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恐怖片到底應該怎麼拍呢
分享轉發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喲!
關注劇透社訂閱號(Jutou321)
劇透,讓你更懂電影!
2. 已經被禁掉的恐怖片
被禁播的恐怖片有《德國電鋸殺人狂》《驅魔人》《人體蜈蚣2》,友情提示:謹慎觀看!
《德國電鋸殺人狂》其實是由人物原型的,那就是出自1957年的美國殺人狂,這部電影有著許多的血腥局面,給人以恐懼的沖擊。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在半路的要求搭車的搭車客突然之間發了風,開始拿著電鋸亂殺人,整部影片非常的暴力、血腥,一直以來都受到大家的非議。
3. 有史以來第一部鬼片是那個國家拍的什麼
弗蘭肯斯坦》(1910年)
導演:J·塞爾·卓雷
主演:瑪麗·弗勒
國別:美國
一部歷史上有特殊地位的作品,改編自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後來被多次搬上銀幕。它的KB同樣在於它的KB是劃時代的。科學家用不同屍體上的不同部分拼湊成了一個「人」,在雷電交加的晚上運用閃電的電能賦予那個「人」生命。本書的作者瑪麗·雪萊夫人在18世紀時就預言了科學失控造成的災難,全片只有12分鍾。1932年詹姆斯·惠爾就重拍了該片。
《吸血僵屍》(1922年)
導演:F·W穆瑙
主演:施萊克
國別:德國
無論《夜訪吸血鬼》里的兩大帥哥吸血鬼如何優雅,我們都不能忘記世界上第一個吸血僵屍諾斯費拉圖。這部穆瑙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同時也是地位崇高的經典默片作品。諾斯費拉圖陰森怪異的造型,光與影造成的詭秘效果,布景、服裝設計的精巧獨特,都是KB片的典範。它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被無數導演重拍,其中就包括德國著名導演韋納·赫爾佐格1979年拍攝的《諾斯費拉圖》以及艾里亞斯·莫希格直接猜想穆瑙拍攝《吸血僵屍》經歷的《吸血鬼的魅力》。
《木乃伊》(1932年)
導演:卡爾·弗倫德
主演:波利斯·卡洛夫
國別:美國
環球公司經典系列「木乃伊」電影的第一部。這是剛剛完成《弗蘭肯斯坦》的波利斯·卡洛夫與德國電影攝影大師卡爾·弗倫德合作拍攝的歷史上第一部《木乃伊》。這部電影雖然很短,但卻營造出了濃厚的木乃伊意境,由本片開始,電影界培育了一大批的木乃伊續集和重拍片。1999年的《木乃伊》和2001年的《木乃伊2》都是本片的重拍片
《蒼白巫師》(1932年)
導演:維克多·赫爾帕林
主演:貝拉·盧高斯
國別:美國
據說是第一部以巫術操控僵屍為題材的電影。本片以海地為舞台,描述一名巫師通過巫毒教的巫術喚醒大群的僵屍,讓他們不分晝夜的在製糖工廠里操作著機器。巫師還將所有來到島上的白人美女變成僵屍。但是,這裡面所出現的僵屍除了可憐以外,絲毫沒有任何的KB感。當然這出戲里想傳遞的並不是僵屍吃人的恐懼感,而是把人變成僵屍在心理的上恐懼感。
狼人》(1941年)
導演:喬治·華格納
主演:龍·喬尼
國別:美國
西方KB電影四個族群中「狼人」分支的啟蒙作品,但後來很多「狼人電影」都是受此片影響。環球電影公司將1935年的《倫敦狼人》重新挖掘出來,改造成新版《狼人》。影片所想像的一旦人被狼咬過,就會變成狼人,而且如果狼人又咬噬了其他人,其他人同樣要化作狼人的演變途徑,也成為了以後狼人影片約定俗成的模式。
魔鬼聖嬰》(1968年)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米婭·法羅
國別:美國
《魔鬼聖嬰》在美國《娛樂周刊》評選的「有史以來最KB的25部電影」中排名第9,堪稱KB片中的經典。影片可以看成是波蘭斯基向希區柯克致敬,同時他作為一個非KB片和娛樂片出身的導演,拍攝KB片並沒有一般KB片令人窒息的高潮,而是在用讓生活中的各種元素散發出KB,這種手法被後來的KB片包括我們熟知的《午夜凶鈴》普遍借鑒。
驅魔人》(1973年)
導演:威廉·弗萊德金
主演:埃倫·伯斯泰因
國別:美國
拍出過《猛鬼街》的導演韋斯·克萊文說,真正嚇到他的影片有兩部,《驅魔人》是其中一部。 影片《驅魔人》是根據一起真實事件改編的。十四歲的小男孩約翰是馬里蘭州一個大家庭的一員,1949年的1月阿姨多蘿希突然離奇身亡,從而引發了一連串詭異之事。這部影片於1973年在全美公映,在第二年獲得10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獲得兩項大獎以及4項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大獎等。
《德克薩斯電鋸殺人》(1974年)
導演:托比·霍伯
主演:傑西卡·貝爾
國別:美國
