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題材與時代勾連,陳可辛的電影《中國女排》有著怎樣的創新和重塑
中國女排的輝煌我就不多說了,但從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視角,下面為大家講解一下《中國女排》有著怎樣的創新和重塑。
朱婷是我見過迄今為止最聰明的主攻,太愛她了,希望她以後的路能走得更遠,像郎平一樣,甚至超越郎平,成為最強的自己!
㈡ 《中國女排》更名上映,網傳爭議情節被刪,票房怎樣
2020年1月17日晚間,就在中國男子足球國奧隊告別奧運會預選賽沒幾天,男子三大球全面遭遇奧運危機的背景下,原定於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中國女排》發布聲明,電影將更名《奪冠》上映,時間不變,1月18日零點預售。
2、更名《奪冠》是高明之舉
在之前曾有網友建議將《中國女排》更名為《郎平傳》等傳記類名字,就像陳可辛正在籌拍的《李娜傳》一樣,這個建議雖然中規中矩,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不論從氣勢上還是內容上,以及商業上考慮都不是最佳選擇。
而《奪冠》一名恰恰是國慶節爆款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關於中國女排奪冠章節的名字,彼時徐崢導演的這個章節也在觀眾那裡取得了很好的口碑。
現在《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首先氣勢上足夠渲染中國女排的精神和輝煌,其次在內容上也比較符合電影內容,關鍵是在商業上也是一個漂亮的承接。並且這並不算重名,因為《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只是章節,並不是電影名。
這次更名可以算電影商業營銷策略的一次「騷操作」,當然這是表揚。
3、三大球需要支持
最後,承接文章開頭的一段話,相信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我國的男子三大球球迷都不會太好過,國人在三大球領域最後的希望還是中國女排,距離奧運會還有半年的時間,我們需要給予三大球尤其是中國女排以強力支持!
㈢ 電影《中國女排》有三處失誤,為什麼說商業元素考慮過多是根源
就當是馬後炮吧,筆者對陳可辛指導的電影《中國女排》一開始就不是太看好,心中總有一些疑惑,不過由於媒體和觀眾的熱捧,《中國女排》未上映先爆紅,筆者個人也隨波逐流謹慎看好。
3、《中國女排》宣傳圖「用力過猛」
之前《中國女排》劇組曾發布過一組宣傳圖,這組血跡斑斑的大腿照片引來不少爭議,筆者認為,這張照片也許沒有太多誇張和虛構,但卻有過度宣傳之患。而且給人一種不好的感覺,片方機極其簡單的將女排精神歸於「慘」這個膚淺的表面現象上,似乎宣傳用力過猛,但,過猶不及。
歸根結底,片方還是把《中國女排》當成一部要大賣特賣的商業片對待了,而忽略了《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真正的硬核。
說句悲觀的話,根據預告片的內容看,整不好大年初一觀眾們要被強行灌一大碗雞湯了。
㈣ 電影《奪冠》真實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發展歷程,對於這部影片應該如何評價
中國女排是什麼?中國女排不是想練就練,不想練就不練,中國女排精神是什麼?中國女排精神是一種不驕不躁,無私奉獻,團結合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它詮釋的是「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民主,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㈤ 《中國女排》這部春節檔電影怎麼樣
這部電影開拍以來反響一直很好,不過現在更名為奪冠了。正值疫情春節檔都沒有能夠上映,這也是可惜之處。
㈥ 不僅被迫改名,還遭粉絲拒看,《中國女排》為何上映困難重重
《中國女排》改成《奪冠》後,由體育總局聯合了我國女排國家隊、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領銜主演。在電影播放之前,前中國女排主帥陳忠和因為電影里有跟不符合自己實際的片段,而提出抗議。除了郎平,其他人也多多少少受形象影響,掀起了風浪。雖然後期導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刪減修改,也已經讓《中國女排》在剛開始就碰到了困難。
《中國女排》電影一開始一直在拿中國女排的真實形象進行宣傳。收到各種質疑聲後,宣傳也從最開始的實時跟蹤到後來的偶爾出新聞,又是改名類的新聞。真是讓《中國女排》走得一路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