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拍夜景色溫如何調
一般拍夜景的色溫設置在3500k作用還不錯。
拍夜景技巧:
(1)一般情況下,除了特別需要,拍照者都喜歡使用較小的光圈值(大概F8至11左右)以增加曝光時間。較小的光圈可以令遠景與近景畫面同樣清晰與細致,特別是商店櫥窗的霓虹燈招牌可以清晰的顯示,否則霓虹燈招牌就會形成一團光,看起來模糊不清。但人會拍不到,所以如果想要以夜景中的人群為拍攝的主體,那麼就得使用較大的光圈(F5.6左右,太大會使背景虛化)或者使用高感光度(ISO)來提高快門速度。
(2)為了拍攝迷人的夜景,最好在拍攝時適當地做一兩級曝光補償調整。如果使用快門優先或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時,很多時候也會出現曝光過度的現象,這時需要調整曝光值。
(3)拍攝城市夜景,設定白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夜晚城市街道等地多是由白熾燈、熒光燈和水銀燈等不同色溫的人工光源混合照明的。白平衡的不同設定會對畫面色調產生很大影響,特別是用自動白平衡拍攝時,由於構圖的變化和光源的不同,畫面色調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難以獲得理想的色調,所以拍攝夜景時最好改為手動設定白平衡。
(4)如果在街道燈光下拍攝夜景,為使畫面獲得暖色調效果,最好把白平衡設定在陽光模式,由於陽光模式在這種光源條件下強調橙色的暖色調,畫面具有童話般的夢幻氣氛,比用自動白平衡拍攝的效果好得多。當拍攝夜景把白平衡設定為白熾燈模式時,白平衡會對燈光的紅色調有所控制,畫面成冷色調,基本能比較真實地再現夜景本來的色彩。
(5)拍攝夜景人物首要特被注意被攝人物是處於何種光源下,根據所處光源正確設定白平衡。一般來說,拍攝夜景人物基本把白平衡設定為陽光模式,尤其在冬天,畫面會成暖色調。如果設定為白熾燈模式,雖然人物膚色和衣服顏色還原都比較正常,但畫面略帶冷色調。如果在電燈光源下拍攝人物設定自動白平衡時,畫面會帶一點紅色調,同時自動白平衡還會對背景其他光源自動進行調整,所以整個畫面的色調比較平整。
(6)由於普通數碼相機對焦感應器對於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難以准確對焦,所以在進行夜景拍攝對焦時,盡量將對焦點對准明亮的景物上,對准焦點後再鎖定焦距進行構圖。當然也可以切換到手動對焦,利用LCD來查看對焦的效果。大概估計景物和相機之間的距離,然後通過LCD的數值顯示,選擇合適的焦距。 在拍攝夜景時最好避免使用閃光燈,這樣會破壞現場的氣氛,並且一般的隨機閃光燈在夜景拍攝中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⑵ 金貝400影視燈色溫怎麼調
燈的型號就控制了燈的色溫,除非更換閃光管。改變色溫你可以通過濾片,或是相機設置來修正色差!這是最簡單直接的
⑶ 電影拍攝時,怎麼用燈光來模擬現實光源
這個問題略微有些籠統,嚴格講,電影拍攝時,只要是非自然光拍攝,只要使用了燈光,都是在用燈光在模擬現實光源。但這中間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模擬畫面中不存在的假定性光源,如陽光、月光、陰天的天光,以及畫面中看不到,但我們假設存在的路燈、車燈、霓虹燈等等光源;另一種是模擬電影場景中真實存在的道具光源,如陳設在場景中的台燈、落地燈、吊燈、燭火、電腦電視屏幕等等。我想,題主問的問題應該主要屬於後一種情況。 雖然是模擬,但這種模擬的行為在不同的影片和不同的電影攝影師處理起來,在分寸上的把握是不一樣的,並不能一概而論,這種分寸上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影片的風格和電影攝影師、燈光師工作習慣的差別導致的。如果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光影都追求紀實風格的真實感,那麼在處理起來,就會盡量還原現實。以燭火為例,燭光火光的特徵是色溫低,大概色溫在2000k左右,顏色看起來發紅,燃燒的過程中會有閃動和搖曳,你只要模擬到了這些特徵,基本上就可以模擬燭光了。過去膠片拍攝的時候,膠片感光度不如現在的數字攝影機,所以有的攝影師為了追求真實感,就在畫外和道具燭光相同的角度點亮更多的蠟燭,比如畫面里有一支蠟燭,依據所需要的光孔,可能要在畫外放置十支二十支加粗了燈蕊的蠟燭,或者其它火光來照明,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還原真實。當然也可以用功率合適的鎢絲燈,放在相同的角度,燈前加上能把色溫降到2000k左右的色紙來模擬燭光的顏色,再通過變換調壓器的數值或者在燈前用一些遮擋物來晃動,人為地製造不規則的閃爍,盡量去模擬。現在都使用數字攝影機來拍攝,感光度較膠片有了長足的提高,攝影師可以少用一些蠟燭,或者使用相對小功率的燈具來模擬了。同樣,模擬電腦電視屏幕的光源,我們也可以通過調亮屏幕亮度,縮短屏幕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增加屏幕數量這些方法來產生真實又照度足夠的光源效果,也可以使用LED、Kinoflo這些柔光燈具來模擬。
