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愛麗絲夢遊仙境這部電影有哪些幕後花絮
影片於2008年12月完成主要拍攝,僅花費了40天時間,隨後進入到後期製作階段,將CG動畫與真人動作結合,並且再轉換成3D畫面。
2008年8月6日和7日兩天時間里,在英國普利茅斯市有250人參加了群眾演員的試鏡,條件就是要具備有維多利亞時代的長相以及不能有明顯露在外面的紋身以及染發。
片中「瘋帽子」的眼睛比約翰尼·德普的眼睛大了10%到15%。創作團隊動用了一個4000線解析度的4K hi-def攝像機來拍攝海倫娜·伯翰·卡特扮演的「紅皇後」,保證她的頭放大到兩倍仍能保持身體完整且沒有任何改變。
❷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幕後製作
劇情創作
《愛麗絲夢遊仙境》取材自劉易斯·卡洛爾在1865年創作的經典童話故事《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以及1871年創作的姐妹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蒂姆·波頓拍出的這部影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是原版的「續集」。童話故事中的愛麗絲到達仙境那年只有9歲,但電影中的愛麗絲一出場就已經19歲了,為了逃避傲慢自大的「富二代」的求婚,她跟著一隻白色的兔子逃到了一個洞里,陰差陽錯地回到了自己10年前曾經到過的仙境。
中國元素
在原著中並沒有和中國有關的元素,但好萊塢大片紛紛以中國元素作為賣點,所以在這次影片中加入了中國元素。影片結尾處,從仙境回到現實世界的愛麗絲拒絕了求婚,並說服父親將生意開展到遙遠的中國。最後愛麗絲等人坐上了通往中國的大船,在現實生活中展開新的探險之旅。
❸ 愛麗絲夢遊仙境2010什麼時候拍的
關於《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拍攝(2010年3月26號於國內上映):
「我們用8個月完成了2,500多個鏡頭的拍攝。」
卡雷·威利加斯盡管一再坦言,拍攝的過程非常艱難,但是他還是非常自豪最後完成的工作。從電影籌備初期到2010年3月正式首映,卡雷·威利加斯用這樣幾個數據證明拍攝的緊張。
2008年6月
蒂姆·波頓開始招募人馬。肯·羅爾斯頓和卡雷·威利加斯進組,設計拍攝方案。
2008年9月
劇組人員全部上陣。在3個月的籌劃後,前往英國Cornwall開始兔子洞,城堡等外景的拍攝。
2008年11月
完成外景拍攝,回到洛杉磯攝影棚,開始最艱難的綠屏拍攝工作。
45天
劇組人員全力以赴,只用了45天便完成了所有的棚內拍攝工作,那時已經是2008年聖誕節了。
8個月2,500個鏡頭
為了做一個比較,《阿凡達》全片一共使用了大概3000個視效鏡頭,而《愛麗絲夢遊仙境》不分上下,一共有2,500多個視效鏡頭。 卡雷·威利加斯告訴記者說,其實這部電影全片都是視效鏡頭,幾乎沒有真實世界的--包括兔子洞,城堡都是經過了後期處理。
Wonderland(地下城)在《愛麗絲》中是重頭戲,卡雷·威利加斯也有非常清晰的記憶,「如果你要問地下城的話,我們用1,700個鏡頭在裡面。」
❹ 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怎麼拍的,那裡面的人物好真實啊,是什麼技術啊
數字環境以外的其他角色實現
我們知道演員要和CG角色交互,所以在攝影棚我們就讓工作人員穿著綠色的連身服,其實我們應該開始就創建出所有的CG角色,但是後來全部用實拍補充進去了。我們拍攝了很多次要的角色,這些角色要和主要角色進行交互。 所以在電影中你能看到紅桃皇後和瘋帽先生身後的人以及和他們交互的人,其實這些人在實拍的時候都不在場景中,這樣我們的挑戰就增加了,我們要對不同的素材進行合成,並且不能使用motion control。
3D和立體效果的形成
3D是影片重要的一部分。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部立體影片,當時就決定使用立體攝影機拍攝,也就是兩部攝影機分左右眼拍攝。後來因為幾個原因我們沒有使用3D攝影機拍攝。主要原因就是我們要完成很多的縮放,所以要使用高解析度攝影機。到今天也沒有合適的4K攝影機(比如說Dalsa)能完成3D拍攝。所以即使我們設置好了攝影機系統,也只有兩個原型機。如果一部電影中實拍多、CG角色少,這樣很適合立體拍攝。但是因為我們一開始製作了數字的環境,又逐漸的添加了很多其他元素,所以最好在後期中完成立體效果。
