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分幾d什麼意思
3D和2D是不同的,就像是一個平面圖形和一個立體圖形的區別,看3D需帶一個眼鏡。
Ⅱ 電影的「分級」是怎麼分的有哪幾級
影片分級分類
G
適合所有年齡段
PG
不適合兒童觀看
PG-13
13歲以下慎看
R
17歲以下要有父母陪同
I
大眾級,適合所有觀眾影片分級分類
G
適合所有年齡段
PG
不適合兒童觀看
PG-13
13歲以下慎看
R
17歲以下要有父母陪同
I
大眾級,適合所有觀眾
Ⅲ 5D電影和9D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5D電影就是4D動感電影的背景和效果上,讓觀眾從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及動感五個方面來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比如當觀眾在看立體電影時,順著影視內容的變化可實時感受到風暴、雷電、下雨、撞擊、噴灑水霧等身邊所發生與立體影像對應的事件,座椅也會隨之搖晃擺動。
9D電影沒出現。目前沒有9D電影。
概念
5D技術是科技與文化相結合的高科技文化產品。2011年8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視察5D技術時指出,「科技、文化相融合的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也是一個大有希望的產業」
5D電影是在4D影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下一代虛擬現實產品,它利用座椅特效和環境特效,以模擬的場景與特別的環境效果來模仿實際發生的事件,通過環境特效的模擬,使觀眾可以參與其中並全身心地融入到劇情之中,體驗虛幻模擬、驚心動魄的冒險旅行。
5D電影集多種高新技術大成,讓觀眾最大限度模擬體驗現實場景。5D電影是極好的科普設施,讓觀眾身歷其境體驗太空漫遊的樂趣,到白堊紀與恐龍親密接觸,到海底世界暢游……比如,在觀看5D電影時,如果影片內在播放下雨的場面,我們所做的環境特效便能讓觀眾感到有雨淋在身上,電影中颳起了風,觀眾便同步感覺到有風吹來,電影中起了霧,觀眾也感覺到有霧在身邊彌漫
Ⅳ 美國電影如何分級
美國電影分級如下:
1、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例如:《玩具總動員3》、《海底總動員》、《獅子王》等。
2、PG級: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
例如:《神偷奶爸》系列等。
3、PG-13級: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例如:《阿凡達》、《泰坦尼克號》、《變形金剛》等。
4、R級: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例如:《死侍》、《猛龍過江》、《死亡游戲》、《精武門》等。
5、NC-17級: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6、特殊分級
(1)USA:NR/OR、U:NR/OR:指未定級的電影,後者指1968年之前的。
(2)USA:M/X/P:不準在大院線放映的電影。
(4)電影怎麼分幾D擴展閱讀: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是根據電影的主題、語言、暴力程度、裸體程度、性愛場面和毒品使用場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長可能給予的觀點對電影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提前給家長提供電影的相關信息,幫助父母們判斷哪些電影適合特定年齡階段的孩子們觀看。評級與電影內容的好壞並無關聯。
美國電影分級並不是強制執行的制度,決定電影是否要被分級是電影製片方的獨立選擇。
Ⅳ 電影2D,3D,4D,5D有哪些區別
一、概念
1、2D電影是技術成熟的高精密度電影。運用創造視覺形象和鏡頭組接的表現手段,在銀幕的空間和時間里,塑造運動的、音畫結合的、逼真的具體形象.
