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寫電影電視媒體的評論
電影評論寫作模式
一、 開頭部分(提出問題)
1、 故事內容簡述,不露聲色點出主題
2、 引出論點(提出問題)——一個判斷句
(1) 內容:從人物形象看主題
(2) 形式:a . 人物形象地塑造(性格的復雜性)
b 結構(曲折、巧合、誤會、線索等)
c 電影語言(專業術語)
二、 文章主體部分(分析問題)
1、分析論證法為主
⑴論據是影視作品本身
⑵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分析
2、其他方面論證為輔
3、聯系影片實際——引申發揮
⑴主題帶來的社會意義
⑵藝術典型
⑶藝術比較
三、 結論:(解決問題)
1、重申:照應開頭,深化主題。
2、發感慨——回扣主題
❷ 用一篇文章的時間教你寫影評
本文是結合《如何寫影評》以及《電影藝術》的讀書筆記寫成。
首先說一下《如何寫影評》這本書,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用處不大,後來發現不是這本書的問題,是我連電影都沒看懂,觀影時也很少記筆記,電影中的景別、色彩、聲音、場面調度都不關注,連電影都看不懂,當然也不會寫影評了。發現自己的問題後,開始閱讀《認識電影》,以及《電影藝術》兩本書。
《認識電影》細致的講述了電影的基礎知識。包括電影的攝影、場面調度、攝影機的運動、剪輯等等,是從微觀的角度教你認識電影。
而《電影藝術》又回到了電影的整體,教你從整體觀看一部電影,從整體分析電影的風格、電影的敘事形式等。書中還涉及拍電影前的准備工作,攝影機的工作原理,剪輯流程等,總之看完這本書,你會對一部電影的誕生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書末還詳細分析了十部電影,從劇情片《西北偏北》到《重慶森林》再到風格非常強的《憤怒的公牛》都分析了一遍,此外還分析了幾部紀錄片,以及實驗性的電影。邊看電影邊看書中的詳細分析,收獲很多。喜歡電影的朋友推薦閱讀。
接下來說寫影評前要掌握的基礎知識
攝影分有鏡頭、角度、光影、顏色。
其中的鏡頭又分為大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
而角度又分為仰角、俯角、傾斜角度、水平角度。
一般俯角會使人物顯得卑微,而仰角會增加主體的重要性。但這個一般的規律並不是絕對的。在《電影藝術》中作者就說,如果這些技術一眼就能讓人看出意義,那麼電影也就失去了它們獨特和豐富的特色。所以我們在分析攝影角度時,還是要具體影片慧汪鄭具體分析,從整體出發,才能弄清楚每個鏡頭的含義。
此外攝影中的光影、顏色都是導演精心設計、安排的。留心電影中的光影、色彩,對我們解讀人物、解讀電影非常有幫助。
場面調度大概的意思是「放入場景中的一切」,包括燈光、服裝、布景、演技及場景中的其他狀況和角色。
場面調度絕不僅僅是作為人物的背景這么簡單,而是與主題直接相關的。
我們在關注場面調度時,可以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布景中的物件和道具,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為的道具,對影片中的人物和情節是否又特殊的意義?
2.影片布景中對物件、道具和人物的位置安排是否又特殊的意義?(例如,它們是否擁擠在一起?)
