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劇組是怎麼找演員的
劇組找演員都是找已經是演員的人。已經是演員的人,在圈內消息肯定要比圈外人靈通得多,可以獲得一部分信息,但也沒有專門的官方渠道保證所有消息都得知,也是一樣有很多信息並不了解。劇組在需要演員的時候,對於圈內的一二三線主要演員都是心中有數的,只需了解一下檔期,只要檔期合適,就可以聯系他們的經紀人安排進組,對於其他配角和小角色,主要使用一些不知名演員,這些就靠關系人介紹了。
特別是小角色演員,由於不需要多少演技,常常有一些贊助商等關系戶硬擠進來一些非專業演員。對於這些業余演員,導演都是適當的時候讓她們露一下臉,打發那些關系戶。小角色事先並不說戲,都是臨時抓一個上場,但這些演員素質參差不齊,特別是年輕一點的女演員,往往臨到上場突然拒絕出演一些戲份,弄得導演措手不及。小角色也是必不可少的,片場臨時找人上哪找去?
所以,導演們就需要在平時自己多試鏡拍攝資料片,積累掌握一些年輕女演員的資料,用於隨時頂替片場這些拒演某些戲份的業余演員,這些介乎於群眾演員和角色演員之間的小角色,基本上不管其他方面條件,只要是年輕女演員並且保證什麼都不拒演即可。由於男演員和歲數大一些的女演員都不會出現拒演的情況,所以,導演只需要試鏡積累年輕女演員的資料即可,並非男女都要的選演員,不要誤會。如果你是男的,就當我沒說。
導演平時在積累這些演員資料時,有的導演會自己做試鏡,有的導演就會委託他身邊的志願者朋友幫他做試鏡。而委託志願者幫他做試鏡時,絕大部分被拍攝人都是導演派發過來,那些朋友也可以自己找人來拍攝,最後由導演一並看片挑人。因此,有的熱心朋友就會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找人來拍攝。當然,不論是導演本人還是志願者在圈內試鏡積累這些演員資料,肯定都是免費的,不論來試鏡的是誰,也沒有收費一說。
此類活動一直就存在,絕非現在才開始的。不過這些圈內的免費試鏡活動由於人員來源廣泛,僅僅他們自己的關系人、試鏡者之間的人傳人、各種得到消息者蜂擁而至,就足夠那些導演和試鏡志願者應付的了,所以此事從不對外宣傳,有史以來都是私下進行的。了解此情況的,往往只有導演本人和幫他做試鏡的志願者本人,以及參加試鏡的演員本人,圈內的其他人甚至也都不是很清楚。他們只知道導演在不拍戲時,就是在拍攝一些資料片,其實就是這個。至於導演是否還會把本來應該他自己完成的本職工作委託他的朋友幫助他做,完全是他個人的選擇,即使與此事無關的人去問導演,他都不願意承認,所以別人就更是無人知曉了。這就是你即使找到圈內人也很難打聽到此事以及有的讀到本帖的圈內人表示從未聽說過此事的原因。
我現在之所以把這個內部情況詳詳細細地曝光出來,是因為看到現在社會上那麼多搞詐騙招聘演員模特的,很多人不斷去上當受騙,最終也當不上演員模特,我實在看不過眼去,而我自己就是圈內的那個幫助導演做試鏡的志願者之一,我必須做點什麼,必須把這個有史以來就存在的圈內初選試鏡活動告訴大家,哪怕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至少讓相信我的這部分女孩能通過我這里不用花冤枉錢就能找到實現夢想的機會。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是已經退休的年紀較大的老年志願者,前後加起來在圈內做此項公益事業也有幾十年時間了,多位知名藝人均出自我的試鏡活動,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真正在我這里試鏡的女孩投訴過我有任何不軌舉動,這是我驕傲。現在除了導演派發過來的被拍攝人以外,我作為老年人確實沒有其它渠道自己去找人來拍,年輕志願者們都上街拉人去了,我年輕時也是一樣上街拉人的,但現在確實不行了,只好上網來說一下此事。但網上各色人等很復雜,其中有一部分是那幫搞詐騙招聘的同夥,他們見我的免費初選試鏡活動砸了他們的飯碗,對我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所以總有一幫人追著罵我,造謠誹謗攻擊我,甚至半夜三更打電話騷擾我,或者直接打電話謾罵我,還有人策劃在現實中襲擊我,其中一夥人已經被我報警,警方已經端了他們的老窩,個別漏網之魚已經畏罪潛逃。壞人總是做賊心虛的,可憐的是有的不明真相的人也跟著起鬨,特別是有些女孩,人家把她賣了,她還在幫人家數錢呢。對於這些人,我也是無能為力的!
