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工廠大門》人類史上第一步電影,你想對這部電影的創作者說些什麼
盧米埃爾兄弟,改造了愛迪生創造的西洋鏡,把活動影像投影放大了,讓更多人可以觀賞,於是就有了電影。在法國巴黎的十四號大咖啡館地下室里,《工廠大門》作為第一部電影放映了。
太多的話,就不多說了。相信你們一定是一群很可愛,懂得分享的人吧。謝謝你們告訴我,你們那個世界的活法,雖然電影很短又是黑白的,但在我眼裡看到的彷彿就是彩色的,有聲音的。
⑵ 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受到什麼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受到縫紉機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盧米埃爾兄弟在他們的父親老盧米埃爾所經營的照相館中,學會了照相技術的他們在為父親掌管照相器材廠的同時,研製出了「活動電影機」。
作為攝影師出身的盧米埃爾兄弟,對待電影從一開始就顯示出與愛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維觀念。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對於「放映術」的發明、對於電影機器設備的改進,而是更突出地表現在他們的電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時空觀念的差別,根本的美學差異上。
米埃爾兄弟其他情況簡介。
米埃爾兄弟首先擺脫了照相館攝影師所具有的封閉的人為空間的束縛,邁向了廣闊、開放的自然空間。作品的內容,也是更為努力地去表現和復制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專門去為攝影機安排和搬演實際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比如,由路易斯·盧米埃爾最初拍攝的短片:《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燒草的婦女們》、《出港的船》、《代表們登陸》、《警察遊行》等等,就直接地表現了那些下班工人、上下火車的旅客、勞動中的婦女。
⑶ 電影是誰發明的
電影是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
盧米埃爾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是法國的一對兄弟,是電影和電影放映機的發明人。
兄弟倆改造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在形式上,呂米埃的電影大多是由一個固定的視角單鏡頭拍攝的。當然,這還不包括盧米埃爾的攝影師在車輛的幫助下拍攝的後續影片,這些車輛具有移動的效果。在盧米埃爾「單鏡頭的固定視點」的表現形式中,《火車進站》是最典型的作品:將鏡頭架在站台上,朝向遠處延伸的火車軌道。
月台上空無一人,一列火車從遠處駛來。火車頭駛出,沿著畫面左側的站台停了下來。乘客們上下火車,一個年輕的女孩在鏡頭前猶豫地走過,表現出一種自然而害羞的表情。火車離開了站台,也離開了照片,電影結束。
在這部影片中,物體和人物有時遠,有時近,不同場景的視覺變化形成了深度的場景調度。這正是我們今天通常使用的「長鏡頭」方法,即用一個固定的視角捕捉連續的時間和空間。
有趣的是,盧克·戈達爾在他的電影《卡賓槍手》(1962)中又幽默地模仿了《火車進站》。在盧米埃爾的電影中,「代表著陸」和「假膝步行者」中景深鏡頭的運用也是極具特色的作品。
⑷ 盧米埃爾受到什麼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受到了縫紉機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路易斯·盧米埃爾出生於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製片人。
他為人類電影事業的進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和兄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開售票的第一場電影。
活動電影機發明的意義。
盧米埃爾兄弟就發現了這一發明的商業價值,並且開了一家劇院來放映電影。結果,想要看電影的人在街上排起了長龍,觀眾們都被這一新鮮事物迷住了。盧米埃爾兄弟還培訓了許多攝影師,並把他們派往世界各地進行拍攝。
很快,其他的一些電影也誕生了,電影業也成為了一項獨立的產業。專門製作和放映電影的專業電影公司和電影院開始發展起來,演員們也步入社會名流之列,他們的演出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⑸ 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受到什麼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縫紉機。