⑷ led怎樣色溫控制
led色溫控制器採用PWM(脈寬調制)數字化亮度調節技術;通過調節兩路不同光色的LED進行色溫調節,適用於控制所有採用兩支路的LED照明燈具產品。
不同色溫下的光色
1、低色溫:色溫在3300K以下,光色偏紅給以溫暖的感覺;有穩重的氣氛,溫暖的覺;當採用低色溫光源照射時,能使物體呈現的顏色更鮮艷。
2、中色溫:色溫在3300--8000K為中間,人在此色調下無特別明顯的視覺心理效,有爽快的感覺;所以稱為"中性"色溫。當採用中色溫光源照射時物體時,使物體呈現的顏色具有清涼感。
3、高色溫:色溫超過8000K,光色偏藍,給人以清冷的感覺,當採用高色溫光源照時,使物體呈現的顏色有冷的感覺
⑸ 攝影 影棚內色溫 如何調整正確
很多時候攝影棚內的色溫導致自動白平衡不準確,這時候就要運用手動調整。
操作步驟:鏡頭對准灰卡或白紙,並讓它充滿取景器畫面,快門拍攝下來,設置確認以此為新白平衡標准。
勤快的辦法:A、灰卡。讓模特或自己手舉灰卡靠近被攝主體位置,將灰卡面向主光源與相機的中間角度,避免卡面向相機反光。另外只要光源和環境有變化就得重新測。
方便的辦法:B、白紙。相對於灰卡來說,白紙也是無奈的臨時替代品,而通常白紙也並非是純白的,所以基於白紙測試的話,會有一定程度的偏色,並不能做到像灰卡那般精準。
⑹ 閃光燈色溫是如何調控的
閃光燈一般都是固定色溫的哦。所以要改變的只是相機K值。
這倆一般來說都是靈活用的啦,都可以達到局部色溫改變的方法。
⑺ 電影的前期說怎麼設定電影色調的
一般的強大的視頻剪輯軟體都具有調色功能,只不過有的會比較繁瑣,需要搭配參數什麼的,對於很多剪刀手沒有必要;還有一種是內置了很多現在流行的調色方案,使用的時候只要調節和搭配就可以了,這種的比較實用,建議下載一個愛剪輯,有很多內置的調色方案,很方便:
一、添加需要調色的視頻
在愛剪輯主界面頂部點擊「視頻」選項卡,在該面板底部「已添加片段」中,點擊「雙擊此處添加視頻」區域,在彈出文件選擇框導入視頻即可。同時,愛剪輯還支持將視頻直接拖曳到「已添加片段」區域列表中
二、通過「畫面風格」功能給視頻調色
結合「超級剪刀手」功能,將視頻剪輯完畢後,在頂部點擊「畫面風格」選項卡,在左側欄切換到「美化」。在「美化」面板,我們可以看到「磨皮」、「美白」、「膚色」、「人像調色」、「畫面色調」、「膠片色調」、「復古色調」等各種一鍵應用的調色和美顏功能,並通過各種調色方案的「程度」功能,實現更細節、更多重方案的調色。
三、結合使用「畫面」、「濾鏡」、「動景」功能
除了調色,「畫面風格」功能還支持裁剪視頻畫面、旋轉視頻、翻轉視頻、為視頻施加各種模糊特效、炫光特效、雨中水波特效、漣漪特效、震動視覺效果(即鏡頭晃動)、電視牆特效、玻璃特效,以及水墨暈染、烈火燎原、花瓣飛舞、雲霧彌漫、水波粼粼等各種頂級動景特效。在「畫面風格」面板中,點擊相應的左側欄,雙擊需要應用的效果項,在彈出的「選取風格時間段」對話框,設置持續時間即可。
⑻ 那位前輩能告訴我,拍攝時色溫是怎麼變化的,該怎麼調
一日之間太陽光的色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時間的變化進行著有規律的變化。早晚偏低、中午偏高。太陽光的平均色溫是5600K,人工光源也各有不同的色溫指數。電影攝影由於一日之間色溫的變化引起的畫面偏色,可以在印製正片時,用配光的方法加以校正。在電視攝像中,主要靠調整黑白平衡的方法加以解決。調整黑白平衡的具體方法(略)。室外自然光和室內自然光都是5600K左右的高色溫光,室內主要是天空光,比太陽光的色溫要高。室內自然光的色溫和採光好壞無關。
晴天太陽直射光在9-15時之間,陽光中含紅、綠、蘭三原色比率基本相等,各佔1/3。因此給人以白色的感覺。鎢絲燈、民用燈泡色溫較低。其中含紅的成分較多,給人以偏紅的感覺。熒光燈含蘭綠成分較多。給人感受偏蘭綠。
燈光的色溫隨電壓高低而變化,電壓高色溫高,電壓低色溫側偏低,標准電壓220V時的概數。電壓低3-2V影響不大,不會被人眼所察覺。
⑼ godox攝影燈怎麼調色溫
攝影時控制色溫首先使用自動白平衡,對一般用戶而言,除了白熾燈、熒光燈等色溫比較極端的特殊場景,在室外自然光條件下拍攝風光、人像等,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自動白平衡,色彩還原都比較准確。為了滿足更加精確的拍攝需求,手動相機中一般都會內置一些白平衡場景,對應不同色溫。
⑽ led燈如何調節色溫,我們看到的最舒服的色溫是多少
單色的無法調節,三基色的可以通過調節紅綠蘭三色比例來調節色溫。
一般人覺得舒服的色溫在6800K左右,基本與正午陽光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