2、3D立體影院是在普通投影數字電影基礎上,在片源製作時,片源畫面使用左右眼錯位2路顯示,每通道投影畫面使用2台投影機投射相關畫面,通過偏振鏡片與偏振眼鏡,片源左右眼畫面分別對映投射到觀眾左右眼球,從而產生立體臨場效果。
3、4D動感影院——是相對3D立體影院而言的,是在3D立體影院基礎上,加上觀眾周邊環境的各種特效和專業動感座椅。
4、5D電影包含了4D影院的所有功能,利用座椅特效和環境特效,以超現實的視覺感受配以特殊的、刺激性的效果同步表現,以模擬的場景與特別的機關設置來模仿實際發生的事件。
2、觀影體驗
1、2D電影觀影者看的普通電影,只能看到一個平面熒幕。
2、3D電影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4D電影(或四維電影)是在3D立體電影的基礎上和周圍環境特效模擬模擬而組成的新型影視產品,但不是幾何意義上的四維空間。是將震動、吹風、噴水、煙霧、氣泡、氣味、布景和人物表演等效果模擬引入3D電影中,形成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
這些現場特技效果和劇情緊密結合,加上影院椅子的特殊裝備,營造一種與影片內容相一致的環境,讓觀眾通過視覺、嗅覺、聽覺和觸覺多重身體感官體驗電影帶來的全新娛樂效果,身臨其境,驚險、緊張刺激。
4、5D電影是在3D立體效果的基礎上增加動感座椅,環境特效,讓觀眾的聽覺、視覺、觸覺達到最強大的逼真感,如同置身於影片中。
(5)電影怎麼分幾D擴展閱讀
3D原理:
人以左右眼看同樣的對象,兩眼所見角度不同,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像並不完全相同,這兩個像經過大腦綜合以後就能區分物體的前後、遠近,從而產生立體視覺。
立體電影的原理即為以兩台攝影機仿照人眼睛的視角同時拍攝,在放映時亦以兩台放影機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銀幕上,以供左右眼觀看,從而產生立體效果。
拍攝立體電影時需將兩台攝影機架在一具可調角度的特製雲台上,並以符合人眼觀看的角度來拍攝。
兩台攝影機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為哪怕是幾十分之一秒的誤差都會讓左右眼覺得不協調;所以拍片時必須打板,這樣在剪輯時才能找得到同步點。
放映立體電影時,兩台放影機以一定方式放置,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
在每台投影機的鏡頭前都必須加一片偏光鏡,一台是橫向偏振片,一台是縱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這樣銀幕就將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觀眾的眼睛裡。
觀眾觀看電影時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鏡,左右鏡片的偏振方向必須與投影機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過濾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畫面。
只看到相應的偏振光圖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機放映的畫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機放映的畫面。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立體視覺。
Ⅵ 電影3D、4D、有區別么一共有多少D
3D和4D主要區別是4D多了場景觸覺!而3D只有視角上的感受!簡單的例子,一個主角由高空跳下時,空間溫度的變化,3D就無法體驗出來了,而4D通過溫度調節裝置就能把真實的空氣變化模擬出來,去到5D就能能連味道都能模擬出來,例如主角在吃大餐,觀眾也能聞到菜的味道!
Ⅶ DVD影碟分多少種D9等是什麼意思
DVD影碟根據容量,分為多種規格。根據容量不同,DVD影碟可以分為單層單面、單層雙面、雙層單面和雙層雙面幾種,DVD光頭通過調整焦距來讀取這兩層多面數據。
最常見的是D5光碟,是DVD-5的簡寫,即單層單面光碟,最大容量4.7G。光碟只有一層,且只有一面寫有數據。D5光碟可以滿足一部100分鍾的影片以杜比數碼環繞的伴音制式,和兩種文字的字幕播放。
