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影評 > 怎麼寫電影主題思想

怎麼寫電影主題思想

發布時間:2022-08-21 06:14:18

⑴ 評論影片《阿甘正傳》影片的主題思想是什麼並加以敘述

在影片中,帶著美國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礙的阿甘凝視著充滿野性的珍妮,彷彿和美國小說大師福克納的名著《喧囂與騷動》中的傻子班吉是遠親。但二者顯然有著根本的區別:班吉只是一個家庭衰亡的象徵,是個真正的低能兒;而阿甘這個「傻子」卻幾乎代表了這個時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誠實守信,做事認真,勇敢無畏,重情輕財,反過來說則是具備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這真是對當今某些社會狀況的一個莫大諷刺。
而阿甘所摯愛的珍妮則是墮落的象徵,她染上了幾乎所有的惡習,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後她死於一種病毒——其實影射的是艾滋病毒。而阿甘卻不計一切,始終如一地愛著她,影片在對他構成一種似是而非的責備的同時,更體現了他的純真和善良。
阿甘如同一個戰士,以他貌似簡單,實則更為簡單的頭腦和特殊的才能以及強大的體魄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贏得了生存和發展。這是一種對上帝獎勵善良的希望,同時,它更包含了一種基調:向前,跑。有人說,這樣奔跑會給人帶來希望。事實上,希望確實存在,這部獨特的影片贏得了如此眾多的觀眾,吸引了甚至只喜歡輕松的娛樂片的觀眾,便說明了希望本身和希望的魁力。
阿甘形象的塑造顛覆了正常世界中的英雄形象,與傳統觀念背道而馳,具有強烈的反傳統、反主流性。阿甘的經歷讓許多「聰明人」相形見絀,我想導演就是想通過阿甘形象的塑造來反諷社會,反映社會現狀,比如對人的異化、墮落的揭露等�藉此來引起人們對社會與人們命運、前途的關注。有趣的是,阿甘身後總有一群尾隨者,他們找不到人生的答案,盲目地追隨阿甘,可以這么說,這就是美國當時社會的一種現實,人們對現實失望,找不到生存的動力與意義,只好無望地把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而阿甘卻總能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現實,勇敢地跑下去,這不能不說是絕妙的諷刺。
對於這樣一個近年來好萊塢電影中少見的鮮明人物,阿甘無疑會被載入史冊,在美國,阿甘就是戰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這代群體的化身,在他們的經歷中,3K黨、搖滾、越戰、肯尼迪、尼克松等紛紛登台亮相,在和平的混亂中他們成長,道德的重建,個性的張揚,使他們的人生道路充滿著變數,他們看來似乎缺少錘煉,步履蹣跚得讓人放心不下,但他們終究是長大了,並且他們跑起來的速度出乎了父輩的意料。
在小說《阿甘正傳》里,它的結尾是這樣寫的:「不過,我跟你說,朋友:有時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看見整個天空就那麼鋪在那兒,可別以為我什麼也不記得。我仍舊跟大家一樣有夢想,偶爾我也會想到換個情況人生會是什麼樣兒。然後,眨眼之間,我已經四十、五十、六十歲了,你明白吧?」
相信即使看到這里,每個人內心的惶惑感一點都不會減少,但同時我們也會油然而生一種超脫的感覺,就像我們仰望星空,感到一種自然的和諧和偉大的力量,雖然一些問題還是沒有答案,可是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時間總是無情地流轉,它在催促我們不要因太多的思考而虛擲光陰。

⑵ 讓子彈飛的主題思想

英雄主義: 在姜文的世界觀里,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

雄性沖動: 本質上來講,英雄主義其實完全是一種雄性性沖動。但是這里要講的是更直接的沖動。比如打架和性沖動。姜文沒有宣揚這些東西,但你看的出他認為這些東西是肯定要有的,不然就沒有了男人氣概。

浪漫主義: 指的是藝術流派。影像的表現很突出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理想: 張麻子的理想是打土豪分田地,張麻子的理想卻又不是打土豪分田地。張麻子的理想是什麼?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理想在內心最深處,在遠處的青山和夕陽里。你知道它在那兒,卻永遠不知道如何去追尋它。

《讓子彈飛》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0BdDB8lCgbDa_93ykstGwg

?pwd=adwo 提取碼:adwo

⑶ 一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去寫

情感勵志,紀錄寫實,主旋律電影,未來科技,人性刻畫

⑷ 以電影為主題抒發情感的文章該怎麼

那要看親這件事是敘述的是人還是物了,寫作方法寫作手法有很多種的,親可以自己看一下
擬人法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⑸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恩..我覺得主題是突出中心思想的 然後你可以根據電影的內容、開頭、結尾。
人物的性情變化之類的情感變化 看下中心思想體現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⑹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主題思想是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祖國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優秀文化。