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創造,於1894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這是一種既能攝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機器。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
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
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相機世家
出身於照相世家,並攝影技術有著濃厚興趣以及豐富經驗的法國的米盧埃爾兄弟,受到縫紉機的啟發,參考愛迪生「電影視鏡」中運用影片穿孔來輸送影片的方法,並研究了前輩在放映機研發上面的不足之處,發明了出聞名世界的「活動電影機」。
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在巴黎的卡普辛格大街的「大咖啡館」里舉行了放映活動,播放了《火車進站》、《工廠大門》、《嬰兒午餐》這幾個世界上最早的電影片斷。
盡管這些片斷沒有實質內容、沒有主題、沒有故事、沒有表演,沒有剪輯,只是固定機位、單個鏡頭的現實場景的影像實錄,卻給當時的觀眾帶來了巨大的欣喜,人們覺得非常的震驚、好奇甚至恐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盧米埃爾兄弟
⑹ 盧米埃爾受到什麼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縫紉機
1895年,法國的米盧埃爾兄弟受到縫紉機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1894年末的一天深夜,路易在設計膠片傳送的模擬圖時靈光一現:用縫紉機縫衣服時,衣料不正是做「一動一停」式的運動嗎?當縫紉機針插進布里時,衣料不動;當縫紉機針縫好向上收起時,衣料就向前移動一下,這不正和膠片傳送要求的方式很相似嗎。
於是,他將這一令人興奮的發現激動地告訴哥哥奧古斯特,能否用與縫紉機壓腳那樣的機械動能來拉動片帶。活動電影機可用於拍攝,也可用於放映,在當時的同類型發明當中,具有無與倫比的獨創性。
活動電影機
同時期的歐洲,在眾多研究電影的人中間,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和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兄弟倆最為奪目。這兄弟倆幼時在父親的照相館工作。盧米埃爾兄弟用自家的發明開始了短片的攝制,他們將鏡頭對準的是自己周圍的世界。
他們反對拍攝任何虛假之物,在他們這里,電影是活動起來的照相術。
對影像敏感和鍾愛的他們,想要攻克這一難題,讓更多的人能看到「現實」被搬上銀幕,自我被照見的一刻。活動電影機可用於拍攝,也可用於放映,在當時的同類型發明當中,具有無與倫比的獨創性。盧米埃爾兄弟也被尊稱為「現代電影之父」。
⑺ 1895年法國的盧米爾兄弟受到什麼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1895年法國的盧米爾兄弟受到縫紉機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法國科學家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倆對電影的研製也很感興趣,希望攻克研製的難題,拿出真正的電影來。1894年末的一天深夜,路易在設計膠片傳送的模擬圖時忽然想到:用縫紉機縫衣服時,衣料不正是做「一動一停」式的運動嗎。
當縫紉機針插進布里時,衣料不動;當縫紉機針縫好一針向上收起時,衣料就向前挪動一下,這不是跟膠片傳送所要求的方式很相像。
於是,他興奮地告訴哥哥奧古斯特,可以用類似縫紉機壓腳那樣的機械所產生的運動來拉動片帶。當這個牽引機件再次上升的時候,尖爪便在下端退出洞孔,而使膠片靜止不動。經試驗,路易的想法果然可行。
後來奧古斯特在一篇文章中說:「我的弟弟在一個夜晚就發明了活動電影機。」此外,他們兄弟倆還利用許多科學家的研製成果,對原始的電影做了多項改進。
發明電影機
在電影萌芽時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攝影傾向:一種以盧米埃爾兄弟為代表,主要在現實中去捕捉生活現象,銀幕上展現的就是人們身邊的瑣事;一種以梅里埃為代表,主要記載舞台上已經加工的虛構的生活圖畫。沿著這兩種創作方式,發展成後來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片種。
這兩種傾向反映到故事片攝影中來,又逐步形成兩種不同的流派:繪畫派和紀實派。盧米埃爾兄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又經過自己的創造,於1894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比較完善的、靈活輕便的手提工「活動影戲機」。這是一種既能攝影又能放映和洗印的機器。
