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漫威少兒不宜4-12歲小朋友的漫威分級觀影指南
金庸老先生剛走了沒多久,漫威宇宙的實際創造者Stan Lee也走了。或許有些不愛看漫威漫畫和電影的人不知道他是誰,但漫威靈魂人物Stan Lee離世的帶來的悲傷,不比金庸離世時的悲傷要輕。
每年一到漫威電影上畫的時候,家長們就會分成兩派開始吵起來:該不該給孩子看漫威。一派傳統一些的家長,自己不看漫威,覺得從小給孩子看這些打打殺殺的東西不太好,血腥、暴力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有什麼可看的。一派新潮一些的家長,自己也看漫威,所以覺得給孩子看漫威沒什麼,電影里的那些好故事、好三觀是可以給孩子正確的指引的嘛。
這不,Stan Lee一去世,大傢伙又開始吵起來了。
作為一個自己也是漫威迷的所長,我理解傳統派家長對於孩子看漫威的擔心,但是摸著良心說句話,家長有選擇、有指導的帶著孩子看幾部漫威電影,真的不會因此就變成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古惑仔、小混混。你也太看得起幾部電影的洗腦能力了,又不是被下蠱了......更何況,你不讓孩子看,ta就不會偷著看了嗎?我們自己小時候跟爸媽鬥智斗勇偷看電視的黑歷史你忘了嗎?堵不如疏,家長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害怕孩子因此沉溺與超級英雄漫畫或者電影,不妨跟孩子講講Stan Lee老爺爺的經理和故事。跟他們講一講,那個塑造了眾多超級英雄角色,和他們所處的宇宙法則的老爺爺的故事,引導孩子反沉迷,會比直接說教的效果更好,引發的叛逆情緒也會更少。
Stan Lee其實是個筆名,老爺爺的原名叫Stanley·Martin·Lieber。生於紐約,長於紐約。他出自一個猶太人家庭,不是我們影響力那種富庶的猶太家庭,而是窮的叮當響,爸爸是小裁縫,兒子們十幾歲就得出外打工補貼家用的猶太家庭。
他喜歡讀馬克吐溫、柯南道爾,還有凡爾納,他想寫點自己想寫的東西,比如嚴肅文學或者是暢銷小說之類的,但是他為了養家,只能寫漫畫的腳本。那個年代的美國漫畫作者,基本上和咱們國家解放前的被貶稱戲子的地方劇演員一個地位。他為了不讓認識人發現他在靠漫畫謀生,給自己起了Stan Lee的筆名,誰知道寫的第一步作品美國隊長就一炮而紅。
(故事講到這里,家長就可以趁機引導孩子了:你看看,要寫出美國隊長,要先熟讀馬克吐溫、柯南道爾和凡爾納。就好像金庸的武俠小說好看,主要得益於他國學底子深一樣。如果只讀漫畫,沒有其他文學作品的輸入,是寫不出好作品的。來來來,先讀讀你爸/你媽給你推薦的這本《XXX》。)
寫超級英雄如有神助的stan lee,美國隊長寫久了,他在而立之年迎來了創作瓶頸,他自己也厭倦了美國隊長正直、古板、老好人的角色設定,在妻子的建議下,他開始創作一些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有優點有缺點,既有能力又有軟肋的超級英雄,比如那個被蜘蛛咬了一口就擁有了超能力的Peter Parker(蜘蛛俠); 比如那個錘子才是本體,錘子一碎架都不會打了的Thor(雷神);比如那個蹲過監獄,但是為了重新贏得女兒的喜愛而拯救世界的Scoot Lang(蟻人);當然也少不了擁有七個博士學位,但是一生氣就會變成狂暴無腦綠巨人的Bruce Banner(浩克)。
由於老爺爺寫的英雄性格太真實,曾經有讀者寫信向他抗議:我們就是想讀一些無腦、搞笑的漫畫,來逃避現實,你把漫畫里也搞得三觀這么正,老講道德講正義是鬧哪樣?老爺爺的回答是,沒有三觀的故事,空洞乏味,讀完了沒有留下任何東西,那你讀來作甚?就算是讀來放鬆大腦的漫畫,也應該是發人深省的。
所以,Stan Lee筆下這種跟自己的陰暗面搏鬥而成長的故事,這種因為要保護家人所以要變得強大的三觀,講愛、講團隊合作、講人性之善,促人思考、自省的故事有什麼理由不給孩子接觸呢?
