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萬物生長這部電影怎麼樣
《萬物生長》三板斧:蹦極、旅遊、干范冰冰
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李玉導演的幾部院線電影的話,會發現,《蘋果》、《觀音山》、《二次曝光》和《萬物生長》四部電影都有幾個類似的元素。
第一個,便是蹦極。李玉導演過分追求這種所謂的刺激元素,卻總是無法表現恰當,最終造成非常矯情。這種所謂的極限運動,不能運動跟上去了,而人物的思想情感跟不上去。李玉電影的問題就在於使勁拔高人物情感,揠苗助長,最終四不像。
第二個,便是旅遊。李玉的片子,一到最後沒法繼續往下邊編造了,就出去旅遊。開個車啊什麼的,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風景好的地方,不是沙漠,就是大水池的,使勁折騰一下,然後就彷彿看破人生了。這是李玉很大的一個矯情點,每部電影都這么矯情,一點不變花樣。
第三個,乾冰冰。這個跟干露露的干是兩碼事。干,在這,必須當動詞講。李玉其實一直是在糟蹋范冰冰。從《蘋果》開始就是使勁糟蹋冰冰。這個糟蹋分兩種。第一種,自然是戲爛糟蹋知名一線女星。第二種,糟蹋有禍害的意思,性侵犯比較恰當。李玉的每一部戲,都干范冰冰,倒是不幹一頓小范,才是奇怪的。性元素,是李玉掌控不了,又喜歡瞎顯擺的東西。
李玉的全部電影都可以用這樣幾個字來概括:混亂、迷離加虛無。這是幾個好詞,說壞一點,其實就是她自個底氣不足,掌握不了大的生命概念,又非得拿出文藝片的裝逼臉龐來,故作深沉,做老先生的狀,哼哈的就那麼幾句,懂行的一看就是扯犢子呢。
其實,女導演都喜歡把自己的電影最後往虛無上扯淡。彭三源的《失孤》也是這樣的。這都是沒有接受過正規哲學教育,同時又沒什麼文化內涵,同時非得裝出有學問樣子來的表現。李玉在《萬物生長》中近乎說教的「虛無」,讓本來便軟弱無力的影片,顯得更加蒼白無神。
而李玉令人眩暈的晃動鏡頭,更是讓這種虛無表現在拍攝技法上。有偽文藝女青年為了這種鏡頭而如痴如醉,實際上不過是肚子里邊沒墨水,又非得覺得自個讀個饒雪漫就有文化了一樣的裝洋蒜。
李玉裝洋蒜的《萬物生長》最大毛病還是她以前的問題,片子不知道怎麼結尾,往往又臭又長。整部電影的節奏感全無,越到後邊,越虛無無力,給人洗一雙臭襪子怎麼也洗不幹凈的觀影感覺。
當然,演員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大段心靈獨白的范冰冰戲份,是編劇無能,也難為冰冰哭著演出來了。該戲最大演員敗筆是韓庚,油麵小生,抓不住原著小說的京痞子的味道。該戲其他幾位男演員,紛紛搶戲,韓庚成為最沒戲的人。
不過,《萬物生長》原著小說本身便問題連連,我早前曾寫文章批評過。馮唐有意致敬王朔的《動物兇猛》,卻沒有學來最重要的兩點。第一點,獨屬於作家的時代。第二點,獨屬於作家的地域。《動物兇猛》,時代是文革前後,地域是北京大院,現實主義味道濃厚。小說《萬物生長》,時代便較為模糊,代表性的事件更是全無,地域上雖然寫著北京,但京味兒全沒有,畫虎不成反連個狗都不像。
李玉改編的《萬物生長》更是模糊時代和地域,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她的時代呢?她的地域呢?沒有這兩個,現實主義何從談起!沒有現實主義,李玉胡扯一頓的人生儼然就是憑空扯淡,不痛不癢,又裝逼舔蛋。李玉的毛病正在此處,她把握不住現實。
我敢確定,李玉若是還有下一部電影,若還是讓范冰冰做主演,一定還是蹦個極,不開心了旅個游,然後推倒范冰冰干一頓。這是何其的弱智!這樣的肚子里邊沒墨水的導演,尚且不如直接去日本助推它們的愛情動作片事業好。