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內有使35毫米片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器的轉動機構。它備有一個攝影鏡頭,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畫面靜止時,遮光器開啟,膠片曝光,遮光器關閉時,膠片向前運動,這樣便得到了負片。
然後取下鏡頭,將負片裝到機器上,與另一條未曝光膠片貼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運行,曝光後得到正片。電影機還配有放映鏡頭,裝上膠片後,使機器置於燈泡的照射下,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攝影機變為放映機。
正是在這「活動電影機」的呼呼轉動中,盧米埃爾兄弟和他們的攝影師們攝制了以《火車進站》、《工廠的大門》等為代表的最初一批紀錄片,由此成為紀錄片的開山鼻祖。
⑻ 盧米埃爾受到什麼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受到縫紉機的啟發發明了活動電影機。
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於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製片人。
他為人類電影事業的進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和兄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開售票的第一場電影。
演藝經歷:
路易斯·盧米埃爾和奧古斯塔·盧米埃爾兄弟(Louis and Auguste Lumière)的父親對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活動電影放映機的演示十分著迷。受到父親的影響,盧米埃爾兄弟也開始研製一種被他們稱為活動電影機(cinematograph)的機器。1895年12月,他們在巴黎卡皮欣大道上的"格拉咖啡館"的地下室里播放了他們製作的第一部電影。
看完首場電影後,巴黎的一位記者預測了光明的前景:攝影的對象已經不再是靜止的物體,它使運動的場景成為了永恆。當它被公眾所掌握之後,當任何人都可以拍攝下自己心愛的人的影像、運動、動作、熟悉的手勢和口中的話語後,對於他們來說,親人的死亡就將不再是徹底的消失。
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電影之一《火車進站》(L'arrivée d'un train à La Ciotat)所引起的最大反響就是恐慌。據說當看到電影中火車朝自己駛來時,觀眾們都驚恐地四散逃竄。
很快,盧米埃爾兄弟就發現了這一發明的商業價值,並且開了一家劇院來放映電影。結果,想要看電影的人在街上排起了長龍,觀眾們都被這一新鮮事物迷住了。
盧米埃爾兄弟還培訓了許多攝影師,並把他們派往世界各地進行拍攝。很快,其他的一些電影也誕生了,電影業也成為了一項獨立的產業。專門製作和放映電影的專業電影公司和電影院開始發展起來,演員們也步入社會名流之列,他們的演出費也隨之水漲船高。
⑼ 盧米埃爾時期的電影被稱為什麼
盧米埃爾時期的電影被稱為活動照相術。
《盧米埃時期》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盧米埃時期》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0fc3TH44ZWYjRkjGHtnlaw
⑽ 真正開啟影像時代——盧米埃爾兄弟
本節你將學到:
1、世界電影之父的經歷。以及他們公共放映的第一部影片。
2、電影誕生的日期。
3、盧米埃爾創作的影片的類型以及個例。
考試難度:5星(重點)
加粗為往年考點。
愛迪生在1984年已經發明了「電影活動放映機」,因為它本身的局限性,只是轟動一時,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拍攝困難,愛迪生的攝影機有巨大的體形,搬運困難,耗電量大,被安置在新澤西的叫做「黑瑪利亞」攝影棚。另一個是因為放映限制,每次只能一個人觀看,放映時間也太短。
後來,遠在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哥哥是奧古斯塔·盧米埃爾(Auguste Lumière,1862年10月19日—1954年4月10日),弟弟是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改造了愛迪生所創造的「西洋鏡」,將其活動影像能夠藉由投影而放大,讓更多人能夠同時觀賞。
兩兄弟的爸爸安托萬·盧米埃爾是經營照相館的。他的兒子們盧米埃爾兄弟是當時巴黎最好的技工學校的學生,他們在物理和化學方面極有天賦。那時氯化銀的攝影乾片已經問世,但是質量不穩定,價格也非常昂貴。安托萬一直想自己製作,可沒成功。聰明的路易發現了問題:爸爸居然用媽媽稱麵粉的秤來稱化學試劑 ! 他改用精確的天平秤,結果做出了非常好的攝影膠片,不但質量穩定,而且適合大批量生產。於是,安托萬乾脆關了照相館而開起膠片廠來。十年之內,盧米埃爾工廠從十名工人發展到三百名工人,日產膠片五萬張,行銷世界各地。路易年僅十七歲就當上了廠長。盧米埃爾兄弟並沒有就此滿足,下一步創造的源泉還是來自父親。