這個試鏡活動既針對演員也針對模特,兩者統一挑選,統一試鏡,要求一致:女孩子作為演藝新人,不論你將來是做演員還是做模特,你都不得拒演黨的文藝政策允許的,國產影片中出現過的最大尺度鏡頭,做模特更是無法避免裸露,不論是暴露的模特種類,還是現場更衣換褲時候的男女混合現狀,你都必須能夠坦然接受。要不然你在試鏡時就肯定會輸在起跑線上的。當然,參加試鏡並不保證一定為你搞定出路,你必須是確實酷愛這一行,包括就連試鏡拍照本身也是酷愛的,不論選上選不上,你都為自己能夠在鏡頭前表現自己而充分享受,不要硬著頭皮來試鏡。
試鏡地點在北京地區的外景地。由於那些用人單位的人士都是不定期到拍攝人這里看片挑人,而每次來又都只看近期的,所以如果你只拍一兩次,就很有可能被他們錯過,你只有長期堅持試鏡拍攝資料片,被他們看見的概率才更高。
絕大部分被拍攝人都是導演攝影師經紀人派發過來的,我也可以自己找人來拍,最後由他們一並看片挑人。我本人前後已經做了數十年這項公益事業了,多位知名藝人均出自我的試鏡活動,你在網路上搜搜,除了那幫被我砸了飯碗的騙子公司及其同夥的的一些馬甲心懷鬼胎的攻擊謾罵之外,至今還沒有一名真正在我這里試鏡過的藝人對外投訴我有任何不規之舉,我本人甚至被人調侃為不食人間煙火、性取向不正常、不解風情等等,在京城演藝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清者自清,這是我的驕傲。
藝人初選試鏡還有一個辨別真假的試金石,就是看他們提不提要求新人女演員不得拒演黨的文藝政策允許的國產影片中出現過的最大尺度鏡頭。這個要求是新人女演員從事演藝行業的前提,只有能做到這個,才能談到其它。所有藝校開學的第一課就是「解放天性」,老師就是給你們講這個。所有藝校畢業的女生,也沒有人會拒演任何鏡頭的。因此,在面向業余愛好者的面試中,強調這個的應該就是真的,不提此事的應該就是假的。因為他們怕提這個把你嚇跑,他們找誰騙錢去呀?
我這個渠道究竟好不好,也是見仁見智的,酷愛拍照的女孩,哪怕不掙錢也喜歡在鏡頭前表現自己的女孩,就是喜愛這種藝人生活的女孩,就是要這個感覺的女孩,不為錢純為興趣愛好的女孩,就樂此不疲,長期跟著我試鏡,無論入選與否,都毫無怨言;而那些急於掙錢,完全是為了圖財,哪怕這並不是自己最愛的行業,為了能輕松掙錢,也要硬著頭皮乾的女孩,或者功利性過強,非要真正當上演員模特出人頭地不可的女孩,從一開始可能就很猶豫,到後來就很難堅持下去了。
再一個就是你的年齡,如果你還是未成年女生,就沒有人敢選用你參加影視拍攝或者請你做模特,除非你家長能帶著你來,或者給出同意你參加影視拍攝和做模特並且沒有任何拒拍鏡頭和拒做的模特種類的書面證明,否則你只能等到18歲以上自己來了。
我本人前後已經做了數十年這項公益事業了,多位知名藝人均出自我的試鏡活動,你在網路上搜搜,除了那幫被我砸了飯碗的騙子公司的一些馬甲心懷鬼胎的攻擊謾罵之外,至今還沒有一名真正在我這里試鏡過的藝人對外投訴我有任何不規之舉,甚至被人調侃為不食人間煙火、性取向不正常、不解風情等等,在京城演藝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清者自清,這是我的驕傲。
我是北京演藝界的原高層領導,現已退休,關於應該怎麼參加圈內的免費試鏡活動當演員的問題請搜索我在這里的其它同類回答。也可以去參看網路貼吧的招演員吧、群眾演員吧吧(注意是兩個吧字)中我的置頂帖子,以及星探吧中我的相關帖子,裡面都附有我的詳細信息。由於文章太長,這里不詳述。閱後可以在那裡跟帖交流。我沒有QQ,如有不便,謹致歉意!
