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院畢竟是公共場合,他們怎樣防止工作人員私自拷貝影片
以前我記得經常看盜版的DVD,動不動出現幾個來回走動的人影,旁邊還有大笑聲,不過現在影視行業打擊偷錄、私自拷貝影片的力度越來越大。
但饒是如此,仍然存在漏網之魚,鬧得比較大的就是2019年《流浪地球》、《飛馳人生》、《熊出沒》等熱門影片流出的「幽靈一號」泄露事件。
私自拷貝影片的難度太大電影院放映的影片很大,通常小成本電影也要80G左右,大製作好萊塢影片在300G左右,就算讓你去拷貝,估計也要幾個小時左右。
況且拷貝出來的影片是用MXF封裝的,沒有密鑰,隨便你放在什麼設備上都沒法打開,暴力破解根本不現實。
絕大多數「槍版」、「准槍版」基本都是用數碼相機在電影院偷錄,畫面經常出現人影,聲音中還夾雜著其他觀眾的雜音。
「偷錄」在以前是非常普遍的,以前還買過2塊錢一張的DVD,但現在偷錄越來越少了,因為除了錄制影片質量不高以外,影院內有監控,還有工作人員巡廳,從放映窗口可以觀察的一清二楚,普通人干偷錄這事,無疑於「掩耳盜鈴」。
所以,偷錄影片再流傳出去,絕大多數都是業內人士所為,特別是一些小影院,監管力度不嚴,導致亂象叢生。
Ⅱ 如何防止自己的電影劇本被抄襲
1、永遠不要給完成劇本。要給他們故事梗概。
2、故事梗概最好進行版權登記。當然在中國比較麻煩。可以採取以下兩種辦法。
3、花20美元到美國編劇協會登記:http://www.wga.org/ 這種方法你需要有國際信用卡懂得英文。
4、交稿前一個星期,把故事梗概列印出來,簽字。用高級信封封死,全部信封口簽字或者蓋上私章。把這個信封用掛號信寄給自己的永久地址。收到後千萬不要拆封。萬一遇到侵權的官司,由律師交給法官當庭拆閱。
5、交給公司的全部文件都用電子郵件。
6、網路搜索影視公司資料。看看他們的資質。著名影視公司侵權的可能性遠遠低於那些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所謂影視公司。
祝你好運。
Ⅲ (急!!!)請高手講講外面賣的正版DVD電影是如何防盜版的
首先人家好萊塢並不需要花多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防止可恥的盜版,因為人家不看盜版,一是有錢,而是思想覺悟高。而且人家的法律規范度高,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對於盜版只是在一些像我們這樣的落後國家才這么猖狂。當然可在用法律規范,思想教育的同時還有一些技術
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光碟的反復制,這是現在最多用的。
我想現在最有效的就是物理防復制,視頻文件不要指明長度 多種長度指明多個幾分鍾,這樣 刻錄完後就不能復制了,但是可以正常播放,因為讀視頻的時候後面讀不到了就是關閉 而復制的時候出現數據錯誤就是復制出錯 無法完成。至於怎麼弄 你也可以加上一段不要的空視頻段,弄滿光碟的最大存儲量(這樣會刻錄到邊緣) 刻完後刮掉邊上的一點!OK!
但是其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切對於高手沒過大作用啊,黑客是高於百客的,嘿嘿
你可以網路「光碟防拷貝」或者「光碟防復制」,有具體教材吧
Ⅳ 盜版影視層出不窮,應該如何制止這種現象
制止盜版影視的行為,不是一個或幾個人的事,而需要全社會從上至下的通力合作,我認為可以從制度、意識和激勵創新這幾個方面努力。
1.完善版權保護制度通過立法,建立完善的版權保護制度,加大盜版行為的處罰力度。處罰之重,讓盜版人望而卻步。只有在制度層面有法可依,執法必嚴,令行禁止,民眾才能意識到盜版行為,
與此同時,就像日本製造中所提及的——高質量不是生產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
我們在法律法規,制度建設,職業道德,創作規范等方方面面限制盜版,才能從每個環節上,切斷影視盜版的可能!
上述內容系【投顧吳鵬】原創,僅做學習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特此聲明!如果您覺得內容有點道理,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唄,小編先行謝過!
