈創傷。這部電影中,主角的媽媽遭遇地震,她的一雙龍鳳胎被壓在一塊石板底下,媽媽只能選擇救一個,因為抬起左邊,就會壓死右邊的孩子;抬起右邊,左邊的孩子也會失去生命。這種生死抉擇,馮小剛認為是地震傷害的縮影。為了還原真實的地震場面,馮小剛不但邀請《哈里·波特》的製作團隊負責後期製作,還會帶劇組開赴汶川地震的遺址,還原地震的慘烈和巨大傷害。由於片中將出現大量地震災難場面,這部電影將前往四川地震災區取景拍攝
詳見"http://yule..com/movie/2009-05-27/112358224938.html"
C. 電影里炸壞古建築是怎麼拍的
1.電腦合成:通過電腦合成技術模擬破壞,費用較昂貴。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2003~2005《指環王》系列均屬此技術。而其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彼得.傑克森均屬此技術行業的泰山北斗級人物。
2.微型模型:屬較原始拍攝方式,造價低廉。早期的日本《哥斯拉》系列、《蒙面超人》均採用此方式,模型痕跡很重。
D. 唐山大地震李晨殘臂怎麼拍的
用橡膠灌到手的模子里,定型後再塗上點顏色,就好了,你碰一下還很有彈性呢最最基本的就蘆昌是用模型,現代科技異常發達,帶動著電影道具和模型的進步,基本上現在一個模型放在桐嘩纖你面前,你不和它接觸的話是分不出真假的,很多影片就用了這種模型來欺騙觀眾的眼睛,如果一部電影局仿中沒有給出斷的過程,只是看見一個人的上半身或頭部鏡頭,手在下面鋸腿(如電鋸驚魂)那麼一般都是用這種方法,之後再給你一個已經斷掉的手和腳的特寫(其實是模型),刺激你的神經~~~
另一種就復雜點了——電影特效:按正常的速度,電影膠片在每一秒內能拍攝24張靜止的圖片。改變每一秒內拍攝的畫面數量可以製造出一些基本的特效。每秒內拍攝的畫面多於24張,就會產生一種慢動作的效果。相反,如果每秒內的畫面少於24張,那麼電影中的動作就會加快,這樣就會顯得更加劇烈,刺激。
那麼換一種方法,如果用電腦改變其中幾張圖片會怎麼樣呢?那就會出現另一種效果,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的武俠片中的大俠們都會飛檐走壁,真人當然不會了,為了有這種效果,演員身上都會吊「威也」,(比較著名的就如《卧虎藏龍》了)之後再用電腦特效將繩子抹去,同樣的道理,既然能抹去,那麼也能加入一些內容,這就是所謂的電腦合成圖象了。
E. 影視劇和電影中地震的場景是怎麼拍出來的
特效的話後面放上藍幕或者綠幕,然後用電腦製作。
F. 戚薇新劇《一起深呼吸》中,裡面的地震戲是如何拍攝的
在很多電視劇或者電影裡面我們都能看到一些地震的戲份,盡管拍的時候會用到很多的技術,是非常難的,但是因為拍攝的需要,要給觀眾們呈現出一個比較真實的效果,所以這就需要在場的工作人員還有演員們極致的配合,才能夠達到一個很不錯的效果。
沒有拍攝過地震戲份的演員是沒有這種體驗的,但是戚薇在一部電視劇中就體驗了一下地震的感覺。
搖完之後他們還要裝作一副經歷了地震的樣子,怎麼樣來展現出經歷了地震之後的樣子呢?
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化妝的技術了。因為經歷了地震之後的人肯定都是灰頭土臉的,所以他們就把自己的臉畫得比較黑一些,然後頭發比較凌亂,這樣的話就顯得有幾分逼真了。
看電視劇的時候觀眾們都是非常緊張的,其實在背後演員們拍攝也是很搞笑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