⑵ 導演是怎樣選演員的都在那些地方選
導演選演員的途徑,有些演員是公司,是老闆,是上級決定的,這個沒有選擇,多半是明星,一般的演員,導演有如下一些途徑,第一,自己熟悉的,有過合作的,知道這個演員能力和風格的,導演會聯系,二,有些不重要的角色,可以在拍攝當地的話劇團和藝術院校選演員,第三,拍攝當地的影視公司和電影廠,其他一些劇團都有一些儲備,會在這些地方選,第四,你關注的電影學院的問題,事實上,電影學院和中戲都是這個年齡段最好的孩子了,而且受到的是中國最好的表演教育,很多導演也是這些學校畢業的,用起來方便。我不是這兩個學校畢業,我拍的時候也會著重選擇我的母校的學生,風格一樣,都是一群老師教的,好用!
⑶ 一般來說電視劇或者電影的主要演員都是如何選定的
一般來說都要面試,但是也有可能是導演或者是製作人確定想要的,如果確定了幾個人,他們會有工作人員繳請他們來試鏡
⑷ 導演是怎樣選演員的都在那些地方選
導演選演員的途徑,有些演員是公司,是老闆,是上級決定的,這個沒有選擇,多半是明星,一般的演員,導演有如下一些途徑,第一,自己熟悉的,有過合作的,知道這個演員能力和風格的,導演會聯系,二,有些不重要的角色,可以在拍攝當地的話劇團和藝術院校選演員,第三,拍攝當地的影視公司和電影廠,其他一些劇團都有一些儲備,會在這些地方選,第四,你關注的電影學院的問題,事實上,電影學院和中戲都是這個年齡段最好的孩子了,而且受到的是中國最好的表演教育,很多導演也是這些學校畢業的,用起來方便。我不是這兩個學校畢業,我拍的時候也會著重選擇我的母校的學生,風格一樣,都是一群老師教的,好用!
⑸ 導演是如何選演員的
首先是通過專業的副導演根據劇中人物的要求搜集演員資料,也就是所謂的見組照片和可能的視頻資料,然後根據這些信息找到相對合適的人選,這里一般也就是根據演員的臉譜和劇中人物的臉譜進行「對號入座」,如果有視頻的資料話,就再根據這個目標演員是否上鏡和表演水平做一個初步判斷,選出想見的目標人選,當然這里說的人選基本是所謂一線之外的,因為一線演員大家都比較熟悉,而且一般他們也比較忙,不怎麼會需要見人;然後就是由副導演通過電話的方式找到演員本人或演員的經紀人請演員在適當的時候來劇組見面,也就是常說的「演員見組」,跟參加招聘的大學生接受面試一樣,大體是進行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技術層面的,看其反應以及對表演的一般理解,有時需要的話在征的演員本人同意的時候試戲,試戲也不一定就是試即將要演的戲,有時可能是隨意請演員自己表現一下,再一個是非技術層面的,就是聊天和問詢,這樣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演員的各方面性格特徵和個人魅力,看其是否會贏得觀眾的喜歡,是否能將目標角色扮演好。 在面試的時候有時候會現場用DV拍攝部分花絮以供最後定奪的時候參考,這個時候其實對於新人演員來說是很關鍵的步驟,我想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僅僅是看你的出身門第或僅僅看你的專業方面,更多的時候也會看你的人品,是否積極配合,是否謙虛,是否懂得行業的規矩,守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准,很多新人演員往往就因為在這個時候給劇組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所以最後落選,畢竟導演看你的時候是會考慮到將來要跟你一起工作很長時間的,大家在基本的做人上如果覺得對方不舒服的話肯定是不行的。最後就是由製片部門跟演員或經紀人談酬金價格和工作檔期,這個環節也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對於新人來說,畢竟競爭比較激烈,價格不會是自己希望的那麼理想的,這就是所謂市場經濟的普遍法則其實,在這里我想提醒有些經紀人,你的演員你希望他有好角色,有好價錢是正常的,但你也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才可以,而不是當他是「搖錢樹」那樣的話搞不好會影響他的發展的。只有經過了這幾個環節後,才能決定是否起用哪個演員。
⑹ 導演選角的技巧和標准
導演選角的技巧和標准
一個人如果想當影視演員,他或她至少應該具備怎樣的外形條件才能勝任行業的基本要求——顯然,這里只是講最基礎性的「上鏡」概念,並不包括某些影視劇人物需要的特型外貌。一直以來,影視劇演員塑造人物成敗與否,最首要、最直接、最關鍵的因素必定是他或她的外在形象。但除了外在形象,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了導演的選角。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導演選角的技巧和標准,歡迎閱讀。
一、藝人經紀公司:導演是如何選演員的
首先通過專業的副導演根據劇中人物的要求搜集演員資料,也就是所謂的見組照片和可能的視頻資料,然後根據這些信息找到相對合適的人選,這里一般也就是根據演員的臉譜和劇中人物的臉譜進行「對號入座」,如果有視頻的資料話,就再根據這個目標演員是否上鏡和表演水平做一個初步判斷,選出想見的目標人選,當然這里說的人選基本是所謂一線之外的,因為一線演員大家都比較熟悉,而且一般他們也比較忙,不怎麼會需要見人。