像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仔細觀察流氓藝術家秦妙齋的房間,能看到他房間的櫃子還是歪的,
這些細節對塑造人物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敘事是一連串發生在某段事件、某個(些)地點、具有因果關系的事件。
順著劇情的發展,我們很容易理清劇情中的因果關系,這個不難分析。難的是敘事中,我們總能看到,但是容易忽略的一個因素——重復。重復是了解所有電影的基礎,我們應該能觀察出整部電影中,任何事物的重復出現,這個「重復"可以是台詞、音樂的節奏、鏡頭運動、人物行為、故事情節,也可以是某個物品、某種顏色、某個陵滑地點等等。
每部電影都有其重復的模式,這些重復與電影前頌中某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凸顯了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和象徵性。
例如《我不是葯神》中的反復出現的橘子、口罩
還有電影《燃燒》里,反復出現的貓、塑料棚、井
還有經典電影《甜蜜蜜》中,反復響起的鄧麗君的歌。每一次歌聲響起,黎小軍、李翹兩人的戀情總會走向另一個階段。
這種模式,雖然稱為重復,但鮮少是一模一樣的重復。例如《我不是葯神》里的橘子,一開始是在呂受益的手中,呂受益死後,橘子又在黃毛的手中出現,因此橘子也象徵著責任的傳遞。
我們在第一次觀影時,就應該思考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復強調某一觀點,這是分析一部電影意義的第一步。
除了以上這幾點基礎的電影知識,還有攝像機的運動、電影的剪輯、電影的聲音都決定了一部電影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在觀影時應該注意的。
說完觀影前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下面說說寫影評的好處。
在《如何寫影評》中,作者列出了以下幾點:
1.對你自己的觀影感受有更深的理解
2.向讀者解釋或者介紹他們也許並不了解的一部電影的相關知識、電影製作者或者一組電影
3.通過對比兩部電影來達到更深刻地理解電影的目的
4.將電影與其他文化領域想聯系,以闡明一種文化和根植於這種文化的電影
無論我們是否以寫影評掙錢為目的,經常看電影,寫影評,會讓我們的批評、判斷能力更敏銳。對於愛好寫作的小夥伴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筆方式,也是訓練思維的好方法。
接下來說一下寫影評的步驟。
我們抱著寫影評的目的,在第一次觀影時會非常不舒服,因為你一直不能決定什麼值得寫,什麼是不值得寫的。
所以在第一次看電影時,先暫時拋棄寫影評這個想法,而著重注意以下兩個問題即可。
1.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重復強調某一觀點
2.注意電影中哪些情節打動了你
第二遍觀影時,需要記下詳細的筆記,筆記不僅要記錄影片中的人物和內容,而且要記下鏡頭本身和它的攝影技術,如何通過攝影角度、燈光、景深和剪輯技巧來表現內容。
在《電影藝術》這本書里,還介紹了一種記筆記的方法,也是分析電影的方法——分段法。
圖片是《電影藝術》的分段表截圖。
其中數字表示主要場景,字母表時場景中的事件。這種分段法看起來啰嗦,實際上會幫助我們對整部影片有更清楚的認識,能理清電影的整體架構。通過分段表,你會發現電影設計的整體感。養成詳細分段分析的習慣,對我們理解電影的整體風格非常有幫助。
在觀影時不知道怎麼記筆記的同學,可以參照此法。在多次觀影,理清影評的主題後,可以再對其中重點的場景,做更詳細的筆記。
在第二遍甚至多次觀影時,我們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這是我們找到影評主題的好方法。
1.影片的片名和情節有什麼聯系
2.為什麼電影以此種方式開場
3.這部電影和其他影片有何異同(可以思考同一個導演的其它電影,或者同類型的其它電影)
4.為什麼電影以這樣的畫面結束
5.電影是在什麼時候拍攝的
6.哪三四個鏡頭是最重要的
以上幾個問題,一時之間可能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思考這些問題,對我們理解電影以及寫影評仍然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落實到寫的部分。
在《電影藝術》中,作者歸納了一個簡單的影評框架。
一、發展一個你會在文章中加以說明解釋並舉證的主題。
當你開始回顧和補充筆記的時候,文章的論據和主題會自動浮現。
影評的主題可以是電影中的人物,可以討論人性對立面之間的對抗。可以探討某個社會問題,也可以討論電影中引人深思的道德或哲學議題,還可以分析導演與眾不同的風格,也可以討論電影中透露的婚姻觀、戀愛觀等等。
確定主題後,可以在首段介紹電影的背景,或舉出具體的例子,從而引出文章的主題。
二、找出更多的論點,來支持你文章探討的主題。
這個時候,你的電影筆記就派上用場了,你可以從中找到你的論點。再讀一遍《如何寫影評》中的自測問題,你的回答,也許就是你文章的論點,或者可以用來修飾你的文章。
1.影片的片名和情節有什麼聯系
2.為什麼電影以此種方式開場
3.這部電影和其他影片有何異同(可以思考同一個導演的其它電影,或者同類型的其它電影)
4.為什麼電影以這樣的畫面結束
5.電影是在什麼時候拍攝的
6.哪三四個鏡頭是最重要的
這一部分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多段。總之,就是用有代表性的情節或台詞來論證你文章的主題。
三、重述論點,並討論它的寓意
再次重述你的論點。重述論點的方式,可以是一句台詞,或一個畫面,或者是一段發人深省的總結,最好再找到一個有力的句子最為文章的結尾。
以下2個問題,可以幫助你再次理清文章的脈絡。
1.你有論點嗎?在第一段或第二段結尾說清楚了嗎?