而不是愛某一個被文人創造出來的名詞並對著它高潮,愛某一段帝王將相的史書,愛某些宰相將軍在某個特定時間點創造的所謂榮譽,或者愛某一個王朝國家。

是切切實實地愛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愛他們的所思所想,愛他們的夢,將他們視作身體不可分割的骨肉的共情。也是你匆匆碌碌地上下班、上下學時,腳踩在地面上的真實的感受。它不需要去刻意培養,去用你跟什麼美分公知戰斗來證明,來滿足,它很自然地孕育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體內。

是活著,是努力頑強地、不愧對自己的良心和所受的教育地活著。

⑺ 一部電影(阿甘正傳)的主題怎麼寫

確立人生追求的目標,並為之努力奮斗,矢志不渝。

⑻ 如何確定一部電影的主題元素

1、這部影片是改編自哪一部文學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傳達了-種什麼樣地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這部影片的導演曾經導演過什麼作品,他(她)一貫地創作風格是什麼,在這一部作品中,採用什麼樣地手段、方法、風格、樣式來完成影片敘事及主題表達。

3、這部影片屬於哪一類型地風格樣式,同一類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們之間各有什麼區別?

4、描述一下在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地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一-些東西令你激動的回味。

5、關於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眾傳媒的相關報道你知道多少

6、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認識這部電影的或者你認為這部影片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上。

7、在一個什麼樣地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

⑼ 如何分析一部電影中心思想

‍‍‍‍

影視文學課上曾經有過相關的討論,在這里和你分享。總的來說, 主題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思想,主要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形式結構表達出來。在分析電影主題時,首先要先判斷這部影片的劇作結構特徵。簡單是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經典的戲劇式結構,大多數好萊塢影片都是這類結構。有些學者乾脆將這類電影的主題稱為「行動主題」或「情節主題」。對於這類電影來說主人公的中心動作即是該影片的主題。當然,一部敘事性作品可能有兩條或多條情節線索,那麼相應的主題可能就不止一個。另一類是非戲劇式結構的影片,比如西方現代、後現代電影,往往缺少戲劇沖突和清晰的情節線,因此難以按照傳統的戲劇式結構影片那樣提煉主題。這可能就是大家認為難以理解和歸納主題的地方。美國學者李·R·波布克認為藝術電影仍然有一個思想或哲學上的主題。一部影片的主題不必非是某種「教義」,非常可能僅僅提示某種情調,這種情調變成主題。比如《紅白藍》三部曲,顏色就成為了主題,並且顏色還暗含著更深層的隱喻意義。我認為對於理解這類藝術電影主題,首先,要拋開傳統的觀影的習慣,把關注點從戲劇沖突轉向體會電影中人物和故事的情節發展。這類電影是主題並非是直接灌輸給觀眾的,而是需要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主動思考和理解的。此外,理解這類電影主題還需要大量的哲學和藝術方面的積累。另外再說句題外話,這類後現代電影主題的模糊實際上還有更深一層的電影藝術情節在發揮作用,他們希望電影可以獲得與文學同等的地位並脫離通俗娛樂領域。

‍‍‍‍

⑽ 影片「百花深處」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影片主要是通過「回憶」和「想像」來表現時間這一主題。

百花深處陳凱歌導演在影片中以一個小人物對往昔生活的惦念,以一種「含淚的微笑」的講故事的方式,反映了時間更替,年華流逝,歷史變更這樣一個大的主題,通過一個富有荒誕色彩的故事表現了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與碰撞,彰顯了北京胡同文化生存的尷尬境地,讓人們在焦慮、迷茫中去反思如何傳承民族的傳統文化。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百花深處陳凱歌導演有這么幾個鏡頭和場景,值得細細品味。

框中風景:當汽車剛剛駛入一片廢墟時,有一個透過窗戶拍攝雜亂景象的鏡頭,單純從畫面構圖來說,這種利用畫框的拍攝方式,更能凸顯畫面的層次感,能巧妙的實現對環境的藝術表現,而非客觀的再現。

百花深處陳凱歌,另外此鏡頭具有隱喻蒙太奇的效果,它喻示著北京胡同文化就像一副畫一樣,而這幅畫的內容就是殘垣斷壁和焦土廢墟。

閱讀全文

與怎麼寫電影主題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心機手段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49
電影雷達怎麼搜那種 瀏覽:960
電影節可能會出現哪些人 瀏覽:980
愛情有什麼錯電影 瀏覽:762
好看的槍戰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153
近期最火的電影有哪些2020 瀏覽:677
為什麼電影不能院網同步 瀏覽:614
獨立電影怎麼備案 瀏覽:692
電影打仗的哪個好看 瀏覽:753
電影極盜車神免費觀看 瀏覽:383
蘇萌萌演過什麼電影 瀏覽:148
星美電影院如何加盟 瀏覽:229
妖怪都市電影粵語免費 瀏覽:793
現在看電影用什麼看 瀏覽:932
周星馳電影007那部最好看 瀏覽:516
香港的好看鬼片電影 瀏覽:609
吻戲最多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849
海洋電影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597
我和我的家鄉電影哪個單元最好看 瀏覽:897
老電影院怎麼樣 瀏覽: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