其次是由副導演通過電話的方式找到演員本人或演員的經紀人請演員在適當的時候來劇組見面,也就是常說的「演員見組」,跟參加招聘的大學生接受面試一樣,大體是進行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技術層面的,看其反應以及對表演的一般理解,有時需要的話在徵得演員本人同意的時候試戲,試戲也不一定就是試即將要演的戲,有時可能是隨意請演員自己表現一下;再一個是非技術層面的,就是聊天和問詢,這樣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演員的各方面性格特徵和個人魅力,看其是否會贏得觀眾的喜歡,是否能將目標角色扮演好。
再次在面試的時候有時候會現場用DV拍攝部分花絮以供最後定奪的時候參考,這個時候其實對於新人演員來說是很關鍵的步驟,我想提醒大家,不要以為僅僅是看你的出身門第或僅僅看你的專業方面,更多的時候也會看你的人品,是否積極配合,是否謙虛,是否懂得行業的規矩,守時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准,很多新人演員往往就因為在這個時候給劇組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所以最後落選,畢竟導演看你的時候是會考慮到將來要跟你一起工作很長時間的,大家在基本的做人上如果覺得對方不舒服的話肯定是不行的。
最後就是由製片部門跟演員或經紀人談酬金價格和工作檔期,這個環節也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對於新人來說,畢竟競爭比較激烈,價格不會是自己希望的那麼理想的,這就是所謂市場經濟的普遍法則其實,在這里我想提醒有些經紀人,你的演員你希望他有好角色,有好價錢是正常的,但你也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才可以,而不是當他是「搖錢樹」那樣的話搞不好會影響他的發展的。
只有經過了這幾個環節後,才能決定是否起用哪個演員。說難其實不難,只要認真對待,好好做人就可以了,如果說難也難,畢竟這不是一個絕對的客觀判斷,是由人來決定的,他一定有人的心理因素。
二、演員導演具體做什麼?演員導演怎樣挑選演員?
演員導演(casting director),又稱演員副導演,專職為影視劇配合導演創作挑選演員。從主角到配角、從特邀演員到群眾演員都是選角組演員導演的工作。劇組不同,人員設置也不同,有的劇組設置兩位演員副導演,有的設置一位,再搭配一到兩名助理,各有分工。
演員導演可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要找到合適的演員,首先必須熟讀劇本,了解製片方和導演對角色要求,選取備選演員,再根據製片方、劇組實際選定演員。
一般劇組選演員,先籌備一段時間,收集演員資料照片;然後根據劇本角色要求看照片挑選備選演員;接著約演員見面,有的劇組還需要試戲;最後從適合演員中根據演員藝術成績和價位及發展方向綜合挑選最終人選。這與以上藝人經紀公司分享的「導演是如何選演員的」流程基本一致。
演員導演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很多年,手頭自然就有了大量的演員資源,他們自然很了解這些演員的藝術發展軌跡,於是就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給製片方和導演推薦。做一名能找人的演員導演,不難,有一大堆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就行;但不是你打通了明星藝人的電話,人家就買你帳的,不是所有擁有厚厚一本演員電話號碼就可以做演員導演的。
做一名有技術含量的演員導演,有難度。要從某演員一大堆各式造型照片中發現其可塑性,安插到合適的位置,需要眼光。例如,當年潘虹主演電影《股瘋》,眾人大跌眼鏡,在人們印象中,潘虹一直是悲劇演員,《苦惱人的笑》、《杜十娘》、《人到中年》、《末代皇後》等等,最終潘虹以主演電影《股瘋》贏得金雞獎和百花獎,足可見選角導演的眼光。
對於演員導演,製片方可能有發行方面的要求,選來的演員要賣座,劇組可能有資金方面的限制,不能超過預算,又要讓成片好賣、又要節約成本。;所以,演員排兵布陣要有學問,一線、二線、三線及新人、老藝術家搭配要合理。
目前,更多的劇組是過緊日子的,票房和賣片以及收視壓力逼迫他們壓縮製作費,大頭的演員費用自然首當其沖,所以在一部大型的電影或電視劇中,自然更迫切需要一個懂行的演員導演。
對製片方、劇組、導演來說,最理想的演員導演是能拿演員預算、了解演員市場賣片市場和觀眾需求、使用明星大腕老藝術家和新人搭配合理、談價簽合同一條龍全拿下、談定的演員陣容可觀、給出預算支出表反饋製作方、最後還能給劇組省錢的演員導演。能做成這樣的演員導演也算是他們那些人中的「一線」吧。
三、挑選電影演員和舞台劇演員有哪些區別?