⑵ 如何專業評價電影《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延續了原著風格,以韓庚出演的男主角秋水經歷的三段混蛋愛情為主線,展現了20多歲醫學院男生蓬勃成長的放肆青春。不過,如何通過影像對小說原著進行改造,李玉的獨到之處,從此次曝光的「立春」版海報就可見一斑。曖昧斑斕的色調與醫學實驗室的光怪陸離相互交織,散發著春天荷爾蒙蓬勃滋長的青春味道。(時光網評)
《萬物生長》中韓庚以宿舍的「頭狼」自居,戲里先後愛上「羊」和「虎」,和宿舍里小狼崽們一起打架、醉酒、作弊、失戀,各種不靠譜,各種重口味,而 「我們彼此相愛,就是為民除害」的宣傳語更令人對這一段「虎狼」之間的混蛋愛情充滿遐想空間。(網易評)
⑶ 如何評價《萬物生長》這部電影
青春一開始總是與愛情有關。但是單單講愛情的青春片都不會太好看,能吸引男性觀眾的青春片更少。電影《萬物生長》算是一部存有一些男性氣質的青春片。成長對身體的影響,激素對思想的刺激、對行為的支配,男性對女性肉體的痴迷,還有對某些崇高事物的模糊追求,這些本質上都與愛情無關,卻礙於道德律令又跟愛情交織在一起,剪不斷理不清。《萬物生長》里呈現了人性在這些糾纏中的貪婪、苦惱、掙扎和他們的選擇。
⑷ 如何評價《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就讓我想起了薩頂頂唱的那首歌。整個劇情是以悲傷為主調的,最後男主和女主也沒有在一起。雖然我不太愛看悲劇,但是客觀來說,我覺得這個片子還是挺好的。
⑸ 談談看完電影《萬物生長》後的感受
《萬物生長》據說是馮唐寫最好的一本書,但《萬物生長》肯定不是李玉最好的作品。 相比於電影,它也許更像一個話題。 這就是中國電影的現狀,人們比以往更經常在討論電影,結果不過是在重復一個又一個的無聊話題。 這部電影成功把韓庚從一塊西瓜皮變成了半個西瓜,也讓范冰冰擁有了本色魅力演出的釋放機會,甚至於,齊溪這樣的演技派也可以叫板任何一位中國女演員。可是,如果青春愛情只是一堆泡在福爾馬林液里的人體標本,敲打幾根棒骨當人生重音,這樣的出發點和處理方式,還是值得商榷。 暫不提拍攝手法,《萬物生長》繼續踏進了《致青春》、《同桌的你》到《匆匆那年》的青春河流。看完電影,一個同樣的問題又冒了出來:這到底是誰的青春……中國的校園青春片,就一定要爆酒瓶子,煞有介事地幹上一架?男的怒,女的哭。一個人渣不夠,再拉上幾個來湊。愛情失敗,青春已死,人生卻一定要成功。明明可以有亮麗純真,非要拍得暮氣沉沉。明明可以光明正大,非要小打小鬧玩過家家。這些電影往往把初高中該做的事情,放到了大學來拍。至於不該做的事,通通靠避孕懷孕打胎。再到三十好幾的演員,還非要去演穿校服的學生,把無恥耍流氓當做脆弱純情大肆宣揚,這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萬物生長》說的還是懷舊青春事,但它硬生生地捏出了一條人造尾巴。 由於醫學院的超長學齡,韓庚穿上一件格子襯衫,學生氣有理。至於范冰冰,她就演一個風騷的社會女青年,也說得過去。人物設定,沒問題。問題出在,這兩個人怎麼就相愛了。即便電影用了一通自白反省,反省自己是人渣,承認傷害女性、相愛不純良,可是,他們怎麼就愛了,還愛得痛徹心扉死去活來,我實在沒看明白。 情聖大玩假動作,可以。 劈腿還不爽別人家的大奔屁股,行。 女的濫交還風情萬種,OK。說這兩個人有真愛,我也相信。 可是,都玩到了這份上,在那個勾人兮兮、光怪迷離的實驗室夜晚,他們突然不幹了,還掏心挖肺的,說了一通莫名所以的慷慨言語,我就真的不懂了。與其他中國式青春片不同,《萬物生長》主動壓低了愛情的身價。可到頭來,它又要觀眾相信,這樣的愛情其實也有矜持操守,誰信啊。別說還真情實意了,我看到的更多是戾氣。連吃個肉串,想到的都是尿別人的車。 《萬物生長》有一個機會可以說服我,那就是靠結尾。