這部KB片的傑作並沒有海報和片名的血淋淋,沒有血腥殘殺和傷口的近鏡頭,而是使這一切都表現在鏡頭之外,它讓你感覺到的是真正窒息的驚恐,卻不像其他KB片那樣讓人嚇得精疲力盡。片中莎麗被當做一個半死不活殺人狂的晚餐,雖然她最終逃過一劫,但也只是人類的身體勉強抵住了斧頭的砍殺才得以逃脫的,這個鏡頭被認為是70年代影片中最令人不快的鏡頭了。
萬聖節》(1978年)
導演:約翰·卡朋特
主演:傑米·李·柯蒂斯
國別:美國
本片是當時最成功的獨立製作的電影,同時改變了KB片的一貫面孔,被認為是僅次於《弗蘭肯斯坦》重要的KB片。其開創的面目變態校園殺人者成為美國KB片的教材,直到1981年,美國公映影片中有60%以上都是追殺類影片。從1978年開始,這部系列片在11年裡共拍了5集,一部比一部血腥。
紙屋》(1989年)
導演:伯納德·羅斯
主演:查羅特·巴克
國別:英國
孤寂的安娜發現自己能進入自己畫的房子裡面,而且發現了更多現實與自己幻想境界的聯系,於是她被拉進了這個KB的夢魘。這部電影曾被KB小說大師史蒂芬·金選為最佳KB片之一,好萊塢也因為此片而挖他去拍KB片,但卻漸漸脫離KB片而是轉拍文藝片。
《驚聲尖叫》(1996年)
導演:威斯·克瑞安
主演:魯高夫·傑克遜
國別:美國
將這樣一部青春和懷舊氣息明顯的KB片放入其中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驚聲尖叫》系列以及由此演變而來的《驚聲尖笑》系列電影重新振作了90年代已經漸漸低迷的美國KB片。片中大量涉及到的經典KB電影片段以及其對後世KB電影產生的影響可以說是一次深入淺出的總結。影片同時請來許多KB片明星客串,譬如《大法師》中被鬼附身的小女孩在片中飾演咆哮著「人民有知的權利」的記者,使本片以及系列成為了美國KB片的教材。
《午夜凶鈴》(1999年)
導演:中田秀夫
主演:松島菜菜子
國別:日本
本片繼《四谷怪談》、《牡丹燈籠》傳統日本鬼片之後創立了「後午夜凶鈴時代KB片」。跟傳統日本KB片是截然不同的,它們顛覆了過去,自行發展出一套推銷模式、內涵、甚至自創一套嶄新的KB電影語言。它所具有的濃郁的東方玄學色彩,也讓其KB自成一派,影片高居票房榜首,之後美國翻拍的《午夜凶鈴》票房也超過1億。
《女巫布萊爾》(1999年)
導演:丹尼爾·米瑞克
主演:哈茲·多納休
國別:美國
這已經不僅是1999年夏天好萊塢的最大黑馬了,可以說這部投資僅100萬美元的低成本影片,書寫了鬼片新概念。影片以紀錄片形式,之前通過網路等外界手段為影片製造KB氣氛,讓觀眾一度混淆了虛擬與真實,片中KB的核心布萊爾女巫雖然一直沒有直接出現,但她所製造出來的蛛絲馬跡卻在亦真亦假中成為了不露聲色的經典女鬼。
4. 國外恐怖片怎麼拍的,為什麼那麼真實,中國就不行呢
首先是技術上的差距,不過這是小問題,好的恐怖片不僅僅依靠感官刺激。
更重要的是電影審批,中國的廣 電 總 局不允許你搞怪力亂神,這你有多好技術,多好劇本都白搭。你看進口大片啥時候有恐怖片的,國產的都是些什麼貨色。。。
5. 在拍攝期間或之後,有哪些恐怖電影出了名的恐怖事故或問題
讓我們回顧一下《驅魔人》的拍攝過程。
「我真的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怪人,但是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確實發生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事情。我們正在處理一些非常沉重的材料,而您不會無所事事電影中有很多人死亡,琳達的祖父去世,助理攝影師的妻子生了一個嬰兒,他去世了,冷藏房間的那個人死了,照看大樓的看門人被槍殺了……我認為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總共有9人死亡,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數量……這很可怕。」-艾倫·伯斯汀(Ellen Burstyn)
在紐約,其中一位木匠不小心將他的拇指切掉在場景上,一位照明技術人員失去了腳趾。伊拉克的實地考察行程從相對涼爽的春天推遲到7月,這是夏天最熱的部分,當時溫度升至130度或更高。
在被派往那裡的18名機組人員中,弗里德金因痢疾或中暑而一次又一次失去了其中9人的服務。更糟糕的是,裝在一個十英尺長的板條箱中的新亞述人帶翅膀的惡魔帕扎祖的青銅雕像從洛杉磯的一次空運中迷路了,最終抵達香港,這又造成了兩周的延誤。
6. 你不知道的,14部熱門恐怖電影中隱藏的拍攝秘密
雖然很多恐怖電影的名場面都讓人記憶深刻,但即使是這樣,它們卻還隱藏著鮮為人知的一些秘密。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揭開隱藏在熱門恐怖電影中的拍攝秘辛。如果知道更換演員的原因和意外的拍攝地點,似乎恐懼的深度會增加。
1.《閃靈》(1980)
我正在練習揮舞斧頭,這很危險......
