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90年代港片為什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指的是拍攝時間)拍出那麼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為什麼慢,先從劇本開始,劇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網路寫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劇本寫了好幾年。
其中原因是因為一個邏輯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沖突,合適的台詞設計。當一個電影完全不考慮邏輯漏洞,不考慮台詞深度的時候劇本的速度能加快幾倍到幾十倍。
香港電影的優勢是用強烈的沖突和緊張的情節會讓觀眾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這叫以瑕掩瑜。
從演員來說攝影來說,一個嚴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鏡,嚴格控制演員走位表演深度,嚴格控制攝像機運動構圖,一個認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幾個鏡頭。
香港電影因為不是過於注重走位攝影機運動,只把大故事講清楚自然拍攝速度快。
從後期來說,後期特效是特別佔用時間的,一個電影級別的人物模型製作周期至少兩三個月,三維場景也是,外加後期渲染,和特效。時間成本一下就上來了。
香港電影基本沒有運用特效拍攝的,後期調色校色都很少。
從演員來說,香港有成熟的產業鏈,攝影師演員,道具服裝,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後期下來,其他電影幾年的時間,香港電影只要幾周就能出來一部。
2. 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電影的製作成本是多少錢
這個時候投資基本上在200-300萬,高一點500-600,不過當時這個價位已經很高了,所以有的影片為了提高知名度說投資過千萬,現在貴的主要原因是後期製作,和膠片質量多比以前貴,例如有的後期製作一個特技要花掉100萬(我也不知道為何如此昂貴),3D技術膠片等。那個時候票房高的業績兩三千萬,連續好多年穩居票房第一位的基本上就是王晶和周星馳的組合,前十位有幾個都是周星馳的喜劇片,後來他那種無厘頭就不行了,香港電影也很低迷,後來劉偉強的無間道問世,香港電影慢慢有了深度,我們觀眾的欣賞水平也跟著提高了,90年代初的藝人一般收入都不高(按照現在的水平),每年第一的基本上是張學友,前十位每年都有成龍,劉德華周潤發等,而第一的張學友最高也不過一個億多,主要還是唱片的利潤,後來成龍周潤發等到了好萊塢就不一樣了,據說當年的尖峰時刻2,管分紅成龍就得了3000萬美元,所以其他的港星這個時候沒有可比性了,綜上當時一般投資較低,還算了演員的片酬。
3. 請問關於電影炒作
那個時侯的電影不流行炒作,80年代初電影可謂是花樣百出,那個時侯出了
相當多的爛電影,但是也還是有少數不錯的電影。那個時侯導演製片瘋狂製造電
影,只要數量和庸俗的劇情,成本也很低,跟本不用炒作,因為一部電影剛一來
就有無數爛片將之埋沒,沒有慧眼很難挑到好電影,至於90年代後的電影無論中
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只是電影成本都不會像現在的大片那樣離譜,自然炒作的費
用也是有限的,所以就成了宣傳~
4. 90年代香港電影靠什麼賺錢
沒賺什麼錢,演員和導演就賺了個名聲。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版權明確的概念,所以錢都被盜版光碟賺去了,不像現在,聽個歌都要會員,看個電影也要會員。
5. 農村電影是靠什麼賺錢
農村包圍城市
6. 90年代內地電影主角做夢都想發財,被一個賣表的騙了,後來弄了個空殼公司被和一個廠子的銷售合夥賺了錢
《錢作怪》阿英(許冠英 飾)和肥波(古國華 飾)兩人自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長大後,兩人一起到了汽水廠里當了維修工。雖然收入卑微,家境貧寒,但是兩人卻也其樂融融。一日,兩人合夥一起買彩票,不料真的中了頭獎,兩個窮光蛋一夜間變成了百萬富翁。
7. 香港90年代電影名字賺錢還是歌手賺錢
這個是不一定的,主要是看其影響力。
就拿1990年為例
排名第一是當時最紅的歌手梅艷芳!收入2730萬
排名第二的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劉德華,收入是2500萬!
第三位是功夫巨星成龍,90年成功正是自己演藝事業巔峰!收入是1600萬!
第四位是譚詠麟譚校長,當時正是譚張爭霸結尾時期,譚詠麟也退出所有頒獎典禮,當時譚校長一年收入是1300萬!
第五位是身高長相都頂級的大美女王祖賢!90年拍了電影《倩女幽魂》葉小倩!被稱為最經典的女鬼!收入是1210萬!
第六位到第十位分別是鄭裕玲 許冠文 王傑 林子祥 任達華!他們收入在1000萬到700萬不等!
8. 90年代中國內地影視演員的片酬收入一般是多少
尤勇幾年前一集5萬,其它人不詳
9. 90年代電影計程車司機撿到一個孩子 先是放到後備箱養開出租 賺錢
名為《帶軲轆的搖籃》。
10. 美國電影每年出口賺多少錢
90年代,我們常聽說美國的電影出口賺錢僅次於航空業。這應該是事實。電影業作為美國僅攻於軍工企業的第二大產業,在1996年產值已高達600憶美元。普華永道的報告數據指出,2004年全球電影業的產值是780億美元。2000年後,美國影視和音像產品超過了航天航空業,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世界100部暢銷影片中,美國片共佔88部,穩穩占據壟斷地位。1994年,在美國影視娛樂產品高達180億美元的年收入中,有80億美元(44.4%)來自出口,同年,美國電影票房在海外市場的收入第一次超過本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