2.在文章開頭是否讓瀆職清楚的知道你的論點?結尾段落有沒有重申論點,並給予有力的結束句?
以上給出的寫影評的框架,新手可以用來參考借鑒。隨著我們寫的越來越多,影評是可以發展出多種的寫法的,所以也不必拘泥於這個框架。
能否寫好影評和一個人的藝術感覺、電影知識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有關。所以電影的基礎知識是必須要了解的。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後,就需要大量的閱片來提高藝術感覺,隨著看片量越來越多,我們對電影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敏感度也會越來越強,也就能夠迅速地提出正確地問題,迅速的找到寫影評的主題。
最後引用《文心雕龍》中的一句話「凡操千曲而後曉生,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
這句話對於寫影評來說非常合適,電影無天才,閱片量才是根本。
❸ 怎麼寫電視、電影的評論
1、這部劇里,你發現了哪些別人沒有發現的好,自己認為的好
2、發現的好,從你自己的內心感受去真實的描寫。
3、切忌什麼都說,找一個小話題 ,一個不同的角度。
4、給影片增加一個標題
5、尋找自己覺的好的片段,多看幾遍,集中描寫
6、切忌人雲亦雲
❹ 看完一部電影後,想要寫出有深意的影評,該如何寫
一、主題不是電影的「道德」或「啟示」,而是電影中用來幫助人們理解情節的大大小小的概念。
評寫一部電影,確定主題是首要任務,它會變成一篇文章的分析基礎,直指電影的主要思想。那麼,如何確定主題呢?看的過程中,多問是個好辦法。比如,這部電影角色本身或與他人的關系意味著什麼?故事強調改變或堅持的好處了嗎?強調了個人或集體的重要,還是人性的堅毅或慈悲?電影激發了你怎樣的感覺?為什麼?不要單單陷入劇情,跳出來多問幾個為什麼。在粗略地概述出一些主要或次要的主題後,接下來,你需要就電影的具體情節和目標,來提煉它們。你的用詞越准確,論證就越詳盡。
做好以上准備,接下來,就開始動筆吧!對很多人來說,這可能是最困難的部分。確定主題,捕捉細節、記筆記、列大綱,當你按部就班地做下去,一篇有洞察力的影評就呼之欲出。
❺ 《如何寫影評》:教你三步寫出精彩影評
曾經有一部電影,看過的人只有200多個,豆瓣評分卻高達8.9,還有近2500人表示「想看」。大陸製作,全英文班底,有人評論導演是小眾導演中的精英,後現代的表現手法純熟,表現意識流的鏡頭極具個人風格。
這在2011年的評論界掀起了軒然大波,這部電影就是《即使變成甲殼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講的是卡夫卡想要放縱,卻被加繆百般阻撓的故事。
為什麼該電影會引起軒然大波呢?因為——它根本不存在 !
表示看過也就罷了,寫下了影評是怎麼回事?
寫影評這件事,是寫出自己對一部電影的理解,或者是向未看過的人介紹影片,但絕不是信口胡謅,裝腔賣弄。
這種復雜與精細的理解,就是寫一篇影評的開始。
蒂莫西·科里根(T.J.Corrigan)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系主任。他的電影研究主要聚焦於現代美國電影和國際電影,同時在電影教育領域卓有建樹,曾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教授電影課程且著作頗豐。
蒂莫西·科里根根據自己多年來對電影的理解與工作經驗,將如何寫出精彩影評的方法都匯總在他的《如何寫影評》一書中,在這本書里,他教我們用三個步驟寫影評,即想、看、寫。
我們為什麼要看電影?可能今天和閨蜜約了下午茶,時間還早,去電影院打發時間。望著一排排的電影名字就定了最中意的那一個,或者不確定,再看看是什麼類型的影片。
或者,在廣告上看到過某部電影的介紹?比如我最近看的《雲南蟲谷》這部電影,就是被它的片名吸引。因為我看過《鬼吹燈》這部小說,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是根據《鬼吹燈》改編的。本來就特別喜歡這部小說,因此一看預告,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了電影。
但是這些只是單純的 娛樂 性的看,一旦你決定要寫影評,首先你要做的,是在看之前——先想。
想什麼呢?蒂莫西給出了三個方面作為參考:
1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包含了文學、造型藝術、音樂、舞蹈、戲劇甚至建築。問問自己,什麼是自己最感興趣和最了解的藝術形式,我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學和繪畫知識來分析嗎?