傑克尼科爾森用斧頭砸浴室門並大喊「約翰尼!」是一個著名的場景,只要記住它就會讓你感到驚悚。為了准備這一幕,傑克在射擊場練習了N次揮動斧頭的動作。
然而,傑克並沒有注意到,工作人員就站在他的身後......!
好在工作人員當場閃避,避免了一場災難。
2.《吶喊》 (1996)
令人驚訝的原因
代表90年代的恐怖電影《吶喊》。
在製作開始時,西德尼·普雷斯科特(Sidney Prescott)的主角被提供給了德魯·巴里摩爾(Drew Barrymore)。然而,她拒絕了,並決定扮演「開場被斬首」的角色。
像德魯這樣的當紅明星,開場一眨眼就被殺了,讓觀眾驚呆了!聰明的德魯似乎明白這種影響。
3.《超自然活動》(2007)
斯皮爾伯格的建議
在這部獨立恐怖片上映之前,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就想著請一位著名的明星來擔任主角。然而,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建議下,他保留了原來的演員陣容。
一天晚上,斯皮爾伯格開始在家看電影的預覽 DVD,但嚇得停了下來。還有一集我不得不白天再看一遍。
他說服製片廠照原樣上映,認為「一個不知名的演員會增加電影的可信度」。結果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超自然活動》是隨後製作了五部續集的高利潤恐怖系列之一。
4.《十三號星期五》(1980)
在現有的露營地拍攝!
這部具有 歷史 意義的電影是在新澤西州的童子軍露營地 No-Be-Bo-Sco 拍攝的。它成立於 1927 年,以該州最古老的偵察營地而聞名!
1979年秋,製作方獲准在淡季期間使用營地進行拍攝。即使是現在,「13 號星期五」外景巡演仍在定期舉行。
5.《驅魔人》(1973)
被父母反對,改變演員陣容
當時 14 歲的女演員傑米·李·柯蒂斯本該扮演魔女里根的角色,但她的父母,演員珍妮特·利和托尼·柯蒂斯在劇組中提出了極大的反對。
因此,琳達布萊爾扮演了里根的角色。順便說一句,傑米19歲就出演了電影《萬聖節》。
6.《萬聖節》(1978)
為了表達洛杉磯的秋天...
雖然《萬聖節》的背景設定在伊利諾伊州一個名叫哈登菲爾德的虛構小鎮,但它實際上是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拍攝的,主要是在西好萊塢和帕薩迪納。
為了在陽光明媚的洛杉磯營造秋天的氛圍,每個場景都撒上了假落葉。
其實,如果你仔細觀察主線故事的每個角落,你可以在一些場景中看到棕櫚樹。
7.《榆樹街的噩夢》(1984)
在真正的房子里拍的,不是一套
這部作品中出現的「南希之家」實際上是用幾棟房子拍攝的。
外觀來自西好萊塢的一所房子,內部由不同地點的幾棟房屋組成。也是在情景喜劇《我愛露西》中使用的房子。
8.《電鋸驚魂》 (2004)
獨創性,因為這是一個低預算......
至今已發布多部系列作品。因為是超低預算,所以在布景和特殊處理上都 頗有匠心。
還有一個場景是用真正的豬腸子來表現人的腸子。
9.《布萊爾女巫計劃》(1999)
期待額外獎勵的演員們得到了什麼......
獨立電影《布萊爾女巫計劃》製作成本為 6 萬美元。
1999 年夏天上映時,它在全球創下了 2.48 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想知道在這部產生巨額利潤的作品中出現的演員最終得到了多少報酬?
三位明星(Heather Donahue、Joshua Leonard 和 Michael C. Williams)獲得了 1,000 美元的表演費,其中包括在馬里蘭州州立公園的林地進行為期六天的拍攝。
根據希瑟的說法,他透露「在意外票房成功後,我期待額外付款,但(沒有付款)卻只收到了一個水果籃」!
10.《招魂》(2013)
原來是不同的標題!?
2013年上映的《招魂》是一部深受恐怖迷喜愛的作品,後來又製作了續集和衍生作品。
英文名是「The Conjuring」,但在製作之初,完全不同的標題「Warren File」(這部作品是根據超自然現象研究人員沃倫和他的妻子遇到的事件改編的)。
拍攝結束後,製作公司改名為《招魂》
11.《沉默的羔羊》(1991)
選角不是最喜歡的
在朱迪福斯特被任命為《沉默的羔羊》中的 FBI 實習生克拉麗絲斯塔林扮演者之前,製作方提出她與梅格瑞恩、米歇爾菲佛和勞拉鄧恩競爭這個角色。
最後朱迪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結果證明她是最適合的!
12.《小丑回魂》(2017)
恐怖電影史上的最佳影片!
這部改編自斯蒂芬金的熱門恐怖小說《IT》的電影票房收入達到 7 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恐怖電影。
續集《IT / It THE END》再加上4.3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是超過10億美元的巨作,這對於一部恐怖片來說通常是不可能的!