我們做了這個決定以後,就要在拍攝時獲得更多的3D深度信息。而且我們還要弄清楚演員的站位以及在場景中的交互。特別是實拍演員和CG角色交互的鏡頭,通過深度信息,我們才能把3D角色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上。我們在攝影棚中放置了很多參考攝影機,場景中到處都是Sony950,這樣對三角定位和確定演員站位都有幫助。
如果在後期中創建立體效果,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技術是rotomation,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從綠屏拍攝的素材的動作匹配中得出攝影機運動的軌跡,然後導入到角色的模型上,逐幀模擬攝影機的運動,然後把攝影機信息重新投射到模型上,再對場景應用針對另一隻眼睛的攝影機。第二種是類似於置換貼圖的技術,摳像時僅僅修飾角色的邊緣。比如說胳膊,你可以對它進行摳像然後再置換。只是不使用深度信息,而是從視覺上定義就可以。如果沒有從片場得到深度信息的情況下最好使用這種技術。
實拍角色和CG素材的契合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要結合實拍角色和CG素材。而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兩種素材之間進行搭橋, 蒂姆•波頓不想要看到完全的真實角色在虛擬環境中活動,角色要融入環境中,要與環境更契合,蒂姆希望這些實拍角色能更好的融合到這個誇張的世界中。
❺ 愛麗絲夢遊仙境路線圖
愛麗絲夢遊仙境路線圖如下:
《愛麗絲夢遊仙境》取材自劉易斯·卡洛爾在1865年創作的經典童話故事《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以及1871年創作的姐妹篇《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蒂姆·波頓拍出的這部影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是原版的「續集」。
童話故事中的愛麗絲到達仙境那年只有9歲,但電影中的愛麗絲一出場就已經19歲了,為了逃避傲慢自大的「富二代」的求婚,她跟著一隻白色的兔子逃到了一個洞里,陰差陽錯地回到了自己10年前曾經到過的仙境。
(5)愛麗絲夢遊仙境電影是怎麼拍的呢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距離那一次歷險奇遇已經過去了十年。曾經漫遊奇境的愛麗絲(米婭·華希科沃斯卡飾),已經19歲的她生活在一個華麗富庶的大庄園里,衣食無憂,生活奢靡,在社會風氣的帶動下,漸漸的成長為家庭心目中所冀望的那種貴族女子,卻早已忘卻自己在9歲時的那些奇妙無比的經歷。
時光荏苒,在家族為她舉辦的19歲的生日宴會上,一位富豪的兒子向他求婚,對方是哈米什·愛斯科特(利奧·比爾飾),哈米什雖然家財萬貫,性格卻愚笨而木訥。跟愛麗絲根本不是一路人。愛麗絲發覺到自己並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渴望改變現狀的她在小白兔的帶領下,愛麗絲再次步入仙境。
這里依然是她童年來過的地方,一切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有著奇妙的黃色瞳孔的瘋帽子先生(約翰尼·德普飾)率先歡迎了愛麗絲的到來,而專斷兇狠的紅桃皇後(海倫娜·伯翰·卡特飾)依然尖叫著要砍掉其他人的頭。
甚至連自己的妹妹白皇後(安妮·海瑟薇飾)也不放過。在雙胞胎兄弟(馬特·盧卡斯飾)的幫助下,愛麗絲逐漸地恢復了記憶,她將在這個童話般的奇妙世界裡重新審視自己。
❻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用了怎樣的電影技術或者合成技術令愛麗絲變大變小的
問這問題你算是問對人了,最近我在研究這部片的特效呢。以下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蒂姆•波頓的新版《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既有真人又有數字角色,還有介乎兩者之間的角色。其中一個這樣的角色就是紅桃皇後(由Helena Bonham Carter飾演),她在銀幕上有一顆令人難忘的巨大的頭。影片特效是由Sony Pictures Imageworks公司製作的。