一部電影的思想必須通過演員的表演方能成為具體的東西。正如環境的因素(音響、時間和形象)是設計出來的一樣,在那一環境中活動和對其產生影響的演員也同樣可以設計。演員「設計」主要包括挑選演員(分配角色)、設計動作和語調,從而以與影片的思想風格相諧調。一個演員是否富於個性,可以影響一部電影的整個性質。
挑選電影演員不同於挑選舞台劇演員。在舞台劇里,比起在電影中,演員更容易適應他的角色。實際上,使自己變成另一個人的才能,這是對舞台演員起碼的要求。例如,一個有才華的三十歲的女演員,可以在舞台上扮演七十歲的老太太而毫無遜色。這是由於舞台演員和觀眾之間,在美學欣賞時和實際情況中,隔了一段距離,所以在性格刻劃和適應性方面可以留有充分的餘地。因此,挑選舞台演員時,戲劇才華這一因素(聲形訓練和戲劇才智)就較之身體和心理上的相似關系更大。既然在舞台上的目的是為了引起演員和觀眾的交流,即使在沒有服裝、布景和化妝的情況下也可以辦到,那麼實現這一目的的才華也就是頭等重要的了。
然而,在電影中,這種過程一般是反過來的。劇中人物得適應扮演他的演員。觀眾和電影演員之間的關系如此密切,以致沒有什麼幻覺的餘地。在這里,一個三十歲的女演員不論她多麼富有才華,要她扮演一個七十的老太太,只有在極其罕見的情況下才能成功,而且也只能偶爾為之。
四、談談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和導演選角的標准
因為演員是導演思維最直接的傳達者,所以導演必須要理解演員,理解自身與演員之間休戚與共的關系。對此有一個貼切的比喻,即心理治療師與病人之間的關系。我不是從「懺悔式」關系的意味上這樣說,而從創作的角度來談。
在合作默契的時候,治療師和病人能夠協力打造一條通道,通向一個「新」人,在這個世界上更具行動力和存在感的人。在這一意義上,優秀導演和演員也是打造了一條通道(即表演),通向一個新人——影片中的角色。那位人物將使敘事成立,並構建另一種關系——與觀眾的關系。這些創造性的、引人入勝的關系正是觀眾亟亟以求的。惟其如此,好演員才收入優厚。同樣出於這個原因,不能夠把演員潛力發揮到極致的導演自然薪酬微薄。我還要補充一句,演員位於電影攝制的'前線上,他們個人要冒最大的風險,他們的勇氣值得觀眾尊敬,而且,我敢說,值得觀眾愛戴。在創作影片和實施導演思維的過程中,他們是重要的搭檔。
許多導演相信:「選對角色,你作為導演的工作就完成了一半。」這個宣言至多說對了一半。在這個造星計劃泛濫的時代,經濟上的考量往往跟導演的願景一樣左右著選角。強勢的經紀人和選角導演的興起,把原本搖擺不定的天平壓向了為「錢途」而非創作來選角的一端。下文的論述只關乎為創作而選角(請容我說一句,為了維護導演對於片中角色的願景,他們應該斗爭到底)。
選角是拍攝開始之前導演思維的第一次表達——更說明了為什麼導演必須在前期製作階段形成明確的導演思維,在這一階段,導演思維應立足於劇本闡釋。選角過程首重演員的外表。但是演員外表是否符合導演對於角色的願景,並不及演員在外表與舉止上投射出的特質來得重要。我建議,在導演與演員第一次見面以及隨後試讀劇本時,導演要列出一份選擇標准清單,以此來評估演員,比如:
1. 專業性(professionalism)
2. 演員賦予情境的張力(tension)
3. 能量(energy)
4. 魅力(charisma)
5. 性感(sexuality)
要牢記這一觀點:導演應該把同樣的標准貫徹於隨後的試讀,以及該演員與其他演員合作的試讀。