13.《迷迭香的嬰兒》(1968)
傑克尼科爾森可能是她的丈夫!?
在計劃階段,羅伯特·雷德福被選為羅斯瑪麗的丈夫,但因日程安排而放棄。在那之後,傑克尼科爾森進行了屏幕測試,但最終約翰卡薩維茨被選上了。
14.《精神病》(1960)
歷史 性時刻的名場面!
《Psycho》的淋浴場景是恐怖電影史上的著名場景之一,但它似乎是另一種意義上的「 歷史 」。
有鏡頭聚焦抽水馬桶的場景,但這是美國電影史上第一次出現抽水馬桶的場景!
7. 鬼片是怎麼拍的
直接網路,有介紹
1、割喉、挖心、撕頭皮,硅膠假體少不了
血漿通過硅膠假皮里的導管噴出。挖心、撕頭皮的戲份也是如法炮製,拍攝的時候演員需要做的只是猙獰痛苦的面部表情,剩下的全部交給硅膠假體、工作人員和後期的剪輯師了。「拍恐怖片,硅膠假體少不了,大家在銀幕上看到的五馬分屍、掏心挖肚,就本都是靠硅膠作出來的效果。」
不過,也有一些鏡頭要依靠電腦特效,「像國外的喪屍片,會有人被僵屍吃掉一半的鏡頭,這種戲單靠硅膠不行,需要在拍攝時把演員身體的一半塗成藍色或者綠色,後期再用電腦CG(計算機圖形學)將塗藍塗綠的部分去掉,營造出只剩半個身子的效果。」
血漿顏色有講究,嘔吐物是土豆泥配綠豆湯
對於恐怖片來說,血漿無疑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在庫布里克導演的恐怖經典之作《閃靈》中,最血腥恐怖的場景莫過於如同洪水般的鮮血從電梯中洶涌而出,淹沒了走廊的那一幕。
相比於電腦特效這些新興技術手段,製作假血漿對於恐怖片道具師來說,可以算是「代代相傳的手藝」了。據劉吉介紹,現在製作假血漿的主要原料是色素、蜂蜜、水或者酒精,其中蜂蜜負責調解粘稠度,讓假血漿看起來更真實。如果在冬天拍攝,就要用上酒精,避免假血漿凝結過快。
但是記者注意到,在劉吉調配假血漿的工具箱里,還有綠色、藍色和黃色等色素,對此,劉吉解釋道,「血漿的顏色其實也有講究的,因為血離開人身體後,顏色是會發生變化的。剛流出的血會帶點粉色,比較新鮮。時間久了就會慢慢變黑,這個時候就需要加點綠色跟咖啡色來調和。」
劉吉還向記者介紹了另外一個經常出現在恐怖片中的道具——嘔吐物,「大多數都是土豆泥或者綠豆湯調出來的。」
2、化妝:畫鬼容易畫人難,記者親身體驗傷痕妝
劉吉坦言,做了這么長時間的特效化妝,做鬼怪野獸這類造型並不算難,最難的其實是「寫實」。「不管是鬼怪,還是野獸,都比不上人物的寫實特效來得困難。前
者允許想像力的發揮,沒有一個參照物。但是如果寫實做得不好,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其實和美術界的「畫鬼容易畫人難」是同一道理。
那什麼樣的造型算是寫實特效呢?劉吉告訴記者,比如恐怖片里常見的傷痕、傷口妝這類就屬於寫實。
化妝師為騰訊娛樂記者化「抓傷妝」
為了更好的向我們展示特效妝容是如何化出來的,劉吉安排了一位特效化妝師給記者現場化了個傷痕妝。
特效化妝師在記者的臉頰上打好底色後,貼上一層薄硅膠,按照傷口不同的部位化上不同的顏色。
化妝師表示,臉上的傷痕妝要求非常高,僅是一個頭部要分額頭、臉頰、下巴、鼻子和脖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的要求都不同。不過,正如之前所說的,基礎都是靠硅膠,但是做傷痕的硅膠要非常非常薄,盡量像皮膚一樣,然後化妝師便要在這層薄薄的硅膠上施展自己的本領。
化妝師要在記者的臉頰上示範一小塊「抓傷妝」。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化妝師拿著各種顏料筆在記者臉上不斷上色,從外圍的淤青到最中心潰敗的血
肉,一共上了十幾遍,一塊拇指大的抓傷,耗時長達半小時。「這還是小傷口,如果碰到大面積的傷痕妝,我們基本上是從天亮站到天黑,一刻不停地在化。」
劉吉還提到,其實傷口妝的區別也很大,而幫記者化的傷口裝算是比較簡單的了,「傷口妝雖然是比較常見的特效化妝,但每次接到這類任務時,我們都要先問清
楚,究竟是什麼情況下形成的傷疤,槍傷、刺刀傷、炸傷還是燒傷,每一種傷口都不一樣,所以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准備。」
3、場景:墓地野墳坡都得去,拍完趕緊磕個頭
「恐怖片夜戲多,拍攝場地很多都在荒郊野外,很多地方現在想起來都很後怕。記得有一次,導演安排我跑到一個小土坡上,後來才發現這個土坡是個小墳,所以拍