紅桃皇後的早期計劃
蒂姆•波頓是一個藝術家,他經常畫一些草圖設計角色。角色的頭部和眼睛都很大,這就是他的風格。我們想把他的繪畫風格融入到角色中,紅桃皇後要有非常誇張的視覺效果——巨大的頭部和細小的腰部。
我們關注的第一件事就是怎樣拍攝演員並轉換成數字角色。我們想放大頭部,但是不能在拍攝的時候就過分的放大,為了保證質量,放大要有一定的限制,特別是在這樣一個高端的電影中質量要求很高。我們使用了數字拍攝,主要是因為拍攝現場要使用實時追蹤和播放系統。
我們把角色從綠屏拍攝導入到了創建好的背景環境中,這要求我們必須使用高清攝影機拍攝紅桃皇後。除此之外,愛麗絲這個角色在整個影片中都要放大。大部分時間愛麗絲都是八英尺半的高度,這大概就是60%的放大。而紅桃皇後這個角色,我們想至少把她的頭部放大為正常尺寸的兩倍。
我們准備使用4K攝影機拍攝,在和攝影導演Dariusz Wolski合作了幾個月以後我們決定使用Dalsa Evolution攝影機,這是一款原型機,Dalsa還有另一款攝影機—Origin,這是一款巨大的攝影機,是普通攝影機的兩倍半大。而Evolution攝影機就小得多了,使用它能帶給我們更靈活的選擇。但是它仍然比普通攝影機要大75%。我們也知道Evolution系列只有兩款攝影機,不可能整部影片都是用Evolution拍攝,因此我們還使用了Panavision Genesis拍攝了一部分。我們的Genesis攝影機解析度為1920 x 1080,像素比為1:78:1。Evolution是4K的攝影機,像素比為2:1。
要把兩種解析度的拍攝結合到一起涉及很多方面的技術,其中一個方面就是顏色匹配。Dalsa攝影機和Genesis拍攝顏色的方式很不同,更重要的是,由於紅桃皇後頭部的尺寸很大,我們必須確定合適的解析度讓兩個攝影機協作。最終我們對Dalsa使用了pseudo HD(類HD)。
我們先使用Dalsa拍攝4K的紅桃皇後,然後在把解析度降到2160x1080。我們把他降到了和Panavision Genesis 攝影機相似的程度。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把紅桃皇後的鏡頭整體縮小,包括她的身體、頭部和其他所有的物體。我們還有一個未縮放的版本,最後再把未縮小的頭部添加到縮小版本中。這樣我們就在沒有進行放大的情況下放大了90%。
關於綠屏的拍攝
這部影片是我遇到最復雜的綠屏拍攝,因為在一個場景內的人物要同時拍攝,愛麗絲和紅桃皇後有很多在一起的鏡頭,拍攝好這些鏡頭的關鍵就在於視線要正確。其他的問題我們都可以後期調整。我們搭建了平台,把愛麗絲抬高到8英尺,有時還要降低紅桃皇後,還有一個角色Stayne(紅桃J)大約7英尺半高。所以拍攝時有時演員要站在平台上,有時在高蹺上,總之為了配合拍攝會有各種情況出現。
綠屏拍攝時還有另一個困難,就是我們的攝影棚布局很少,這樣我們就得想辦法讓演員表演的時候有一定的道具。拍攝的時候只有綠屏和綠色的衣服,我們會給他們一些東西讓他們坐著或者踩著,所有的這一類道具我們都准備了。通常情況下只有幾個鏡頭有這個困難,但是在這里整個序列都是這樣拍的。我們有電影中所有可想像的道具,都繪製成綠色的了。
我們還有一套環境的解決方案。在拍攝之前我們在Maya中創建了很多環境元素,或者說環境代理。這樣拍攝時我們使用兩個監視器,一個顯示綠屏前的演員,一個顯示屏中可以看到演員和環境粗略的合成。這個合成是最終效果的一個粗略的顯示,我們可以把它用於自動跟蹤。我們要做實時的動作匹配,如果攝影機移動,我們就要在虛擬環境內對攝影機進行追蹤。我們有一套系統專門完成這些工作。
放大技術和工具
最開始蒂姆•波頓很難確定紅桃皇後的頭的大小和腰的細度。這對他來說很重要,因為其他的角色也不是正常尺寸的。片中有七英尺半的角色,他只有頭部是真實的,身體都是電腦生成的,蒂姆想要這個角色非常瘦。愛麗絲在很多鏡頭中都是八英尺高,其餘的鏡頭中二英尺高。所有的角色都要在一個場景中出現,這樣為了比例協調,很多決定就很難做,因為可能每次角色出現高度都不一樣。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使用特定的工具,通過交互的方式讓蒂姆得到更多視覺上的信息,從而做出審美方面的決定。