我們首先談談專業性的標准。使用專業性這個詞,我指的是按時到場,以專業的態度回應面談。演員到場是想受雇扮演角色,導演到場是要僱用演員。如果會面無助於達到這兩個目標,那就是導演和演員的失職。
第二個標準是演員帶給情境的張力。當個性、願望和機遇融為一體,張力就會顯現。演員能夠製造多強的張力?演員怎樣產生並傳達這種張力?張力可以化為能量。作為導演,如果演員無法產生必要的張力,我會忐忑。如果在某種環境(比如試演)下,演員激發的張力超出了我的預期,我同樣會擔憂。此處的關鍵是,不但期望演員有張力,而且希望張力對演員起到正面作用。
第三個標準是能量。好演員知道,不管影片類型為何,能量都是關鍵。快樂、悲傷、憤怒、機智和魅力都歸屬於能量范疇。演員能否生成能量場(energy field)?或者他們是否能夠吸收周圍的能量?看到此處,讀者或許會覺得導演要想選角得拿個心理學學位。其實大可不必。但是如果對人有直覺,理解人,明白是什麼使人之為人,會很有幫助。
第四個標準是魅力。這是能量的一種形式,但是它涉及到某種更為特別的東西——信念,強烈的、持之以恆的、而且躬行實踐的信念。似乎演員希望觀眾能夠分享他或她的信念。這一信念極其強烈,以至於充溢著靈感、力量,乃至魅惑。擁有魅力的演員具備超群的吸引力,或曰拉力。你的演員有沒有魅力呢?
最後,性感。每個好演員心裡都明白,他或她的電影表演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誘惑;為了吸引觀眾,演員必須精擅此道。這一特定的演員有那種磁石般的力量嗎?演員能夠吸引作為導演的你嗎?
這份清單有助於導演決定某個演員是否符合自己對於人物的願景。通常演員看起來不會與角色如出一轍,但是也許會給角色補充另外的維度。
選角步驟的第二個階段——演員的試讀——也需要憑借上述五點進行篩選,雖然試讀本身另有要求,「貫線」(through line)變成了衡量標准。演員打算怎麼詮釋人物?這種詮釋是符合導演的意圖,還是有所偏離?有哪些差別?這種詮釋是如何成形的?演員是否做出了有意識的努力來創建「貫穿線」?有沒有魅力?有沒有能量?有沒有信念?演員是著意取悅還是存心冒犯?這些都是在角色闡釋中生發的問題。不管人物是聰明還是愚蠢,是存心還是無意,導演必須能夠看出演員是如何為人物營造詮釋、喚起感情的,於是乎導演就知道了,演員已經編織了連系人物的紐帶,表演開始生根發芽。
如果演員的詮釋與導演的看法不盡一致,問題就轉變為演員的詮釋是否有趣。如果能夠吸引導演的注意,顯然就有值得開掘之處。演員可能年紀和外貌都合適,但在試讀中卻把一切都搞砸了。對於導演來說,試讀其實揭示了演員與人物是否有情感共鳴,演員的詮釋能否推陳出新。最後,每個演員都想爭取到角色,所以在試演中自然不乏慾望和能量。導演的工作就是藉助上述五個標准來考察演員的試讀和人物詮釋是否引人入勝。
試讀時的第二層演技測試,是給予挑戰,再進行另一個試讀。有些導演會規定一個極端的情境——你媽媽剛剛去世,你剛剛接到胰腺癌的診斷書——然後要求演員重新試讀這一場景。這樣做是為了檢驗演員的彈性。
演員能否呈現出比上一次試讀更豐富的內涵?這一測試可以讓導演判斷演員的廣度。好演員能夠給出的詮釋范圍相當廣——滑稽、哀戚、悲慘。這樣的挑戰是對於角色塑造的熱身。演員的彈性反映在他或她對於人物的理解上,可能有別於導演對於人物的認識。這種差別何其有趣,一個人作為演員的廣度又是何等迷人!