比較常見的還有D9光碟,即DVD-9的簡寫,即雙層單面數據光碟,最大容量8.5G。以D9光碟的發行的影片一般是AC3和DTS伴音制式的影片,或者是超過120分鍾的長片。
國內較少的是D10碟片,即DVD-10碟片的簡寫,即單層雙面的光碟,最大容量9.7G,兩面都是數據面,影片名稱印刷在盤芯上。一般以D10形式發行的大多是2部影片合在一張碟上。
國內少見的是D18影碟,即DVD-18碟片的簡寫,即雙面雙層光碟,最大容量17G,
兩面都是數據面。這樣的光碟一般是一張片子里有很多部電影。或者除電影外,還有以DVD-AUDIO格式存放的影片音樂。
Ⅷ 電影是幾D,幾維
電影嚴格來講和圖畫,照片一樣,都是二維藝術,不同的是後者是靜態的,而前者是動態的二維畫面。所謂的二維,就是指只有X,Y兩個坐標軸組成的平面。
但是人腦通過眼睛看到電影畫面,經過處理,我們可以產生三維立體感,這事通過畫面有不同的輪廓和景深,光線和陰影的變化,而令我們產生的錯覺。正是由於有了這種錯覺,才可以欣賞照片、電影,我們的世界才豐富多彩。
其實我們了解三維世界(我們所處的世界)也是主要通過眼睛來判斷和感知,而眼睛就是通過光線來識別,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看二維的電影可以產生立體感,就是因為電影屏幕是主動地發光體,可以產生和我們從三維世界接受的類似的光線變化,所以才能令我們感到真實。
此答案為我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Ⅸ 3D電影分為幾類
D是英文Dimension(線度、維)的字頭,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目前在電影院里主要是播放採用兩種不同原理的3D影片:
一種以imax大屏幕立體電影為代表的,這種技術是效果最好的,即所謂的偏振光技術,在播放時,用兩部帶偏振鏡的放映機同步放映兩路視差影像,即左右眼分別應該看到的影像。因此如不帶電3d偏振光眼鏡的話,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重影影像,而觀眾配帶的3d眼鏡就是兩個偏振光鏡片,通過它們,就能讓我們的左右眼分別看到屏幕上放映的左右眼視差圖像,產生立體效果。imax影院的屏幕有高達16米的,圖象非常清晰,3d效果強烈,音響也很棒,是目前立體影院中最好的。
另外一種稱為紅藍補色立體電影,中國以前放的都是這種電影,觀看影片時,影院會給觀眾發一個幾塊錢就能買到的左紅右藍的濾色眼鏡,帶上後左眼就能看到屏幕上的紅影圖象,右眼看到藍影圖像,從而產生立體影像,這種立體電影比imax要差很多,立體感要差一些,但它的成本較低,也可以在普通的電影銀幕上放映,可以讓更多的人體會到立體電影帶來的視覺魔術,同時由於這種電影對屏幕沒有限制,所以我們只要買一副幾塊錢的紅藍立體眼鏡,就能在電腦上觀看立體電影。(現影院已不再播放此類電影 主要以DVD BT下載為主)
還有一種常用的技術是立體眼鏡的原理,這種立體眼鏡採用時分方式,交替關閉左右液晶鏡片,而與之相配套的播放軟體分別在屏幕上同步交替播放左右眼視差影像,因此我們的左右眼就能分別看到左右的視差影像。只要這個交替的速度足夠快,就能讓我們看到立體影像,並且不會有閃爍感。因此對電腦顯示器的要求較高,需要CRT顯示器,並且刷新頻率至少達到100mhz以上,不過由於其便於與電腦一起配合使用。
Ⅹ 4d9d電影區別
3D是指三維空間。國際上是以3D電影來表示立體電影。 人的視覺之所以能分辨遠近,是靠兩隻眼睛的差距。人的兩眼分開約5公分,兩隻眼睛除了瞄準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樣東西,兩眼的角度都不會相同。雖然差距很小,但經視網膜傳到大腦里,腦子就用這微小的差距,產生遠近的深度,從而產生立體感。一隻眼睛雖然能看到物體,但對物體遠近的距離卻不易分辨。根據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兩隻眼睛視角的差距製造出兩個影像,然後讓兩隻眼睛一邊一個,各看到自己一邊的影像,透過視網膜就可以使大腦產生景深的立體感了。各式各樣的立體演示技術,也多是運用這一原理,我們稱其為「偏光原理」。 2D電影是普通的膠片電影,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觀影效果,3D的更逼真更真實,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膠片電影則達...