為了紅桃皇後和愛麗絲,我開發了一些Nuke插件。通常情況下這些應該在Flame中完成的,可是使用Flame費用很高,而且能使用Flame的藝術家數量也不多。當時我們需要把紅桃皇後的脖子和衣服合成在一起。我們和服裝設計師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共同設計出一個領子,讓我們後期製作更容易一些。後來我們跟蹤紅桃皇後的脖子和領子,找到她脖子下面的一塊衣服,做一個一點跟蹤,然後對她的頭部做一個垃圾蒙板,把4K的素材解析度降低到一個合適的大小,然後我們在4K素材中重新添加頭部,再導入到降低了解析度的素材中。
通過我們的工具,我們可以跟蹤她的頭部,創建垃圾蒙板,然後通過輸入百分比確定頭部的大小。比如說我們把她的頭放大到185%,就可以把這個數值輸入到Nuke插件中。之後如果蒂姆覺得頭部需要放大或縮小,我們就修改百分比的數值就可以了。這樣做就是為了簡單的把頭部固定到脖子上,但是對我們幫助卻很大,一開始因為我們不能確定頭的大小,為這些鏡頭製作了上百個交互。
最後,Sony的藝術家們完成了脖子的契合工作,紅桃皇後大概就有500多個鏡頭,我們必須給脖子變形然後再處理它的位置。如果皇後側面站立,她的脖子看起來比人還粗,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把脖子縮小,她轉頭的時候我們要做一些變形才行,這些都是在Nuke和Flame中完成的。
對愛麗絲我們也使用了同一種技術,不過對愛麗絲不需要輸入百分比,直接輸入高度就可以了。比如說我們輸入「八英尺六英寸」就會自動在後台降低4K素材解析度並縮小。角色大小的問題都解決以後,我們就要優化合成了。
數字環境以外的其他角色實現
我們知道演員要和CG角色交互,所以在攝影棚我們就讓工作人員穿著綠色的連身服,其實我們應該開始就創建出所有的CG角色,但是後來全部用實拍補充進去了。我們拍攝了很多次要的角色,這些角色要和主要角色進行交互。所以在電影中你能看到紅桃皇後和瘋帽先生身後的人以及和他們交互的人,其實這些人在實拍的時候都不在場景中,這樣我們的挑戰就增加了,我們要對不同的素材進行合成,並且不能使用motion control。
3D和立體效果的形成
3D是影片重要的一部分。一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部立體影片,當時就決定使用立體攝影機拍攝,也就是兩部攝影機分左右眼拍攝。後來因為幾個原因我們沒有使用3D攝影機拍攝。主要原因就是我們要完成很多的縮放,所以要使用高解析度攝影機。到今天也沒有合適的4K攝影機(比如說Dalsa)能完成3D拍攝。所以即使我們設置好了攝影機系統,也只有兩個原型機。如果一部電影中實拍多、CG角色少,這樣很適合立體拍攝。但是因為我們一開始製作了數字的環境,又逐漸的添加了很多其他元素,所以最好在後期中完成立體效果。
我們做了這個決定以後,就要在拍攝時獲得更多的3D深度信息。而且我們還要弄清楚演員的站位以及在場景中的交互。特別是實拍演員和CG角色交互的鏡頭,通過深度信息,我們才能把3D角色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上。我們在攝影棚中放置了很多參考攝影機,場景中到處都是Sony950,這樣對三角定位和確定演員站位都有幫助。
如果在後期中創建立體效果,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技術是rotomation,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從綠屏拍攝的素材的動作匹配中得出攝影機運動的軌跡,然後導入到角色的模型上,逐幀模擬攝影機的運動,然後把攝影機信息重新投射到模型上,再對場景應用針對另一隻眼睛的攝影機。第二種是類似於置換貼圖的技術,摳像時僅僅修飾角色的邊緣。比如說胳膊,你可以對它進行摳像然後再置換。只是不使用深度信息,而是從視覺上定義就可以。如果沒有從片場得到深度信息的情況下最好使用這種技術。
實拍角色和CG素材的契合
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要結合實拍角色和CG素材。而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在兩種素材之間進行搭橋, 蒂姆•波頓不想要看到完全的真實角色在虛擬環境中活動,角色要融入環境中,要與環境更契合,蒂姆希望這些實拍角色能更好的融合到這個誇張的世界中
(上述內容不是我寫的哦,只是一直在關注研究,覺得寫得挺好,希望能幫到你)