選角過程的第三層級,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個單獨的階段,也就是讓演員與另一個演員、另一個人物配合試讀角色。可以應用同樣的五個標准來評估這一次試讀。人物之間有「化學反應」嗎?如果有,這種「化學反應」的本質又是什麼?演員是彼此協作還是相互競爭?競爭並不一定是壞事,反而經常妙用無窮。這一次試讀和隨後與多名演員共同進行的試讀能夠說明演員可否跟觀眾建立聯系。演員能否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能量、魅力和性感程度協同合作,足以使觀眾——以及導演——全神貫注,不能自拔。
⑺ 揭密:影視劇演員導演如何挑選演員
演員導演(casting director),又稱演員副導演,專職為影視劇配合導演創作挑選演員,從主角到配角、從特邀演員到群眾演員都是選角組演員導演的工作。劇組不同,人員設置也不同,有的劇組設置兩位演員副導演,有的設置一位,再搭配一到兩名助理,各有分工。 演員導演挑選演員流程如下:首先是熟讀劇本,了解製片方和導演對角色要求,選取備選演員,再根據製片方、劇組實際選定演員。 一般劇組選演員,先籌備一段時間,收集演員資料照片;然後根據劇本角色要求看照片挑選備選演員;接著約演員見面,有的劇組還需要試戲;最後從適合演員中根據演員藝術成績和價位及發展方向綜合挑選最終人選! 做一名演員導演,不難,手頭有大量的演員資源,了解這些演員藝術發展軌跡,就可以適時給製片方和導演推薦。做一名能找人的演員導演不難,有一大堆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就行;但不是你打通了明星藝人的電話,人家就買你帳的,不是所有擁有厚厚一本演員電話號碼就可以做演員導演的。 做一名有技術含量的演員導演,有難度:要從某演員一大堆各式造型照片中發現其可塑性,安到合適的位置,需要眼光,當年潘虹主演電影《股瘋》,眾人大跌眼鏡,在人們印象中,潘虹一直是悲劇演員,《苦惱人的笑》、《杜十娘》、《人到中年》、《末代皇後》等等,最終潘虹以主演電影《股瘋》贏得金雞獎和百花獎,足可見選角導演的眼光; 對於演員導演,製片方可能有發行方面的要求,選來的演員要賣座,劇組可能有資金方面的限制,不能超過預算,又要讓成片好賣、又要節約成本,演員排兵布陣要有學問,一線、二線、三線及新人、老藝術家搭配要合理。最近張藝謀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小沈陽雖然是電影新人,但星路正紅,正如《滿城盡帶黃金甲》時候的歌壇天王周傑倫,孫紅雷作為電影演員,也有足夠的票房號召力和深厚實力,再加上老戲骨倪大宏,出演《武林外傳》走紅、加上《下輩子做你的女人》和《北風那個吹》正勁的閆妮,票房前程可想而知! 《三槍拍案驚奇》這樣錢糧充足的劇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劇組是過緊日子的,票房和賣片收視壓力逼迫他們壓縮製作費,大頭的演員費用自然首當其沖,迫切需要一個懂行的演員導演! 對製片方、劇組、導演來說,最理想的演員導演是能拿演員預算、了解演員市場賣片市場和觀眾需求、使用明星大腕老藝術家和新人搭配合理、談價簽合同一條龍全拿下、談定的演員陣容可觀、給出預算支出表反饋製作方、最後還能給劇組省錢的演員導演!