Ⅳ 電影院是如何保護新上映的電影不被盜版泄露新
不可能的,有專業偷拍人員攝像機拍攝。
Ⅵ 電影院如何防止工作人員私自拷貝影片
電影院里放映的電影一部大小為200GB左右,拷貝一部電影需要一個半小時。格式為JPEG 2000,採用逐幀打包DCP,然後用MXF封裝的文件。
倡導大家看電影還是去正規的電影院觀看,看得才爽,大屏、高清、音效好,最重要的是很多人一起看有氛圍。拍出一個好的電影出來其實也並不容易,需要很多人花費巨大人力、物力和時間。
Ⅶ 電影版權的電影版權保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提起電影版權被盜版,一般人都會想到音像製品方面的盜版。而如今,新技術的出現,數字和網路技術的進步,在促進電影藝術不斷進步的同時,也使電影傳播方式即電影版權盜版方式日趨多樣化。
「起初我們接觸的電影VCD、DVD盜版很多,由於我們對電影放映前期作出了大量反盜版工作,情況有所改善。目前對於電影放映後期的盜版,我們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中影集團總經理韓曉黎說,網路侵權,特別是電視台的盜播,非常嚴重。
中國已成為互聯網用戶第一大市場。在各類形形色色的網站中,提供電影在線觀看、下載的網站不計其數。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調查的30家提供此類服務的網站顯示,每家網站平均提供下載的影片1634.7部,其中提供下載的國產電影144.6部,占總數的8.84%,而這些影視節目基本上沒有得到權利人授權和許可。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處副處長蘇如松介紹說,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 ,各地版權部門在當地公安、電信主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共查辦網路侵權案件172件,其中已完全辦結案件149件。版權執法人員在對涉案173家網站、405台伺服器進行調查、取證,依法關閉「三無」網站76家,沒收專門用於侵權盜版的伺服器39台,沒收非法所得3.9萬元,責令137家網站刪除侵權內容,對29家侵權網站給予共78.9萬元的罰款處罰,移送司法涉嫌形式犯罪案件18件。除網路侵權外,電視台對電影的侵權盜播行為異常嚴重。根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今年上半年對數家省級非上星電視台的影視頻道以及一些城市電視台的影視、文藝娛樂頻道的監播發現,被盜播的影片數量相當驚人,高達上百部;而且從播放影片的種類上,很多影片都是最近面世的市場效益好、內容新的作品。
法律部主管孟雨表示,根據已掌握的情況推算,全國省和省會以上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的非上星電視台,每年侵權播出屬於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會員單位享有版權的電影作品應當在1200至1500部次,或者更多。如果按照剛剛結案的中國教育電視台侵權播出電影《沖出亞馬遜》而賠償5萬元的標准來推算,電影版權所有人因為電影作品被電視台盜播而每年損失的金額將達到6000萬元到7500萬元。
另外,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理事長朱永德說,未經許可,擅自在長途汽車、飛機、輪船、賓館、飯店等場所設立的各類電影VCD視頻點播系統也屬於侵犯電影版權的行為。 「近兩年來,我們通過訴訟挽回了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深深感到,通過我們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尤其是單獨的電影出品人進行維權,太力不從心了。發行一個片子,出500個拷貝,一人管一個拷貝,就得派出500人。電影發行之後,還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利用錄像機錄下侵權的證據,然後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韓曉黎無奈地說,實在無法應付過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費安玲說,雖然通過法律手段,可以解決侵權問題。然而著作權法實施20多年來,這種利益的沖突仍愈演愈烈。這說明法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指望所有問題都通過法律來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通過司法解決,電影權利人也未必能夠收回損失。幾年前,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受北影、上影、長影等10家製片單位委託,將私自侵犯他們電影版權的天都代理中心、天津泰達音像發行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最後判罰賠給10家製片廠120萬元人民幣,摺合到每部影片上的賠償,就是5萬元。可是,算上取證費、律師費、訴訟費等各項開支,製片方卻入不敷出。
2005年11月,中國版權保護協會打的第一場維權官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太行山上》被湖南一家電視台盜播,結果獲得的賠償僅僅勉強維持所有開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只不過是「討了個說法」。
雖然有關法律對「電影版權人在權利救濟時所付出的必要費用由誰承擔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規定,但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交給了法院,由其行使自由裁量權。從理論上說,法院必須要求加害人予以賠償和補償權利救濟時所需的費用,可是,部分地區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卻使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失去意義。盜版官司「得不償失」,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很多權利人不願意也沒有興趣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權。
另外,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著名導演陳國星說,有一次偶然看到某電視台播出介紹中國原子彈歷史的專題片,其中很多鏡頭都是從他導演的影片《橫空出世》里剪輯的。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前寬也表示,某電視台推出的大型專題片《重慶談判》大量使用的是他拍攝的影片中的鏡頭。其導演作品《開國大典》更是被人做成了資料片。而對於這種偽裝的侵權行為——以專題形式大量使用電影作品的行為,法律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實際上,中國電影版權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還是如何轉變大眾的觀念。」朱永德十分感慨地說,盡管政府十分重視電影的版權保護問題,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但是由於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沒有意識到盜版的危害性,甚至一些權利人自身的維權意識也不強,再加上某些地方保護主義,使得維權之路遇到了許多困難。
這一點,在7月下旬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的中國教育電視台被訴侵權播放影片《沖出亞馬遜》一案中有明顯的體現。2005年9月10日,未經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許可,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其一套節目的周末影片欄目中播放了該片。中國教育電視台認為其播放行為系一種課堂之外的教育教學使用行為,應屬於合理使用。法院審理認為,《沖出亞馬遜》確實屬於有關部門推薦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但這並不表示任何播放被推薦影片的行為均是出於公益目的。就本案來說,中國教育電視台在播放該片的過程中插播了多處廣告內容,顯然與公眾利益無關,其播放行為是帶有商業目的的。
不過,費安玲指出,很多人喜歡以「沒有以營利為目的」進行抗辯,認為其沒有侵權,其實他們都是心虛的。我國法律在認定侵權上並沒有要求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了他人的物質財產,並不需要以營利為目的即可構成侵權。無論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只要符合法律關於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只要不是在法律給予特別保護的范圍之內,那麼這個侵權行為就是成立的。
除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認識外,電影界人士表示,「行政處罰多、民事賠償少、刑事打擊則更少」,對盜版的懲處力度不夠也是版權保護的一道難題。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辦公室副處長魏華祥直言不諱地指出:「我覺得關鍵在於沒有一個懲罰性的規定,判罰力度太輕。維權的成本太高,侵權的成本太低,這是法律對權利人權利保護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律規定,不能證明侵權數額的,賠償數額不能超過50萬元。但是一部電影往往在侵權中所受到的損失遠遠不止這么多。一個拷貝,可能就會損失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票房。」
「保護電影版權,權利人首先要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修改後的著作權法明確確認的權利人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但是這項權利如果靠單個權利人自己加以落實和實現難度較大。所以,電影版權人需要依靠一定的機構和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來集體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