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電影卷膠片怎麼用

電影卷膠片怎麼用

發布時間:2022-10-17 08:55:24

① 普通膠卷和電影卷的區別

電影卷與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裝方式不同

▲ 柯達5222電影卷碟片

我們常用的135、120膠卷一般按卷售賣,而電影膠卷則是按尺論價的,市面上能買到的電影卷大部分經由店家自行將碟片進行分裝,再按每卷36張裝入暗盒內,方便拍攝者使用。

B. 構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負卷,電影卷多了一層炭黑層,炭黑層的作用一是用來防止光暈,二是電影機高速旋轉防止靜電電弧產生火花導致底片曝光。

C. 沖洗工藝不同

▲柯達D-76顯影粉

普通的彩色負片一般採用C-41工藝、黑白負片一般採用D-76工藝、彩色反轉片一般採用E-6工藝。

而電影卷的彩色負片則採用ECN-2工藝沖洗,使用C-41沖洗時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驟,否則會污染顯影液。黑白、反轉電影卷則可按常用卷的沖洗工藝。

#不同膠卷之間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攝環境(色溫/光源/曝光等)、中期沖洗工藝、後期掃描輸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親自摸索調試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

② lemo 膠卷怎麼安裝

相機的膠卷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120mm膠卷為代表的紙背膠卷,一種是以35mm膠卷為代表的電影膠卷。
120相機使用120膠卷,打開相機後蓋,可以看到下方(或左方)有膠卷的預留空間和卡軸的卡,作為安裝新膠卷用,上方(或右方)有一個空膠卷軸,用以導入膠卷。安裝時將新膠卷的紙背插入空軸的插槽中,順時針旋轉導入旋鈕,此時觀察紙背上的標記,當紙背邊緣上下兩端出現 「▲」 時即停止,蓋上相機後蓋,繼續旋轉導入旋鈕(有電動導片器的本步驟省略,相機會自動卷片自動停止),直至在觀察窗中看到 「1」 時停止,即可以拍照了。
135相機使用35mm膠卷,打開相機後蓋,可以看到左方有膠卷的預留空間和定位軸,作為安裝新膠卷用,右方有一個空膠卷軸,用以導入膠卷,左右方之間靠近左側有一個齒輪軸用以計數。安裝時將新膠卷插入空軸的插槽中,順時針旋轉導入旋鈕,此時注意將膠卷邊緣的小方孔對著齒輪軸的齒,蓋上相機後蓋,繼續旋轉導入旋鈕(有電動導片器的本步驟省略,相機會自動卷片自動停止),直至在觀察窗中看到 「1」 時停止,即可以拍照了。

③ 電影膠片怎麼用

這個你到網路上一搜就能搜出來吧!

④ 膠卷照相機怎麼用

膠卷照相機分為手動和自動兩種。
以135膠卷為例。打開照相機後蓋,將膠卷裝入A軸,拉出一小段膠片片頭,安到B軸。關上後蓋,手動或自動卷上片軸,即可開始拍攝(手動或自動進片),一般為30多張。拍完之後,手動或自動將膠卷倒回A軸,打開相機後蓋取出膠卷盒(應留一小截片頭,不可全部塞入膠卷盒),拿到照相館沖印。

⑤ 膠卷相機怎麼用

相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膠卷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 相機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卷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

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無論數碼還是膠卷,都是如此)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

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里,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復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里。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卷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卷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曝光,快門速度與光圈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

數碼相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們用來感受光,記錄光的東西換成了感測器,而不再是膠卷。

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我們如何控制「光的捕捉量」呢?

這里就涉及兩個部件:鏡頭上的光圈和機身上的快門。

任何相機鏡頭的原理都是「小孔成像」,但是這個孔的大小是可以調節的,孔越大,能夠獲得的光就越多,反之越少。然而孔又和清晰度有關,孔越小,越清晰,景深越大,孔越大,越模糊,景深越小。

而快門的速度是可以調節的,快門越慢,也就是說打開的時間越長,膠卷捕捉光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自然能夠捕捉到更多的光,反之亦然。

於是,光圈和快門形成一種合適的比例時,我們就能夠得到最合適的「光捕捉量」。

光圈大小示意圖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測光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要拍照,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合適的「光捕捉量」呢?我們要怎麼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呢?人眼能不能測?能,但是需要長期的經驗,而且肯定不準。因此,我們需要「測光」。

有的膠卷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 M3 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

有了上面那些基礎,我們可以聊聊機械相機和自動相機了。

照相機一開始都是機械的,快門是一個機械部件,不需要電池的,因此,機械相機拍照,是不需要電的,是純粹的「光學 + 化學反應」。

人類都是懶惰的,那麼能不能通過電子技術把相機搞得自動一點呢?當然可以!這就是所謂的「相機自動化」。

相機的自動化和數碼化是兩回事,在膠卷時代,就已經有各種全自動的相機了,包括佳能的 EOS 系列。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自動相機則分成三種。最基本的是 A 檔相機,這種相機的快門速度是電子控制的,可以和機器測光聯動完成「自動快門速度」,但這種相機的光圈還需要手動控制,而且一般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第二種是有 A 檔,而且有自動對焦功能的 相機 。日本相機在 1980 年代末已經開發出了成熟的自動對焦系統。但是這種相機的光圈還是機關式的,很多時候仍然需要手動調節,比如尼康的 D 頭系列。