1894 年 9 月,安托萬買回一台由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的機器。這台機器體積如同一台五斗櫥那麼大,重五十公斤,人們可以通過一個孔往裡看,裡面的景物看上去會動。這是一種原始的「西洋鏡」,只能供一個人觀看;而且畫面會不時地跳動,令人大為掃興,價格也很昂貴,要六千法郎一台。路易又一次著迷了,茶飯不思。後來他從縫紉機的腳踏升壓板上得到啟發,解決了畫面跳動的問題,形象變得清晰與穩定了。但他的雄心是要讓大家一起觀看,這就是說必須把畫面投射在牆上。路易和奧古斯特晝思夜想,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設計和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影放映機。這種機器不但可以放映,而且可以拍攝;畫面可以放大,重量只有五公斤。機器很快投入了生產,並在法國各地流傳開來,也很快走向全世界。 1896 年 2 月,倫敦報界以大標題歡呼盧米埃爾兄弟的成功。盧米埃爾兄弟的放映機在美國也大受歡迎,紐約人把放映員高高抬起,歡呼:「盧米埃爾兄弟 ! 」電影放映員在美國供不應求,盧米埃爾工廠不得不趕緊培訓大批放映員,隨後讓他們分別趕往波士頓、費城、芝加哥等地。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晚上,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盧米埃爾的Cinema第一次售票公映,當時的座位是120個。其實在此之前,世界各地至少已經有5位發明家都實現了各自發明的「電影機」的售票放映,但是由於放映質量差,沒有廣泛影響。 盧米埃爾在此前在很多場合也都公映了影片,但這次售票公映卻被永遠記入史冊,這一天被確認為電影誕生的日子。也說明了電影發明之初,不但是技術產品。也被確定位一種可以規模生產的商業產品。
高爾基看了盧米埃爾的電影放映之後,寫了這樣一段話:
昨夜我身處幻影的王國……(那看了叫人害 怕 ),但 只 不 過 是 幻 影 在 動 ,沒 有 別 的 … … 突 然 喀 搭 一 聲 ,銀 幕 上 所 有 東 西 都 消 失 ,而 後 一 列 火 車 出 現 ,向 你 疾 駛 而 來 ,小 心 ! 看 來 它 會 沖 入 你 身 處 的 黑暗中,把你壓得血肉模糊,屍骨不存,然後也把這 棟擠滿了美人、醇酒、音樂與邪惡的大廳壓個粉碎, 可是,這也只不過是一列幻影罷了。」
電影發明者盧米埃爾的姓在法語中意 為「 光」,這可能是一種絕妙的隱喻:如果說當時著名的畫家莫奈,將折射的光線進行了分解,那麼盧米埃爾兄弟則將光線進行了捕捉,因之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光與影的動態藝術。
他們的電影包括最著名的《火車進站》還有非常生活化的場景《嬰兒喝湯》《工廠大門》《拆牆》等等。戶外場面、室內場面、新聞片、報道片和旅行片是盧米埃爾和他的門徒創造的主要影片樣式。 他們拍攝的第一部喜劇片也是第一部有情節性的電影是《水澆園丁》,講述了園丁在花園里持水管澆水,一頑童路過,水被腳踩停噴,園丁端詳水管口,頑童忽然松開,水噴園丁一臉,頑童大樂,園丁追打。
在查找《水澆園丁》的原片的時候,會發現至少兩個版本,是從不同的幾位拍攝的。其實,《工廠大門》,也有三個版本,也就是說他並不是在當時只是把攝影機架起來,然後非常及時地把當時發生的工人們下班的場景記錄下來,是經過擺拍的。他至少拍了三條工人們下班的鏡頭,然後他挑出來最好的一條。從工人們從工廠大門里開始往外走,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里,從最前排的工人邁出大門,然後全部工人走完。這是一個需要設計行走速率的問題。那麼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一版,應該講,無論是從前後景的光線,縱深感的體現,還是工人們走出來的節奏都是最好的。
所以說,紀錄片的擺拍從電影誕生的時候就出現了。
盧米埃爾的發明,更加廣泛的記錄了生活。拓展了影片的題材。開辟了電影紀實美學的傳統。盧米埃爾兄弟採取了一系列的本土化策略。白天拍攝一些當地人耳熟能詳的生活場景,第二天放映出來,盧米埃爾的攝影師往往在熱鬧的十字路口站上好幾個鍾點,裝模作樣地空搖著攝影機搖柄。到了晚上,那些認為自己已被攝入鏡頭的人們,為了想在銀幕上看到自己,就紛紛涌進影院。他們成功的既增加了電影的神秘性,也增加了電影的親和性,使電影成為人們生活方式和經驗的有機組成部分。
由於攝影機輕便、放映的方便和本土的成功。他們很快開始了征服世界的夢想,並付諸實施具體的行動。培養了很多專業的技師,穿梭於世界各地,包括比利時,西班牙,日本和中國等等,2年之內,他們的技師已經到達了南極以外的各個大陸。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帶去了活動的影像和全新的藝術形式。
大家可以參考《盧米埃爾兄弟:最初的電影》,這是一部1996年拍攝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