所長為大家准備了漫威觀影的清單,如果您的孩子想看漫威,或者您想向孩子推薦漫威,不妨按照這個進度來像孩子介紹。
初級觀影指南(4-6歲的小朋友)
美國隊長系列
不提漫畫里美國隊長黑化的事情,大銀幕上的美國隊長要是說他道德水平在漫威排第二,那絕對沒有角色敢說自己能當第一。作為漫威道德標桿和自律楷模的美國隊長,由他來作為小朋友們的入門英雄是最當之不愧的了!
蜘蛛俠系列
蜘蛛俠系列的片子很多,而且前後換了三個主演,還能長盛不衰,就能看出「普通高中生Peter Park」受眾面是有多廣,是有多受歡迎了。所長優先推薦荷蘭弟演的《蜘蛛俠:英雄歸來》,這是當年漫威落魄時賣出去的角色,也是蜘蛛俠第一次回歸漫威大家庭的首部大電影。片中的蜘蛛俠就是個很嫩很嫩的半大小子拯救世界的設定,和孩子們的共鳴點不要太多哦!
神奇四俠系列
神奇四俠絕對是一部從人設上就讓父母想要推薦給孩子的系列。四位科學家受到宇宙射線的輻射而衍化出不同的超能力,然後這些既有腦子,又有肌肉和超能力的科學家們開始組團打擊犯罪,閑下來就開始各種科學探險。裡面的一堆戀人還是超級英雄中最早結婚並有孩子的超級英雄。聽聽這完美的人設啊朋友們!神奇四俠中毒較深的小朋友們絕對在智力、科研方面有天賦呀,沒天賦ta也一定會朝這個方向努力的!而且早婚早育這個概念在幼兒時期種下了,你老了你怎麼會需要催婚這么吃力不討好的舉動呢!
中級觀影指南(6-8歲的小朋友)
蟻人系列
強烈推薦爸爸們陪孩子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絕對是對喪偶式育兒法忠實信徒——對,我說的就是那些孩子生下來就當甩手掌櫃的爹們——的一部救贖之作。N進宮的騙子爸爸在出獄後參加女兒的生日會,兜里比臉上還干凈的他由於經濟所限買了一隻特別挫的兔子玩偶給女兒。誰知道女兒一把抱住這個丑兔子大喊好喜歡。被女兒感化的詐騙犯浪子回頭,決定利用他的超能力保護女兒,和女兒所在的這個世界。
鋼鐵俠系列
雖然托尼屎大顆(Tony Stark)的嘴巴很毒,但是這個擰巴又心軟的富二代還是有很多很多很多閃光點可以引發孩子的好奇和思考的。鋼鐵俠在小男孩的心目中,是唯一一個熱度可以和蜘蛛俠正面剛的漫威角色。
高級觀影指南(8-12歲的小朋友)
復仇者聯盟系列
這大概是小朋友最熟悉的英雄聯盟了。全世界所有無產階級,啊不對,是超級英雄聯合起來,打敗臭名昭著很多年的九頭蛇反派組織。由於影片內有比較多的暴力場面,所以適合年齡大一點,有一定判斷力的孩子觀看,家長最好也全程陪同,在恰當的地方做一些引導。
雷神系列
我們愛給孩子讀的希臘羅馬神話里的神,相較於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神已經夠個性了,沒想到以北歐神話為基礎創造的雷神系列,裡面的英雄各個接地氣的幾乎要看不出神性了。想給孩子講手足之情、親子關系復雜性的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這個系列。
銀河特攻隊系列
這部漫威近年來嘗試新方向的神作,由於裡面有大量的笑話、雙關語、80年代經典歌曲,以及槍戰和肉搏鏡頭,更適合大孩子們。如何跟親爹和養父更好地相處。如果親爹是個反社會,你是要助紂為虐還是要大義滅親這種需要一定思考、非黑即白的問題,都可以跟孩子看完電影後討論起來。
其實漫威電影跟漫畫比較起來,在血腥、黃暴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剋制。跟著所長的清單和孩子周末看一看,就其中一些比較深刻的點和孩子玩一玩角色扮演游戲,來引發他對哲學、歷史、宗教、親情、大愛的興趣和思辨,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死侍這種本身就夾雜大量粗口、血次呼啦的暴力和黃色笑話的成人向漫威電癮,絕對是不適合小朋友們看的喲~
文章 | 爹媽研究所
編輯 | 爹媽研究所
② 適合小孩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都有哪些
適合小孩看的電影:(如果要適合小孩子看,就要具有童真或者一定的教育意義,這樣的電影才是適合小孩子看的電影。)
1、《千與千尋》
《飛屋環游記》是由彼特·道格特執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第十部動畫電影、首部3D電影。影片在2009年5月29日於美國正式上映。講述了一個老人曾經與老伴約定去一座坐落在遙遠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卻因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強拆自己的老屋時才決定帶著屋子一起飛向瀑布,路上與結識的小胖子羅素一起冒險的經歷。本片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6、《叫我第一名》
