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幻想曲2000中有一段叫藍色狂想曲講述是幾個在大城市拼搏的人
電影《藍色狂想曲》是迪士尼音樂動畫系列「幻想曲2000」的其中一部。根據不同曲目的音樂配上動畫師根據音樂想像出的故事製作而成。
《藍色狂想曲》據說是格什溫在去波頓的旅途中創作本曲的,他事後曾這樣描述:"那是在車上,可以聽到鏗鏘的節奏和隆隆的撞擊聲……我經常在噪深處聽見樂。就在那,我忽然從頭尾構築出--甚是躍然紙上--……"
而曲譜中的華彩樂段是留到首演時即興創作的作品中有采起源於美國勞動歌曲和靈歌的布魯斯音樂。
動畫的開頭是單簧管的顫音,在音區上升過程中號的加入,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城市的模樣。隨著音樂旋律的展開,城市旋律也隨即響起。
在繁忙的城市裡,主角是四位平凡的人,喜愛打鼓的黑人建築工、被剝奪童年的女孩兒、失業人員、以及被妻子壓迫的丈夫。
一位手中拿著鼓槌的黑人清醒,翻開鬧鍾意識到時間的緊迫,在打擊樂加入後帶有催促節奏的音樂下,開始梳洗更衣。
鋼琴令樂曲溫和起來,視覺也移到樓下,一隻小貓偷喝牛奶。
鋼琴的聲響增強開頭的那位黑人開始飛速跳躍於樓梯之間
在奔跑過程中搭上一輛報紙車,不小心落下一份報紙,上面寫著失業率上升。
畫面轉入咖啡館中一位穿著深綠色西裝臉色青綠的男人身上,他的後方正是地鐵站,隨著鋼琴時不時的加速,忙碌的人群戲劇性的變化,在上班時間有閑喝咖啡,由此可以猜測到這位先生失業了。
在付錢時,他發現自己竟然扶不起起一杯咖啡。
地鐵上擁擠的人群隨著音樂節奏跳躍著,音樂的重音與人們的動作緊密相連,使音樂加強了畫面的視覺效果。
整部影片中,誇張的動作、極強的色彩、幽默諷刺的拍攝手法,使得其做到藝術與內涵的有機統一。
動畫的最後,樂曲變得舒緩優美、樂隊交響般的聲響輝煌燦爛,畫面變得寬廣,城市變得溫馨,好似一切都在變好。
鼓手幻想自己站在舞台上、女孩子幻想著與父母的溫馨相處、富翁得到了自由、失業者獲得了工作。
《藍色狂想曲》,狂想也為幻想,在這座城市裡人們極其忙碌,為了麵包夢想被吞噬,人們心中依然充滿著期待與幻想。
在影片中四個人反映了不同的社會現象,富豪的出場常與動物相提並論,妻子的狗、路邊的猴子,這可能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一戰中美國發戰爭財此時的經濟快速發展,但戰爭的殘酷為人們帶去不可磨滅的影響,享樂主義的出現、理想的迷茫、人道主義的缺失。
因為望女成鳳的父母,缺失了童年回憶的女孩兒,則象徵著社會上激烈的競爭環境。
因為現實而徘徊於理想中的建築工。
憂傷的失業者則是經濟大蕭條下的縮影。
每個人都是生活中尋常可見的被生活所操控的人,但心中仍燃有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