完這場戲,我對這那個土坡不停地磕頭。」在《筆仙驚魂》中飾演小武的翟文斌出演過多部恐怖片,他擔任編劇並主演的《咒絲》將於暑期上映。
談到恐怖片的拍攝場地,翟文斌介紹:「除了荒郊野嶺,老宅、墓地等,一些具有詭異氣息的地方也是拍恐怖片的必備場所,《咒絲》選用的主要拍攝場地,其實就是老舊的化工廠和深夜的地鐵站。」
浴室、樓梯、空房子,一樣「嚇果」驚人
除了在荒郊野外拍攝的場景,日常的生活場景也是恐怖片中不可或缺的「嚇人」之地。如《午夜凶鈴》中,安靜的房間中突然響起的電話聲;《咒怨》
中,伽椰子從樓梯轉角處蠕動爬下……實際上,電話鈴聲、樓梯、浴室、鏡子……這類常見得不能再常見的地方,只是被導演巧用靜與動、人少與多對比的方法,配
以音效、燈光和布景,容易讓人產生「帶入感」,才營造出了心靈上的恐懼感覺。
4、音效:恐怖音樂有「神器」,
沒有音效的恐怖片,是要打大折扣的。《驅魔人》里,那個被魔鬼俯身的小女孩歇斯底里的粗口話和陰森的笑聲,《切膚之愛》里女主角用鋼絲鋸男主角的小腿時的聲音,《咒怨》里伽椰子從樓梯爬下來那「嘎嘎嘎嘎」的聲音,都讓人汗毛直豎。
「如果有一部恐怖片,恐怖到讓你不僅要捂住雙眼,還要堵住耳朵,那才是真正成功的」,電影音效設計師羅錕曾為20多部恐怖片做過配樂,在他看來,每部恐怖電影都有自己的整體基調,根據這個基調,再按照不同的情節和不同的出場人物轉化配樂,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大提琴、金屬樂是恐怖片中常見配樂
以大提琴為例,大提琴音色較為低沉,容易給人一種壓抑緊張的感覺,因此常以大提琴的聲音作為事件的序幕,而大提琴哀凄的音色更能表現出恐怖片想傳達的「死
亡」主題,例如《大白鯊》的背景音樂,聽似簡單,只有高低兩節音符的曲調,通過巧妙地編排之後卻變成了營造緊張氣氛的最大功臣,成功地表現了鯊魚正一步步
逼近的感受。
金屬樂隊使用的電子合成器也能製作出恐怖的音效,金屬樂的風格偏向於狂吼咆哮、詭異嚇人、死亡仇恨等,電子合成樂器則可做出尖銳的鳴聲,藉由忽大忽小的音
量、忽快忽慢的音速,給人一種受壓迫、急躁不安的感覺,容易引導觀眾進入片中營造的恐怖氛圍。
當然,並不是所有恐怖片的音效都是這么高端大氣,女鬼的笑聲、歌聲、半夜貓叫、烏鴉叫、敲門聲、血濺出來的聲音……這些都是鬼片里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它們
大多是「擬聲音效」,由擬聲師在特定的環境下人工合成的。在擬聲師手中,電影中的任何聲音,都能用再普通不過的物件模擬出來:用木塊捶打沙土模仿馬蹄聲,
用鐵板模仿雷擊聲,甚至用芹菜抽打皮墊模仿出眾人扭打的撞擊聲。
5、演員:拍前「補陽氣」,「女鬼」都是大美妞
別以為恐怖片單靠道具、場景和音效就能製造出恐怖效果,實際上,恐怖片對演員演技要求非常高,需要憑借演員出色的演技,帶動觀眾如臨其境,產生
「嚇果」。同樣一句台詞,為什麼在恐怖電影中說出來,會格外嚇人?執導過《鬼鈴》《公寓》《筆仙》等多部驚悚片的導演韓國安兵基認為:「演員台詞的語調和
呼吸很重要。尤其不能讓在演員在演戲時眨眼睛。因為演員一眨眼睛,觀眾的緊張感就會消失。」
雖說恐怖片的門道內行人都懂,但恐怖片「陰氣過重」,許多劇組都會在開拍前做足准備:「《筆仙》的時候就有請活佛為大家加持,畢竟片里要死人,要殺人。
《咒絲》開機的時候也有做法事。開機前整個劇組主創都齊聚八大處燒香。」而翟文斌自己每次在拍恐怖片時都要在片場念《心經》,在他看來,念經是「補陽氣」
的最好方法。
演女鬼要求高,身形夠瘦眼夠大
另外,「鬼魂」作為片中的核心人物,人選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女鬼,對外形的要求十分高,要消瘦,絕不能太胖,眼睛要大,單眼皮都不行,所以卸妝後的
「女鬼」基本都是大美妞。「她們的妝容都很恐怖,或蒼白或血腥,總之看不出真人的模樣,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演這個角色。
8. 恐怖片 是那個地方先拍出來的
1910年,愛迪生第一次把後來成為恐怖片反復拍攝的題材的民間傳說--吸血鬼「德拉庫拉」的故事搬上了銀幕。盡管以當時的電影手段,其恐怖效果十分有限,影片也只有一本的長度,但它無疑已被今天好萊塢的後來者們視為能夠代表其「光榮歷史」的經典,甚至被列入美國國會急切尋找和加以保護的10部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歐洲是電影的故鄉,更是恐怖電影的發源地。在今天來看,早期一部重要的恐怖片是1916年由德國著名舞台劇演員保羅·韋格納演出並協助導演的一部根據希伯來傳奇中的人物改編的影片《無魂人》(原意為「一種有生命的人」)。是第一部有影響的恐怖片,而1919年德國烏發公司的《卡爾加里博士的小屋》引起了轟動,之後又有《吸血鬼》、《蠟像》等佳片相繼問世,使恐怖片成為最早確立風格的片種之一。
