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中的場次怎麼計算
好像是電影院規定的吧,電影院從電影廠那裡得到播放權,然後在該電影院播出。剛開始可能會多些,一天下來四五場的樣子,但後來就要看電影的票房了,票房好的話場次自然排在最上面且只增不減的,若票房不佳,場次會減少,下架也不一定。一般電影會上映一個月左右,除非是特別好的,會多些,但也不會多到哪兒去。舉例啊:【雨果的秘密】這部電影早在2011就在北美上映過了該拿的獎項也都拿過了,因為中國電影協會的中國電影保護月,這部電影被中國電影放在了2012.5.31上映,那時候這部電影網上雙字幕原版無水印1280P的早就出來了,加上宣傳不足,在國內上映時票房並不佳,我們這里看這情勢,只上映了三天就被電影院的上級要求下架了。
綜上,你說的電影中的場次,完全是由電影院掌握的。電影的質量才是重要原因!
⑵ 電影票房是如何統計的
行業常用的票房收入計算公式為「票房=總座位數×場次×上座率×平均票價×天數」。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場《李茶的姑媽》,有學生票:40元,共10人,標准票:80元,共10人,團體票:30元,共10人,會員票價:20元,一共10人,那麼,這一天該影院的總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現在各大電影院都實行電腦售票,這些售票系統是和國家電影局電影專項基金管理中心聯網的,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動向專基中心發送票房數據。因此,相對來說,電影票房對判斷某部電影的觀影人數,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有很大參考意義的。
電影票房的影響因素
1、影片題材及劇本。題材和劇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題材如《變3》、《哈7》及此前的《阿凡達》等影片,一向是票房大熱,除題材具有想像空間而吸引觀眾外,這類影片本身就需要大成本支撐,因此獲得票房佳績也不足為奇。另外,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情感題材影片,如《非誠勿擾》、《失戀33天》等,也成為「應景」主題,為影迷所期待。
2、主創團對主創團隊,隊如導演、主演、製片人、製作團隊等,無一不是吸引觀眾的重量級籌碼。例如國民大導張藝謀、馮小剛的力量甚至大過於影片題材,成為觀眾期待的焦點;演員的力量同樣如此——有些人光名字就是號召力,如楊冪的《孤島驚魂》一舉開創「粉絲電影」的先河,演員對票房的貢獻不容小視。製片人、製作團隊的名氣,同樣能為一部影片帶來「萬眾期待」的效果。
3、影片定位,影片定位是指片方對自己影片的市場預估。首先應該是目標人群定位,從影片的劇本設置、演員選擇、拍攝手法到後期製作風格、傳播途徑、傳播手段等等,都要迎合大部分的目標人群喜好,奠定穩定的票房基礎。其次要正確預估票房,有時片方過於自信,會影響影片上映後的側重點。尤其在做傳播工作之前,應該根據檔期、題材、排片等因素做好影片的定位和票房預估的溝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票房
⑶ 某個電影場次110場左右。請問「場次110場」什麼意思一場、兩場是按劇情還是按鏡頭分的
對於4/3系統是中焦到長焦,對於全幅機是小廣角到中焦,對於aps-則標准鏡頭至中焦。
⑷ 電影院看電影一張票能看多少場
一般當然是一場,如果是套票或者影院搞活動,是通用票。就可以在各個影廳里來回的看,只要不超過時間就可以了、
⑸ 一個電影劇本中總共有幾場戲要怎麼樣才能數准確也就是怎麼樣才叫做一場戲
1、主要是根據場景來分的。
這個和劇情無關,純粹是拍攝原因。
比如電影中,小A和小B去公園,在那裡相識。電影結束時,他們又在那裡分手。
那這其實是一個場景。可以分到一起。
2、再仔細劃分,可以按照鏡頭來劃分了。一個鏡頭算一場戲。
⑹ 請問,一場電影和一部電影中的量詞怎麼分辨
場的解釋如下:
1.適應某種需要的比較大的地方。例如:會場、操場、市場、劇場、廣場。
2.舞台。例如:上場、下場。
3.戲劇中較小的段落,每場表演故事的一個片段。
4.量詞,用於文娛體育活動。例如:三場球賽。
5.電視接收機中,電子束對一幅畫面的奇數行或偶數行完成一次隔行掃描,叫做一場。奇數場和偶數場合成一幀完整畫面。
6.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能傳遞實物間的相互作用。例如:電場、磁場、引力場。
7.平坦的空地,多用來翻曬糧食,碾軋穀物。
8.{方言}集;集市。例如:趕場。
9.量詞,用於事情的經過。例如:一場透雨、一場大戰。
部的解釋:
部 <名>
(形聲。從邑,)聲。從「邑」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本義:古漢地名。約在今甘肅省天水、清水、秦安、兩當、禮縣、徽縣一帶)
同本義
部,天水狄部。――《說文》
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後泛指部隊,軍隊
瑜為前部大督。――《三國志·周瑜傳》
又如:部陣(隊伍);部校(部隊;泛稱武官);部將(部下的武官;軍中偏將)
中央行政官署。有時也稱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還部白府君。――《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部費(向吏部行賄以便批准任職所用的錢);部尺(由工部
部 bù
①整體中的一份:~分、內~。
②某些機關的名稱或機關企業中按業務分的單位:民政~、公關~。
③軍隊(連以上)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司令~。
④指部隊。
⑤量詞。用於書籍、影片等:一~小說、兩~影片。
⑥姓。
【部隊】 軍隊的通稱。如導彈部隊、野戰部隊、地方部隊。#指團和團級以上的軍隊單位。
【部類】概括性較大的類。
【部落】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一種組織形式。由同一血緣的兩個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組成,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是部族或民族
形成的前提。
【部門】組成整體的部分或單位:企業~。
【部首】按照字形結構,取其相同部分作為查字依據,分部排列,其相同部分稱部首。如'亻'部。
【部首檢字法】漢字的形序排檢法之一。按部首和筆畫來編排和查檢,先分析漢字結構中的偏旁,把偏旁相同的字歸於一個部首之下,再按筆畫來排列。
【部屬】部下。
【部署】對任務等所做的安排或布置。
【部位】位置(多用於人的身體):敏感~。
【部下】軍隊中被領導的人。泛指下級。
部pǒu 1.小阜。 2.通"踣"。跌倒,仆倒。
部
①指脈診的部位。《素問·三部九候論》:「何謂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
②指色部。臟腑之氣呈現於面的區域分部。如左頰屬肝,頦屬心,鼻屬脾,右頰屬肺,頤屬腎等。《素問·舉痛論》:「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