⑻ 一般來講電視劇或者電影的主要演員都是如何選定的
一般是別人推薦或自薦 再試鏡拍攝幾個場景,如果合適導演就會要。
⑼ 劇組是怎麼找演員的
其實早在劇本階段,選角就已經開始了。每個角色,在編劇的腦子里一定都有一個對應的演員形象作為參照。或者,導演、製片方提供幾個有可能的演員給到編劇,會對編劇在劇本寫作的階段,和大家對最終的人物想像更貼近。畢竟,演員的選擇受制於很多客觀的因素,而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即便是飾演同一個角色,也是千姿百態的。有的項目,還會因為最初的角色和最終的演員無法很好的匹配,而按照演員修改調整劇本。作為導演,在現場根據演員當時的狀態及時做出調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因為最終觀眾不會管你中間發生了什麼,他們只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要求:好看。得想辦法讓觀眾接受並信服這個角色。
在經過劇本階段,針對從編劇心裡長出來的人物經過反復討論過後,劇本有了初稿,選角導演(不是所有國內的劇組都有特別同意的規范,也有叫演員統籌,也有叫演員副導演)就要根據這些角色聯系主要演員了。通常會要根據演員們的片酬、檔期、受歡迎程度,搭配至少三種以上的組合方案。然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導演和演員見面。這個見面不是試鏡,是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我很重視這個環節,也很重視演員給我的第一印象。見面的過程,就是聊天,什麼都聊,我會盡量根據不同演員的狀態和性格去誘導他。這是我了解演員的方式,我想要了解最真實放鬆狀態下的這個人。每個人都有性格標簽,你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某些程度上取決了你作為演員時更適合飾演什麼樣的角色。《畫江湖之不良人》中的每一個主要演員,都經過了這樣的溝通。雖然我想讓觀眾對這些動漫角色從外形上認同,但首先,要先讓我從內心裡認同這個演員。選角是一方面,導演對演員在現場的調整也是很重要的,我很擅長現場調控演員,但首先我必須真正接受這個演員,才有可能發掘到演員最真實的一面中,屬於這個角色的氣質,或者是碰撞出來的火花。
關於試鏡,一般會是選角導演篩選演員時的一個資料儲備,其實是對基本演技的一個考核。有的時候一個性格內向的乖乖女,普通見面可能沒有辦法感受到她飾演冷血殺手的感覺。但如果導演足夠了解一個演員的話,也不完全依賴於這個步驟,每個導演的工作習慣和方式不一樣吧。比如王瀧正,是我和王偉在街邊擼串時瞎聊,忽然一拍即合決定讓他演上官雲闕。所有人的反應都是:先都是瞪大眼倒吸一口氣,三秒之後,開懷大笑:我靠,可以哎! 事實證明,真的很可以。因為我們之前在拍戲的過程中,包括後來殺青之後,都有很多密切的交流,我知道他一定能演的了。演技是我挑選演員的唯一標准,但每個演員的本質會決定他更適合詮釋導演想要的哪種感覺的角色。包括傾國傾城這兩個演員,當我們決定一定要找姑娘來演的時候,基本就確定了一個基礎,一定不能真丑,得可愛,讓觀眾每次看到他們都很開心,是很喜感的角色,但不是丑角。
再有就是試妝的過程。有的角色,在上妝之後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必須要考慮到觀眾在第一眼看到這個角色時的感覺是否正確,造型會要根據最終的呈現效果和導演的想法,來做調整。
經過大致這么幾個階段,常規情況下就完成了對一個角色的選定。但我可以告訴大家,基本上每個項目都不可能像以上所說的那樣順利。
⑽ 電影導演在選演員時主要考慮演員的哪些方面
電影導演在選演員時主要考慮演員的以下幾個方面:
一、首先通過專業的副導演根據劇中人物的要求收集演員資料
也就是所謂的見組照片和可能的視頻資料,然後根據這些信息找到相對合適的人選,這里一般也就是根據演員的臉譜和劇中人物的臉譜進行「對號入座」,如果有視頻的資料話,就再根據這個目標演員是否上鏡和表演水平做一個初步判斷,選出想見的目標人選,當然這里說的人選基本是所謂一線之外的,因為一線演員大家都比較熟悉,而且一般他們也比較忙,不怎麼會需要見人。
四、最後就是由製片部門跟演員或經紀人談酬金價格和工作檔期
這個環節也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對於新人來說,畢竟競爭比較激烈,價格不會是自己希望的那麼理想的,這就是所謂市場經濟的普遍法則其實,在這里我想提醒有些經紀人,你的演員你希望他有好角色,有好價錢是正常的,但你也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才可以,而不是當他是「搖錢樹」那樣的話搞不好會影響他的發展的。
只有經過了這幾個環節後,才能決定是否起用哪個演員。說難其實不難,只要認真對待,好好做人就可以了,如果說難也難,畢竟這不是一個絕對的客觀判斷,是由人來決定的,他一定有人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