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片名的三要素是什麼
一個標准場景由三個要素組成:一是動力;二是價值;三是阻力 一是動力。這個場景到底是由誰來發起的,他/她想干什麼?目的是什麼?這一定要搞清楚。不少人拉起筆來就寫對話,但不知道這場戲主要人物想做什麼,於是寫幾句就寫不下去了。二是價值。甲約了乙到海濱花園,目的是求婚。他充滿了信心,這時的價值是自信,屬於正值。但乙卻沒有答應,還狠狠把甲罵了一頓。這時的價值從正值滑向負值,自信變成沮喪。三是阻力。任何一個場景都要有阻力,這才能構成沖突。一個警察來查案,敲敲門,裡面的人物居然就開了,說警察先生請進。這就不是一個場景。警察敲門,半天不開,後來終於有人開了門,說對不起,您找錯了,你要找的人住在隔壁。這就是阻力。雖然溫和,但也是沖突。不少導演把沒有沖突的戲叫「一順」。其實也挺形象。一順的戲都不好看。他向她求愛,她就答應了;他向他借錢,他立刻拿出存摺;他要抓住他,他一下就把手舉了起來。當然,直接寫作也不好。他向她求愛,她一個耳光打過去,你是什麼東西,還想打我姑奶奶的主意?他向他借錢,對不起,我沒有;他要抓住他,他反而一槍把他撂倒。可以換了思維。他求愛,她說好啊,其實根本不願意;他向他借錢,借拿出存摺,但突然發現上面已經沒有錢了;他要抓他,他束手就範,但卻掩護了頭兒逃走。所以,慾望的對立面很重要。
⑵ 電影片名怎麼填其中的電腦特技鏡頭有怎麼填
你好:電影片名可以填寫《黑客帝國》其中的電腦特技鏡頭是黑客在打架的時候很多代碼在屏幕跳動。謝謝
⑶ 人物紀錄片名字怎麼取
人物紀錄片的設計思想大部分都是講任務的主要事跡,一般情況都是歌頌人物的,先講述他的成績然後再講講他的家庭生活,學習環境等等。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
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
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⑷ 取名也有學問,影視劇是如何取名的
影視劇的名字關繫到宣傳推廣、收視率等問題,自然需要精心構想,展現出一個好名字。很多觀眾對於影視劇往往是先聽名字,如果一聽名字就沒有興趣,自然不會繼續去觀看了,所以說影視劇的取名至關重要。那影視劇又是怎麼取名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以女主角名字為主命名,通俗易懂,簡單好記。
很多影視劇都是改編自同名小說,在播出上映時,並沒有換用新的名字,而是沿用原名,這樣其實更能引起粉絲的共鳴,很多看過原著的書粉都會關注與期待。比如電影《匆匆那年》《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步步驚心》,都是由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而且都拍攝的不錯,得到了較高的評價。很多原著小說的名字本身也都很好聽,確實也沒有再取新名字的必要了。
你還知道哪些影視劇取名之道呢?一起來交流分享吧!
⑸ 電影預告片出片名怎麼弄
電影預告片出片名,可以根據電影預告的內容或者電影本身的內容,選擇一個符合主題,又貼近內容的片名,能讓片名的電影內容一致,最大程度上可以從片名了解電影所講內容。
⑹ 如何起電影的名字
要根據電影的內容來取,名字要能夠表達電影的主題。
一般是用主角名號(例如金剛狼)、主要團隊名字(例如神盾局)、事件名字(例如地道戰
)等為電影名字。
⑺ 怎樣給電影/微電影起個好名字
點明電影類型。聽片名就能知道電影的類型,這已不單單是對於高概念電影的要求了。電影市場越來越大,競爭越發激烈,觀眾沒有耐心在聽到一個很奇怪的名字之後再去查看這個電影是什麼類型。而介紹了電影片名還要介紹電影類型又過於尷尬,這時就需要一個好的片名至少能暗示出電影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