《叫我第一名》是由彼得·沃納執導,Thomas Rickman等編劇,吉米·沃爾克,特里特·威廉斯,多米尼克·斯科特·凱伊, 莎拉·德魯等主演的勵志傳記輕喜劇。影片於2008年12月7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布萊德·科恩與麗莎·維索基合著的同名書籍。敘述了患有妥瑞氏症的布萊德克服病症並且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的故事。布萊德為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布萊德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努力著。最後,經過了大約25所學校的面試後,有一所學校肯招聘他,所以他終於成為了一位二年級導師。
③ 當孩子問自己從哪裡來的,怎麼回答才最合適
80後的我們,有多少是被父母忽悠了,「孩子,你是馬路上撿來得」;「你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你是媽媽腋窩里出來的」。想想也好笑,當時認真的我們,都天真地認為自己就是孫悟空,石頭縫里來的。
接之而來我們的愚昧,性意識的匱乏,導致了我們多少奇葩的想法,講真有人直到上大學,還天真的認為,男女拉拉手就會懷孕生孩子,其實在感嘆無知的同時,又讓我們覺得性教育知識的重要性,看下面的媽媽如何機智回答這個問題的,網友:這才是正版教材。
李女士,25歲了,育有一個4歲的女兒,一天,女兒正在津津有味的讀者繪本,突然問媽媽:「媽媽,媽媽,我是從哪裡來得?」李女士下意識地愣了一下,心裡有一萬個疑問:「這個要怎麼解釋給她?」
1.面對孩子的性知識疑問,家長要有耐心。
孩子就像十萬個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總會幻想各種奇葩的小問題,尤其是性教育方面的,就像問「我是從哪裡來」,家長不能因為不好意思,而過度責備孩子:「你怎麼什麼都問」家長的這種態度,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給孩子帶來性教育的缺失,所以面對孩子的各種奇葩疑問,家長不能過於羞恥,而是大膽地告訴孩子性方面的知識。
2.家長平時可以多學習有關「如何對孩子性教育的知識」。
性教育也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知識,當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講解時,家長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育兒知識,用專業的性教育知識,講解給孩子。
3.家長可以多藉助繪本,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繪本更能讓孩子接受和理解,所以家長可以利用和孩子一起看繪本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包括我們的身體部位,以及保護我們的隱私部位等。
對孩子的性教育,就從性別,保護隱私部位開始,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灌輸給孩子一定的正確的性知識。孩子性教育離不開家長循序漸進的指導。多關注我,育兒的路上,一起學習。
④ 如何給5歲的孩子解釋什麼是電影什麼是電視劇
國產電視劇通常每集40分鍾,電影每部一般1小時20分鍾起步。
電視劇通常以多集來敘述一個故事或者演繹一個人物彰顯一個時代,內容更豐富細節更多,電影通常用兩個小時以內的時間敘述一個故事演繹一個人物彰顯一個時代,內容更精簡更精華。
這是最好區分的特點。
還有些國外電視劇,單集一個單獨故事,全季一個類型。
你就把這句話告訴你孩子就可以了,
電視劇通常以多集來敘述一個故事或者人物,電影通常用兩個小時以內的時間敘述一個故事或者人物。
⑤ 有哪些給12歲小孩看的科幻電影
適和小孩的科幻電影有:
1.《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郭帆執導,屈楚蕭、趙今麥、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的科幻災難片,吳京特別出演。該片於2019年2月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⑥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6)電影給娃講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