但很遺憾,電影結尾還是愁眉苦臉,奠基青春的老調重彈,尤其是祭拜一個值班室老大爺還引發深刻的人生感悟這回事,怎麼想都不對。還有,本應華彩,擲地金聲一般的久別重逢,成功的知名書商路金波老師顯然給搶戲了。 當然,電影也有好的地方。它節奏快,並不拖泥帶水。受益於攝影等突出環節,《萬物生長》遏抑了「戲不夠歌來湊」的濫觴之患,同時強化了荷爾蒙過剩的濃烈效果。譬如韓庚被塑造成一個拉肚子也要啪啪啪的土著種馬,剪輯就幫上了大忙。電影沒有搞成時代元素大雜燴,也屏蔽了愚蠢的廣告植入。有一個小細節悄悄泄露了背景時間,電影院在放《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那是1996年夏天。至於那些花哨的桃花片頭,躁動不安的動畫,恐怕也有人會受用。 我喜歡韓庚和范冰冰跳蹦極的段落,金光燦燦,滿畫面的迷亂。他們不斷下墜,卻以為擁抱的彼此是在飛翔。在那一刻,我相信他們是真愛的,就像《致青春》的水族館結尾,因為整個世界只有他和她。他們一直在下墜,卻不願從青春的熱夢中醒來。但這樣的簡單快樂,在電影里居然少之又少。 《萬物生長》的愛情稍縱即逝,經不起揮霍。無論是肉身的吸引,還是純粹的好奇心,這樣的邂逅開始,並不影響一段完整的愛情。可是,一旦愛情成為了主體,那麼,電影應該告訴觀眾,愛情在哪裡,反正肯定不是一萬塊的資料翻譯費。可是,我沒看到主人公做出過努力,盡是走極端的對手戲。他假惺惺地追悼過去,自我懷疑。他不愛任何人,他只愛自己。 《萬物生長》沒有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雖然電影里沒有了流產打胎,可是一個遊走於男人堆的女人居然不知道事後緊急避孕,一個讀了六七年書的醫學院女大學生用土法避孕,這種不帶腦的橋段,怎麼看都是為了造戲,不惜作戲。 在許多中國電影人看來,有著圍牆屏障的大學校園最適合成為犯錯現場。惡言頂撞,撕扯哭鼻。翹課作弊,偷吃出軌。只要懷個舊,一切都可以被原諒。 青春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它。
⑹ 如何評價李玉的電影《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觀後感
由馮唐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萬物生長》已經上映一個多月了,基於和馮唐的親情和友情,以及作為同時代的過來人,早應該去一觀大作,但由於工作原因,我只能盼望著、盼望著、盼望著,直到在很多影院都已經撤場時,才第一次看到、感悟到,那早已流逝的、萬物生長的青春歲月。
去看《萬物生長》,對我而言,並不僅僅是去看電影,而是能去和馮唐在一起進行非面對面心的交流,作為同齡人,我對馮唐是比較熟悉的,我們一起爬過泰山,一起晝夜交流討論工作,因緣際會在一起吃過無數次飯,首讀過他還未成形的《不二》,交流過他的唐詩三百首。而馮唐也隨著他人生的跌宕起伏、事業的輾轉騰挪,由一個在《北京、北京》里戲耍的四中男孩,走過信陽學院,走到協和醫學院,走到美國讀MBA,從事咨詢,涉身實業,到最後專門坐家,為的都是嘗試和品位生活和多彩人生,當然也遇到了很多人不曾經遇到的屬於酸甜苦辣的營養,而逐步開始進入禪定的狀態了,影片也恰恰引入「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不知是他刻意留詞,還是李玉導演也有人生的同感,這是一種經歷滄桑的空靈,演繹了一場關於青春、成長、愛情、人性、人生和「佛性」的心靈對話,並和他一起向內求索,尋找真正的自己和他人,找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雲行雨施,萬物生長。大千世界,包羅萬象。自然造化,天地文章。