1920年的德國的表現主義恐怖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雖然在當時毀譽參半,但卻極大地激發起德國電影強調想像和恐懼。在其影響下,最著名的影片是茂瑙1922年的《諾斯費拉杜》,它同樣改編自斯托克的小說《德拉庫拉》。
正是在德國的影響下,美國的恐怖片真正興起。默片時代最著名的美國恐怖片是1920年的《傑克醫生和海德先生》,1925的《歌劇院里的幽靈》
1931年,兩部堪稱恐怖片經典的影片首先映入了觀眾的眼簾:它們是勃郎寧的《德拉庫拉》和詹姆斯·惠爾改編自瑪麗·雪萊的小說的《弗蘭肯斯坦》(又譯《科學怪人》)。
隨著這兩部影片的成功,恐怖片開始在環球公司的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地傾瀉而出。其中較有名氣的影片中包括《木乃伊》(1932),《隱身人》、《黑色老房子》、《畸形人》(1932)、《金鋼》(1933)以及屬於「科學怪人」系列的《弗蘭肯斯坦的新娘》(1935)。1931年,出現了所謂恐怖片的經典作品:《吸血僵屍》、《科學怪人》、《鬼醫》。1936年,卡孟隆·孟席斯拍攝的《未來世界》,描寫一百年以後將在地球上發生的突變。與此同時,英國也拍攝了一個美國富豪把一座古堡連同他的鬼魂搬運到大洋彼岸的《鬼魂西行》(1936),
40年代,雖然恐怖片開始作為低成本的B級片拍攝,這一類型中的許多影片仍然取了引人囑目的成就。環球公司開發出了和「吸血鬼」同樣在夜間出沒的「動物恐怖片」《狼人》(1941)。其中以《貓人》(1942)和《我與僵屍同行》(1943)尤為觀眾和影評人所稱道。
50年代,隨著核威脅和麥卡西主義散布的「共產主義滲透」陰影,恐怖片暫時脫離了早期的各種超自然的幽靈和神怪,而與科幻片結合起來以各種「核怪物」或外層空間的天外來客為核心形象,不斷渲染和演義著所謂「東方威脅」的神話。前者中如日本的《哥茲拉》系列(1955),美國的《它們》(1953),《黑湖怪獸》(1956);後者則以《身體入侵者》(1954)為代表。與此同時,在英國則出現了充滿暴力和性的彩色恐怖片。《弗蘭肯斯坦的詛咒》(1957)、《德拉庫拉的恐懼》(1958)等。
60年代,以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為開端,標志著恐怖片的一個重大的轉折。它從以前的各種幽靈、鬼怪、瘋狂的科學家和來自外星世界的異物轉向了一種「寫人的」恐怖片;同時期還有恐怖/ 災難片《群鳥》。
1973年,威廉·弗萊德金的《驅魔人》為70和80年代的恐怖片樹立起了一個樣板。這部明顯向傳統的「魔怪」回歸的恐怖片激發了一系列的妖術和魔怪電影,如《凶兆》系列(1976)、《魔女嘉麗》(1976)以及《驅魔人續集》等。
法國掀起六、七十年代恐怖片大行其道現象的經典作品,應是《Les Yeux Sans Visage》(沒有臉的眼睛 ),一九六○年(另有說一九五九年)導演是Georges Franju;《死後的愛情》 (Buio Omega)等
80年代以來,裹挾著當代電影日益濃厚的商業氣息,恐怖片不斷在好萊塢銀幕上掀起陣陣熱潮。首當其沖的是一貫被好萊塢電影視作「異類」的女性,大量以「女性威脅」為主題的恐怖片湧上銀幕,其中如德·帕爾瑪的《化裝殺人》(1980)和保羅·施萊德爾根據1942年的版本重拍的《貓人》(1982)都把性與暴力聯系在一起,進而把女性變成一種令人恐怖的社會形象。而接下來的恐怖片的「犧牲品」則是青少年甚至兒童,隨著《萬聖節》系列和《走失的兒童》等影片的上映,「問題少年」終於被塑造成了一種社會的恐怖。穿插於其間的還有各種來自太空或瘋狂科學家手中的「異物」。如克倫伯格的《蒼蠅1、2》、斯科特的《異形》系列。而近年來,一方面是傳統的恐怖形象「吸血鬼」和「科學怪人」的不斷被重新搬上銀幕,並多由著名的大導演執導。如科波拉的《吸血驚情四百年》(1992)、尼爾·喬丹的《夜訪吸血鬼》(1994)、《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994)。他們紛紛以最忠實於原著相標榜,以現代電影的手段重新演義古老的恐怖故事,使人感到世界似乎只是經歷又一輪新的輪回;