比如 時尚 博主會分析影視劇里的穿搭,家居品牌會分析影視劇里的空間配色和軟裝。
2 電影工業依賴於技術進步,如果你對電影技術感興趣,問問自己,這種技術是如何在電影里被展現出來的。
比如2009年上映的第一部數碼3D電影《阿凡達》,很多人都是沖著3D去看的,如果能從3D技術在電影里發揮的作用這個角度分析的話,你就能找到一篇好影評的題材。
3 電影的發行是一種商業行為,對電影的經濟和商業因素保持敏感,可以使人對銀幕上的影像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比如2008年上映的小成本電影《我不是葯神》,網路資料顯示投資成本大約在六千萬,只能是一個中小製作水準的電影,卻收獲了高達31億的票房,這使得小成本電影成為了全民熱議。
因此,在看電影之前,不妨先從這三方面入手,問問自己以上這些問題,然後坐下來看電影,這些腦子里預備著的問題,將會使你的影評分析更加犀利。
作者蒂莫西建議:「要想寫出一篇好的電影評論,一定要重復看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你只記下電影中即刻能打動你的地方。第二次看的時候,應該開始詳細而認真的做筆記。」
一旦你預設了問題,你在看電影的時候不應該像以前一樣單純的看,而是要帶著問題去看。這些預設問題會隨著你看的進程而越來越具體。然後,選出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這是寫成一篇飽含力量和洞察力的評論的第一步。
比如我看《雲南蟲谷》這部電影,因為之前看書的時候就對小說中的sherly楊非常感興趣,在我心裡就是一個武功高強、智慧冷艷的混血美女,所以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就格外關注sherly楊的扮演者。看了電影後,我覺得是我想像中的sherly楊,還會好奇,這個演員叫什麼名字,之前演過什麼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有沒有充分發揮出她的演技,單單就這一個人物的描寫,就能構成一篇影評。
或者換一個角度:因為看過這部小說,將電影和小說相比,它有沒有做改動,有沒有演繹出小說描寫的情節,出現的怪物是否還原了小說中的樣子,這也可以構成一篇影評。
因此,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帶著這些疑問,隨時在手邊記下筆記,找出可以證明你想法的鏡頭或者和你想法不一致的片段,都能使你在看電影到時候更加細致,寫出來的影評內容,也會更加深刻。
初步的筆記和描繪是構成一篇好論文的基礎。但是,作者蒂莫西建議「必須在剛看完電影後,立刻就將剛才做的速記充實為更加精確細致的描繪。」
不論在第一次看時你是否有所准備,當你開始回顧和補充筆記的時候,文章的論據和主題就會自動浮現。
電影看完了,可能留在你腦海中特別深刻只有一兩個鏡頭,但是當你寫影評的時候,看看筆記,腦海里又立馬浮現出電影開頭那段打動你的話,和大結局相互呼應;高潮時響起的那段音樂,暗示著男女主最後的結局……將這些想法趕緊補充到方才的筆記里,都能成為你文章的主題或論據。
沒有這些筆記的時候,你在文章中談論的可能有些片面。但在你看筆記的時候,重新回到這部電影和其中的主要段落,你的一些想法就會自動成型,只要你能用電影中的具體描寫來支持你的觀點,你的論點就會變得很有說服力了。
正如書中所言:「 養成質疑影像並就其做筆記的習慣,會使你培養出一種將問題導向特定主題的能力。」
因此,想要寫出精彩的影評,一定離不開想、寫、看這三個步驟。看電影之前先預設幾個問題,帶著問題看電影,並隨時做好筆記,最後,將筆記充實為更加細致的描繪,整理成影評。
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三個步驟是一種初階指南,對已有寫影評經歷的人甚至電影研究者來說,這三個步驟,都能讓你寫的影評更加精彩與出色。
或許有人會說,看電影何必非要寫什麼影評,當作 娛樂 就好。我的理解是,與其花幾個小時粗略的看完一部電影,只留下「好看或者不好看」這種印象,不如將電影認認真真的看一遍,體會它真正的絕妙之處。
是的,對我們看過的影片做一次理性的分析,並不會損害我們享受到的樂趣,還會讓我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享受觀影的愉悅。
如何享受這種觀影的愉悅,就從看《如何寫影評》這本書開始吧。
作者簡介:吳小鯉兒,愛畫畫,會手帳的80後寶媽,一周一本書的深度閱讀者。看幾本書,寫幾行字,品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