看前、看中、看後,我思考了很多,也把影片和頭腦中的小說進行了比對,小說《萬物生長》影像風格強烈,情感細膩,隱喻頗多,是一部需要我們靜下心來去欣賞、感受並思考的電影。有人說《萬物生長》是青春片,有人說《萬物生長》是文藝片,有人說《萬物生長》是愛情片,這些電影標簽在我看來都不夠准確,定義得也太過膚淺。觀影之後我強烈地感覺到,《萬物生長》是一部關注並探索人心、人性和人類情感的電影,真實而且真誠,影片向內求索,試圖引領觀眾一起去探索我們人類廣闊、豐富而又隱秘的內心和情感世界,並試圖找到一些真理和答案。小滿是誰,白露是誰,柳青是誰,秋水又是誰,我又是誰,每一個看過的人在眼界飽滿之後,需要靜靜深思的問題。 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小滿的死,帶來的是無盡的怨悔,門衛大爺的死,是一種近似圓寂的滿足,並用他的遺體捐贈創造了更多的生。每一個人都好比一顆流星,來到世上,有無光亮都無所謂,但更重要的是曾經愛過、恨過,每個人都曾經莽撞、迷茫,都會自以為是,都想要天上的星星,但最真實的和最大多數的是身邊的幸福。
禪宗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沒看電影之前,我關注了大量影評和觀眾的評價,有不少人認為影片昏昏欲睡,這是可以理解的,或太為稚嫩,或過於老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不能強求。但最為重要的是觀眾沒有深入作者和導演的內心,沒有去深究死和生的意義,探尋平等而無差異的「不二」之道,這不靠言語傳授,而需要靠內心思考求得大徹頓悟。我想,如果明了了這一點, 《萬物生長》不用爭一時票房的短長,或許象馮唐文章二十年後拍成影片一樣,這部平凡的電影今天也許難以和大投入大場面的速7一較短長,但經年以後,此片也許會令人驚喜的成為一部留在人們記憶深處問心之作。
⑺ 對於電影《萬物生長》大家有什麼評價
記得在電影院看完萬物生長之後,真的感覺到這部電影還可以吧!其中有好幾個片段打動了我,很多的時候裡面的內容和話語真的說到了我的心裡,讓自己的心狠狠地顫了一下。
接下來我講講我最喜歡的幾個片段吧。
“一直以為自己是最痴情的但沒想到一直都是自己在始亂終棄”一直都在自我以為,自己以為自己是對的,卻從未為別人考慮過另外,這部青春片確實很不一樣在我看來,應該算是最能反映當代大學生生活的了自私,貪圖享受卻標榜成享受青春 。
⑻ 如何評價李玉的電影《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這部電影拍攝的比較大膽,並且也把那種青春懵懂時期的一些愛戀給表達出來了,但是有一些過於尺度比較大的是不太適合青少年看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方面應該得到改進。
⑼ 你認為《萬物生長》這部電影怎麼樣呢
《萬物生長》絕對不是一部爛片,甚至,還相當相當的不錯。實際上,這些年,李玉+范冰冰,兩個人的合作,所出的片都還不錯。從《蘋果》到《觀音山》到《二次曝光》再到《萬物生長》,都非泛泛的圈錢之作,而是有著自己的精神內核,有值得讓人玩味之處。相對於市場上大批純屬蒙錢的商業影片,相對那些個或者華麗空洞或者炫技賣顏值的浮躁作品,李玉范冰冰的作品算得上是良心之作。《萬物生長》被有些人罵的很慘,我看了些,有的說的還算有理,但總覺得沒有撓到癢處,還是自己來寫一寫說說自己的看法為好。《萬物生長》可以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青春》講的事整個大學時期的愛恨情仇,帶著人回顧了校園生活,而《萬物生長》大部分也是在講述大學校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