另一方面,大量現實中的暴力和罪惡經過已經輕車熟路的恐怖片的包裝之後也不斷成為好萊塢新的賣點。
這些影片從表現以剝取人皮為癖的連環殺手的《沉默的羔羊》到以「起居室中的威脅」為核心的《晃動搖籃的手》,都令觀眾對其現實生活中的危機四伏感到震憾。 而1996年,大型獨立製片公司米蘭·麥克斯推出的《尖聲狂叫》更以變態的連環殺人的瘋狂殺人令人觀之失色。該片創下了有史以來恐怖片最高票房--一億美元的收入佳績。這使麥克斯公司的老闆大受鼓舞,幾乎把自己也變成了「連環殺人」--該片已經創作了三集。同時較有影響力的還有《去年夏天搞的鬼1、2》
因獲得金棕櫚大獎的《暴雨將至》而成名的馬其頓導演曼切夫斯基也來到好萊塢拍攝了一部表現一隊被困在冰雪中的美國大兵成為一名食人者盤中餐的恐怖片《惡魔軍官》(又名《貪婪者》)。
西方鬼片中,吸血鬼堪稱「鬼王至尊」,至尊中的最經典的是一個叫德庫拉(Dracule)伯爵的吸血鬼。吸血鬼的名片有《驚栗夜》(Fright Night,1985)及《德庫拉吸血鬼》(Bran Stoker's Dracula,1992)等
製作恐怖片最積極的歐洲國家是西班牙,如九七年出品的《變臉驚情》、歷桑德羅·阿曼巴執導的《掙開你的眼睛》,1999年西班牙影片《無名死嬰》以出色的美工、音響、大膽的劇情而達到了相當震撼的效果。
墨西哥同時受著西班牙和美國文化的影響,出色的恐怖片導演奎勒摩·德爾托羅在2001年的作品《魔鬼的脊樑》中,融合了美國式的先進技術、歐洲式的精美畫面、音樂和營造心理恐怖氣氛的方式,以及南美的魔幻色彩,是當年最佳恐怖片之一。
亞洲的恐怖片已經有很長發展時間了,影片數量尤其以香港為最,在這里只做一些簡單介紹:香港恐怖片:衛斯理之《老貓》、《蝶變》、《靈氣迫人》、《怪談協會》、《凶榜》、《夜半一點鍾》、《小姐撞到鬼》、《七月十四》、《目露凶光》、《幽靈人間1、2》、《陰陽路》系列、《鄉村老屍》、 《古鏡怪談》,《美容屍》、《裸體紅唇》、《拜錯神》, 《午夜上網》、《弟切草》、《枕邊凶靈》(2002)、《我左眼見到鬼》(2002)、《office有鬼》(2002)、《三更》(2002)、《鬼書》(2002) 、《見鬼》(2002)、《雙瞳》(2002)等
韓國電影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恐怖片也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2001年韓國新銳導演尹忠燦推出了恐怖片《毛骨悚然》,還有一些票房很好和影響力的例如《手機Phone》、《《幽靈凶咒A》》、《死亡錄播》、《退魔錄》、《女高怪談》、《死亡教室》、《鬼之戀》、《薔花紅蓮》、《狐狸樓梯》、《四人餐桌》、《在鏡子中》、《洋槐樹》等
日本作為亞洲的電影大國,不僅藝術影片在國際影壇享有盛譽,恐怖片同樣佳作不斷。除了人們熟知的《午夜凶靈》系列,還有《死國》、《催眠》、《案山子》、《迴路》、《鬼水凶靈》、《鬼娃花子》、《錢仙》、《咒怨1、2》、《冬季恐怖作》等
泰國恐怖片不錯的也有幾部《鱷魚魔女》、《鬼妻》等。
平心而論,美國恐怖片中大量的高科技運用往往給觀眾帶來的只是刺激的視覺奇觀,而恐怖效果卻不夠強烈。當然,美國作為世界電影工業的中心,也在不斷吸納世界各國的人才,不斷創作出一些偏離「美國色彩」的恐怖片。2000年,印度導演奈特夏馬蘭在好萊塢的第一部影片(心理恐怖片)《第六感》以2億8000萬美元的成績橫掃美國電影票房;2001年,西班牙導演亞歷桑德羅·阿曼巴的作品《小島驚魂》帶有濃厚的歐洲心理恐怖片的色彩,成為當年最成功的電影之一。2002年奈特夏馬蘭又執導了驚僳恐怖片《天兆》又一次創造了票房神話;美國上映了改編自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鈴》的美國版《凶鈴》;同時購買了香港恐怖片《見鬼》的版權。
恐怖片常見的故事類型
(一)科幻恐怖類。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異形》系列。此外還有《異物》(Thing)、《異種1、2》、《黑洞表面》、《入侵腦細胞》、《捉夢人》根據游戲改編的《生化危機》、《捉夢人》等