第三種就是全自動相機,鏡頭對焦和光圈開合由超聲波馬達控制,和現在的數碼相機操縱起來別無二致,主要就是佳能的 EOS 膠卷機。

SMAP

smap 是自動相機的 4 種模式,也是 4 種專業模式。

M 檔,完全自己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

A 檔(佳能為 AV 檔),自己控制光圈大小,機器自動控制快門速度。

S 檔(佳能為 TV 檔),自己控制快門速度,機器自動控制光圈大小。

P 檔,相機控制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但自己可以選擇數據比率。(比如光圈 4 ,快門 125 和光圈 8 ,快門 60 都能獲得同樣的曝光時,自己可以選擇要哪組)

⑥ 如何正確使用膠卷相機

打開相機後蓋,有AB兩個軸一般A軸在左,打開膠卷包裝,將膠卷盒放入A軸,將膠卷露出的片頭拉出至B軸,注意齒輪契合,關上後蓋,自動相機按自動卷片按鈕,手動相機扳動卷片扳手,直至觀察窗出現數字1,就是第一張,開始拍照,自動或手動卷片,於是膠卷逐漸卷向B軸,拍完後要倒卷自動或手動,倒回A軸,觀察窗數字倒數,完成後,打開後蓋,取出膠卷盒,避光送到照相館沖印。

⑦ 電影膠片是如何如何運行的

電影是利用人眼的視覺暫留現象工作的,也就是快速播放動作連續的圖像人眼就會自動形成一種運動的感覺。

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的關鍵就是要實現快速播放多幅畫面。現代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的核心就是抓片爪和遮光片的發明,雖然膠片收放盤上的膠卷是連續旋轉的,但是膠片在經過光路時實際上卻是斷續運動的,抓片爪插入膠片邊緣的齒孔中迅速拉動膠片運動,當膠片正好對准光路窗口時,膠片停止運動,靜止在那裡被光照射,這時熒幕上就投射出一幀靜止的畫面,這個畫面達到播放時間以後抓片爪又拉動膠片運動,把下一幀畫面的膠片拉到光路窗口,停下靜止播放,如此反復一幀一幀地放下去。

放映機的輸片部分,由輸片齒輪、滑輪、片門、畫幅錯格調節器、間歇運動機構、遮光器及供、收片裝置等部件組成。輸片齒輪是以它周圍的輪齒伸入影片齒孔來輸送或制動影片的機件。滑輪是用來改變影片移動方向,限定影片左右位置,穩定影片移動速度和減緩影片震動的機件。片門的作用是使每格畫幅停留在一個嚴格確定的位置上,並以一定的面積接受光線照射。在放映過程中如果影片畫幅不正對片門孔,可通過調節畫幅諾格調節器旋鈕來對正。影片在片門中作一停一動間歇運動。在16毫米放映機中,目前多用抓片爪來使影片做間歇運動。它的工作情況,對放映效果和影片壽命有決定性的影響。遮光器中主葉的作用,是在影片更換畫幅時,擋住射向片門的光線,遮光一次。使人們看不到影片更換時的走動痕跡;副葉的作用是當畫幅停留在片門中時再遮光一次,可把每格畫幅分兩次映出,提高閃爍頻率,減少人眼觀察銀幕時由於明暗變化頻率太低所產生的閃動感。供片裝置用來支撐供片夾將影片均勻地供給輸片部分,並給供片夾以適當的阻力矩,不使其因慣性而自由轉動。收片裝置收卷已放映過的影片,常採用摩擦傳動方式傳遞
動力。

遮光片的作用是當抓片爪拉動膠片運動時自動檔主光路使屏幕上暫時是黑的,以免運動的膠片被投影到屏幕上影響播放效果讓觀眾頭暈……,一旦抓片爪拉動膠片定位,畫面靜止,遮光板就正好轉動到不遮光的缺口位置,這樣就可以投射這個靜止的畫面了。現代電影機的播放速度是每秒24幀畫面,但是這個頻率對於很多人還是太低了,會感覺到閃爍,所以為了提高閃爍頻率從而消除閃爍感,現代的電影機雖然播放畫面是每秒24個,但是遮光板每幅畫面會遮擋兩次,這樣閃爍次數就提高到了每秒48次,一般人就感覺不出閃爍了。其實現在的電視也是採用類似的原理:雖然PAL-DK制電視是每秒25幅圖像,但是每幅圖像分成隔行的奇偶場來掃描,所以電視圖像的閃爍頻率是每秒50次,一般人眼就感覺不到閃爍了。