❼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幕後花絮
影片於2008年12月完成主要拍攝,僅花費了40天時間,隨後進入到後期製作階段,將CG動畫與真人動作結合,並且再轉換成3D畫面。 2008年8月6日和7日兩天時間里,在英國普利茅斯市有250人參加了群眾演員的試鏡,條件就是要具備有維多利亞時代的長相以及不能有明顯露在外面的紋身以及染發。 《愛麗絲夢遊仙境》運用全新的IMAX DMR技術進行製作,屆時將會公映IMAX3D、普通3D、普通2D三個版本。這也是繼《阿凡達》之後第二部採用這種級別的規格發行的電影。 影片是蒂姆·波頓第七次和約翰尼·德普合作,第四次和海倫娜·伯翰·卡特合作。 作者劉易斯·卡羅爾其實是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的筆名,他是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一名數學講師。 演員約翰尼·德普在出演每個角色之前都要做大量充分的准備,扮演「瘋帽子」也不例外。德普在電影開拍前很長一段時間前就開始設計「瘋帽子」的造型。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設想與導演蒂姆·波頓的非常一致。 影片中只有很少的仙境場景是真實的,只有三個版本的原型大廳(愛麗絲掉進的兔子洞的最底下)和「紅皇後」的地牢是搭設的場景,其他的都是特效製作的。 片中「瘋帽子」的眼睛比約翰尼·德普的眼睛大了10%到15%。創作團隊動用了一個4000線解析度的4K hi-def攝像機來拍攝海倫娜·伯翰·卡特扮演的「紅皇後」,保證她的頭放大到兩倍仍能保持身體完整且沒有任何改變。
❽ 影片《愛麗絲夢遊仙境》主要劇情。
距離那一次歷險奇遇已經過去了十年。曾經漫遊奇境的愛麗絲(米婭·華希科沃斯卡飾),已經19歲的她生活在一個華麗富庶的大庄園里,衣食無憂,生活奢靡。
在社會風氣的帶動下,漸漸的成長為家庭心目中所冀望的那種貴族女子,卻早已忘卻自己在9歲時的那些奇妙無比的經歷。
時光荏苒,在家族為她舉辦的19歲的生日宴會上,一位富豪的兒子向他求婚,對方是哈米什·愛斯科特(利奧·比爾飾),哈米什雖然家財萬貫,性格卻愚笨而木訥,跟愛麗絲根本不是一路人。愛麗絲發覺到自己並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渴望改變現狀的她在小白兔的帶領下,愛麗絲再次步入仙境。
(8)愛麗絲夢遊仙境電影是怎麼拍的呢擴展閱讀:
幕後製作
1、《愛麗絲夢遊仙境》運用全新的IMAX DMR技術進行製作,屆時將會公映IMAX3D、普通3D、普通2D三個版本。這也是繼《阿凡達》之後第二部採用這種級別的規格發行的電影。
2、影片是蒂姆·波頓第七次和約翰尼·德普合作,第四次和海倫娜·伯翰·卡特合作。
3、作者劉易斯·卡羅爾其實是查爾斯·勒特威奇·道奇森的筆名,他是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一名數學講師。
4、演員約翰尼·德普在出演每個角色之前都要做大量充分的准備,扮演「瘋帽子」也不例外。德普在電影開拍前很長一段時間前就開始設計「瘋帽子」的造型。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設想與導演蒂姆·波頓的非常一致。
5、影片中只有很少的仙境場景是真實的,只有三個版本的原型大廳(愛麗絲掉進的兔子洞的最底下)和「紅皇後」的地牢是搭設的場景,其他的都是特效製作的。
❾ 愛麗絲夢游奇境拍攝地
《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次主打CG特技,拍攝全程只需40日,一班演員大多數都是在綠幕下做戲,省錢又省時間。不過位於英國西南面康沃爾(Cornwell)郡的Antony House,卻有幸令大導演由片場移師實地拍攝。
這座18世紀的古老大宅外表看來灰灰黑黑,已經完全合乎導演黑暗口味,加上花園迷宮、古舊的大門和電腦效果,完全符合愛麗絲進入奇幻仙境的詭異氣氛。電影中愛麗絲追著紳士兔而跌入仙境的兔窟、遇見巨型毛蟲的場景,甚至愛麗絲的房間都是在此拍攝。雖然全以電腦後期製作,不過最近大宅就特別增建了掛滿魔法葯水的大橡樹、兔子洞和巨型的棋盤,讓遊客現場感受愛麗絲的奇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