(二)鬼怪類。這類恐怖片佔了最大比重。不管是妖怪、惡靈,還是什麼恐怖的外太空生物都可以歸到其中。著名的有庫布里克的《閃靈》(被譽為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驅魔人》、《惡魔嬰兒》、《人玩鬼》、《活魔人》、《宇宙天魔》、《活屍之夜》、《鬼追人》系列、《魔方》系列、《鬼食人》系列、《幽冥怪談》系列、《13號星期五》系列、《生人勿近》系列、《搭便車》、《夜半鬼敲門》、《撒旦回歸》、《鬼娃新娘》系列、《猛鬼街》系列、《夜訪吸血鬼》(今年號稱其續集的《吸血鬼女王》很濫)、《無頭騎士》、《死神來了1、2》、《鬼入侵》、《危機四伏》、《13幽靈》、《幽靈船》、《千屍屋》到最新的《佛列迪對傑森》等。
(三)生命變異恐怖片。比如《鳥》、《活跳屍》、《蒼蠅》、《糖人》、《食人魚》、《群屍玩過界》、《狂蟒之災》、《史前巨鱷》、《極度深寒》、《水深火熱》、《八腳怪》、《驚變28天》。
(四)連環變態殺手類:著名的《萬聖節》(《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可以從1978年一直拍到今年的第八集《萬聖節驚魂——刀光再現》、《德克薩斯電鋸殺人狂》、《連環殺手肖像:亨利》、《危情十日》、《繼父》、《尖聲驚叫》系列、《去年夏天搞的鬼1、2》、《毛骨悚然》、《七宗罪》、《來自地獄》、《沉默的羔羊》、《漢尼拔》到今年的《紅龍》、《支解狂魔》、《毛骨悚然2》等
最後特別介紹英國恐怖片《殺人如麻》(CRADLE OF FEAR)
聽聽,光是片名就已叫人頭皮發麻。它還有晾兩個嚇人名字《催眠終結者》、《生砌人肉》。影片的情節有點亂,但耀眼的血光已經晃的人睜不開眼睛,情節已無暇顧及。用暴力,血腥,色情,變態來形容這個電影毫不為過。最變態的情節是女人做愛前竟然舔男人殘疾的大腿斷肢,而且是特寫鏡頭,簡直令人發指。它的恐怖是來自血腥,殺人場面均以寫實手法拍攝,血肉橫飛,血點好像都濺到了你臉上。中國絕對不會公映此片,因為片剪之後,影片已沒有情節。
9. 美國一部魔鬼的片子
《驅魔人》(The Exorcist)是一部1973年的美國恐怖片,改編自1971年威廉·彼得·布雷迪的同名小說。故事描述一個被惡靈附身的小女孩,她的母親試過各種途徑來治療小女孩,但都無效,最後只好請牧師來為小女孩進行驅魔儀式。
琳達.布萊爾Linda Blair
成名作:《驅魔人》
美國,生於1959年。1973年以《驅魔人》 一片轟動世界影壇,當時年齡只有14歲,還是一名高中生時,就從無數的童星中被選出來飾演《驅魔人》中那位被惡魔附身的少女。琳達以她小小的年齡,竟能成功地完成了這艱難角色的演出,使她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女配角獎。成名後,她以叛逆少女型象主演了一些青春片。1977年再演《驅魔人續集》,但未能再掀高 潮。其後她患上了毒癮,被迫中止了演藝事業。
10. 驅魔者有幾部
一共拍了四部..
驅魔人,驅魔人2,驅魔人3,驅魔人前傳.
資料:
縱觀此前面世的《驅魔人》系列電影,能夠真正讓觀眾奉為旗幟的莫過於1973年的第一集。這部甚至對後來美國流行文化都影像頗深的影片無疑成為後來恐怖片爭相效仿的範本。或許是前作太過突出,其後的兩部續集並沒有引起太多反響。尤其是1977年的《驅魔人2》更是由於導演約翰·伯爾曼(John Boorman)對原作的不屑一顧而成為貽笑大方的爛片「典範」。從歷史的角度看,此次製片方之所以痛下決心重拍前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同時,也說明「驅魔人」的道路必須要有四處噴濺的血漿和令人作嘔的特效支撐才能引起廣泛的認可。
1990年,原著作者布拉蒂為挽回《驅魔人2》的不良聲譽,自編自導了《驅魔人3》,但影片仍舊沒能完全繼承第一集強力震撼的視覺刺痛。而是通過較為隱忍的想像調動觀眾的恐懼。或許是由於自身導演功力所限,第一集中極富創意的取角與運鏡在第三集中也消失無蹤。即便如此,第三集仍憑借緊湊的情節和貫穿始終的邪惡氛圍成為驅魔人「真正的續集」。
為影片拍攝前傳,在好萊塢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舉動。為影史上最為成功的恐怖片拍攝前傳其壓力可想而知。無論是飽受票房困擾的芬蘭導演雷尼,還是被逼無奈再次「放血」的投資方,一定都在期待這部《驅魔人前傳》能為他們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