電影穩定每秒24幀的播放速度是靠穩速電機來實現的,常用的低成本穩速電機是個交流同步電機,和交流電的頻率進行同步,因為交流電的供電頻率非常穩定,所以交流同步電機的轉速也非常穩定,經過減速齒輪,可以保證精確在每秒24幀。

將成卷的影片由供片盤送到片窗照射以映出畫面,並經還音部分使光學聲帶信號轉換為聲頻電流。然後把放映過的影片再收捲起來。它由供、收片盒(或片臂)及供片、間歇、收片等輸片齒輪,間歇運動機構、各種滑輪、片門和畫幅調節裝置等組成。窄膠片移動式放映機多用間歇抓片機構代替間歇輸片齒輪。電影放映機的核心部分是間歇運動機構,它將連續轉動變為間歇轉動,並和遮光板相配合,使影片在光線通過時穩定地停留在片窗處,清晰成像在銀幕上;光線被遮住時快速拉下,以免露出影片移動時的痕跡。標准電影移動速度是24格/秒,為了減少閃爍效應,遮光板每格遮光兩次,將閃爍頻率提高到每秒48次。使用最廣泛的間歇運動機構是馬爾蒂十字車。

連續轉動的凸輪 1上有一個導釘2,它每與十字車3徑向開槽嚙合一次,十字車就旋轉 1/4周,因此傳動軸每轉一圈(由a~e),間歇輸片齒輪 4就轉動90度,而將影片拉動一格。凸輪在e →a→b的過程中,十字車是靜止的。某些窄影片放映機採用光學間歇補償而不用機械間歇機構,有利於保護膠片,但畫面亮度有損。收片機構隨片卷直徑加大而速度減慢,以減小張力。

⑧ 膠卷有什麼用

膠卷又名底片,是一種成像器材。現今廣泛應用的膠卷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底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底片等等。近幾年,數碼產品因其便捷和低成本的優勢日益擠占傳統膠片市場,最終形成了如今"人人擁有"、"人人拍得起"的局面。

⑨ 膠卷相機怎麼使用

膠卷相機分為自動(傻瓜)和手動(機械)兩種。按說明書打開相機後蓋,有A、B兩個軸(一般A軸在左),打開膠卷包裝,將膠卷放入A軸,將膠卷露出的片頭拉出至B軸,關上後蓋。

因為膠卷是用來記錄光的,因此它們是見不得光的!而相 本身,就是一個「暗盒」。膠卷在其中是一點光都見不到的。當我們需要拍東西時,我讓膠捲去見光,這就是「拍照」最基本的原理。因此,相機就是「捕捉光的機器」。

那麼相機要如何捕捉光呢?這就需要兩個東西:鏡頭和快門。這也涉及到傳統相機的兩大核心技術:光學和機械。鏡頭把我們需要捕捉的光,投射到機器里,這個過程就叫做「對焦」,這涉及很復雜的光學知識,以後再說。簡單來說,鏡頭讓圖像呈現到相機里。

接下來就是捕捉了,相機打開快門,讓膠卷感受到光,然後關上。由鏡頭捕捉到的光就在電光火石之間,記錄在膠卷上了。 這樣,一張照片就拍好了。

我們上面說的這一系列過程,就叫做「曝光」,也就是讓膠片感受光,記錄光。但是,並不是曝光我們就能得到滿意的照片,因為光是有數量的,有多少的。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多,那麼照片就亮了,而如果我們捕捉得太少,照片又會變暗。

快門轉盤示意圖(自動相機的快門由電子控制,大多沒有這個轉盤。

有的膠卷相機自帶測光功能,而有些則沒有這個功能,比如徠卡M3之類的。這時,就需要測光表來輔助測光了。當然,你也可以用數碼相機,或者有測光功能的相機來測光。 機械相機的光圈,快門速度需要自己調節,全手動。

閱讀全文

與電影卷膠片怎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把電影放在蘋果手機lim 瀏覽:909
16gb可以下多少電影 瀏覽:137
陳可辛用手機拍的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135
外國人如何看待周星馳的電影 瀏覽:212
電影幕布怎麼貼牆上 瀏覽:983
一個女孩讓43個男人什麼電影 瀏覽:979
我的姐姐電影中間領悟的什麼 瀏覽:329
手機怎麼聯機一起看電影 瀏覽:215
電影影獲得哪些獎項 瀏覽:938
海豐藍天廣場有什麼電影 瀏覽:832
安吉利卡電影有哪些 瀏覽:737
騰訊視頻盜墓哪些電影好看 瀏覽:799
翩然而至日本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950
微電影的結構構成是什麼 瀏覽:105
影子神鞭電影怎麼樣 瀏覽:914
第六感電影醫生怎麼知道 瀏覽:764
日本人怎麼看待八百這部電影 瀏覽:652
校園欺凌的電影有哪些電視劇2020 瀏覽:358
電影反擊怎麼不上院線 瀏覽:192
騎士少年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